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悬挂的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42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悬挂的环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悬挂 的环机构。
背景技术
典型的环机构通常用于将例如打孔纸的活页纸保持在文档或笔记本 中。环机构通常具有多个环,每个环包括两个环部件,环部件可以选择 性地打开以添加或取出活页纸,或者选择性地闭合以保持活页纸同时使 活页纸沿环部件运动。环部件通常安装在细长壳体或构架上以便在打开 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最常见地,环部件被安装在由构架支撑的各 个铰接板上。但是,构架通常铆接或者其它方式安装到环形夹封面的脊 部上。环形夹封面不适合安装到一个支撑物上。活页纸也可保持在文件夹中。在一种公知的结构中,文件夹具有间隔 的挂钩,以便将文件夹支撑在两个支撑物之间(即,悬挂文档文件夹)。 当文件夹适合保持活页纸时,纸页被仅仅放置在文件夹中。因此,活页 纸相对于文件夹中其它活页纸的顺序不能被文件夹可靠地保持。发明内容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可在活页纸可添加到环机构或从环机 构取出的打开结构与活页纸被环机构保持的闭合结构之间选择性地配 置。所述环机构可被支撑在至少一个支撑部件上。所述环机构包括具有 纵向轴线的细长构架,所述构架包括细长第一构架元件和与第一构架元 件分开的细长第二构架元件。铰接销将第一构架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相 互连接,以允许所述构架元件绕着平行于所述构架的纵向轴线或与其同 轴的轴线相对于彼此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运动,第一位置对 应于环机构的闭合结构,第二位置不同于第一位置并对应于环机构的打 开结构。至少一个环包括安装在第一构架元件上的第一环部件和安装在 第二构架元件上的第二环部件,使得在与环机构的闭合结构对应的所述 构架元件的第一位置,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一起形成大体连续的、 封闭环路,以使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所述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 另一环部件,在与环机构的打开结构对应的所述构架元件的第二位置, 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相互分开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将活 页纸添加到所述环上或者从所述环取出。至少一个悬挂部件安装在所述 构架上,用于将所述环机构可取下地悬挂在支撑物上。所述悬挂部件构 造成抑制悬挂部件相对于支撑物纵向移动。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并且部分地将在下面指出。


图1是悬挂在支撑物上的可悬挂环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图3是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 图4是环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与图2类似的立体图,但显示了环部件处于未锁位置;图6是处于打开位置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图8是图7的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图9是其分解立体图;图10是其顶侧立体图,环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11是第三实施例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 图13是其分解立体图;图14是其顶侧立体图,环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15是第四实施例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 图17是其分解立体图;图18是其顶侧立体图,环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19是第五实施例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 图20是图19的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 图21是其分解立体图;图22是其顶侧立体图,环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23是第六实施例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图25是其分解立体图;图26是其放大局部立体图,将第一构架元件的一部分切开并去除环 部件;图27是处于锁紧位置以将环部件锁在闭合位置的环机构的锁紧装置 的放大立体图;图28是与图26类似的示意图,但锁紧装置移动到未锁位置; 图29是与图27类似的示意图,但锁紧装置处于未锁位置; 图30是环机构处于打开位置的顶侧立体图;图31是第七实施例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图32是图31的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图33是其分解立体图;图34是图31的环机构的变型的顶侧立体图,其具有两个环; 图35是图34的环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6是图31的环机构的另一变型的顶侧立体图,其具有七个环;图37是图36的环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8是第八实施例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图39是图38的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图40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41是第九实施例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 图42是图41的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 图43是其分解立体图;图44是与图41类似的示意图,但锁紧装置处于未锁位置;图45是处于未锁位置的锁紧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6是环机构处于打开位置的顶侧立体图;图47是与图41类似的示意图,但显示了一对悬挂部件处于延伸位置; 图48是环机构的底侧立体图,悬挂部件处于伸出位置; 图49是具有第十实施例的环机构的笔记本的局部立体图;图50是图49的环机构的顶侧立体图;以及 图51是其分解立体图。对应的参考标号在所有附图中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尤其是图l-6,用于保持活页纸P的可悬挂环机构大体上以标号11表示。如图1所示,环机构11适合于被两个间隔开的支撑物S支撑,使得由环机构保持的活页纸P从支撑物之间的环机构向下悬挂。 支持物S例如可以是箱子的相对侧部、书桌抽屉的相对侧部、文档抽屉 的相对侧部、或间隔开的杆。应理解的是,其它类型的支撑物也可用于 支撑环机构11。环机构11包括构架13和三个环15。细长并具有大体矩形横截面的 构架13包括第一和第二铰接元件。在所示实施例中,铰接元件分别包括 第一构架元件19和第二构架元件21 (图2-6)。第一构架元件19和第二 构架元件21相互配合形成构架13的内部空间。如图6所示,每个构架 元件19, 21具有腹部23、外凸缘25和内凸缘26。构架元件19, 21的 外凸缘25从腹部23的相应外边缘成角度地向外延伸,使得外凸缘和腹部之间的角度大约为90° 。在所示结构中,构架元件19, 21的内凸缘 26从腹部23的相应外边缘与外凸缘25相对地成角度地向外延伸,使得 内凸缘和腹部之间的角度大于90。。参照图3和4,多个具有通道31的间隔开的关节29从每个腹部23 的内凸缘26向外延伸。在所示结构中,第一构架元件19具有五个关节 29,第二构架元件21具有与第一构架元件的关节偏移的五个关节29。更 具体地,第一构架元件19和第二构架元件21的关节相互偏移,使得关 节可以相互邻接地放置,并使关节的通道31沿着共同的纵向轴线同轴地 对齐。螺旋扭转弹簧33 (广义地,"偏压部件")也与第一构架元件19和 第二构架元件21的关节29对齐。铰接销35被容纳在对齐的关节29和弹簧33的通道31中,以将第一 构架元件19和第二构架元件21相互铰接。如图3所示,关节29、铰接 销35和多个弹簧33位于构架13外侧。应理解的是,第一构架元件19 和第二构架元件21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的关节29,关节可以具有不同结 构。螺旋扭转弹簧33的相反端部与第一构架元件19和第二构架元件21 中的相对一个接合,以绕着铰接销35将构架元件相互远离地偏压。所示 结构具有两个螺旋扭转弹簧33,但应理解的是,可使用其它类型或数目 的偏压部件。现参照图2和4,每个构架元件19, 21包括刚好位于构架纵向端部 内侧的大体上U形切口 37,使得包括切口的构架端部部分广义地形成纵 向间隔开的悬挂部件。每个切口 37延伸通过相应的外凸缘25和相应的 腹部23的大部分。切口 37的尺寸和形状选择成用于接收支撑物S的部分,以便以朝向下方的状态在支撑物(图1)上可靠地安放环机构11,更具体是安放悬挂部件。构架在这些切口 37处的大体上矩形的特征阻止 了环机构11相对于支撑物S的枢转(即,摇摆)运动,同时允许环机构 沿着支撑物滑动。应理解的是,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悬挂部件将环机构 悬挂在支撑物上。在所示结构中,每个构架元件19, 21由单片金属板形成,但应理解 的是构架元件可以由除了钢板之外的其它材料(例如,塑料)形成。而 且,应理解的是,相应构架元件19, 21的组件(例如,腹部23、外凸缘 25和内凸缘26)可以形成为分开件,它们可被组装而形成构架元件。三个环15中的每个包括安装在第一构架元件19上的第一环部件 39a、和安装在第二构架元件21上的第二环部件39b。在所示结构中,环 部件39a, 39b被焊接到相应构架元件19, 21上,但应理解的是,环部 件可以其它方式安装到构架元件上。第一环部件39a和第二环部件39b 的各个自由端包括钩状结构41a, 41b,它们形状形成为当环部件闭合时 互锁。更具体地,每个钩状结构包括渐縮部分和与渐縮部分向内地间隔 开的捕获部(即,凹口)。相应环部件39a, 39b的捕获部适合于有选择 地将环部件保持在一起。钩状结构41a, 41b可以广义和笼统地称作互锁 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环部件39a, 39b适当地由诸如钢棒的传统圆柱棒 制成。应理解的是,可以采用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环部件或由不同材料制 成的环部件,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具有多于或少于三个环、 或具有在环部件闭合时形成诸如"D"形或倾斜"D"形的其它形状的环的环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环机构11可以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选择性地配置,在打开状 态,活页纸P可以添加到环机构或从环机构取出(图6),在闭合状态,活页纸P被环机构保持住(图2)。具体地,将第一构架元件19和第二构 架元件21相互连接的铰接销35允许构架元件绕着平行于构架13的纵向 轴线或与其同轴的轴线相对于彼此在第一位置(图2和5)和第二位置(图 6)之间枢转运动,第一位置对应于环机构11的闭合结构,第二位置不 同于第一位置并对应于环机构11的打开结构。由于环部件39a, 39b被 安装在相应的构架元件19, 21上,环部件随着构架元件一起枢转。结果, 在与环机构11的闭合结构对应的构架元件19, 21的第一位置,第一环 部件39a和第二环部件39b接合在一起形成大体上连续封闭的环路,以 允许由环15保持的活页纸P可以沿着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个环部 件。在与环机构11的打开结构对应的构架元件19, 21的第二位置,第 一环部件39a和第二环部件39b相互分开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增 添活页纸P或从环15取出活页纸P。在所示实施例中,构架元件19和 21都可以移动,但具有一个可动构架元件和一个固定构架元件的机构也 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参照图5,为了打开环部件39a, 39b,通过使环部件的钩状机构41a, 41b脱开,即沿着环部件相互分离并且大体上平行于构架13的纵向轴线 的方向相对于另一个环部件移动一个环部件,环部件被首先移动到"未 锁位置"。在所示结构中,第一环部件39a如图5中所看到的并且按照箭 头方向向右移动,第二环部件3%如图5中所看到的并且按照另一箭头方向向左移动。环部件39a, 39b的相对移动导致钩状机构41a, 41b脱 开。 一旦钩状机构41a, 41b脱开,扭转弹簧33促使第一构架元件19和 第二构架元件21同时绕着铰接销35相对于彼此枢转,从而同时将环部 件从它们的闭合位置移动到它们的打开位置,如图6所示。在打开位置, 环部件39a, 39b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增添或取出活页纸P。为了闭合环部件39a, 39b,克服扭转弹簧33的偏压将每对相配的环 部件的钩状机构41a, 41b压在一起。钩状机构41a, 41b重新接合并将 环部件39a, 39b可靠地锁在一起处于"锁紧位置"。当环部件39a, 39b 被带到一起时,随着锥形表面的滑动接合,钩状机构41a, 41b的锥形表 面导致环部件39a, 39b相对彼此纵向移动。在环部件的锥形表面相互通 过之后,由于环部件39a, 39b的弹性,钩状机构41a, 41b的捕获部接 合。 一旦捕获部接合,钩状机构41a, 41b克服扭转弹簧33的偏压力保 持住构架元件19, 21,从而保持住环部件39a, 3%。第二实施例的合适环机构111显示在图7-10中。环机构111大体上 类似于先前描述的环机构11 (图1-6),除了构架113的构架元件119, 121的腹部123具有与相应腹部成大约90°角度延伸的内凸缘126。结果, 关节129、铰接销135和弹簧133位于构架113的内部空间中。环机构 1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先前环机构11相同的标号加上100表示。图11-14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环机构211 ,环机构211大体上与图1-6 的环机构11相同,除了该实施例不包括偏压部件(g卩,图1-6的弹簧33)。 结果,该实施例的构架元件219, 221被手动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 间枢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于环机构211的打开和闭合结构。环机构2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1-6的环机构11相同的标号加上200 表不。图15-18显示了第四实施例的环机构311,环机构311大体上与图 7-10的环机构111相同,除了该实施例不包括偏压部件(即,图7-10的 弹簧133)。环机构3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7-10的环机构111相同的 标号加上200表示。图19-22显示了第五实施例的环机构411,环机构411大体上与图l-6 的环机构11相同,除了该实施例不包括用于容纳支撑物的切口 37。因而, 构架倾向于简单地搁置在支撑物上。环机构4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 l-6的环机构11相同的标号加上400表示。图23-30显示了第六实施例的环机构511,环机构511大体上与图1-6 的环机构ll相同,除了该环机构的构架513包括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包 括可滑动锁杆551 (参看图25和26)。此外,铰接销535的长度大体上 等于构架513的长度。应理解的是(并且显示在先前实施例中),铰接销 的长度可以小于构架的长度。环机构5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1-6的 环机构11相同的标号加上500表示。参照图25,锁杆551是细长、扁平的,并具有弯曲端部,弯曲端部 形成把手553以便如下所述操控锁杆的移动。锁杆551包括沿着锁杆纵 向轴线间隔的三个狭槽555和沿着锁杆纵向边缘间隔的三个突出部557。 突出部557是通过将锁杆551的纵向边缘的一部分向上弯折而形成。应 理解的是,锁杆551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狭槽和/或突出部,并且突出 部可以由不同方式形成,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环机构511的第二构架元件521包括三个圆形开口 561、三个大体上 矩形的凹口 563、和与构架切口 537之一共同延伸的一个大体上矩形凹口 565。在第二构架元件521上的三个圆形开口 561与锁杆551上的三个狭 槽555对齐。柱571穿过开口 561和狭槽555被容纳,从而将锁杆551 可滑动地固定到第二构架元件521上(图30)。锁杆551因而可以相对于 第二构架元件521纵向地滑动与狭槽555的长度对应的距离。如图26和 28所示,锁杆551的把手553被容纳在与第二构架元件521的切口 537 共同延伸的凹口 565中、并且延伸在第二构架元件上方,使得它可被容 易地抓握以滑动锁杆。锁杆551的每个突出部557被容纳在第二构架元 件521的相应矩形凹口 563中。矩形凹口 563在第二构架元件521上提 供足够的间隙,以允许锁杆551充分地滑动,而不会使突出部与第二构 架元件接触。参照图25,第一构架元件519形成有三个捕获部573,用于可释放地 捕获锁杆551的突出部557。每个捕获部573包括升高部575和在升高部 内侧的狭槽577。狭槽577形状和尺寸选择成用于容纳和保持锁杆551的 突出部557。使用时,锁紧装置用于将第一构架元件519和第二构架元件521锁在 与环机构511的闭合结构对应的第一位置(图23和24)。具体地,锁杆 551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构架元件521上以便在锁紧位置(图26和27) 与未锁位置(图28和29)之间移动。在锁紧位置,锁杆的突出部557被 容纳在第一构架元件519的狭槽577中;在未锁位置,锁杆的突出部557 被移动到与第一构架元件519的升高部575对齐,以允许第一构架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绕着铰接销535枢转到构架元件的第二位置,构架元件 的第二位置对应于环机构511的打开结构(图30)。为了将构架元件519和构架元件521从它们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它们的 第二位置,使用者利用把手553移动锁杆551,使得第二构架元件521上 的突出部557与第一构架元件519的升高部575对齐(图28和29)。扭 转弹簧533被安装在铰接销535上,以便将第一构架元件519和第二构 架元件521偏压到打开位置。因此, 一旦突出部557与升高部575对齐, 弹簧533的偏压力导致第一构架元件519和第二构架元件521相互远离 地枢转到它们的第二位置(图30)。为了将构架元件519和构架元件521移动回到它们的第一位置,克服 弹簧533的偏压将构架元件手动地推到一起。第二构架元件521的突出 部557从第一构架元件519的升高部575下方通过并进入狭槽577。锁杆 551随后被滑动,使得突出部557被捕获在第一构架元件519的狭槽577 中(图26和27)。可以采用能够将环部件保持在闭合位置的其它锁紧装置,而不脱离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图31-33显示了第七实施例的环机构611,环机构611大体上与图 23-30的环机构511相同,除了构架上没有形成切口 537以及没有弹簧 533。环机构6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23-30的环机构511相同的标号 加上100表示。图34和35显示了图23-30的环机构的变型,用两个环代替了三个环。 环机构5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23-30的环机构511相同的标号加上'表示。图36和37也显示了图23-30的环机构的另一变型,具有七个环。 环机构5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23-30的环机构511相同的标号加上" 表示。应理解的是,这里描述的每个环机构可以被改变而具有更多或更 少的环。图38-40显示了第八实施例的环机构711。该实施例的环机构大体上 与图23-30的环机构类似,但以凸耳781替代了支撑铰接销的关节529 (图40)。环机构7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23-30的环机构511相同的 标号加上200表示。该环机构的第一构架元件719和第二构架元件721还包括多个具有开 口 783的凸耳781 (图39和40)。薄并且扁平的凸耳781安装到从第一 构架元件719和第二构架元件721的腹部723向外延伸的突出部785的 纵向相反端部。凸耳781尤其是从第一构架元件719和第二构架元件721 的突出部785横向向外地突出。换句话说,凸耳781位于与每个突出部 785所处平面大体上垂直的平面上。凸耳78K突出部785和相关的构架 元件719, 721包括整体式结构。但是,凸耳781和/或突出部785可以 与构架元件719, 721分开地形成,然后连接到构架元件上。而且,凸耳 781和突出部785可以具有不同结构,而不脱离本发明范围。构架元件719, 721沿着长度方向相对彼此定位,使得第一构架元件 719的凸耳781与第二构架元件721的凸耳781对齐。更具体地,在构架 元件719, 721之一上的成对凸耳781被容纳在另一构架元件上的凸耳之 间(图39)。铰接销735穿过凸耳781上的开口 783,以便将第一构架元 件719和第二构架元件721相互铰接。这样,构架元件可以绕着铰接销735相对彼此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图41-48显示了第九实施例的环机构811,环机构811大体上与图 38-40的环机构类似,但具有可伸縮的悬挂部件891。在该结构中,环机 构811具有两个悬挂部件891,悬挂部件891可有选择地容纳在环机构的 构架813中并且可滑动地安装在铰接销835上。悬挂部件891可在縮回 位置(图41和42)与伸出位置(图47和48)之间滑动。在縮回位置, 悬挂部件891被容纳在构架813中(即,在第一构架元件819和第二构 架元件821之间);在伸出位置,悬挂部件的一部分从构架纵向向外地伸 出。悬挂部件891包括大体上U形凹部893,用于与支撑物接合并从而将 环结构811支撑在支撑物上。球形把手895可操作地连接到每个悬挂部件891上并且可滑动地连接 到第二构架元件821。球形把手895可被抓握,以便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 置之间手动地滑动相应悬挂部件891。此外,第一构架元件819包括两个 凸起部,并且每个悬挂部件891包括用于与相应凸起部接合的两个凹部 899a, 899b。与凹部897对应的凸起部背侧显示在图中(图41、 44和47)。 第一构架元件819上的凸起部和悬挂部件891上的凹部899a, 899b相互 配合,以便将悬挂部件保持在縮回位置和伸出位置。更具体地,凹部中 的一个899b对应于縮回位置,凹部中的另一个899a对应于伸出位置。 环机构8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23-30的环机构511相同的标号加上 300表示。图49-51显示了第十实施例的环机构911。环机构911大体上与图 41-48的环机构811类似,但具有将环机构911安装到笔记本N上的支架950。环机构911结构的对应部件由与图41-48的环机构811相同的标号 加上100表示。在该实施例中,环机构911的构架913可枢转地连接到用于将环机构 安装到笔记本N上的支架950上(图49)。具体地,所示支架950具有两 个间隔开的孔952 (图51),用于接收将支架安装到笔记本N上的固定件 954 (例如,显示在图49中的铆钉)。环机构911被显示安装在笔记本N 的脊部I上。笔记本具有铰接地安装到脊部I上的前封皮FC (部分地显 示)和后封皮BC。尽管环机构911被显示安装在笔记本N的脊部I上, 环机构可被安装在前封皮FC、后封皮BC或除了笔记本之外的其它结构上, 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笔记本的前封皮FC和后封皮BC适合于选择性 地移动,以盖住或露出由环机构911保持的活页纸P。支架950大体上是平面片状金属部件,其长度小于构架913的长度, 但应理解的是,支架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构架的长度。支架950包括 沿着其一个侧边缘的多个间隔开的关节960 (图51)。关节960通过将片 状金属部件的边缘或边缘的一部分巻成管而形成。关节960与第一构架 元件919和第二构架元件921的凸耳981对齐,并接收铰接销935。结果, 构架913可以绕着铰接销935相对支架950枢转。在所示结构中,支架 950由片状金属材料制成,但也可以由片状金属材料之外的其它材料制 成,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应理解的是,支架950可以多种形状和尺 寸形成,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应理解的是,上述讨论的与任何一个实施例相关的各种特征可以包括 在任何其它上述环机构中。还应理解的是,铰接元件可以形成为与构架元件不同,例如能够安装环的合适细长结构、铰接连接、以及通常用在 其它环机构上的更合适的铰接板。当在介绍本发明的元件时,冠词"一个、"该"以及"所述"的含义 是具有一个或多个该元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其各 种变化是指包括在内的,其含义是可以存在除了列出的元件以外的其它 元件。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述描述中做出不同的变 化,因此在上面描述中包含的以及在附图中表示的所有事情都应该认为 是解释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机构,所述环机构可在活页纸可添加到环机构或从环机构取出的打开结构与活页纸被环机构保持的闭合结构之间选择性地配置,所述环机构可被支撑在至少一个支撑部件上,所述环机构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细长构架,所述构架包括细长第一铰接元件和细长第二铰接元件,第二铰接元件与第一铰接元件分开并铰接到其上,以允许所述铰接元件绕着平行于所述构架的纵向轴线或与其同轴的轴线相对于彼此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运动,第一位置对应于环机构的闭合结构,第二位置不同于第一位置并对应于环机构的打开结构;至少一个环,所述环包括安装在第一铰接元件上的第一环部件和安装在第二铰接元件上的第二环部件,使得在与环机构的闭合结构对应的所述铰接元件的第一位置,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一起形成大体连续的、封闭环路,以使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所述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与环机构的打开结构对应的所述铰接元件的第二位置,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相互分开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将活页纸添加到所述环上或者从所述环取出;以及安装在所述构架上、用于将所述环机构可取下地悬挂在支撑物上的至少一个悬挂部件,所述悬挂部件构造成抑制所述悬挂部件相对于支撑物纵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第一铰接元件和第二铰接元件向着环机构的打开结构偏压的偏压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偏压部件是扭转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构架包括其上具有 大体U形切口的至少一个部分,使得所述部分形成悬挂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切口形成在第一铰 接元件和第二铰接元件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构架包括其上具有 大体U形凹部的至少一个部分,使得所述部分形成悬挂部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悬挂部件与所述构 架分开地形成并安装到其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铰接元件是第 一构架元件,第二铰接元件是第二构架元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第一构架 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相互连接的铰接销。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架元件和第 二构架元件形成所述构架的内部空间,在环机构的闭合结构,铰接销被 设置在所述构架的内部空间中。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架元件和 第二构架元件包括用于接收铰接销的关节。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与第一 构架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中相应的一个一体地形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架元件和 第二构架元件包括用于接收铰接销的凸耳。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与第一 构架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中相应的一个一体地形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架元件和第 二构架元件形成所述构架的内部空间,在环机构的闭合结构,铰接销被 设置在所述构架的内部空间外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架元件和 第二构架元件包括用于接收铰接销的关节。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与第一 构架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中相应的一个一体地形成。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架元件和 第二构架元件包括用于接收铰接销的凸耳。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与第一 构架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中相应的一个一体地形成。
2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架元件和第 二构架元件具有相互连接的关节,铰接销被接收在第一构架元件和第二 构架元件的相互连接的关节中,从而将第一构架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相 互连接。
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装置, 锁紧装置可相对于第一铰接元件和第二铰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移动,以 将第一铰接元件和第二铰接元件锁在第一位置。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锁紧装置是锁杆, 锁杆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铰接元件和第二铰接元件中的一个上,用于在 锁杆被定位成将第一铰接元件和第二铰接元件保持在第一位置的锁紧位 置、与锁杆允许第一铰接元件和第二铰接元件枢转到第二位置的未锁位 置之间移动。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铰接元件包 括锁杆,第一铰接元件包括用于在锁紧位置与锁杆接合的至少一个捕获 部。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锁杆包括用于由 第一铰接元件的捕获部捕获的突出部。
25.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锁紧装置包括形 成在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上的可接合钩状结构。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环部件和第 二环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充分地弹性变形,以允许钩状结构接合和脱开。
2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悬挂部件可相对于 所述构架在縮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限定内 部空间,当悬挂部件处于縮回位置时,悬挂部件被容纳在所述构架的内 部空间中。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件被 安装在铰接销上。
3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构架安装在基部结构上的支架。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适合于接收铰接销,以便将所述构架连接到所述支架上。
全文摘要
一种环机构可在活页纸可添加到环机构或从环机构取出的打开结构与活页纸被环机构保持的闭合结构之间选择性地配置。所述环机构包括细长构架,所述构架包括第一构架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铰接销将第一构架元件和第二构架元件相互连接,以允许所述构架元件相对于彼此枢转运动。至少一个环包括安装在第一构架元件上的第一环部件和安装在第二构架元件上的第二环部件。至少一个悬挂部件安装在所述构架上,用于将所述环机构可取下地悬挂在支撑物上、并抑制悬挂部件相对于支撑物纵向移动。
文档编号B42F3/04GK101224686SQ200710109199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5日
发明者郑洪如 申请人: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