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31472发布日期:2023-12-01 02:06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在喷墨打印机等喷墨记录装置中,为了减少或预防由墨水的干燥引起的喷嘴的堵塞,定期地进行从喷嘴喷出墨水的冲洗(空喷出)。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在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带设置有开口部,从记录头的各喷嘴喷出墨水,并使喷出的墨水经过输送带的开口部。

2、在如上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因冲洗而经过了输送带的开口部的墨水通常到达挡住墨水的墨水接收部上并被回收,作为废液从墨水接收部排出。但是,到达墨水接收部的墨水经常干燥而流动性下降。流动性下降的墨水堆积在墨水接收部上,因附着于输送带而污染记录介质。此外,固化的墨水堵塞墨水排出流道而成为装置内部的汚染、故障的原因。

3、作为提高喷出的墨水的回收性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将空喷出接收部相对于从记录头向输送带的开口部喷出的空喷出滴的喷出方向可倾斜地配设,通过在空喷出滴的飞行方向拐弯的情况下也使空喷出接收部倾斜,从而减少落点位置的偏差。

4、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输送带的内周区域在输送带沿着周面设置固定板,固定板在与墨水喷射喷嘴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而且形成有用于吸引空气的贯通孔,将空喷出墨水接收部无缝隙地紧贴固定板,除了与固定板的开口部对应的部分的开口以外,将空喷出墨水接收部的内部空间设为封闭空间。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3095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7586号公报

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41109号公报

8、按照专利文献2、3的方法,能够使喷出的墨水可靠地到达墨水接收部,但是无法抑制到达墨水接收部上的墨水的干燥、流动性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冲洗而到达墨水接收部的墨水干燥、流动性下降的喷墨记录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结构是包括记录头、输送带、控制部、墨水接收部、墨水排出流道和液体供给机构的喷墨记录装置。记录头具有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输送带具有多个第一开口部,并输送记录介质。控制部控制记录头和输送带的驱动,在与有助于图像记录的时机不同的时机执行从记录头的喷嘴喷出墨水并使墨水经过多个第一开口部中的任意的第一开口部的冲洗。墨水接收部与记录头夹着输送带相对配置,接收在执行冲洗时经过了第一开口部的墨水。墨水排出流道连结于墨水接收部。液体供给机构向墨水接收部内供给可溶解墨水的液体。

3、按照本发明的第一结构,使用液体供给机构向墨水接收部内供给可溶解墨水的液体,通过冲走残留于墨水接收部的墨水,从而能够高效地回收在墨水接收部上干燥而流动性下降的墨水。因此,能够抑制因在墨水接收部上堆积墨水而引起的记录介质、输送带的脏污以及墨水排出流道的堵塞。



技术特征: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记录头(17a~17c)、输送带(8)、控制部(100b)、墨水接收部(31Y~31K)、墨水排出流道(33)和液体供给机构(60)。记录头(17a~17c)具有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18)。输送带(8)具有多个第一开口部(80),输送记录介质。控制部(100b)执行使墨水从记录头(17a~17c)的喷嘴(18)喷出并经过多个第一开口部(80)中的任意的第一开口部的冲洗。墨水接收部(31Y~31K)与记录头(17a~17c)夹着输送带(8)相对配置,接收在执行冲洗时经过了第一开口部(80)的墨水。墨水排出流道(33)连结于墨水接收部(31Y~31K)。液体供给机构(60)向墨水接收部(31Y~31K)内供给可溶解墨水的液体(91)。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佑幸,仲辻弘臣,中野润,中野一成,染手隆志,石原力,古川德昭,荒木拓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