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49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等离子显示器的技术,特别是关于能够改善地址期间放电特性的一种等离子显示器的。
背景技术
最近为止,由于作为主流产品的阴极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或是阴极射线管存在着体积大,重量沉的缺点。所以,众多能够克服阴极线管这种缺陷的平板显示设备(Flat Panel Display)正被开发出来。
这些平板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设备(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以下称“PDP”),放射显示设备(Field EmissionDisplayFED),电荧光设备(Electro LuminescenceEL)等。
在这些显示设备中,容易制成大屏幕的PDP备受瞩目。PDP通过He+Xe,Ne+Xe,He+Ne+Xe气体放电时产生的147nm紫外线激发荧光体发光,从而显示文字、图表及活动影像。这种PDP根据影像数据来调整每个像素的放电时间,从而显示图像。最近,由于在技术开发方面投入很大,其画质大为提高。
特别是,交流3电极表面放电型PDP在放电时,是利用绝缘体层来积累壁电荷,所以能够降低放电时所需的电压,从而保护电极免受等离子体飞溅(Sputtering)的损伤,因而具有低电压驱动和寿命长等优点。
图1是一般等离子显示器的电极排列示意图。图1显示了包括放电单元1在内的PDP所有电极的排列结构。通过图1可以知道,在扫描电极线(Y1至Ym)、维持电极线(Z1至Zm)和地址电极线(X1至Xn)的每个交叉点处都会形成放电单元1。
扫描电极线(Y1至Ym)输送扫描脉冲和维持脉冲,以线为单位对放电单元1进行扫描,同时维持放电单元放电。
维持电极线(Z1至Zm)共同输送维持脉冲,与扫描电极线(Y1至Ym)一起维持放电单元放电。地址电极线(X1至Xn)以线为单位输送与扫描脉冲一同进行的数据脉冲,根据数据脉冲的逻辑值来选择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1。
图2是现有的交流3电极表面放电型PDP放电单元的斜视图。
参照图2,交流3电极表面放电型PDP的放电单元,其上基板10上有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下基板18上有地址电极(X)。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都有透明电极(12Y,12Z),还包括位于透明电极一侧边缘、扇幅小于透明电极的金属汇流电极(13Y,13Z)。
透明电极(12Y,12Z)通常由锡铟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铟锡锌氧化物(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等金属制成,位于上基板10上。金属汇流电极(13Y,13Z)通常由铬(Cr)等金属制成,位于透明电极(12Y,12Z)之上,其作用是减少电压因透明电极(12Y,12Z)电阻较大而下降情形。在并排排列有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上基板10上,有绝缘体层14和保护膜16。
保护摸16能够防止绝缘体层14在等离子放电飞溅时遭受损害,同时提高2次放出电子的效率。保护膜16通常使用氧化镁(MgO)制成。
在具有地址电极(X)的下基板18上,有下绝缘体层22和障壁24。下绝缘体层22和障壁24的表面涂有荧光体层26。地址电极(X)与扫描电极(Y)、维持电极(Z)交叉排列。
在上绝缘体层14和下绝缘体层22上,聚集有放电形成的壁电荷。绝缘体层14,22和保护膜16能够降低外部确认的放电电压。
障壁24与上下基板10、18一起构建放电空间。而且,障壁24和地址电极20并排排列,防止因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向临近的放电单元泄漏。在上/下基板10,18和障壁之间构建的放电空间内,充有放电用的He,Ne,Ar,Xe,Kr等惰性气体,它们的组合放电气体(也称混合气体),以及放电时可产生紫外线的激态原子(Excimer)气体。
荧光体层26吸收等离子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生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中任何一种可见光。
如前所述,现有交流3电极表面放电型AC PDP,通过上基板10上面的扫描电极(Y)、维持电极(Z)及下基板18上的地址电极(X)进行放电。放电使得荧光体26产生可见光,通过上基板10射向PDP面板前面。为此,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需由透明电极构成。
图3是把现有放电单元内的放电空间略图旋转90度后的示意图。
对照图3,地址放电以选择产生如图1所示的放电的放电单元1时,地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各自确认正极电压数据脉冲(DP)和负极扫描脉冲(-SCNG),引发放电以选择放电单元。根据地址放电营造放电单元1内环境,以使维持期间产生放电。
这种地址放电,是通过荧光体层26、下绝缘体层22、上绝缘体层14、保护膜16在选址期间(RP)形成的壁电荷和地址电极(X)、扫描电极(Y)确认的高电压脉冲引发的。荧光体层26、保护膜16、绝缘体层14,22积累的壁电荷,其作用是降低向扫描电极(Y)和地址电极(X)输送高压脉冲的电位。即如果被正极壁电荷充电的电极确认正极高压脉冲,那么正极壁电荷的电位将与高压脉冲的电位合二为一,从而引发放电。
根据这种原理发生的放电是在保护膜16和荧光体层26之间的放电空间内产生的。特别是,扫描电极(Y)和地址电极(X)之间发生放电的电极间距(T2)如图3所示,该电极间距决定放电单元内产生放电的电压。通常,在大气中为使相距1cm的两个电极间产生放电,大约需要3000伏〔V〕的电压。在放电单元内部,两个电极的距离(T2)和充电的壁电荷决定放电的电压。即,电极间距(T2)作为与PDP放电特性有直接联系的要素,与激发放电空间内的气体成等离子体状态,即发生离子化的效率有关。
如果电极间距(T2)变短,电极确认的高压脉冲的电位会逐渐降低,PDP驱动所消耗的电力就可以减少。但实际上激发气体的放电距离(T1)也会逐渐缩短。逐渐缩短的放电距离(T1)将导致放电空间内的气体不能被充分激发。放电空间的气体没有被充分激发,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数量就会减少,这将导致荧光体发出的可见光也逐渐减少。即PDP的显示质量低下。
相反,如果电极间距(T2)增加,放电距离(T1)也会增加,放电时气体的活跃度将得到加强,从而增加紫外线的释放量,于是,荧光体放出的可见光就会增加,显示质量将得到提升。但是,由于需要确认更高的电位脉冲,所以会增加PDP的电力消耗量,也会增加驱动部分的负担。
即,如果改善电极间距(T2)决定的放电特性,那么与放电电压相关的放电特性就会减弱,而如果改善与放电电压相关的放电特性,与放电距离相关的放电特性又会减弱。因此,需要即能降低地址放电时的电压,又能维持持放电距离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改善地址期间特性的等离子显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其上基板以一定间隔并排排列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下基板上有与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叉排列的地址电极,地址电极与上述扫描电极重叠的部分厚于其余部分。
上述上基板有覆盖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绝缘体层,绝缘体层上还有保护膜。同时,也有覆盖上述地址电极的绝缘体层,上述绝缘体层和上述障壁上涂有荧光体。
除了上述目的外,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效能,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展现出来。
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的等离子显示器可以改善地址期间放电特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提供使得与扫描电极交叉部位增厚的地址电极。因此,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在维持放电距离的同时,能够减小电极间距,从而降低扫描电极和地址电极放电时所需的放电电压。因而,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能够通过降低放电电压,减少电力消耗。
还有,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能够维持以前的放电电压,提供较之以前更长的放电距离。因此,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较之以前,能够根据较长的放电距离,提高激发放电气体的效率,从而增强发光效果。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一般等离子显示器电极排列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交流3电极表面放电型PDP放电单元示意图。
图3是现有放电单元内形成的放电空间显示略图。
图4是本发明的PDP放电单元示意图。
图5是图4显示的放电单元下基板旋转90°后的截面图。
图6是等离子显示器的一帧图像示意图。
图7是图4电极确认的驱动波形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放电单元10,40上基板12,42透明电极 13,43金属汇流电极14,44上绝缘体层 16,46保护膜18,48下基板 22,52下绝缘体层24,54障壁 26,56荧光体层50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4至7,对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适用本发明的PDP放电单元的示意图。
参照图4,放电单元包括上基板40,上基板的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上绝缘体层44,保护膜46,下基板48,下基板上的障壁54,下绝缘体层52,荧光体层56及含有突出部50的地址电极(X)。
上基板40上有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下基板48上有含有突出部50的地址电极(X)。各个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都有透明电极42Y、42Z,还包括位于透明电极42Y、42Z一侧的边缘、扇幅小于透明电极42Y、42Z的金属汇流电极43Y、43Z。
地址电极(X)与障壁54并排排列在下基板上。下绝缘体层52涂在下基板48上以覆盖地址电极(X)。如图4所示,地址电极(X)上有突出部50。突出部50位于上基板40的扫描电极(Y)和地址电极(X)交叉的部分,在地址期间,当地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进行对抗放电时,它可起到缩小电极间距、降低放电电压的作用。
透明电极42Y、42Z通常由锡铟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铟锡锌氧化物(ITZO)等金属制成,位于上基板40上。金属汇流电极43Y、43Z通常由铬(Cr)、银(Ag)等金属制成,位于透明电极42Y、42Z之上,其作用是减少电压因透明电极42Y、42Z电阻较大而下降的情形。在并排排列有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上基板上,有绝缘体层44和保护膜46。
保护摸46能够防止绝缘体层44在等离子放电飞溅时遭受损害,同时提高2次放出电子的效率。保护膜46通常使用氧化镁制成。
在保有地址电极(X)的下基板48上,有下绝缘体层52和障壁54。下绝缘体层52和障壁54的表面涂有荧光体层56。地址电极(X)与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交叉排列。
上绝缘体层44和下绝缘体层52积累因放电形成的壁电荷。绝缘体层44、52和保护膜46能够降低外部确认的放电电压。
障壁54和上下基板40、48一起构建放电空间。而且,障壁54和地址电极(X)并排排列,防止因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向临近的放电单元泄漏。在上/下基板40、48和障壁之间构建的放电空间内,充有放电用He,Ne,Ar,Xe,Kr等惰性气体,它们组合的放电气体(也称混合气体),以及放电时可产生紫外线的激态原子(Excimer)气体。
荧光体层56吸收等离子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生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中任何一种可见光。
图5是将图4放电单元的下基板旋转90°后的略图。
如图5所示,在放电空间内,地址电极(X)上有突出部50。突出部50并不在地址电极(X)的前面区间,而在扫描电极(Y)和地址电极(X)交叉的部分。这一突出部50仅仅使得地址电极(X)形成时与扫描电极(Y)的交叉部分厚度增加。
在地址期间(AP),如果扫描电极(Y)确认负极扫描脉冲(-SCNP),地址电极(X)确认正极数据脉冲(DP),那么放电单元内部会产生选择单元的地址放电。
此时,实际产生放电的距离(T1),与决定引起地址放电的扫描脉冲(-SCNP)和数据脉冲(DP)的电位的电极间距(T2,T2’)会有所不同。
图5中,T1表示放电距离,T2表示现有的电极间距,T2’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电极间距。如图5所示,,位于地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交叉部位的突出部50提供了电极间距(T2’),这比现有的电极间距(T2)减少了相当于突出部50自身厚度的距离。
因此,具有突出部50的地址电极(X)能够降低放电电压。这并不仅限于地址期间(AP)地址的放电,也适用于扫描电极(Y)和地址电极(X)间的放电情况。
相反,在保持放电电压的同时,可以增加放电距离。以前,为了增加放电距离,必须提高放电电压,这会增加驱动部的负担。但是应用本发明,根据具有突出部50的地址电极(X),在小于突出部50厚度的范围内,即便不提高放电电压,也能增大放电距离。当放电距离增大时,在重启期间和地址期间,能够激发更多的放电空间内气体呈现离子化,从而提高放电效能。
图6是等离子显示器的一帧图像示意图。
参照图6,PDP为了形成图像的阶调,发光像素按时间顺序将一帧图像分为其他许多子域(Subfield)进行驱动。各个子域分为重启前画面的重启期间,选择行频(Horizontal Scan Frequency)并在行频内选择单元的地址期间,根据放电次数形成阶调的维持期间。
这里,重启期间分为输送上升光波形的升起(set up)期间和输送下降光波形的下降(set down)期间。例如,使用256阶调显示图像情况,如图6所示,相当于1/60秒的1帧期间(16.67ms)分为8个子域(SF1至SF8)。8个子域(SF1至SF8)如前所述,都分为重启期间、地址期间和维持期间。各个子域的重启期间和地址期间在每个部分内都是相同的,但维持期间在每个部分内却以22(n=0,1,2,3,4,5,6,7)比率增加。
图7显示了图4电极确认的驱动波形图。
参照图7,PDP包括初始化前画面放电单元的重启期间(RP),选择放电单元的地址期间(AP),维持所选放电单元放电的维持期间(SP)及消除放电单元内壁电荷的消除期间(EP)。
在各子域(SFn)开始的重启期间(RP)中的升起期间(SU),所有扫描电极(Y1至Ym)确认正极(positive)光波形(PR),维持电极(Z)和地址电极(X)认可0〔V〕。根据升起期间(SU)的正极波形(PR),扫描电极(Y1至Ym)上的电压从正极维持电压(Vs)逐渐升至更高的重启电压(Vr)。根据正极光波形(PR),在前画面的放电单元内,扫描电极(Y1至Ym)和地址电极(X1至Xn)之间产生几乎不发光的暗放电(DarkDischarge)现象。同时,扫描电极(Y1至Ym)和维持电极(Z1至Zm)之间也产生暗放电。这种暗放电的结果是,升起期间(SU)之后,地址电极(X1至Xn)和维持电极(Z1至Zm)上留下了正极壁电荷,扫描电极(Y1至Ym)上留下了负极壁电荷。
对于升起期间(SU)来说,在重启期间(RP)的下降期间(SD),扫描电极(Y1至Ym)确认电压逐渐从正极维持电压(Vs)降至负极消除电压(Ve)的负极(negative)光波形(NR)。同时,维持电极(Z1至Zm)确认正极的维持电压(Vs),地址电极(X1至Xn)确认0〔V〕。根据负极光波形(NR),在前画面的放电单元内,扫描电极(Y1至Ym)和地址电极(X1至Xn)之间发生暗放电,同时,扫描电极(Y1至Ym)和维持电极(Z1至Zm)之间也发生暗放电。在下降期间(SD)发生暗放电的结果是,各个放电单元内的壁电荷的分布形成地址最适合的条件。此时,在各个放电单元内,扫描电极(Y1至Ym)和地址电极(X1至Xn)消除了地址放电冗余的壁电荷,留下了一定数量的壁电荷。而且,维持电极(Z)上的壁电荷吸收积累来自扫描电极(Y)上的负极壁电荷,其极性也由正极转为负极。
在地址期间(AP),在扫描电极(Y1至Ym)按顺序确认负极扫描脉冲(-SCNP)的同时,地址电极(X1至Xn)确认正极数据脉冲(DP)。扫描脉冲(-SCNP)的电压虽为0〔V〕,但却是从其附近的负极扫描偏压(Vyb)降至负极扫描电压(-Vy)的扫描电压(Vsc)。数据脉冲(DP)的电压是正极数据电压(Va)。在整个地址期间(AP)中,维持电极(Z1至Zm)输送正极维持电压(Vs)或者低于它的正极偏压(Vzb),在确认扫描电压(Vsc)和数据电压(Va)的开启放电单元(On-Cells)内,扫描电极(Y1至Ym)和地址电极(X1至Xn)之间产生放电。
在维持期间(SP),扫描电极(Y1至Ym)和维持电极(Z1至Zm)交替确认维持电压(Vs)的维持脉冲(SUSP)。在地址放电所选择的开启放电单元内,每个维持脉冲(SUSP)都使得扫描电极(Y1至Ym)和维持电极(Z1至Zm)之间产生放电。与此相反,关闭的放电单元(Off-Cells)在维持期间(SP)不发生放电。
在各个部分(SFn)的消除期间(EP),维持电极(Z)确认消除光波形(ERR)。在消除期间(EP)中,扫描电极(Y1至Ym)和地址电极(X1至Xn)确认0〔V〕。消除光波形(ERR)是电压逐渐从0〔V〕升至维持电压(Vs)的光波形。根据消除光波形(ERR),在产生维持放电的开启放电单元内,扫描电极(Y1至Ym)和维持电极(Z1至Zm)之间产生削除放电。通过消除放电来清除开启放电单元内的壁电荷。
本本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本项发明的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基板以一定间隔并排排列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下基板有与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叉排列的地址电极,地址电极与上述扫描电极重叠的部分厚于其余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上基板上有覆盖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绝缘体层,上述绝缘体层上还有保护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下基板上有覆盖上述地址电极的绝缘体层,上述绝缘体层和障壁上还有荧光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等离子显示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其上基板有以一定间隔并排排列的扫描(scan)电极和维持(sustain)电极;下基板有与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叉排列的地址电极,地址电极与上述扫描电极重叠的部分厚于其余部分。本发明的地址电极与扫描电极交叉部位增厚,因此,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在维持放电距离的同时,能够减小电极间距,从而降低扫描电极和地址电极放电时所需的放电电压,本发明可以改善地址期间放电特性。
文档编号G09F9/313GK1971668SQ20051011080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5日
发明者李升竣, 崔卿又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