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及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4025发布日期:2023-11-05 15:0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墨盒及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印耗材,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墨盒以及设置有该墨盒的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1、墨盒用于向喷墨类打印设备提供墨源,以在喷墨类打印机执行打印作业时,使墨盒内的墨水经由打印喷头并基于打印喷头接收的打印信号被喷射至图像形成介质(如纸张)上以设定图像。

2、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喷墨类打印设备包括字车91,字车9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墨盒安装腔911,在墨盒92的高度方向z2上,墨盒安装腔911的敞口位于墨盒92的顶部,墨盒安装腔911的底部设置有接口。墨盒安装腔911内设置有连接端子912和配合部9111,连接端子912的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容纳槽9121,多个容纳槽9121沿墨盒92的宽度方向y2分布,且每个容纳槽9121内均设置有一根导电针9122。在墨盒92的长度方向x2上,连接端子912和配合部9111均位于墨盒92的第一侧上,导电针9122上具有弹性触点部91221,弹性触点部91221在墨盒92的长度方向x2上朝向墨盒92的第一侧壁延伸并伸出至容纳槽9121。

3、现有的墨盒92通常包括盒体和芯片922,在墨盒92的长度方向x2上,盒体的第一侧壁上成型有把手9211,且把手9211上成型有扣合部9211;芯片922安装在第一侧壁上,芯片922上设置有电接触点9221及存储墨盒92信息的存储器9222;在墨盒92的高度方向z2上,墨盒92的底部设置有出墨口9212。当墨盒92在自身的高度方向z2上安装至墨盒安装腔911内时,把手9211上的扣合部9211与墨盒安装腔911内的配合部9111配合连接,以限制墨盒92在高度方向z2上移动,出墨口9212与墨盒安装腔911底部的接口对接,使得墨盒92内的墨水可通过接口流向设置在字车91上的打印喷头;同时,连接端子912上的弹性触点部91221与芯片922上相匹配的电接触点9221电连接,使得喷墨类打印设备能够读取芯片922上存储的存储器9222内的相关信息,以了解墨盒92的剩余墨量、墨盒92安装状态是否正确等等。然而,现有的墨盒92存在的不足是:

4、为了保证连接端子912上导电针9122的弹性触点部91221与芯片922上的电接触点9221之间能够进行稳定的电连接,通常会增加弹性触点部91221在长度方向x2上向电接触点9221延伸的凸出量,使弹性触点部91221在墨盒92的长度方向x2上相对于芯片922具有一定的过盈量,从而使得当墨盒92安装至墨盒安装腔911内时,提高弹性触点部91221对芯片922上的电接触点9221的挤压力,以此来提高弹性触点部91221与电接触点9221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提高了弹性触点部91221与电接触点9221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但也使得墨盒92在安装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弹性触点部91221较大的挤压力及阻碍,使得墨盒92拆装时较为不便,且拆装时提高了弹性触点部91221刮坏芯片922的电接触点9221的风险。此外,由于墨盒92上的把手9211仅起到限制墨盒92在高度方向z2上移动的作用,因此,而若通过减少弹性触点部91221在长度方向x2上向电接触点9221延伸的凸出量来降低墨盒92拆装难度及芯片922的电接触点9221被刮坏的风险,则可能导致在字车91移动过程中,墨盒92受震动影响而使弹性触点部91221与电接触点9221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方便,并提高芯片与打印设备之间通信稳定性的墨盒。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墨盒的打印设备。

3、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包括盒体和芯片,其中,墨盒还包括紧固模组,在墨盒的长度方向上,紧固模组活动连接在盒体的第一侧处,紧固模组具有扣合部,扣合部背向盒体的第一侧壁延伸,紧固模组具有脱离位置和配合位置,芯片安装在紧固模组上,芯片具有多根沿墨盒的宽度方向分布的电触针,电触针背向所第一侧壁延伸,当紧固模组处于脱离位置,扣合部的第一伸出端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电触针的第二伸出端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当紧固模组处于配合位置,第一伸出端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三距离、第二伸出端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大于第一距离,第四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4、由上可见,通过对芯片的电触针的设计以及对紧固模组的设计,使得当墨盒安装至打印设备的字车上的墨盒安装腔内前,调节紧固模组至脱离位置,使得墨盒安装至墨盒安装腔的过程中,芯片不会与墨盒安装腔端壁上的连接端子的导电针接触,从而防止导电针阻碍墨盒安装并避免芯片在墨盒安装过程中受损;当墨盒安装至墨盒安装腔内后,调节紧固模组至配合位置,使紧固模组上的扣合部与墨盒安装腔端壁上的配合部配合连接,以限制墨盒在自身的高度方向上及自身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墨盒安装腔移动,并使芯片的电触针插入至连接端子的容纳槽内以与导电针电连接,进而使芯片能够稳定地与打印设备进行通信。

5、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紧固模组包括转动手柄和移动手柄,转动手柄绕第一回转轴心与盒体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回转轴心平行于宽度方向,转动手柄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联动部,在长度方向上,移动手柄与盒体的第一侧壁可滑动地连接,移动手柄具有第二联动部和扣合部,第二联动部与第一联动部配合连接,芯片安装在移动手柄上,第一联动部可绕第一回转轴心向第一侧壁转动以驱动移动手柄向第一侧壁移动,使紧固模组处于脱离位置,第一联动部可绕第一回转轴心背向第一侧壁转动以驱动移动手柄背向第一侧壁移动,使紧固模组处于配合位置。

6、由上可见,作为一种较优方案,通过转动手柄与移动手柄之间的配合,使得芯片的电触针在插入连接端子的容纳槽内时,电触针能够平行地插入至容纳槽内并与导电针形成稳定、良好的电连接;且还使得移动手柄上的扣合部能够更方便地与墨盒容纳腔的端壁上的配合部配合连接。

7、进一步的方案是,转动手柄具有第一卡合部,顶部具有第二卡合部,当紧固模组处于配合位置,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卡合连接,或移动手柄与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迫使移动手柄背向第一侧壁移动。

8、由上可见,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设置能够使紧固模组保持在配合位置处,从而保证墨盒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当然,可选地,也可通过在移动手柄与盒体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的方式来使紧固模组保持在配合位置处。

9、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紧固模组为摆动手柄,摆动手柄的第一端绕第二回转轴心与盒体可转动地连接,摆动手柄与盒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迫使摆动手柄背向第一侧壁转动以使摆动手柄移动至配合位置。

10、由上可见,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弹性件能够迫使摆动手柄向配合位置移动,并使摆动手柄能够保持在配合位置处,以提高墨盒工作时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也能够简化紧固模组的结构,降低墨盒的装配难度及生产难度,并降低生产成本。

11、进一步的方案是,盒体的第一侧具有滑槽部,滑槽部沿摆动手柄的转动方向延伸,摆动手柄上具有销部,销部在转动方向上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部内。

12、由上可见,上述设置能够对摆动手柄的转动起限位作用,并使墨盒的安装更加的方便。

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弹性件为弹片,弹片成型于摆动手柄面向第一侧壁的一面上,弹片与第一侧壁抵接并迫使摆动手柄背向第一侧壁转动;摆动手柄面向第一侧壁的一面上还具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凸出于摆动手柄的第一高度小于弹片凸出于摆动手柄的第二高度。

14、由上可见,将第二弹性件设置成弹片,能够简化墨盒的装配,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限位凸起的设置则能够对弹片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摆动手柄过度向盒体移动而被挤压至断裂。

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盒体的底部具有出墨口,在墨盒的高度方向上,第二伸出端与出墨口的底面之间的第五距离介于15毫米至31毫米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电触针之间的间距介于0.8毫米至1.2毫米之间。

16、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优化墨盒的结构,并使墨盒能够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打印设备,提高墨盒的通配性。

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盒体上具有防呆部;紧固模组具有两个限位筋,在宽度方向上,两个限位筋分别位于芯片的两侧上。

18、由上可见,防呆部的设置能够避免墨盒过程中出现错装的问题,以对芯片起到保护作用;限位筋的设置则能够提高芯片与连接端子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以使墨盒及设置有该墨盒的打印设备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且能够提高紧固模组与字车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1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墨盒的高度方向上,紧固模组具有操作部,操作部位于盒体的上方。

20、由上可见,操作部的设计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对紧固模组进行控制,而将操作部设置于盒体的上方则使用户操作紧固模组时更加方便,且能够避免操作部与字车和/或其他墨盒之间相互干涉,使墨盒的结构更加的优化、合理。

21、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字车,字车具有至少一个墨盒容纳腔,墨盒容纳腔的端壁上设置有连接端子和配合部,连接端子具有多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设置有一根导电针,其中,打印设备还包括上述的墨盒,当墨盒安装在墨盒容纳腔内且紧固模组处于配合位置时,一根电触针插入至相匹配的一个容纳槽内并与导电针电连接,且扣合部与配合部配合连接。

22、由上可见,打印设备通过设置上述墨盒,使得在对墨盒进行拆装式更加的方便,并能够保证芯片与打印设备之间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