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5416发布日期:2024-02-22 21:1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1、具有开盖结构的小型打印机一般包括壳体、可绕第一旋转轴心线转动地支撑于壳体上的盖体以及打印机芯。打印机芯包括分体设置的胶辊与打印头,胶辊与打印头二者其一设置于壳体内,二者另一设置于盖体上并可被盖体携带地移动。其中,第一旋转轴心线与胶辊的轴心线相平行。

2、在该类打印机中,若需要在盖体配置传感器、显示器、打印头等用电部件,不可避免地需要布置从壳体内的电源处延伸至盖体内的用电部件处的走线。上述走线一般从盖体与壳体的转动连接处进入盖体,该类走线布置方式对打印机的结构设计、走线的耐弯折性能与打印机的制造精度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打印机的故障率。

3、公开号为jp3210425u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打印机芯,该打印机芯包括下支架、可绕一第二旋转轴心线转动地支撑于下支架的上支架、胶辊、打印头以及可将上支架锁紧于下支架的锁紧件。其中,胶辊与打印头二者其一设置于下支架,二者另一设置于上支架上并可被上支架携带地移动,第二旋转轴心线与胶辊的轴心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垂直。该类打印机芯配置于打印机内时,可通过柔性电路板从上支架靠近第二转动轴心线的一端进入上支架而向上支架上的各个用电部件供电。该柔性电路板不必埋设于打印机的壳体内,从而大幅减小了打印机走线的复杂度,同时也便于打印机检修和降低打印机的故障率。

4、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应用上述打印机芯且可在开盖过程中带动上述打印机芯上支架打开的小型打印机,其中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开盖时需要将锁紧件解锁后才能再通过盖体带动上支架转动,从而将上支架与下支架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打印机芯且可在开盖时先解锁锁紧件,后拉动上支架的打印机。

2、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打印机,包括壳体、盖体和打印机芯,所述盖体可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打印机芯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胶辊、打印头和锁紧件,所述上支架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撑于所述下支架上,所述胶辊和打印头二者其一设置于所述的上支架上,二者另一设置于所述的下支架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所述胶辊的轴心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垂直,所述的锁紧件具有将所述上支架锁紧于所述下支架的锁紧位置与允许所述上支架相对所述下支架转动的解锁位置,所述盖体包括推抵结构和连动部并具有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转动角度与第二转动角度,所述的第二转动角度不小于所述的第一转动角度;所述的盖体位于第一转动角度时,所述的锁紧件被所述推抵结构推至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的盖体位于所述的第二转动角度时,所述的连动部向所述的上支架施加一个朝向打开所述上支架方向的力。

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上支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连动部的移动轨迹上;所述盖体自关闭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角度的过程内,所述的连动部不接触所述的上支架;所述的盖体位于第二转动角度时,所述的连动部与所述的上支架相接触,以允许所述的盖体朝打开的方向拉动所述的上支架。还可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与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上侧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的支架本体形成一活动空间;所述的连动部包括至少有部分伸入所述活动空间内的第一开盖卡勾。

4、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盖体还包括可在关盖过程中推动所述上支架的推力部件,所述的上支架具有在关盖过程中与所述推力部件相接触的推架位置;所述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的推力部件与所述的推架位置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第一间距。

5、在上述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锁紧件为一钩锁,所述的下支架配置有与所述钩锁相适配且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横杆;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所述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钩锁与所述横杆的接触位置位于穿过所述横杆的竖直线的靠近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一侧。还可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盖体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第一侧壁,所述壳体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第二侧壁;所述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的第二侧壁之间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第二间距,所述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水平方向上的第二长度,所述的推架位置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部具有在垂直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小于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二长度的比值。

6、在上述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支架上还配置有朝向所述盖体内壁延伸的弹性缓冲臂,所述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的弹性缓冲臂与所述盖体的内壁之形成有第三间距,所述的弹性缓冲臂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水平方向上的第三长度,所述的推架位置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部具有在垂直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三间距与所述第三长度的比值。

7、在上述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盖体还包括连动部,所述的连动部可在所述的盖体处于所述的第二转动角度时接触所述的上支架,以允许所述的盖体拉动所述的上支架;所述的推力部件集成于所述的连动部上。

8、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锁紧件为一钩锁所述的钩锁包括可绕第三转动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支架上的钩锁转轴、锁紧部以及与所述锁紧部呈角度设置的受力部,所述的第三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所述的受力部位于所述推抵结构的转动轨迹上。

9、在上述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优选地,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所述的受力部位于所述第三转动轴线的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一侧。

10、在上述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推抵结构为一朝向所述受力部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二开盖卡勾,在所述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开盖卡勾于所述的受力部间隔设置。

11、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开盖机构,所述的开盖机构包括可活动布置于所述盖体的卡勾与可接触所述卡勾的触发件,所述的触发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壳体内;所述卡勾具有可将所述盖体锁紧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位置和允许所述盖体相对所述壳体开合的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的卡勾和/或所述的触发件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被构造成可使得所述的触发件抵接所述的卡勾时,至少有部分所述触发件施加于所述卡勾的作用力迫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卡勾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至少有部分所述触发件施加于所述卡勾的作用力迫使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的卡勾朝向打开所述盖体的方向移动。

12、本实用新型所技术方案提供的打印机在盖体从关闭状态打开至第一转动角度过程内,盖体的推抵结构接触并将锁紧件推动至解锁位置;待盖体打开至第二转动角度时,连动为上支架施加一个朝向打开上支架方向的力,从而带动上支架移动。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盖体在打开的过程中可自动地先解锁锁紧件,后带动打印机芯的上支架。



技术特征:

1.一种打印机,包括壳体、盖体和打印机芯,所述盖体可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芯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胶辊、打印头和锁紧件,所述上支架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撑于所述下支架上,所述胶辊和打印头二者其一设置于所述的上支架上,二者另一设置于所述的下支架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所述胶辊的轴心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垂直,所述的锁紧件具有将所述上支架锁紧于所述下支架的锁紧位置与允许所述上支架相对所述下支架转动的解锁位置,所述盖体包括推抵结构与连动部并具有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转动角度与第二转动角度,所述的第二转动角度不小于所述的第一转动角度;所述的盖体位于第一转动角度时,所述的锁紧件被所述推抵结构推至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的盖体位于所述的第二转动角度时,所述的连动部向所述的上支架施加一个朝向打开所述上支架方向的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架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连动部的移动轨迹上;所述盖体自关闭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角度的过程内,所述的连动部不接触所述的上支架;所述的盖体位于第二转动角度时,所述的连动部与所述的上支架相接触,以允许所述的盖体朝打开的方向拉动所述的上支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与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上侧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的支架本体形成一活动空间;所述的连动部包括至少有部分伸入所述活动空间内的第一开盖卡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还包括可在关盖过程中推动所述上支架的推力部件,所述的上支架具有在关盖过程中与所述推力部件相接触的推架位置;所述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的推力部件与所述的推架位置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第一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件为一钩锁,所述的下支架配置有与所述钩锁相适配且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横杆;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所述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钩锁与所述横杆的接触位置位于穿过所述横杆的竖直线的靠近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第一侧壁,所述壳体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第二侧壁;所述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的第二侧壁之间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第二间距,所述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水平方向上的第二长度,所述的推架位置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部具有在垂直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小于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二长度的比值。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架上还配置有朝向所述盖体内壁延伸的弹性缓冲臂,所述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的弹性缓冲臂与所述盖体的内壁之形成有第三间距,所述的弹性缓冲臂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水平方向上的第三长度,所述的推架位置与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部具有在垂直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三间距与所述第三长度的比值。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还包括连动部,所述的连动部可在所述的盖体处于所述的第二转动角度时接触所述的上支架,以允许所述的盖体拉动所述的上支架;所述的推力部件集成于所述的连动部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件为一钩锁,所述的钩锁包括可绕第三转动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支架上的钩锁转轴、锁紧部以及与所述锁紧部呈角度设置的受力部,所述的第三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的第一转动轴线,所述的受力部位于所述推抵结构的转动轨迹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所述的受力部位于所述第三转动轴线的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抵结构为一朝向所述受力部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二开盖卡勾,在所述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开盖卡勾于所述的受力部间隔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盖机构,所述的开盖机构包括可活动布置于所述盖体的卡勾与可接触所述卡勾的触发件,所述的触发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壳体内;所述卡勾具有可将所述盖体锁紧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位置和允许所述盖体相对所述壳体开合的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的卡勾和/或所述的触发件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被构造成可使得所述的触发件抵接所述的卡勾时,至少有部分所述触发件施加于所述卡勾的作用力迫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卡勾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至少有部分所述触发件施加于所述卡勾的作用力迫使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的卡勾朝向打开所述盖体的方向移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壳体、盖体和打印机芯,盖体可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撑于壳体上,打印机芯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胶辊、打印头和锁紧件,上支架绕平行于第一转动轴线的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撑于下支架上,胶辊和打印头二者其一设置于上支架上,二者另一设置于下支架上;第一转动轴线和胶辊的轴心线相互垂直,锁紧件具有锁紧位置与解锁位置,盖体包括推抵结构并具有相对壳体转动的第一转动角度与第二转动角度,第二转动角度不小于第一转动角度,锁紧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推抵结构的移动轨迹上;盖体位于第一转动角度时,锁紧件被推抵结构推至解锁位置;盖体位于第二转动角度时,盖体向上支架施加一个朝向打开上支架方向的力。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