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及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8482发布日期:2024-03-13 20:3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芯片及墨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打印设置,尤其涉及一种芯片及墨盒。


背景技术:

1、打印装置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打印耗材是一个需要经常更换的部件。芯片是打印耗材上的一个部件,以打印耗材为例说明:打印耗材上的芯片用于存储生产厂信息、墨水量信息、打印耗材类别信息、墨水颜色等信息,喷墨打印装置用芯片对于喷墨打印装置的正常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

2、现有技术中,用户在安装过程中或安装后的使用过程中,芯片很容易沿与安装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发生位置的偏移,影响芯片与触针电连接的稳定性。这种情况下芯片上的端子有可能无法与打印机建立正常连接而致使打印机无法识别该芯片,或者因芯片上的端子没有与触针正确连接而导致芯片、打印机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及墨盒,以及解决墨盒的芯片与打印装置上触针电连接的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芯片,芯片用于墨盒,墨盒用于打印装置上,打印装置具有安装部,芯片与所述安装部连接,芯片包括基板和设置于基板的端子组,安装部具有触针部,端子组与触针部电连接;

3、端子组包括多个端子,多个端子中至少部分为辅触端子;

4、每个端子均具有与触针部相接触的接触部,多个端子的接触部沿第一参照线的投影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不同位置,其中,第一参照线沿墨盒相对于安装部的安装方向延伸,第二参照线与第一参照线正交设置;

5、多个端子分别分布在第一参照线的两侧,并在第一参照线的两侧形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多个端子的接触部沿第一参照线的投影分别分布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

6、多个端子包括接地端子、时钟端子和复位端子,接地端子、时钟端子和复位端子中的至少一者为辅触端子;

7、时钟端子的接触部沿第一参照线的投影位于第一区域内,复位端子的接触部沿第一参照线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区域内。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端子接触部分布在不同区域,避免芯片在安装过程中或安装后的使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置的偏移,提高芯片与触针电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了芯片上的端子有可能无法与打印机建立正常连接而致使打印机无法识别该芯片或者因芯片上的端子没有与触针正确连接而导致芯片、打印机损坏的风险。同时,通过端子之间隔离设置,可以防止异物或摩擦碎屑粘连至端子造成端子之间短路,避免芯片造成短路,提高芯片使用的安全性。

9、可选地,墨盒包括盒体,芯片、盒体和触针部的任一者上设有触针引导部,触针引导部被配置为引导触针部接触辅触端子。

10、可选地,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沿第一参照线的投影位于第二区域内。

11、可选地,复位端子为辅触端子,触针引导部引导对应的触针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朝向远离时钟端子的一侧偏转且接触复位端子。

12、可选地,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接地端子指向时钟端子的方向为-y轴方向;接地端子、时钟端子为辅触端子,触针引导部引导对应的触针部朝向-y轴方向偏转且接触接地端子、时钟端子。

13、可选地,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接地端子指向时钟端子的方向为-y轴方向;接地端子、时钟端子、复位端子为辅触端子,触针引导部引导对应的触针部朝向-y轴方向偏转且接触接地端子、时钟端子;触针引导部引导对应的触针部朝向+y轴方向偏转且接触复位端子。

14、可选地,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接地端子指向时钟端子的方向为-y轴方向;接地端子、复位端子为辅触端子,触针引导部引导对应的所述触针部朝向-y轴方向偏转且接触接地端子;触针引导部引导对应的触针部朝向+y轴方向偏转且接触复位端子。

15、可选地,触针引导部设置于基板上,触针引导部与至少部分端子相邻;触针引导部凸出于基板的表面设置。

16、可选地,基板上设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与至少部分端子相邻;触针引导部为多个,至少部分触针引导部与第一凹陷部相邻设置。

17、可选地,第一参照线穿过多个端子的接触部的最远两个接触部的中间位置。

18、可选地,多个端子还包括数据端子、电源端子;数据端子的接触部、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沿第一参照线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区域内。

1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芯片,用于安装在墨盒上,芯片可拆卸的安装于打印装置上,打印装置具有安装部,墨盒与安装部连接,芯片包括基板和设置于基板的端子组,安装部具有触针部,端子组与触针部电连接;

20、端子组包括多个端子,多个端子中至少部分为辅触端子;

21、每个端子均具有与触针部相接触的接触部,多个端子的接触部沿第一参照线的投影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不同位置,其中,第一参照线沿墨盒相对于安装部的安装方向延伸,第二参照线与第一参照线正交设置;

22、多个端子包括接地端子、时钟端子和复位端子,触针部包括与时钟端子相接触的第二触针、与复位端子相接触的第四触针;芯片安装到安装部时,时钟端子的接触部与复位端子的接触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大于自然状态下第二触针与第四触针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23、可选地,墨盒包括盒体,芯片、盒体和触针部的任一者上设有触针引导部,触针引导部被配置为引导所述触针部接触所述辅触端子。

24、可选地,第一参照线穿过多个所述端子的接触部的两个最远所述接触部的中间位置。

25、可选地,多个所述端子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一参照线的两侧,并在所述第一参照线的两侧形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26、时钟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沿所述第一参照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沿所述第一参照线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复位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沿所述第一参照线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区域内。

27、可选地,复位端子为辅触端子,触针部包括与所述接地端子相接触的第五触针;所述芯片安装到安装部时,所述复位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小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四触针与所述第五触针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28、可选地,时钟端子、复位端子为辅触端子;多个端子还包括电源端子,触针部包括与所述接地端子相接触的第五触针、与电源端子相接触的第三触针,芯片安装到安装部时,复位端子的接触部与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小于自然状态下第四触针与第五触针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芯片安装到安装部时,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时钟端子的接触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大于自然状态下第三触针与第二触针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29、可选地,接地端子、时钟端子、复位端子为辅触端子;多个所述端子还包括电源端子,触针部包括与所述接地端子相接触的第五触针、与所述电源端子相接触的第三触针,所述芯片安装到安装部时,所述复位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小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四触针与所述第五触针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所述芯片安装到安装部时,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时钟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大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三触针与所述第二触针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所述芯片安装到安装部时,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复位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大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三触针与所述第四触针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30、可选地,接地端子、复位端子为辅触端子;多个所述端子还包括电源端子,触针部包括与所述接地端子相接触的第五触针、与所述电源端子相接触的第三触针,所述芯片安装到安装部时,所述复位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小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四触针与所述第五触针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所述芯片安装到安装部时,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复位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大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三触针与所述第四触针在第二参照线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31、可选地,触针引导部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触针引导部与至少部分端子相邻;触针引导部凸出于基板的表面设置。

32、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墨盒,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芯片。

33、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墨盒,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芯片,触针引导部设置于所述墨盒的盒体上,基板上设有凹陷部,触针引导部为多个,至少一个触针引导部穿设于凹陷部,并凸出于基板的表面。

34、可选地,触针引导部包括触针挤压部,安装部上设有突出部,所述芯片安装至所述打印装置上时,所述触针挤压部与所述突出部抵接,以使所述触针挤压部迫使所述触针部形变并与所述辅触端子抵接。

35、可选地,触针引导部包括活动件和导轨部,所述活动件设置于所述导轨部,并可沿所述导轨部移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活动件抵接,并驱动所述活动件在所述导轨部上移动,以使所述活动件推动所述触针与所述端子抵接。

36、可选地,触针引导部包括插件,所述插件安设于所述触针部上,所述插件被配置为使所述触针部与所述端子抵接。

3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芯片及墨盒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