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芯片及数据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80769发布日期:2024-01-23 11:5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耗材芯片及数据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芯片,尤其涉及一种耗材芯片及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打印机已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目前市场提供的与打印机连接的墨盒芯片型号非常多,不同型号芯片内部与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进行交互的数据位宽范围差距比较大。随着处理数据量的不断增大,芯片内部需要处理的数据位宽大于快闪存储器可处理的数据位宽,从而无法满足数据交互,降低芯片的可扩展性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耗材芯片及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因现有耗材芯片内部需要处理的数据位宽大于快闪存储器可处理的数据位宽,导致无法满足数据交互的问题,从而提高耗材芯片的可扩展性和质量。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材芯片,包括:电连接的存储模块和耗材处理模块;所述耗材处理模块用于与上位机加密通信连接;所述存储模块包括: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

4、所述耗材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获取第一待写入数据并按照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对所述第一待写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多个第一拆分数据;将多个所述第一拆分数据,分别写入对应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

5、所述耗材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数据读取阶段,读取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输出的第一待拼接数据;将各所述第一待拼接数据,按照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拼接,得到第一待读取数据。

6、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为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与第一预设位宽中不同第一位范围的映射,所述第一预设位宽包括多个不重叠的第一位范围,所述第一位范围包括的位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位宽,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位宽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位宽。

7、可选的,所述第一待写入数据的位宽与所述第一预设位宽相同;所述第一待读取数据的数据位宽与所述第一预设位宽相同。

8、可选的,所述耗材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接收并校验所述上位机发送的登录序列指令;在校验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上位机发送登录成功的反馈信息,生成密钥;将所述密钥传输至所述上位机;接收所述上位机采用所述密钥加密后的数据,并向所述上位机发送经所述密钥加密后的反馈数据;采用所述密钥,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并对解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9、可选的,所述耗材处理模块包括:耗材写入认证单元、耗材写入数据处理单元和密钥单元;

10、所述耗材写入认证单元,用于接收并校验所述上位机发送的登录序列指令;在校验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上位机发送登录成功的反馈信息,向所述密钥单元发送控制信息;接收所述耗材写入数据处理模块发送的密钥,并将所述密钥发送至所述上位机;接收并将所述上位机采用所述密钥加密后的数据,传输至所述耗材写入数据处理模块;

11、密钥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控制信息,并生成所述密钥;将所述密钥传输至所述耗材写入数据处理模块;

12、所述耗材写入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密钥单元产生的密钥,并将所述密钥传输至所述耗材写入认证模块;在所述加密数据传输阶段,接收所述上位机传输的加密数据,并向所述耗材写入认证模块发送经所述密钥加密后的反馈数据;采用所述密钥,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对解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13、可选的,所述密钥单元包括:

14、电流源子单元,用于产生基准电流;

15、电容充放电震荡电路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准电流,产生脉冲信号;

16、触发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息、时钟信号和脉冲信号,并输出随机信号;其中,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小于所述脉冲信号的频率,所述随机信号包括跟随所述时钟信号的下降沿变化的随机数据,所述随机数据用作所述密钥。

17、其中,所述电容充放电震荡电路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流源子单元和所述触发器电连接;所述触发器与所述耗材写入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

18、可选的,所述触发器包括:

19、输出端,与所述耗材写入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用于向所述耗材写入数据处理单元输出所述随机数据;

20、使能控制端,与所述耗材写入认证单元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息,并在所述控制信息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随机数据;

21、时钟端,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时钟信号;

22、脉冲输入端,与所述电容充放电震荡电路子单元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脉冲信号。

23、可选的,所述耗材处理模块用于与所述上位机进行多次所述加密通信;在多次所述加密通信中,所述密钥单元产生的所述密钥均不同。

24、可选的,所述耗材芯片还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用于与打印机通信连接;

25、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打印机发出的第一命令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命令信息,读取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第二待拼接数据;将各所述第二待拼接数据,按照第二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拼接,得到第二待读取数据;对所述第二待读取数据进行处理;

26、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接收所述打印机发出的第二命令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命令信息,将第二待写入数据,按照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拆分,得到多个第二拆分数据;将多个所述第二拆分数据,分别写入对应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

27、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为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与第二预设位宽中不同第二位范围的映射,所述第二预设位宽包括多个不重叠的第二位范围,所述第二位范围包括的位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位宽,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位宽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位宽。

28、可选的,所述第二待读取数据的位宽与所述第二预设位宽相同;所述第二待写入数据的位宽与所述第二预设位宽相同。

29、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位宽与所述第二预设位宽相同,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相同。

30、可选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闪存存储器。

31、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还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用于与打印机通信连接;

32、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打印机发出的第一命令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命令信息,读取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第二待拼接数据;将各所述第二待拼接数据,按照第二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拼接,得到第二待读取数据;对所述第二待读取数据进行处理;

33、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接收所述打印机发出的第二命令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命令信息,将第二待写入数据,按照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拆分,得到多个第二拆分数据;将多个所述第二拆分数据,分别写入对应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

34、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为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与第二预设位宽中不同第二位范围的映射,所述第二预设位宽包括多个不重叠的第二位范围,所述第二位范围包括的位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位宽,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位宽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位宽。

35、可选的,所述第二待读取数据的位宽与所述第二预设位宽相同;所述第二待写入数据的位宽与所述第二预设位宽相同。

36、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包括:电连接的存储模块和耗材处理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包括: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

37、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38、在数据写入阶段,获取第一待写入数据并按照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对所述第一待写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多个第一拆分数据;将多个所述第一拆分数据,分别写入对应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

39、在数据读取阶段,读取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输出的第一待拼接数据;将各所述第一待拼接数据,按照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拼接,得到第一待读取数据。

40、可选的,所述耗材处理模块还与上位机加密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41、接收并校验所述上位机发送的登录序列指令;在校验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上位机发送登录成功的反馈信息,生成密钥;

42、将所述密钥传输至所述上位机;

43、接收所述上位机传输的加密数据,并向所述上位机发送经所述密钥加密后的反馈数据;采用所述密钥,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并对解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44、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还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打印机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45、接收所述打印机发出的第一命令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命令信息,读取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第二待拼接数据;将各所述第二待拼接数据,按照第二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拼接,得到第二待读取数据;对所述第二待读取数据进行处理;

46、接收所述打印机发出的第二命令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命令信息,将第二待写入数据,按照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拆分,得到多个第二拆分数据;将多个所述第二拆分数据,分别写入对应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材芯片及数据处理方法,该耗材芯片包括:电连接的存储模块和耗材处理模块;耗材处理模块用于与上位机加密通信连接;存储模块包括: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耗材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获取第一待写入数据并按照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对第一待写入数据进行拆分,得到多个第一拆分数据;将多个第一拆分数据,分别写入对应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耗材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数据读取阶段,读取各非易失性存储器输出的第一待拼接数据;将各第一待拼接数据,按照第一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拼接,得到第一待读取数据。这样,可以解决因现有耗材芯片内部需要处理的数据位宽大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处理的数据位宽,导致无法满足数据交互的问题,从而提高耗材芯片的可扩展性和质量。另外,耗材处理模块与上位机之间采用加密通信连接,可以提高在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被窃取。

4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