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1189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件涉及显示设备,且更为具体的说,涉及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显示设备中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和用于驱动该面板的驱动器。
近来,开发了多种平板显示设备,其重量和尺寸减少,而这正是阴极射线管的缺点。
平板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有机发光显示器(EL)等。
该PDP是使用气体放电的显示元件,其优点在于能够被制造为大尺寸面板。
现在,三电极AC表面类型PDP主要用于大多数PDP,在PDP的上基片上形成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且在下基片上形成寻址电极。
在多个分开的子场周期期间驱动三电极AC表面类型PDP,且在每个子场周期中,通过相对于视频数据加权的发光次数来显示灰度级。
这时,子场周期又被依次分为初始化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以驱动该PDP。
在这里,初始化周期用于在放电单元上形成均匀的壁电荷,寻址周期用于根据视频数据的逻辑值产生选择性寻址放电,且维持周期用于在其中产生了寻址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维持寻址放电。
在这样驱动的三电极AC表面类型PDP中,需要高于几百伏的高压来产生寻址放电和维持放电。因此,采样能量回收设备以最小化在PDP中产生寻址放电和维持放电所需的驱动能量。
图1是示出了用于一般PDP的能量回收设备的电路图。
参考图1,由“Weber(USP-5081400)”提出的用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设备2、12被相对于面板电容器Cp对称的安装。
在这里,面板电容器Cp表示在PDP的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形成的等效电容。
第一能量回收设备2提供维持脉冲给扫描电极Y,且第二能量回收设备12和第一能量回收设备2交替工作,将维持脉冲提供给维持电极Z。
下面参考第一能量回收设备2描述一般PDP的能量回收设备2、12的结构。
第一能量回收设备2包括能量回收/提供单元4,维持电压提供单元6和地电压提供单元8。
能量回收/提供单元4用于回收在维持周期期间不对PDP的放电做出贡献的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的能量,且同时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Cp。
能量回收/提供单元4包括用于存储回收的能量的源电容器Cs1,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二节点N2之间的第一电感器L1,在维持电压提供单元6和地电压提供单元8之间的公共节点,串联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一电感器L1之间、用于形成电流路径以提供在源电容器Cs1中存储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第一开关SW1和第一二极管D1,以及串联连接在第一节点N1、在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感器L1之间的公共节点和源电容器Cs1之间的、用于形成电流路径以从面板电容器Cp回收不对放电做出贡献的无功功率的能量的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开关SW2。
源电容器Cs1用于在维持放电期间回收和充电被充电到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且同时重新提供充电的电压到面板电容器Cp。
以其幅度对应于维持电压Vs的一半值的1/2维持电压Vs/2充电源电容器Cs1。具有恒定电感的第一电感器L1和面板电容器Cp一起形成谐振电路。
为此目的,第一开关SW1到第四开关SW4控制电流的流动。在这时,第一开关SW1到第四开关SW4分别设置有内部二极管,以控制电流的流动。
另一方面,第一二极管D1用于防止当充电到源电容器Cs1的电压被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时从面板电容器Cp流动的反向电流,且第二二极管D2用于防止当充电到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被回收到源电容器Cs1时从源电容器Cs1流动的反向电流。
维持电压提供单元6在复位周期的建立周期和维持周期期间提供维持电压Vs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维持电压提供单元6包括连接在维持电压源Vs和第二节点N2之间的第三开关SW3。
地电压提供单元8在维持周期期间提供地电压GND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地电压提供单元8包括连接在地电压源GND和第二节点N2之间的第四开关SW4。
图2是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面板电容器的开关的接通/断开时序和输出波形的时序图和波形图。
参考图2,假定以0V充电面板电容器Cp,且同时在周期t1之前以1/2维持电压Vs/2充电源电容器Cs1,下面详细描述其工作过程。
在周期t1中,接通第一开关SW1以形成从源电容器Cs1通过第一开关SW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感器L1到面板电容器Cp的电流路径。
因此,充电到源电容器Cs1的1/2维持电压Vs/2被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在这时,第一电感器L1和面板电容器Cp一起形成串联谐振电路,从而以其幅度是从源电容器Cs1提供的电压两倍的维持电压充电该面板电容器Cp。
在周期t2中,断开第一开关SW1并接通第三开关SW3。因此,来自维持电压源Vs的维持电压Vs被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在这时,面板电容器Cp在周期t2期间维持该维持电压Vs。
另一方面,因为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在周期t1期间上升到维持电压Vs,最小化需要从外部提供以产生维持放电的驱动功率。
在周期t3中,断开第三开关SW3且接通第二开关SW2。因此,形成从面板电容器Cp通过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二极管D2到源电容器Cs1的电流路径,且因此被充电到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被回收到源电容器Cs1。在这时,以1/2维持电压Vs/2充电源电容器Cs1。
在周期t3之后,断开第三开关SW3且接通第四开关SW4。
因此,向面板电容Cp的扫描电极Y提供地电压GND。在这时,面板电容器Cp维持地电压GND,且同时提供维持脉冲到维持电极Z。
另一方面,第二能量回收设备12和第一能量回收设备2交替工作,其提供维持脉冲到面板电容器Cp的维持电极Z。
因此,向面板电容器Cp提供不同极性的维持脉冲。这样,向面板电容器Cp提供不同极性的维持脉冲,在放电单元中产生了维持放电。
但是,在现有PDP的能量回收设备中,固定第一电感器L1以具有恒定值,其用于控制以维持电压Vs充电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和用于放电在面板电容器Cp中存储的能量的放电时间。因此,现有PDP的能量回收设备具有的缺点在于在其中充电时间或放电时间随着PD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改变的情况中,充电/放电效率改变或PDP的裕量因而减少。
就是说,虽然在任意点在最大范围中可以调整效率,PD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的改变可能引起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放电时间的改变,其依次引起效率和PDP的裕量的改变,从而使得屏幕不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和缺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设备,其能够改进效率和裕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和具有位于提供到电极的脉冲的提供路径上的可变电感的能量回收/提供单元。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维持电压提供单元,其用于应用维持电压以提供维持脉冲到电极;和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其用于维持提供到电极的维持脉冲的恒定斜率。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和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其包括位于应用到电极的脉冲的充电/放电路径上的电感器,该电感值根据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屏幕图形或负载而改变。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包括步骤根据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屏幕图形或负载改变在充电/放电路径上的电感器的电感,并使得维持脉冲的上升/下降斜率恒定。
本发明能够改进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裕量。另外,本发明能够通过使得面板电容器的充电时间比面板电容器的放电时间快,来提高放电效率和能量回收效率。


下面将参考其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元件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示出了用于一般PDP的能量回收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面板电容器的开关的接通/断开时序和输出波形的时序图和波形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的电路图;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PD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的面板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的变化的视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的电路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以更加详细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和具有位于提供到电极的脉冲的提供路径上的可变电感器的能量回收/提供单元。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维持电压提供单元,其用于应用维持电压以提供维持脉冲到电极;和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其用于维持提供到电极的维持脉冲的恒定斜率。
该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包括用于提供能量到等离子显示面板/从等离子显示面板回收能量的源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电极之间、用于维持该维持脉冲的恒定斜率的可变电感器。
该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包括用于提供能量到等离子显示面板/从等离子显示面板回收能量的源电容器,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之间的第一电感器,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第一电感器之间的第二电感器,和与第二电感器并联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第一电感器之间的第三电感器。
优选地,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可变。
优选地,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相等。
优选地,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不同。
优选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大于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
优选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值保持恒定,而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可变。
优选地,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相等。
优选地,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不同。
优选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大于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
优选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值可变,且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保持恒定。
优选地,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相等。
优选地,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不同。
优选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大于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和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其包括位于应用到电极的脉冲的充电/放电路径上的电感器,该电感值根据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屏幕图形或负载而改变。
该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包括用于提供能量到等离子显示面板/从等离子显示面板回收能量的源电容器,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之间的、在提供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的路径上的第二电感器,以及与第二电感器并联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之间,在回收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的路径上的第三电感器。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包括步骤根据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屏幕图形或负载改变在充电/放电路径上的电感器的电感值,和使得维持脉冲的上升/下降斜率恒定。
优选地,电感器是可变电感器。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的电路图。
参考图3,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设备52、62被相对于面板电容器Cp对称地安装。
在这时,第一能量回收设备52提供维持脉冲到扫描电极Y,且第二能量回收设备62和第一能量回收设备52交替地工作,以提供维持脉冲到维持电极Z。
在这里,第一能量回收设备52和第二能量回收设备62分别包括相同组件。因此,下面将参考第一能量回收设备5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52、62的结构。
第一能量回收设备52包括能量回收/提供单元54,其用于从等离子显示面板(在下文中,称为“PDP”)回收不对放电做贡献的无功功率,并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维持电压提供单元56,其用于提供维持电压Vs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和地电压提供单元58,其用于提供地电压GND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
能量回收/提供单元54连接到面板电容Cp的扫描电极Y,其用于从面板电容器Cp回收不对放电做贡献的无功功率,且同时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
就是说,能量回收/提供单元54通过维持电压Vs回收在面板电容器Cp中存储的能量,且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
能量回收/提供单元54包括用于存储从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回收的能量的源电容器Cs1,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之间的第一电感器L1,并联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一电感器L1之间的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串联连接在第一开关SW1和第一电感器L1之间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感器L2,和串联连接在第一节点N1、在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之间的公共节点、以及第二开关SW2之间的第三电感器L3和第二二极管D2。
源电容器Cs1用于回收充电到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且同时重新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Cp的扫描电极Y。
源电容器Cs1被以其幅度对应于维持电压Vs的一半值的1/2维持电压Vs/2充电。
根据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的切换,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和面板电容器Cp一起形成谐振环路。
在这时,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通过在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1、L2之间的LC谐振提供来自源电容器Cs1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且第一电感器L1和第三电感器L3通过在电感器L1、L3和面板电容器Cp之间的LC谐振回收存储到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到源电容器Cs1。
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彼此相等,或者彼此不同。另外,第二电感器L2的电感值等于或大于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
在这时,如果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相同,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放电时间相同,且如果第二电感器L2的电感值大于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则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比其放电时间要快。
在这里,第一电感器L1通过使得在放电电流路径和回收电流路径上的电感值变大,允许其中控制放电效率和能量回收效率的区域扩展,第二电感器L2控制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且第三电感器L3控制面板电容器Cp的放电时间。
因此,采用可变电感器作为能够改变电感值的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因此,能够总是将放电效率和能量回收效率保持恒定,这是因为虽然屏幕图形改变或面板电容器Cp的负载改变,第一到第三电感器L1-L3的电感值可以改变。
第一开关SW1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其形成电流路径使得存储到源电容器Cs1的能量可以被通过来自时序控制器(没有示出)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而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
第二开关SW2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二二极管D2之间,其形成电流路径使得通过来自时序控制器(没有示出)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将不对放电做出贡献的无功功率的能量从面板电容器Cp提供到源电容器Cs1。
第一二极管D1连接在第一开关SW1和第二电感器L2之间,其防止当将来自源电容器Cs1的能量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时反向电流从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流动。
第二二极管D2连接在第三电感器L3和第二开关SW2之间,其防止当来自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被回收到源电容器Cs1时反向电流从源电容Cs1流动。
维持电压提供单元56连接到第二节点N2,其在复位周期的建立周期和维持周期期间提供维持电压Vs到面板电容Cp的扫描电极Y。该维持电压提供单元56包括维持电压源Vs和第三开关SW3。
第三开关SW3连接在维持电压源Vs和第二节点N2之间,其响应于来自时序控制器(没有示出)的第三开关信号提供从维持电压源Vs到第二节点N2的电连接。
因此,在复位周期的建立周期和维持周期期间,将维持电压Vs发送到第二节点N2。
地电压提供单元58连接到第二节点N2,其在维持周期期间与维持电压提供单元56交替工作,提供地电压GND到扫描电极Y。该维持电压提供单元58包括地电压源GND和第四开关SW4。
第四开关SW4连接在第四节点N4和地电压源GND之间,其响应于来自时序控制器(没有示出)的第四开关信号提供从地电压源GND到第二节点N2的电连接。
因此,在维持周期期间将地电压GND发送到第二节点N2。第四开关SW4在维持周期期间和第三开关SW3交替工作。就是说,在维持周期期间将维持电压Vs和地电压GND交替地提供到第二节点N2。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PD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的面板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的变化的视图。
参考图4,如果面板电容器Cp的面板图形或负载恒定,那么面板电容器Cp以虚线表示的斜率充电/放电该维持电压Vs。
但是,在其中面板电容器C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减少的情况下,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放电时间变化得更快,如“a”和“c”,且在其中面板电容器C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增加的情况下,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放电时间变得更慢,如“b”和“d”。
但是,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中,控制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放电时间的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可以变化。因此,在其中面板电容器C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将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放电时间的斜率偏移到虚线所示的斜率。
另外,在其中面板电容器C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减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将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放电时间的斜率偏移到虚线所示的斜率。
在这时,可以通过仅改变第二和第三电感器L2和L3的电感值,将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放电时间的斜率偏移到虚线所示的斜率。
在这时,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比面板电容器Cp的放电时间短。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可以不相对于面板电容器C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来维持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放电时间。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的电路图。
参考图5,相对于面板电容器Cp对称地安装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设备102、112。
在这时,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02提供维持脉冲到扫描电极Y,且第二能量回收设备112和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02交替工作,提供维持脉冲到维持电极Z。
在这里,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02和第二能量回收设备112分别包括相同组件。因此,在下文中参考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0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102、112的结构。
该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02包括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04,其用于从PDP回收不对放电做出贡献的无功功率并提供该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维持电压提供单元106,其用于提供维持电压Vs到面板电容Cp的扫描电极Y,以及地电压提供单元108,其用于提供地电压GND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
在这里,除了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04之外的其它组件和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设备的相同,且由上述描述替代除了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04之外的其它组件的详细解释。
该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04被连接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其用于从面板电容器Cp回收不对放电做出贡献的无功功率,且同时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
就是说,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04通过维持电压Vs回收在面板电容器Cp中存储的能量,且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
该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04包括用于存储从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回收的能量的源电容器Cs1,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之间的第一电感器L1,并联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一电感器L1之间的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串联连接在第一开关SW1和第一电感器L1之间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感器L2,以及串联连接在第一节点N1、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之间的公共节点和第二开关SW2之间的第三电感器L3及第二二极管D2。
源电容器Cs1用于回收充电到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且同时重新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
该源电容器Cs1被以其幅度对应于维持电压Vs的一半值的1/2维持电压Vs/2充电。
根据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的开关,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和面板电容器Cp一起形成谐振环路。
在这时,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通过在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1、L2之间的LC谐振,提供来自源电容器Cs1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且第一电感器L1和第三电感器L3通过在电感器L1、L3和面板电容器Cp之间的LC谐振,回收存储到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到源电容器Cs1。
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全部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
另外,第二电感器L2的电感等于或大于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在这时,如果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相同,则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放电时间相等,且如果第二电感器L2的电感大于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则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比面板电容器Cp的放电时间快。
在这里,第一电感器L1通过使得在放电电流路径和回收电流路径上的电感值变大,允许其中控制放电效率和能量回收效率的区域扩展,第二电感器L2控制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且第三电感器L3控制面板电容器Cp的放电时间。
在这时,第一电感器L1的电感保持恒定,且采用能够改变电感值的可变电感器作为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感器L3。
因此,虽然面板电容器Cp的屏幕图形或负载被改变,因为通过改变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恒定地调整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放电效率和能量回收效率总是保持恒定。
这样,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可以通过使用能够改变电感值的第二到第三电感器L2、L3来改进放电效率、能量回收效率,和面板电容器Cp的裕量。在这时,省略第一电感器L1。
第一开关SW1被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其形成电流路径使得通过来自时序控制器(没有示出)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存储到源电容Cs1的能量被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
第二开关SW2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二二极管D2之间,其形成电流路径使得通过来自时序控制器(没有示出)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将不对放电做出贡献的无功功率的能量从面板电容器Cp提供到源电容器Cs1。
第一二极管D1连接在第一开关SW1和第二电感器L2之间,其防止当将来自源电容器Cs1的能量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时反向电流从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流动。
第二二极管D2连接在第三电感器L3和第二开关SW2之间,其防止当来自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被回收到源电容器Cs1时反向电流从源电容器Cs1流动。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的电路图。
参考图6,相对于面板电容器Cp对称地安装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设备152、162。
在这时,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52提供维持脉冲到扫描电极Y,且第二能量回收设备162和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52交替工作,提供维持脉冲到维持电极Z。
在这里,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52和第二能量回收设备162分别包括相同组件。因此,在下文中参考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5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能量回收设备152、162的结构。
第一能量回收设备152包括用于从PDP回收不对放电做出贡献的无功功率并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54,用于提供维持电压Vs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的维持电压提供单元156,以及用于提供地电压GND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的地电压提供单元158。
在这里,除了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54之外的其它组件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回收设备的相同,且由上述描述替代详细解释。
该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54被连接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其用于从面板电容器Cp回收不对放电做出贡献的无功功率,且同时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
就是说,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54通过维持电压Vs回收在面板电容器Cp中存储的能量,且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
能量回收/提供单元154包括用于存储从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回收的能量的源电容器Cs1,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之间的第一电感器L1,并联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一电感器L1之间的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串联连接在第一开关SW1和第一电感器L1之间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感器L2,以及串联连接在第一节点N1(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之间的公共节点)和第二开关SW2之间的第三电感器L3及第二二极管D2。
源电容Cs1用于回收充电到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且同时重新提供回收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以其幅度对应于维持电压Vs的一半值的1/2维持电压Vs/2充电源电容器Cs1。
根据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的开关,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和面板电容器Cp一起形成谐振环路。
在这时,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通过在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1、L2之间的LC谐振,提供来自源电容器Cs1的能量到面板电容器Cp,且第一电感器L1和第三电感器L3通过在电感器L1、L3和面板电容器Cp之间的LC谐振回收存储到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到源电容器Cs1。
第一电感器L1到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全部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
另外,第二电感器L2的电感值等于或大于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在这时,如果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相同,面板电容Cp的充电/放电时间相等,且如果第二电感器L2的电感值大于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则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比面板电容器Cp的放电时间快。
在这里,第一电感器L1通过使得在放电电流路径和回收电流路径上的电感值变大,允许其中可以控制放电效率和能量回收效率的区域扩展,第二电感器L2控制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且第三电感L3控制面板电容器Cp的放电时间。
在这时,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感器L3的电感值保持恒定。并且,采用可变电感器作为第一电感器L1,且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感器L3具有恒定电感值。
因此,虽然屏幕图形被改变或面板电容器Cp的负载被改变,因为通过改变第一电感器L1的电感值来调整放电电流路径和充电电流路径的电感值,可以恒定地调整面板电容器Cp的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这样,放电效率和能量回收效率可以总是保持恒定。如此,通过使用能够改变电感值的第一电感器L1,本发明可以改进放电效率、能量回收效率和面板电容器Cp的裕量。在这里,可以省略第二电感器L2和第三电感器L3。
第一开关SW1被连接在源电容器Cs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其形成电流路径使得通过来自时序控制器(没有示出)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将存储到源电容器Cs1的能量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
第二开关SW2被连接在源电容Cs1和第二二极管D2之间,其形成电流路径使得通过来自时序控制器(没有示出)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将不对放电做出贡献的无功功率的能量从面板电容器Cp提供到源电容器Cs1。
第一二极管D1被连接在第一开关SW1和第二电感器L2之间,其防止当将来自源电容器Cs1的能量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时来自面板电容器Cp的扫描电极Y的反向电流流动。
第二二极管D2被连接在第三电感器L3和第二开关SW2之间,其防止当来自面板电容器Cp的能量被回收到源电容器Cs1时来自源电容器Cs1的反向电流流动。
本发明能够改进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裕量。另外,本发明通过使得面板电容器的充电时间比面板电容器的放电时间快,能够提高放电效率和能量回收效率。
这样描述了本发明,很明显可以做出多种修改。这种修改不应该被认为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所有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改变都意在被包括在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其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和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其包括位于应用到该电极的脉冲的提供路径上的可变电感器。
2.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其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维持电压提供单元,其用于应用维持电压以提供维持脉冲到该电极;和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其用于维持提供到该电极的维持脉冲的恒定斜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包括源电容器,其用于提供能量到等离子显示面板/从等离子显示面板回收能量;以及可变电感器,其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电极之间,用于维持该维持脉冲的恒定斜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包括源电容器,其用于提供能量到等离子显示面板/从等离子显示面板回收能量;第一电感器,其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之间;第二电感器,其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第一电感器之间;和第三电感器,其与第二电感器并联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第一电感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可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相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大于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值保持恒定,且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可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相等。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大于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值可变,且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保持恒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相等。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彼此不同。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大于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
17.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其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和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其包括位于应用到电极的脉冲的充电/放电路径上的电感器,该电感器的电感值根据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屏幕图形或负载而变化。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包括源电容器,其用于提供能量到等离子显示面板/从等离子显示面板回收能量;第二电感器,其在提供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的路径上,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之间;以及第三电感器,其在回收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能量的路径上,与第二电感器并联连接在源电容器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之间。
19.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其包括步骤根据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屏幕图形或负载改变在充电/放电路径上的电感器的电感值;和使得维持脉冲的上升/下降斜率恒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电感器是可变电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电极;和能量回收/提供单元,其包括位于应用到电极的脉冲的提供路径上的可变电感器。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包括步骤根据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屏幕图形或负载改变在充电/放电路径上的电感器的电感值;并使得维持脉冲的上升/下降斜率恒定。
文档编号G09G3/298GK1841468SQ20061007101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0日
发明者文圣学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