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0375发布日期:2023-03-24 17:5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属于罐体印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印刷油墨供给技术的不断进步,制罐行业已实现油墨自动供给和调整,油墨供给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大幅度减少生产换模的时间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墨量的精准控制和调整,现有的油墨供给系统主要采用具有传墨辊的印刷机油墨单元实现传墨和印制操作,但是现有的传墨分割辊结构复杂,其内部结构中,用于传墨的可动部件与作为支撑的支撑轴之间通过弹簧接触,从而实现可动部件的移动及归位,但由于弹簧自身的刚度和结构原因,弹簧与可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容易滑移,造成可动部件的移动和归位与设计位置产生偏差,从而使传墨效果收到影响,最终影响罐体印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传墨效果的印刷机油墨单元,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包括机架、墨斗辊、传墨分割辊和印版滚筒,所述墨斗辊、所述传墨分割辊和所述印版滚筒之间相互平行且均设于所述机架上,传墨分割辊位于墨斗辊和印版滚筒之间,传墨分割辊的外径小于墨斗辊表面与印版滚筒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传墨分割辊包括支撑轴和沿支撑轴的轴向均匀间隔套设于支撑轴表面的若干可动部件,支撑轴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凹槽和若干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数量和第二凹槽的数量均与可动部件的数量相匹配,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支撑轴上相对的两个表面,支撑轴内设有沿支撑轴的轴向延伸的主气道,支撑周内还设有若干第一气道、若干第二气道和若干第三气道,第一气道连通第一凹槽,每个可动部件包括气阀、活塞、内衬套、弹性件、滚动轴承、套筒和胶套,气阀设于内衬套与支撑轴之间,第二气道连通第一气道和气阀,第三气道连通主气道和气阀,活塞设于第一凹槽内,活塞一端与内衬套内壁相接,内衬套的内孔径向宽度大于支撑轴的径向宽度,弹性件一端位于第二凹槽内,弹性件另一端抵接内衬套内壁,滚动轴承套设于内衬套外部,套筒套设于滚动轴承外部,胶套套设于套筒外部。
6.该印刷机油墨单元的传墨分割辊中,通过与外部气源连通的主气道和气阀控制第一凹槽内的气压,从而使活塞相对于第二凹槽移动,对内衬套施加压力,克服弹性件对内衬套一侧的弹力而使内衬套相对于支撑轴向着内衬套的另一侧方向运动,实现各个可动部件按照需要先与墨斗辊接触后再与印版滚筒接触,传墨分割辊的弹性件与可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固,使传墨分割辊具有较好的传墨效果,从而提高罐体印制质量。
7.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簧套和锥形件,所述弹簧设于簧套内,所述簧套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簧套外壁与第二凹槽的槽壁相接,簧套能够相对于第二凹槽滑动,
锥形件设于簧套的封闭端,锥形件的锥形端部抵接内衬套的内壁。通过簧套对弹簧进行弹簧径向方向的限位,使弹簧在其径向上与第二凹槽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定。
8.作为优选,所述锥形件与所述簧套一体成型而成,锥形件与簧套同轴心设置。
9.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套内壁与所述锥形件相接的部位设有第一定位凹坑,锥形件的锥形端部表面为弧面。第一定位凹坑与锥形件配合,进一步提高弹簧在其径向上与第二凹槽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道垂直于所述第二气道,所述第三气道平行于所述第二气道。
11.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套的内壁设有永磁体,所述支撑轴表面设有与永磁体相接的磁传感器。
12.作为优选,所述活塞设有套设于活塞表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外壁抵接第一凹槽的槽壁表面,密封圈内壁抵接活塞表面。
13.作为优选,所述活塞设有凹陷于活塞表面的第三凹槽,所述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14.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的中轴线与所述弹性件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15.作为优选,所述活塞与内衬套内壁相接的端部表面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内衬套内壁与活塞相接的部位设有第二定位凹坑,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凹坑内。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通过与外部气源连通的主气道和气阀控制第一凹槽内的气压,从而使活塞相对于第二凹槽移动,对内衬套施加压力,克服弹性件对内衬套一侧的弹力而使内衬套相对于支撑轴向着内衬套的另一侧方向运动,实现各个可动部件按照需要先与墨斗辊接触后再与印版滚筒接触,传墨分割辊的弹性件与可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固,使传墨分割辊具有较好的传墨效果,从而提高罐体印制质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印刷机油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墨分割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墨分割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机架;2、墨斗辊;3、传墨分割辊;4、印版滚筒;31、支撑轴;32、可动部件;311、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313、主气道;314、第一气道;315、第二气道;316、第三气道;317、磁传感器;321、气阀;322、活塞;323、内衬套;324、弹性件;325、滚动轴承;326、套筒;327、胶套;3221、密封圈;3222、第三凹槽;3223、定位凸起;3241、弹簧;3242、簧套;3243、锥形件;3231、第一定位凹坑;3232、永磁体;3233、第二定位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5.如图1所示的一种印刷机油墨单元,包括机架1、墨斗辊2、传墨分割辊3和印版滚筒4,墨斗辊2、传墨分割辊3和印版滚筒4之间相互平行且均设于机架1上,传墨分割辊3位于墨斗辊2和印版滚筒4之间,传墨分割辊3的外径小于墨斗辊2表面与印版滚筒4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
26.如图2和图3所示,传墨分割辊3包括支撑轴31和沿支撑轴31的轴向均匀间隔套设于支撑轴31表面的多个可动部件32,支撑轴31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凹槽311和多个第二凹槽312,第一凹槽311的数量和第二凹槽312的数量均与可动部件32的数量相匹配,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312分别位于支撑轴31上相对的两个表面,支撑轴31内设有沿支撑轴31的轴向延伸的主气道313,支撑周内还设有多个第一气道314、多个第二气道315和若干第三气道316,第一气道314连通第一凹槽311,第二气道315连通第一气道314和后述气阀321,第三气道316连通主气道313和气阀321,第一气道314垂直于第二气道315,第三气道316平行于第二气道315。
27.每个可动部件32包括气阀321、活塞322、内衬套323、弹性件324、滚动轴承325、套筒326和胶套327,气阀321设于内衬套323与支撑轴31之间,活塞322设于第一凹槽311内,活塞322一端与内衬套323内壁相接,内衬套323的内孔径向宽度大于支撑轴31的径向宽度,弹性件324一端位于第二凹槽312内,弹性件324另一端抵接内衬套323内壁,滚动轴承325套设于内衬套323外部,套筒326套设于滚动轴承325外部,胶套327套设于套筒326外部。
28.弹性件324包括弹簧3241、簧套3242和锥形件3243,弹簧3241设于簧套3242内,簧套3242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簧套3242外壁与第二凹槽312的槽壁相接,簧套3242能够相对于第二凹槽312滑动,锥形件3243设于簧套3242的封闭端,锥形件3243的锥形端部抵接内衬套323的内壁。通过簧套3242对弹簧3241进行弹簧3241径向方向的限位,使弹簧3241在其径向上与第二凹槽312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定。
29.锥形件3243与簧套3242一体成型而成,锥形件3243与簧套3242同轴心设置。内衬套323内壁与所述锥形件3243相接的部位设有第一定位凹坑3231,锥形件3243的锥形端部表面为弧面。第一定位凹坑3231与锥形件3243配合,进一步提高弹簧3241在其径向上与第二凹槽312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30.为了方便通过外部控制部件监控可动部件32与支撑轴31的相对位移量,从而精确控制传墨量,内衬套323的内壁设有永磁体3232,支撑轴31表面设有与永磁体3232相接的磁传感器317,可动部件32位移时,永磁体3232相对于磁传感器317运动,磁传感器317将电信号传递给外部控制部件。
31.活塞322设有套设于活塞322表面的密封圈3221,密封圈3221为o形,密封圈3221外壁抵接第一凹槽311的槽壁表面,密封圈3221内壁抵接活塞322表面。活塞322设有凹陷于活塞322表面的第三凹槽3222,密封圈3221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3222内。活塞322的中轴线与所述弹性件324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活塞322与内衬套323内壁相接的端部表面设有定位凸起3223,内衬套323内壁与活塞322相接的部位设有第二定位凹坑3233,定位凸起3223位于第二定位凹坑3233内。
32.通过与外部气源连通的主气道313和气阀321控制第一凹槽311内的气压,从而使活塞322相对于第二凹槽312移动,对内衬套323施加压力,克服弹性件324对内衬套323一侧的弹力而使内衬套323相对于支撑轴31向着内衬套323的另一侧方向运动,实现各个可动部件32按照需要先与墨斗辊2接触后再与印版滚筒4接触。具体地,在气阀321通电时,气阀321接通,外部气源、主气道313、气阀321、第一气道314、第二气道315和第一凹槽311连通,压缩空气进入第一凹槽311,使活塞322克服弹性件324对对内衬套323一侧的弹力而向着内衬套323另一侧方向突出,可动部件32与墨斗辊2相接。在气阀321断电时,气阀321断开,第一凹槽311连通外部环境,活塞322在第一凹槽311内自由移动,弹性件324的弹力使内衬套323弹性件324所在的方向进行位移,可动部件32离开墨斗辊2而与印版滚筒4相接。可动部件32的胶套327上沾染的墨水被传递给印版滚筒4。
33.本实施例的传墨分割辊3的弹性件324与可动部件32之间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固,使传墨分割辊3具有较好的传墨效果,从而提高罐体印制质量。
3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