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圆环活页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21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圆环活页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活页纸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用于减少所述环形部件闭合时的突然卡合并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可靠地关闭并锁合在一起的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使得装满活页纸张的环形部件易于开启和关闭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标准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将诸如打孔纸张等等的活页纸固定在文件或笔记本中。其中所述多个环形件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能够选择性地打开以增减纸张或关闭以固定纸张并允许其沿所述环形部件移动的半环形部件。所述环形部件安装于两个相邻的通过一枢转轴线连接在一起以在一细长的壳体中枢转运动的铰接板上。当所述铰接板处于一共面的位置(180°)时,所述壳体略窄于所述铰接板。因此当所述铰接板枢转至这一位置时,其使得所述弹性壳体变形并在其中产生一拉伸弹力,所述弹性力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环形部件的方式而使得所述铰接板枢转远离所述共面位置。因此,当所述环形部件关闭时,所述弹性力阻碍所述铰接板的运动并将所述环形部件夹紧在一起。类似地,当所述环形部件打开时,所述弹性力使其保持分离状态。使用者需通过人工打开或关闭所述环形部件方可克服这一弹性力。此外,在一些机构中,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位于所述机构一端或两端的一个杆而使得所述铰接板通过所述共面位置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环形部件(除了手工打开或关闭所述环形部件)。
这种现有的圆环活页夹机构的一个缺陷是,当所述环形部件关闭时,所述壳体的弹性力快速卡合所述环形部件,同时一个力有可能导致手指被夹在所述环形部件之间。弹力还将导致所述铰接板困难的通过所述共面位置(180°),因此使得所述环形部件打开及关闭比较困难。另一个缺陷是,当所述环形部件关闭时,其不能有效地锁合在一起。因此如果所述机构松脱,所述环形部件有可能开启。再一个缺陷是,经过一段时间,所述壳体有可能产生永久的变形,其将所述环形部件有效地卡合在一起的能力降低,并且有可能导致所述闭合之环形部件之间不均匀的移动或间隙。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一些圆环活页夹机构包括一个直接于所述杆相连的控制滑板。所述这些控制滑板具有倾斜的、由所述铰接板上之所述开口伸出的凸形面,当开启并关闭所述环形部件时,其能够刚性地控制所述铰接板之所述枢转运动。Barrettl,Jr的专利号为4566817、Vogl的专利号为4571108以及Snyder等等的专利号为6276862的美国专利以及Kokuyo公司的专利号为2292343的英国专利示出了这种类型的机构。所述这些凸形面中的一些具有一个止挡件,在所述环形部件关闭时,其能够阻止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并将所述闭合的环形部件卡合在一起。
所述这些机构仍具有一些缺陷。当所述环形部件关闭时,所述壳体的弹性力仍能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卡合在一起。所述弹性力仍具有使得所述环形部件打开及关闭较为困难的问题。此外,这些机构中的控制滑板,尤其是其倾斜的凸形面以及止挡件结构复杂、制造困难且耗时。此外,由于所述控制滑板直接偏压所述铰接板,因此其相对的较宽并且由一大尺寸的金属制造而成以承受重复使用产生的力(即重复驱动所述铰接板以枢转)。因此,所述铰接板上用于接受所述这些控制滑板的开口也相对的宽,这就有可能削弱所述铰接板,故其必须由一大尺寸的金属制造而成。基于上述原因,大规模的生产将导致成本的增加其他类型的圆环活页夹机构也试图克服所述环形部件的突然卡合以及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可靠地锁合在一起。例如,一些机构被布置于所述铰接板上,并且在其作枢转运动时永远不会通过所述共面位置(180°)。由于避免了所述铰接板的所述共面位置(180°),因此,所述环形部件不会在关闭时猛地卡合在一起。但是,作用于所述环形部件上的闭合力相对而言较弱,因此必须提供一个独立的锁止装置以使得所述环形部件保持关闭的状态。申请人为Warrington的No5660490美国专利以及申请人为Bennett的No952536英国专利披露了这种类型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他一些机构布置于铰接板以及壳体上,以使得所述铰接板只能被微弱的偏压向所述壳体。一个单独的线簧与所述铰接板的底部结合以提供一个使得所述铰接板枢转至所述环形部件打开之位置的偏压力。申请人为Koike等等的公开号为No2003/0123923的美国专利申请披露了这一类型的圆环活页夹机构。
在申请人为Warrington以及Koike等等的专利所述的机构中,所述环形部件的端部形成钩状部,所述钩状部在所述环形部件闭合时结合以使所述环形部件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为了操控所述环形部件而使得所述钩状部结合并分离,其需要一定的熟练度。如果所述环形部件之间充满了活页纸张,则操纵变得更为困难。此外,所述钩状部对有可能导致所述环形活页夹意外开启的力更为敏感。再者,具有多个环形活页夹的、需要所述钩状部同时结合或分离的圆环活页夹机构有可能使得操纵更为繁琐和困难。
在申请人为Bennett的专利所述的机构中,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壳体的端部相连。所述杆的一端弯折的角度略大于直角,因此其能够直接使得所述铰接板枢转以关闭所述环形部件并进一步能够锁止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保持在一起。但是这无法可靠地锁合处于闭合状态的所述环形部件。如果所述机构突然落下或所述壳体由于重复使用而变形时,所述杆有可能滑离所述锁止位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环活页夹机构,所述机构能够可靠且有效地将所述环形部件锁止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页纸张,同时当所述环形部件中充满纸张时,所述环形部件还能够很容易地开启和关闭,而且所述环形部件在闭合时不会猛地卡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即涉及所述这种圆环活页夹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环活页夹机构,所述机构能够快速、可靠地锁合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页纸张。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环形部件的机构,当所述环形部件中充满纸张时,所述环形部件能够很容易地开启和关闭,而且所述环形部件在闭合时可以缓和地卡合在一起。所述机构通常包括一个具有纵向端部的壳体以及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绕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的铰接板。所述机构还包括接受所述活页纸张的环。所述每一环包括两个环形部件。第一环形部件安装于第一铰接板上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二环形部件移动。在一关闭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一基本连续的封闭环以允许为所述环固定的活页纸张沿所述环由一个环形部件移动至另一环形部件。在一打开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开环以增减活页纸张。此外,所述机构包括一个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控制结构能够控制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并且能够产生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到达所述关闭位置的枢转运动。此外,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板包括一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控制结构结合并可松脱地将所述控制结构支撑在一锁止位置,从而阻止所述铰接板枢转而导致所述环形部件开启。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机构通常包括具有纵向端部以及一顶面的壳体。所述顶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机构还包括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绕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的铰接板以及能够装夹活页纸张的环。所述每一环具有两个环形部件。第一环形部件安装于第一铰接板上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二环形部件移动。在一关闭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一基本连续的封闭环以允许为所述环固定的活页纸张沿所述环由一个环形部件移动至另一环形部件。在一打开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开环以增减活页纸张。所述机构包括一个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控制结构能够控制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并且能够产生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到达所述关闭位置的枢转运动。此外,所述壳体具有一个位于其顶面上且在所述壳体之纵向端部之间的阻止件。当所述环形部件打开时,所述阻止件能够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圆环活页夹机构通常包括具有纵向端部以及顶面的壳体以及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绕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的铰接板。所述机构还包括能够装夹所述活页纸张的环。所述每一环具有两个环形部件。第一环形部件安装于第一铰接板上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二环形部件移动。在一关闭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一基本连续的封闭环以允许为所述环固定的活页纸张沿所述环由一个环形部件移动至另一环形部件。在一打开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开环以增减活页纸张。此外,所述机构包括一个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铰接板在至少一个方向枢转。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一个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壳体枢转连接并通常位于所述壳体之所述顶面的上方。所述驱动杆用于接收一个穿过其中的固定件,从而将所述壳体与一盖相连。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最后一个方面,圆环活页夹机构通常包括具有纵向端部的壳体以及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绕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的铰接板。所述机构还包括能够装夹所述活页纸张的环。所述每一环具有两个环形部件。第一环形部件安装于第一铰接板上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二环形部件移动。在一关闭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一基本连续的封闭环以允许为所述环固定的活页纸张沿所述环由一个环形部件移动至另一环形部件。在一打开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开环以增减活页纸张。此外,所述机构包括一个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一个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铰接板直线运动的活动杆以及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活动杆枢转相连的锁止元件。所述锁止元件能够在一个阻止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运动的锁止位置以及一个不会阻止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运动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所述机构能够快速、可靠地锁合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页纸张。


附图1是具有按照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圆环活页夹机构的笔记本的立体图;附图2A是处于一关闭及锁合位置的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的立体图;附图2B是沿附图2A中线2B-2B的剖视图;附图3A与附图2A类似,但是所述机构处于一打开位置;
附图3B是沿附图3A线中3B-3B的剖视图;附图4是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之分解视图;附图5A是附图2A的立体图,但是所述壳体的一部分、一活动杆以及环形部件被去除;附图5B是附图2A之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之纵向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附图6A类似于附图5A,其中所述机构处于打开位置;附图6B类似于附图5B,是所述机构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纵向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附图7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圆环活页夹机构的底视图,其中壳体的一部分被去除;附图8A是附图7之所述机构中的一个线簧的透视图;附图8B是附图8A之所述线簧的顶视图;附图8C是附图8A之所述线簧的侧视图;附图9A是附图7所示机构处于一打开位置的透视图;附图9B是沿附图9A线中9B-9B的剖视图;附图10A类似于附图9A,是所述机构处于一关闭并锁合位置的透视图;附图10B是沿附图10A线中10B-10B的剖视图;附图1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圆环活页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附图12是附图11之所述机构处于一关闭及锁止位置的透视图,其中壳体的一部分、活动杆以及环形部件被去除;附图13类似于附图12,是所述机构处于一打开位置的透视图;附图14是附图11所示采用另一种结构驱动杆的圆环活页夹机构的透视图;
附图15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圆环活页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附图16是附图15之所述机构处于一关闭及锁止位置的透视图,其中壳体的一部分被去除;附图17类似于附图16,但是所述机构处于打开位置;附图18A是附图15之所述机构的透视图,其中驱动杆与所述壳体的台肩相连;附图18B是附图18A之所述驱动杆另一连接方式的放大视图,其中壳体的一部分被去除;附图19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之圆环活页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附图20是附图19所述结构处于关闭及锁合位置的透视图;附图21类似于附图20,其中所述机构处于打开位置;以及附图22是附图20之所述机构的局部透视图,其中壳体以及环形部件被去除。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主题与同时申请的名称为软闭合圆环活页夹机构以及名称为可靠锁合的圆环活页夹机构的主题均相同,其中的内容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参见本实用新型的附图,附图1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之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所述机构由附图标记1表示。所述机构能够装夹活页纸张(未示出)并且在图中安装于笔记本之背脊3上,所述笔记本具有与所述背脊3铰接的一个前盖7以及一后盖9。所述前盖7及后盖9可有选择地移动以使得所述被固定的纸张被覆盖或暴露。所述机构1通常包括一个壳体11,三个圆环13以及一个控制结构15(所述附图标记通常表示其主题)。但是,安装于除了所述笔记本之外的其他表面上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同样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正如附图2A-3B所示,所述壳体11支撑所述控制结构15以及所述环13。正如下面将要描述的,所述控制结构15可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以关闭并锁合所述机构1而装夹所述活页纸张或者打开所述机构以向所述环13增减纸张。
附图4所示的壳体11细长,具有一个对称的、大致成弧形的横截面,并且其中心处具有一个升高的平顶17。所述壳体11具有一纵轴,两个横向相对沿纵向延伸的边缘部以及两个纵向端部。可以预想,所述壳体11由金属制造而成,但是也可由其他适合的材料制造而成,只要所述材料的刚度足以确保所述机构1之其他部件稳定的安装以及其弹性足以使得其起到一弹簧的作用即可。一个弯折的底部边框19沿着所述壳体之纵向边缘部形成。同时所述两个弯折的底部边框19具有六个狭槽21(在此只有3个可见),所述狭槽以三组横向相对对的形式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列以接受所述环13。两个突出部23由所述壳体的一个纵向端部向上伸出并接收第一铰接销25以将所述控制结构之驱动杆27安装于所述壳体11上。尽管所述壳体之另一相对端不具有杆,但是应当明了,具有两个驱动杆或所述驱动杆连接在端部之间的机构同样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要求保护的范围。
所述壳体之升高的平顶17包括五个开口。其中两个开口29、31为圆形的,用于接收并连接能够将所述机构1固定至笔记本5上的安装立柱33、35。其他的三个开口37、39、41为矩形,分别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结构之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锁止元件43、45、47的一部分。所述每一矩形开口37、39、41包括两个向上伸出的突起部49。所述每对突起部接收一铰接销51,所述铰接销穿过位于相应的锁止元件43、45、47上的上部开口53以将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壳体11枢转相连。当所述控制机构15移动而使得所述机构1打开时,所述每一阻止件55由所述升高的平顶部17被略微上压并接收所述每一锁止元件43、45、47之凸形面57的一部分。应当明了,不同形状的壳体,如不对称形状的壳体以及具有不同数量及形状之开口或狭槽的壳体同样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要求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2A,3A以及4,所述每一环13包括两个安装在所述两个铰接板59、61之一上的环形部件63。所述两个铰接板59、61受到所述壳体11的支撑以作枢转运动,同时所述环形部件63在关闭位置以及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环形部件63的横截面同样为圆形的,并由诸如钢等等的适合的金属制造而成。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环形部件63形成了一个基本连续且封闭的“D”型圆环或回路(参见附图2B)以装夹所述活页纸张并允许所述这些纸张沿所述环13由一个环形部件63移动至另一环形部件。而当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每一环形部件形成了一个适于增减纸张的不连续的开环(参见附图3B)。尽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环形部件能够移动,但是一个环形部件可动、另一环形部件不可动的机构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环的数量不等于3以及闭合环的形状各异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所述每一铰接板59、61为一薄的细长片,其具有内部及外部纵向切口边以及两个纵向端部。所述每一铰接板59、61之所述内部纵向切口边具有两个切口以及两个突起部件,其中所述切口位于纵向端部,同时两个突起部件位于其间。当所述铰接板59、61相连时,所述每一铰接板之相应的切口以及突起部件对齐。如附图5A所示,所述切口形成有两个开口67、69以便于所述安装立柱33、35穿过相互连接之铰接板59、61。正如附图中所进一步示出的,所述突起部件排成一行而形成两个突起部65、66,所述突起部对称地位于所述相互连接之铰接板59、61的中心铰轴上以将所述控制结构15可松开地支撑在一锁止位置,阻止所述铰接板59、61枢转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63打开(参见附图5B)。
下面参见附图2B,3B,5A以及6A,所述相互连接的铰接板59、61彼此沿着其相互毗邻的内部纵向切口边平行连接,形成了一个具有枢转轴的中心铰链。所述壳体11接收相连的铰接板59、61,从而使得所述每一板的外部纵向切口边松松地位于所述壳体之相应的弯曲底部边框19的后方(参见附图2B以及3B)。在这种结构布置中,所述铰接板59、61被固定在所述壳体11上,但是所述切口边可以在所述边框19后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板59、61可以绕所述枢转轴任意枢转。当所述铰接板59、61枢转而开启所述环13时,所述枢转轴上移(即朝所述壳体之升高的平顶17移动),而当所述板59、61枢转以关闭所述环13时,所述枢转轴下移(即远离所述壳体之升高的平顶17)。
此外,所述铰接板59、61被设计成在所述壳体11中枢转,因此所述铰接板之所述外表面(即远离所述壳体之升高的平顶17)之间的夹角A总是小于180°,并且所述枢转轴永远不会移动至低于所述板59、61的一个共面位置(即所述铰接板59、61之所述外表面之间的夹角A为180°的位置)。因此,所述壳体11之弹力使得所述铰接板59、61枢转以使得所述环形部件63打开,而不会关闭。但是应当明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180°,这样一来,壳体的弹性力可以使得所述铰接板朝关闭位置枢转。此外,本实用新型之特定的实施例可以将所述铰接板设计成上下枢转而通过所述铰接板之共面位置(180°)。
正如前面所述,所述壳体11支撑控制结构15以使之相对于所述壳体11移动。再参见附图4,本实施例之控制结构15包括所述驱动杆27、一个活动杆71以及三个锁止元件43、45、47。所述驱动杆27由诸如金属或塑料等等的适用的刚性材料或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其包括一扩大的头部73以便于抓紧所述杆27并向其施加力。如上所述,所述第一铰接销25穿过所述驱动杆之上部开口75以及所述壳体11之突起部23,将所述杆27安装在所述壳体11上以使之相对于所述壳体11枢转。一个第二铰接销79穿过所述驱动杆之下部开口81以及一中间连接器85之所述开口83,从而将所述杆的枢转运动转换成所述活动杆的线性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接器85通常为具有一平的腹板以及两个侧凸缘的细长梁。其腹板上具有一细长的开口用以接收穿过其中的一个安装立柱33,允许所述连接器85相对于所述安装立柱33移动。同时其具有一个宽度较第二端略宽的第一端。更具体地说,所述中间连接器85之较窄的第二端具有一突出部93,所述突出部具有一扩大的端部95,所述端部位于所述活动杆之第一端的一狭槽97中。所述活动杆的所述第一端同时向下弯曲而形成一个端部凸缘99,所述凸缘99可以防止所述中间连接器85被推向所述活动杆71。所述突出部93之所述扩大的端部95可与所述端部凸缘99的后部结合,从而允许所述中间连接器85将所述活动杆71推向所述驱动杆27。用于接纳所述突出部93的所述活动杆的狭槽97沿所述活动杆27之长度方向呈细长结构。因此,所述中间连接器85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动杆71任意上下枢转。故所述中间连接器85能够将一线性运动由所述枢转的驱动杆27传输至所述活动杆71。此外,所述活动杆71能够上下移动而不会干涉所述中间连接器85。尽管所述活动杆的运动不完全是线性的,但是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考虑,所述这种运动应当被看成是线性的。
所述活动杆71在所述机构1中通常平行于所述壳体的纵向轴线放置(附图5A及6A),并且位于所述壳体之升高的平顶17下方、所述铰接板59、6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所述活动杆71为具有一个平的腹板、两个侧凸缘以及端部凸缘99的细长梁。所述腹板具有两个位于所述活动杆之端部之间用于接收通过所述活动杆71之第一以及第二锁止元件43、45的矩形开口105、107。所述每一开口105、107包括两个由所述活动杆之所述侧凸缘向上伸出的凸起部109。所述每一对凸起部104接收穿过所述凸起部上的孔以及相应的锁止元件43、45上的一个下部开口113的一个铰接销111,使得所述锁止元件43、45与所述活动杆71枢转相连。所述活动杆71之第二端呈开放状,没有端部凸缘并且腹板部分也被去除了。在这一端,所述两个凸起部100与所述矩形开口之凸起部109一样由所述侧凸缘向上伸出并接收穿过所述第三锁止元件47上的一个下部开口113的铰接销111,使得所述锁止元件47与所述活动杆71枢转相连。
下面参见附图4-6B,当由所述机构的前面或后面看时,所述三个锁止元件43、45、47呈矩形,当由侧面看是,所述锁止元件成楔形。所述每一锁止元件43、45、47包括一个圆形的顶部、一个前表面、一个后表面,一个圆形的底部以及两个平直的平行侧部。如上所述,所述侧表面具有上部以及下部开口53、113以便于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活动杆的相连。所述圆形的顶部向上伸出并穿过所述壳体升高之平顶17上相应的矩形开口37、39、41。所述前后表面与所述圆形底部成一定角度,形成了所述锁止元件的凸形面57。所述凸形面57穿过相应的矩形开口105、107以及所述活动杆之呈开放状的第二端。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的线性运动使得所述锁止元件43、45、47述转,并进而(1)使得所述铰接板59、61枢转以关闭所述环形部件63并阻止所述铰接板59、61之枢转运动以锁合所述关闭的环形部件63,或者(2)允许所述壳体的弹力使得所述铰接板59、61枢转以开启所述环形部件63。应当预想到,本实施例之所述每一锁止元件由塑料或硬橡胶制造而成,但是采用其他的刚度足以使得所述铰接板枢转以及阻止所述铰接板运动的材料也是可以的。应当明了,所述控制结构之锁止元件的数目多于或少于三,或采用其他形状的锁止元件同样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要求保护的范围。
附图2A-3B以及5A-6B示出了所述机构的操作过程。所述控制结构能够选择性地使得所述机构1移动至关闭及锁合位置(附图2A,2B,5A以及6B)以及打开位置(附图3A,3B,6A以及6B)。在所述关闭及锁合位置,所述环形部件63结合在一起而不能被拉离。所述铰接板59、61的方位使得其外表面之间的夹角A达到最大,但是仍小于180°(即所述铰接板之所述枢转轴线位于所述共面位置(180°)的上方)。此外,所述驱动杆27呈垂直状,同时所述活动杆71靠近包含杆27之壳体一端。所述每一锁止元件的纵向轴线大致垂直,同时所述每一锁止元件的凸形面与所述铰接板59、61在相应的凸起部65、66的后方结合,阻止所述铰接板59、61述转并可靠地锁合处于关闭状态的环形部件63。在所述这一位置,由于所述锁止元件的尺寸使之完全占据所述铰接板59、61以及所述壳体11之间的区域,因此所述锁止元件43、45、47稳固地阻止了意于打开所述环形部件63的任何力。因此,当所述铰接板59、61向上推动所述锁止元件43、45、47时(即当所述铰接板59、61枢转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63开启时),所述铰接板59、61立即与所述锁止元件43、45、47结合并具有使得所述锁止元件以及活动杆71向上的趋势。然而,所述壳体11阻止这一运动(通过穿过所述凸起部49之所述铰接销51),并连同所述锁止元件43、45、47阻止所述环形部件63打开。
为了开启所述机构1,使用者(未示出)向下并向下枢转所述驱动杆27(附图3A及6A)。这就使得所述中间连接器85以及活动杆71受到推动而远离具有杆27之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且使得所述锁止元件43、45、47枢转。所述第一以及第三锁止元件的凸形面57开始位于所述铰接板之相应凸起部65、66的上方,迫使所述铰接板59、61略微地向下移动。当所述凸形面57移动通过所述相应的凸起部65、66时,其允许所述壳体的弹力使得所述铰接板59、61向上枢转。所述凸形面57继续移动直至其部分进入所述壳体之阻止件55中,从而允许所述铰接板59、61完全的向上枢转并打开所述环形部件63。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锁止元件43、45、47不再阻止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并且所述铰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间的夹角A达到最小。所述壳体的弹力使得所述环形部件63保持打开的状态,同时所述使用者可以放手所述驱动杆27而向所述机构1增减纸张。
为了使得所述机构1返回至所述关闭及锁合位置,使用者向内并向上枢转所述驱动杆27(附图2A,5A),与所述开启作用相反而将所述中间连接器85以及所述活动杆71向后拉向具有所述杆27之壳体端。这就使得所述锁止元件43、45、47枢转并使其凸形面57移出所述阻止件55。随着锁止元件43、45、47的枢转,所述凸形面57慢慢地使得所述铰接板59、61下移而克服所述壳体之弹力,从而缓缓地使得所述环形部件63闭合。所述凸形面57由所述相应的凸起部65、66移动,同时所述锁止元件43、47处于一使得所述闭合的环形部件63可靠地锁合在一起的位置。实际上,当所述锁止元件43、47移动至所述相应的凸起部65、66上的所述锁止位置时,使用者会听到“卡塔”的声音,这样所述锁合能够得以确认。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机构之所述锁止元件43、45、47使得所述铰接板59、61枢转只是为了关闭并锁合所述环形部件。其不可能使得所述铰接板59、61枢转以打开所述环形部件63。所述这些由壳体的弹力完成。
如上所述,所述机构的一个有益效果是,所述锁止元件43、45、47通常完全占据所述铰接板59、61以及所述壳体11之间的区域。此外,所述锁止元件43、47可靠地位于所述铰接板之相应的凸起部65、66的后方,并且为所述壳体11所包围,从而阻止所述机构1意外的打开。基于两个原因,当所述环形部件63关闭时,所述机构1使得所述活页纸张得以可靠地装夹。
所述机构1还能够在所述环形部件关闭时减少所不希望的突然卡合。当使用者枢转所述驱动杆27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63关闭时,所述锁止元件43、45、47使得所述铰接板59、61慢慢地并受到控制的向下移动,从而缓缓地关闭所述环形部件63。此外,所述机构1较已有机构更易于打开。在所述壳体的弹力自动地使得所述铰接板59、61枢转而打开所述环形部件63之前,使用者只需使得所述活动杆71移动一较短的距离以使得所述锁止元件43、45、47枢转并使得所述凸形面57由所述铰接板之相应的凸起部65、66移动。类似地,由于所述杆27所具有的机械特性,所述驱动杆的枢转运动减少了使得所述活动杆移动所需的力。此外,当所述环形部件63填充满纸张时,所述机构1的打开以及关闭更为容易。与直接控制所述环形部件以开启并打开所述环形部件相比,在本机构中,使用者可以枢转所述驱动杆27以开启所述机构1并使得所述环形部件63打开。
附图7-10B示出了以附图标记201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之所述机构中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之所述机构中相对应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只是加之前缀“200”。本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类似,但是正如附图7所示,其包括两个线簧323,所述线簧与所述两个铰接板259、261的底部相连,用以推动所述所述铰接板259、261枢转并打开所述环形部件263。为了放置所述弹簧323,所述每一铰接板259、261包括沿所述板之外部纵向切口边设置的两个槽口325以及一个切口327。所述槽口325并排设置并在其间形成了一个凸起部329。所述凸起部329朝向所述每一铰接板之一纵向端部,同时所述切口327朝向所述每一铰接板之另一纵向端部。在所述两个铰接板59、61上,所述切口327以及所述凸起部323以相反的顺序布置,因此当所述铰接板259、261沿着所述内部纵向切口边相互连接时,所述一个铰接板的切口327由所述另一铰接板的凸起部329穿过。
附图8A-8C是所述线性弹簧323的放大视图。所述弹簧323本身由一圆形的金属线制造而成,其形成一个具有一开放端以及一闭合端323a的八边形(所述开放端形成所述八边形之一侧边)。所述闭合端32向上弯折90°,从而与所述相互连接之铰接板217、219之一上的所述槽口325以及凸起部329相配合。这就允许所述凸起部的自由端位于一壳体之一弯折的底部边框219的后方,同时所述弹簧的闭合端323a能够位于所述突起部329上。所述每一弹簧327的开口端包括两个末端335,所述末端分别弯折两次而形成钩形。其中第一次弯折为向上弯折90°,第二次弯折为向外弯折90°。所述末端335可分离地装配于所述相对之相互连接的铰接板的切口327中。当所述线簧323与所述两个铰接板相连时,所述弹簧之呈弓形的主体部分实际上位于所述相互连接之铰接板259、261的下方(所述弹簧的主体部分略微向上朝所述相互连接至铰接板弯曲)。
参见附图9A-10B,在所述铰接板259、261处于所述环形部件263打开的位置时,当连接时,所述线簧323较为松弛。所述弹簧之呈弓形的主体部分使得所述铰接板处于其外表面之间的夹角A小于180°位置处(即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轴线位于所述铰接板259、261共面位置(180°)的上方)。当所述机构201移动至一个关闭并锁合的位置时(参见附图7、10A以及10B),所述每一线簧323适度的偏转以使得所述呈弓形的部分变平,从而使得所述弹簧323受压。当所述机构201移回至所述打开位置时(附图9A以及9B),所述受压的弹簧323恢复原状并自动地使得所述铰接板259、261向上枢转并通过所述共面位置(180°)以打开所述环形部件26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簧323使得所述铰接板259、261枢转以打开所述环形部件263。如上所述,因为所述松弛的弹簧323阻止所述铰接板意于使得所述弹簧323偏转并关闭所述环形元件263的运动,因此其使得所述打开的环形部件263保持分离的状态。因此,所述线簧323实现了与所述壳体之弹力相同的作用。因而所述机构201的一个有益效果是所述壳体的弹力可以减小或消除,仅仅留下所述线簧323以向所述铰接板259、261施加作用。这就使得所述铰接板259、261向下的移动以及通过共面位置(180°)更为容易,从而使得所述机构201易于关闭。
附图11-14示出了用附图标记401表示的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只是加上了前缀“400”。这一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类似。但是正如附图11所示,其包括一个具有两个对称且相同之端部的壳体411,且所述端部不具有用于安装驱动杆的凸起部。与之相反,本实施例之驱动杆427安装于所述壳体之端部之间,位于所述壳体之第一矩形开口的凸起部449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427细长且其横截面为多边形。其一端向下弯折90°,并楔入用作一锁止元件之凸形面537中,所述凸形面取代所述第一实施例之所述第一锁止元件43。此外,在所述杆的所述端部,两个开口539、541穿过所述杆之侧面以将所述杆427安装于所述壳体411上并将其与一活动杆471相连。所述杆427的另一端弯折两次而形成一阶梯状的夹紧端543以夹紧而使得所述杆枢转。在所述两个端部之间,并朝向所述夹紧端543,所述杆427具有一个环形开口545,所述开口形成了一个通向所述壳体之环形开口429的通道,在所述环形开口429处,立柱433将所述壳体411与笔记本的背脊相连(未示出)。应当预想到,所述驱动杆427由塑料制造而成,然而使用诸如金属或硬橡胶等等的其他适用的刚性材料或复合材料同样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要求保护的范围。此外,所述机构之驱动杆具有不同形状的开口以接收安装立柱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要求保护的范围(例如,在附图14示出的机构401中,所述杆427上具有一半圆型的开口546)。
正如附图12以及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未采用中间连接器以将所述驱动杆的枢转运动转换成活动杆的线性运动。与之相反,所述驱动杆427直接与所述活动杆471相连。所述杆之所述凸形面537穿过在壳体之升高的平顶部上的一个第一矩形开口437,同时所述杆437之所述夹紧端543仍位于所述壳体411上。两个凸起部449由所述矩形开口437向上伸出(参见附图11)并接收穿过在所述凸起部上的孔以及所述杆之上部开口539,从而将所述杆427安装于所述壳体411上。所述凸形面进一步穿过所述活动杆之第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成开放状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之所述活动杆的所述第二开放端相对应。两个凸起部509(参见附图11)由所述第一开放端向上伸出并接收穿过在所述凸起部上的孔以及所述杆之下部开口539的一个铰接销511,从而直接连接所述杆427与所述活动杆71。因此,所述驱动杆之枢转运动直接转移至所述活动杆471。
当所述机构401处于关闭并锁合的位置时(附图12),位于所述杆侧面的所述开口539、541垂直地成一直线同时所述杆之所述凸形面537与所述相互连接之铰接板459、461在其凸起部465后方处结合。为了打开所述机构401,使用者(未示出)使得所述驱动杆之夹紧端向上并向内枢转(附图13)。这就将所述活动杆471拉向所述杆427,其顺次使得所述锁止元件445、447枢转。所述两个杆的所述凸形面537、457以及所述第三个锁止元件由相应的凸起部465、466处移动。当所述杆427以及所述两个锁止元件445、447继续枢转时,它们允许壳体的弹力引起所述铰接板459、461向上枢转。当所述杆的凸形面537以及所述锁止元件的凸形面457部分地进入所述壳体之阻止件455中时,所述铰接板459、461被完全地向上铰接,同时所述环形部件463打开。为了关闭所述机构401,使用者使得所述驱动杆之夹紧端向下并向外枢转,从而推动所述活动杆471远离所述杆427。这就使得所述锁止元件445、447枢转并使得所述三个凸形面537、457离开所述阻止件455,同时向下偏压所述铰接板459、461以克服壳体之弹力,从而慢慢地关闭所述环形部件463。所述杆之所述凸形面537、457以及所述第三个锁止元件穿过所述相应的凸起部465、466,同时所述杆以及所述两个锁止元件445、447阻止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可靠地将所述环形部件锁合在一起。
附图15-18B示出了以附图标记601表示的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其中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只是加之前缀“600”。其中与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实施例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只是加之前缀“200”及“400”。本实施例与所述第三实施例类似。但是正如附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构具有一个仅包括一个驱动杆627的控制结构615,所述驱动杆以和第三实施例所述杆427相同的方式枢转安装与一个壳体611上。所述壳体611被加以改进(与第三实施例之所述壳体411相比),具有一对称的大致弧形的横截面,而在其中心处不具有一升高的平顶。所述杆627通过位于在所述壳体上表面处的一个单独的矩形开口749。此外,图示壳体611的两端均为平的,形成了一个扩大的凹陷部747。所述每一凹陷部747上具有一个圆环形的开口629、631用于放置安装立柱(未示出)。另外,所述壳体611具有两个弯折的底部边框619(图中仅能看见一个),所述边框具有总共四个狭槽621,所述狭槽以横向两相对对的方式沿所述壳体之长度方向排列以便于放置所述两环的环形部件663(附图16)。
本实施例的所述铰接板659、661与所述第二实施例之所述铰接板259、261相类似。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一铰接板仅包括一个切口727或一个凸起部729。所述切口727以及所述凸起部729沿相应铰接板之一外部纵向切口边,靠近所述板之纵向中心。因此,当所述铰接板659、661相互连接时,所述凸起部729由所述切口727通过,以便于采用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线簧323相同的方式将一线簧723连接在所述相互连接之铰接板的底部。此外,所述每一铰接板659、661具有一个沿所述板之内部纵向切口边且靠近其纵向中心处的突起部件。当铰接板659、661相互连接时,所述突起部件对齐而形成一个对称地介于所述板之中心铰接处的突起751。
附图16以及17示出了所述机构的操作过程。在一关闭及锁合位置,所述驱动杆的夹握部分位于所述壳体611的上方,相对的水平并大致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平行(附图16)。所述驱动杆的凸形面737在所述突起751的后方与所述铰接板659、661接触,可靠地阻止所述铰接板枢转。为了打开所述环之环形部件663,使用者(未示出)向上并向内枢转所述杆的夹握部分(附图17),使得所述杆的凸形面731移动通过所述突起751而进入所述壳体上表面处的一个阻止件655中。此时,所述线簧723使得所述铰接板659、661以和第二实施例之所述线簧323相同的方式向上枢转并通过一共面位置(180°),从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663打开。为了使得所述机构601返回至所述关闭并锁合的位置,和打开操作相反,使用者向下并向外述转所述杆627。所述杆的凸形面737移出所述阻止件655,同时驱动所述铰接板659、661向下枢转直至返回到所述凸形面737位于所述铰接板之突起751后方的所述锁止位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尽管所述线簧723使得所述铰接板659、661枢转以打开所述环形部件663,但是应当明了,所述铰接板所处的位置使得其轴线永远不会通过所述板的共面位置(180°)以及所述壳体的弹力使得所述铰接板枢转而打开所述环形部件同样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要求保护的范围(即,如第一实施例对所述机构的描述)。
在附图18A-18B示出的所述机构601中,所述驱动杆627通过所述壳体之两个台肩753(图中仅能看是一个)安装于所述壳体611上。所述台肩753由所述壳体之一部分材料的向上变形而得以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一个铰接销651穿过所述杆之上部开口739并且松配合的位于所述台肩753下方的所述凹槽755中(附图18B),以允许所述杆枢转。在图示的机构601中,所述驱动杆627不具有一个通往安装立柱孔眼的开口。但是所述具有这样一个开口的杆同样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要求保护的范围。
附图19-22示出了用附图标记801表示的本实用新型之圆环活页夹机构的第五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其中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之所述机构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只是加之前缀“80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壳体811支撑一个控制结构815。正如附图19所示,所述控制结构815包括一个驱动杆827、一个活动杆871以及三个锁止元件843、845、847,用以和所述铰接板859、861相互作用并使得与之相连的环形部件863在一打开位置以及一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811具有两个由所述壳体的一端向下伸出的突起部957用来将所述驱动杆827安装于所述壳体811上。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827具有一个均匀的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具有一扩大之头部73的所述驱动杆27相比较)。正如附图20所示,所述杆827之均匀的主体部分包括靠近顶部抓握端、略呈弧形而使得所述杆远离所述壳体811的一个弓形部。此外,所述抓握端包括一个环形凹痕,所述凹痕连同所述杆的弧形部分具有便于抓握所述杆827以使之枢转而打开和关闭所述环形部件863的作用。再参见附图19,第一铰接销961穿过位于所述壳体之所述凸起部上的孔以及位于所述杆827上的开口881(附图中仅能看见一个开口881)以便于使得所述杆827与所述壳体811枢转相连。第二铰接销963穿过位于所述杆827上的一对上部开口875(附图中仅能看见一个开口875)以及位于所述中间连接器885上的开口883,从而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将所述杆的枢转运动转换成所述活动杆的线性运动。
下面参见附图19-21,为了打开所述环形部件863,使用者(未示出)使得所述杆827绕枢转销961向外并向下枢转。所述中间连接器885以及所述活动杆871向具有所述杆827之所述壳体端部移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上述动作使得所述锁止元件843、845、847枢转。第一以及第三锁止元件843、847的一个凸形面857移动通过在一对铰接板上的相应的突起865、866,同时所述三个锁止元件的所述凸形面857进入所述壳体之相应的阻止件855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一阻止件855位于所述壳体之矩形开口837、839、841之相对侧,以便于在所述环形部件863打开时方便所述活动杆向所述杆827的移动。为了关闭所述环形部件863,使用者向内并向上枢转所述杆827,向后推动所述中间连接器885以及所述活动杆871远离所述杆827,同时使得所述锁止元件843、845、847返回至锁止位置。
本实用新型之圆环活页夹机构之几个实施例中的部件均由诸如金属(例如钢)一类的适当的刚性材料制造而成。但是所述机构中的部件由非金属材料特别是塑料制造而成同样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要求保护的范围。
在介绍本实用新型或最佳实施例时,冠词“一个”以及“所述”意味着有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指包含并意味着除了所列部件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的部件。
此外,在此所使用之“上”、“下”以及这些术语的变形只是为了方便,而无需任意具体的定位。
由于上述的各种变形均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要求保护范围下作出,因此上面文字所述以及附图所示的所有内容均应看作是一种示意性的而不应看作是一种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圆环活页夹机构,所述机构包括一个具有纵向端部的壳体;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由所述壳体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绕一枢转轴线枢转;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环,所述每一环包括第一环形部件,所述第一环形部件安装于第一铰接板上并可随着所述第一铰接板之所述枢转运动而移动,所述每一环还包括第二环形部件,所述第一环形部件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件移动,从而在一关闭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一实际上连续的闭环以允许由所述环固定的所述活页纸张沿所述环由所述一个环形部件移动至所述另一环形部件,同时在一打开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开环以向所述环增减活页纸张;一个控制结构,所述结构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以控制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运动,所述控制结构产生了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所述枢转运动使得所述环形部件达到所述关闭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板包括一个突起,所述突起可与所述控制结构结合以可分离地使得所述控制结构保持在锁止位置,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控制结构阻止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之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可与所述控制结构之一个锁止元件相结合,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壳体枢转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可与所述控制结构之驱动杆的一端部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细长,具有一弧形的横截面,并且相对于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轴线横向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包括两个突起部件,其中第一部件位于第一铰接板上,第二部件位于第二铰接板上,这样一来,当所述铰接板由所述壳体支撑而作枢转运动时,所述两个部件对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突起沿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轴线纵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一个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线性运动的活动杆,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活动杆枢转相连。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与壳体枢转相连,并且部分通过壳体之顶面上的一个开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板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在所铰接板之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铰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不会超过18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接板之所有位置处,所述铰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所述夹角小于18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产生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一线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与一盖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安装于所述盖上,所述盖可铰接移动以选择性地使得保持于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中的活页纸张被盖上和暴露。
14.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圆环活页夹机构,所述机构包括一个具有纵向端部以及一顶面的壳体,所述顶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绕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的铰接板;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环,所述每一环包括第一环形部件,所述环形部件安装于第一铰接板上并可随着所述第一铰接板之所述枢转运动而移动,所述每一环还包括第二环形部件,所述第一环形部件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件移动,从而在一关闭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一实际上连续的闭环以允许由所述环固定的所述活页纸张沿所述环由所述一个环形部件移动至所述另一环形部件,同时在一打开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开环以向所述环增减活页纸张;一个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从而控制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并且能够产生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到达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铰接板之所述枢转运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个位于其顶面上且在所述壳体之纵向端部之间的阻止件,当所述环形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阻止件能够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件紧邻在所述顶面上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阻止件包括一个顶部,所述顶部向上由所述顶面向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成一角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件还包括两个支撑所述顶部的侧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形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阻止件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结构之一锁止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形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阻止件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结构之驱动杆的一端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与所述控制结构之活动杆枢转相连,所述活动杆可以相对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铰接板线性运动。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板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在所铰接板之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铰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一个夹角不会超过180°。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接板之所有位置处,所述铰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所述夹角小于180°。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产生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一线簧。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板包括一个突起,所述突起可与所述控制结构结合以可分离地使得所述控制结构保持一锁止位置,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控制结构阻止使得所述铰接板处于所述打开位置之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与一盖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安装于所述盖上,所述盖可铰接的移动以选择性地使得固定于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中的活页纸张被盖上和暴露。
26.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圆环活页夹机构,所述机构包括具有纵向端部以及一顶面的壳体;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绕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的铰接板;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环,所述每一环包括第一环形部件,所述环形部件安装于第一铰接板上并可随着所述第一铰接板之所述枢转运动而移动,所述每一环还包括第二环形部件,所述第一环形部件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件移动,从而在一关闭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一实际上连续的闭环以允许由所述环固定的所述活页纸张沿所述环由所述一个环形部件移动至所述另一环形部件,同时在一打开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开环以向所述环增减活页纸张;一个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控制结构使得所述铰接板至少在一个方向产生枢转运动;其中,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一个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壳体枢转连接并通常位于所述壳体之所述顶面的上方,所述驱动杆用于接收一个穿过其中的固定件,从而将所述壳体与一盖相连。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包括一个端部,所述端部穿过在壳体的顶面上的一个开口。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具有一个抓握部,所述抓握部位于所述壳体之所述顶面的上方,用于抓紧以使得所述驱动杆枢转,所述驱动杆还包括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端部以及所述抓握部之间,用于接收穿过其中的固定件。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一个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铰接板线性运动的活动杆以及一个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活动杆枢转相连的锁止元件。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板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在所铰接板之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铰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一个夹角不会超过180°。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产生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
32.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铰接板包括一个突起,所述突起可与所述控制结构结合以可分离地使得所述控制结构保持在一锁止位置,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控制结构阻止使得所述铰接板处于所述打开位置之所述铰接板的枢转运动。
33.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个位于其顶面上的阻止件,当所述环形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阻止件能够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结构。
34.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与一盖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安装于所述盖上,所述盖可铰接的移动以选择性地使得固定于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中的活页纸张被盖上和暴露。
35.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圆环活页夹机构,所述机构包括具有纵向端部的壳体;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绕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的铰接板;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环,所述每一环包括第一环形部件,所述环形部件安装于第一铰接板上并可随着所述第一铰接板之所述枢转运动而移动,所述每一环还包括第二环形部件,所述第一环形部件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件移动,从而在一关闭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一实际上连续的闭环以允许由所述环固定的所述活页纸张沿所述环由所述一个环形部件移动至所述另一环形部件,同时在一打开位置,所述两个环形部件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开环以向所述环增减活页纸张;一个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控制结构包括一个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铰接板线性运动的活动杆;以及一个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活动杆枢转相连的锁止元件,所述锁止元件能够在一个阻止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运动的锁止位置以及一个不会阻止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运动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一个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壳体枢转相连,以便于抓握而使得所述驱动杆枢转,所述驱动杆的枢转运动产生了所述活动杆的线性运动。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通过一个中间连接器与所述活动杆相连。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壳体之所述顶面上,所述驱动杆包括一个端部,所述端部与所述铰接板结合并产生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到达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枢转运动。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锁止元件与在至少一个所述铰接板上的一个突起结合。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具有两个锁止元件以及两个突起。
41.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板受到所述壳体的支撑,在所铰接板之枢转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铰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一个夹角不会超过180°。
42.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产生所述铰接板之枢转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
43.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圆环活页夹机构,其与一盖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安装于所述盖上,所述盖可铰接的移动以选择性地使得固定于所述圆环活页夹机构中的活页纸张被盖上和暴露。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张的圆环活页夹机构,且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环活页夹机构,所述机构能够可靠且有效地将所述环形部件锁止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页纸张。所述机构具有能够可靠地锁合在一起并防止意外打开的环形部件。所述机构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支撑两个环形部件作枢转运动,进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到达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所述机构还包括一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可以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从而控制所述铰接板的移动而使得所述环形部件结合在一起,所述控制结构可松开地位于所述铰接板之所述突起的后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所述机构能够快速、可靠地锁合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页纸张。
文档编号B42F13/00GK2813306SQ20052000734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7日
发明者郑洪如 申请人: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