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42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形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 于打开和闭合环部件的改进环形夹机构。
背景技术
环形夹机构将例如打孔纸的活页纸保持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中。环形夹 机构具有用于保持纸页的环部件。环部件可以选择性地打开以添加或取 出纸页,或者闭合以保持纸页同时使纸页沿环部件移动。环部件安装在 两个相邻的铰接板上,铰接板沿着枢转轴线连接在一起。细长壳体将铰 接板松动地支撑在壳体内并将铰接板保持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对壳体 枢转。
当铰接板处于共面位置(180° )时,未变形的壳体比连接的铰接板 略窄。这样,当铰接板枢转经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壳体变形并在壳 体中生成弹力,迫使铰接板枢转离开共面位置,或者打开环部件或者闭 合环部件。因此,当环部件闭合时,弹力抵抗铰接板运动,并将环部件 夹在一起。同样地,当环部件打开时,弹力将它们保持分开。枢转控制 柄常常设置在壳体的一端或两端,用于与铰接板接合并使它们移动通过 共面位置以打开和闭合环部件。这种示例显示在美国专利No. 5, 180, 247
(Yu)中。
在很多环形夹机构中,当环部件处于打开和/或闭合位置时,控制柄 不牢固。在控制柄中可能存在在环形夹机构中产生不稳定感的"间隙"。 这种"间隙"常常是由于在制造环形夹机构时的变化,使得当环部件处 于打开和/或闭合位置时控制柄与铰接板脱离。需要提供一种更稳定的环 形夹机构,其中在环形夹机构的操作过程中控制柄与铰接板连续地接合, 使得当环部件处于打开和闭合位置时控制柄阻止"间隙"。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以及由所述壳体支撑 以便绕着铰接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至 少一个铰接板具有切口。多个环将活页纸保持在环形夹机构上,每个环 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被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 并且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 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大体连续的、封闭环,以 使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所述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 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以便将活页纸添加到 所述环上或者从所述环取出。 一个致动器安装在壳体上,以相对于壳体 在环部件处于打开位置的第一位置与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的第二位置之 间移动。致动器与铰接板连续地接合,阻止致动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 二位置。移动杆可操作地连接到致动器,以便随着致动器相对于壳体移 动。移动杆阻止致动器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并且部分地将在下面指出。


图1是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笔记本的立体图2是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3是环形夹机构的控制柄的放大侧视图4是环形夹机构在闭合锁紧位置的顶侧立体图,其中控制柄处于第 一松弛位置;
图5是其底侧立体图6是环形夹机构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其中去掉一部分壳体并去除环 部件以显示内部结构;
图7是其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环部件;
图8是环形夹机构在闭合未锁位置的顶侧立体图,其中控制柄处于变
形位置;
图9是其底侧立体图IO是其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环部件; 图11是环形夹机构在打开位置的顶侧立体图,其中控制柄处于第二 松弛位置;
图12是其底侧立体图13是其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环部件以显示内部结
构;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环形夹机构在闭合锁紧位置的顶侧立体
图15是其控制柄的放大顶侧立体图; 图16是环形夹机构的侧视图1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环形夹机构在闭合锁紧位置的底侧立体
图18是其控制柄的放大侧视图19是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和环部件; 图20是与图19类似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环形夹机构处于闭合未 锁位置;以及
图21是与图19类似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其中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对应的参考标号在所有附图中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看附图,图l-13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在图 l中,所示的环形夹机构1装在笔记本3上。具体地,所示的环形夹机构 1装在笔记本3的前封面7和后封面9之间的脊部5上,前封面7和后封 面9铰接地安装到脊部5上。前封面7和后封面9移动以选择性地覆盖 或露出由笔记本3中的环形夹机构1保持的活页纸(未图示)。装在笔记 本以外的表面例如文件夹上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壳体11支撑着三个环(每个大体表示为13)和控制柄 (广义称为"致动器",并大体表示为15)。环13将活页纸保持在笔记本3中的环形夹机构1上,同时可操作控制柄15以打开和闭合环,使得可 以添加或取出活页纸。也参看图2,壳体11的形状为细长矩形,具有均 匀的、大致弧形的横截面,并在其中央具有基本平坦的平顶部17。壳体 11的第一纵向端部(图1的左侧和图2的右侧)大体是敞开的,而相反 的第二纵向端部大体是封闭的。 一对安装臂19 (图2和图4)在敞开端 部从壳体平顶部17向下延伸,而弯折底边21 (图2和图5)沿壳体11 的纵向边缘在长度方向从壳体的第一纵向端部延伸到第二纵向端部。具 有其它形状包括不规则形状的壳体、或者与文件夹或笔记本形成整体的 壳体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环形夹机构1的三个环13基本相同,每个基本是圆形的(例如,图 1、图4和图5)。如图1和2所示,每个环13包括两个大体半圆形的环 部件23a、 23b,环部件由适合材料(例如钢)的传统圆柱棒制成。环部 件23a、 23b分别包括自由端25a、 25b,它们形成为在环部件闭合在一起 时(见图l、图4和图5)防止环部件(相对环部件的纵向轴线)横向错 位。环13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D形,这也位于本发明范围内。具有不同 材料制成、或者具有不同横截面形状例如椭圆形的环部件的环形夹机构 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也如图2所示,环形夹机构1包括两个大体相同的铰接板27a、 27b, 它们分别支撑环部件23a、 23b。每个铰接板27a、 27b大体是细长的、平 坦矩形形状,并且每个铰接板的长度比壳体ll的长度稍短。在每个铰接 板27a、 27b上沿铰接板内纵向边缘形成4个相应的切口 29a, 29b, 29c, 29d。向下弯曲指状部31远离每个铰接板27a、 27b的第一端(向着图2
右侧)纵向延伸。每个指状部31的宽度比相应的铰接板27a、 27b窄, 并且定位成使它们的内纵向边缘与铰接板的内纵向边缘大体对齐。切口 29a, 29b, 29c, 29d和指状部31的用途将在下面说明。
参看图2和3,控制柄15包括倒"L"形把手33、装在把手上的主体 35 (第一部分)、以及装在主体上的舌部37 (第二部分)。把手33比主体 35和舌部37稍宽(图2),便于抓握控制柄15并施加作用力移动控制柄。 在图示的环形夹机构1中,主体35与把手33形成为一体,以便大体与 把手连带运动。主体35可以与把手33单独地形成并装在其上,这也不 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3所示,控制柄15的舌部37通过与主体和舌部形成为一体的柔 性桥部39 (或"活铰接")被安装到主体35上。控制柄用于连接主体和 舌部的桥部与主体和/或舌部分开形成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 范围。桥部39大体是弧形的,并在舌部37与主体35之间形成开口槽41。 舌部37在桥部39和槽41处远离主体35延伸、与主体的上唇部35a基 本平行对齐、并在主体和舌部之间形成C形空间(即,在桥部上方)。可 以想像到,控制柄15例如通过模制工艺由弹性塑料制成。但在本发明范 围内,控制柄15可以由其它材料或其它工艺制成。具有与这里图示和说 明不同形状的控制柄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还参看图3,控制柄15还包括位于舌部37与桥部39相反一端的枢 转隆起部43。隆起部43可以与舌部37是分开的,并且通过穿过舌部上 的开口 (未示出)的突出部(未示出)可释放地安装到舌部上。作为另 外示例,在本发明范围内,隆起部43可以与舌部37形成为一体。参看图2,环形夹机构1还包括细长、大体扁平、矩形移动杆45。移 动杆45具有在第一端(图2右侧)的矩形安装槽47、以及沿底表面的三 个块状锁紧部件49。锁紧部件49沿移动杆45的纵向间隔开,使靠近移 动杆的每个纵向端部具有一个锁紧部件、以及一个锁紧部件位于接近移 动杆中心。移动杆45可以具有其它形状或者数量多于或少于三个的锁紧 部件49,这在本发明范围内。移动杆45可以没有锁紧部件,而替代地带 有例如楔子,楔子移动铰接板27a、 27b。
图示移动杆45的锁紧部件49分别具有大体相似的形状。最好如图7、 10、 12和13所示,每个锁紧部件49包括窄的平底部53和大体垂直的侧 部55a-55d。背离控制柄15朝向的侧部55a是倾斜的,侧向侧部55b和 55d朝着它们的底部会聚以形成窄的平底部53。在图示实施例中,例如 通过模制工艺,将锁紧部件49与移动杆45制成一体。但锁紧部件49可 以与移动杆45分别制成并装在其上,这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另外,不 同形状例如块状(即,没有倾斜侧部或会聚侧部)的锁紧部件也在本发 明范围内。
下面将参考图4-7说明组装后的环形夹机构1,其中图示的环形夹机 构的环部件23a、 23b处于闭合位置,控制柄15处于直立位置。控制柄 15在壳体的安装臂19处可枢转地装在壳体11的敞开第一端部(图4-6)。 在每个安装臂19上的安装孔57 (图2)与控制柄15的槽41对齐。铰接 销59穿过对齐的孔57和槽41,将控制柄15可枢转地装在壳体11上。 可以看到,安装臂19与壳体11制成一体,但它们可以与壳体分别制成 并装在其上面,这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如图6所示,移动杆45设置在壳体11内位于壳体平顶部17后面。 它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与壳体的纵向轴线LA基本平行定向(见 图2),使锁紧部件49远离壳体延伸。穿过移动杆45的两个细长开口61 (在图6中只有一个可见;可参看图2)与壳体平顶部17的两个铆钉开 口 63 (在图6中只有一个可见;可参看图2)对齐。带凹槽的铆钉65 (在 图6中只有一个可见;可参看图2)在铆钉开口 63处固定到壳体11上并 穿过移动杆45的相应细长开口61,以便垂直地支撑位于壳体中的移动杆。 移动杆45装配在铆钉65的凹槽中,使得它可以沿着壳体纵向相对于铆 钉平移滑动。
参看图6和7,移动杆45通过中间连接器67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柄 15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间连接器67是弯曲成细长的、大致为矩形 的金属丝(见图2)。中间连接器67可以具有其它形状或者由其它材料制 成,这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中间连接器67的第一端是敞开的,并包括两 个自由端69a、 69b (见图2),它们可以装在控制柄15的主体35上的孔 71a, 71b中(图3中仅孔71b可见)内,形成枢转连接。中间连接器67 的第二封闭端变窄,并包括可装配在移动杆45的安装槽47中的弯曲端 部73 (图2)。弯曲端部73在安装槽47处将中间连接器67固定到移动 杆45上,以便推靠移动杆或者拉动移动杆。弯曲端部73使中间连接器 67相对于移动杆45枢转,以适应当控制柄15枢转时产生的中间连接器 的小的垂直移动。没有中间连接器的环形夹机构(例如,移动杆直接可 枢转地连接到控制柄上)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5和6所示,铰接板27a、 27b沿其内纵向边缘平行布置地相互
连接,形成具有枢转轴线的中心铰接75。这是按照本领域公知的传统方 式完成的。如下所述,铰接板27a、 27b可以绕着铰接75上下枢转。两 个单独铰接板27a、 27b的每一个上的4个切口 29a-29d (图2)对齐, 以在相互连接的铰接板上形成4个开口,也表示为29a-29d (图5)。壳 体11将相互连接的铰接板27a、 27b支撑在壳体内位于移动杆45下方。 铰接板27a、 27b的外纵向边缘松动地装在壳体11的弯折底边21内,以 便当铰接板枢转时使它们在弯折底边内运动。如图7所示,铰接板27a、 27b (仅表示出一个铰接板27a)的指状部31伸入形成在舌部37与控制 柄主体35的上唇部35a之间的C形空间,使铰接板下表面与控制柄隆起 部43接合。
每个环部件23a、 23b按大体相对方式装在相应一个铰接板27a、 27b 的上表面,使自由端25a、 25b相互相对(参看图2)。环部件23a、 23b 穿过沿壳体11侧边的相应开口 77,从而使环部件的自由端25a、 25b可 在壳体上方啮合(参看图4)。环部件23a、 23b刚性地连接在铰接板27a、 27b上,这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并且在铰接板27a、 27b枢转时随其运动。 尽管在图示的环形夹机构1中,每个环13的两个环部件23a、 23b分别 装在两个铰接板27a、 27b的一个上、并且随着铰接板的枢转而运动,但 每个环具有一个可移动的环部件以及一个固定的环部件的环形夹机构也 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 一种机构,其中每个环的环部件仅有一个 装在铰接板上,另一个环部件例如安装在壳体上)。
如图5所示,两个安装柱79a、 79b (也可参见图2)固定在图示的环 形夹机构1上,用于将环形夹机构以任何适合的方式装在例如笔记本3
上(图l)。柱79a、 79b在位于壳体纵向端部的平顶部17的安装柱开口 81a、 81b (图2)处装在壳体11上。第一安装柱79a (在图5的左侧) 穿过中间连接器67并穿过相互连接铰接板27a、 27b的安装柱开口 29d。
下面参考图4-13说明环形夹机构1的操作。正如所知,铰接板27a、 27b相对壳体11向下和向上枢转,并且使安装在它们上面的环部件23a、 23b在闭合位置(例如,图1和4-10)与打开位置(例如,图11-13)之 间运动。铰接板27a、 27b在处于共面位置(180° )时比壳体11宽,从 而在它们枢转通过共面位置时,它们使壳体变形并在壳体中产生小弹力。 壳体的弹力偏压铰接板27a、 27b,从而离开共面位置向下或向上枢转。 当铰接板27a、 27b向下枢转时(即,铰接75远离壳体U运动(例如, 图5)),环部件23a、 23b闭合。当铰接板27a、 27b向上枢转时(即,铰 接75朝向壳体11运动(例如,图12)),环部件23a、 23b打开。
在图4-7中,环形夹机构1处于闭合锁紧位置。铰接板27a、 27b向 下远离壳体11铰接,使每个环13的环部件23a、 23b闭合在一起形成连 续的圆环,能保持活页纸。控制柄15相对壳体11是垂直的,并且处于 第一松弛位置(图3中的控制柄也处于此位置),使控制柄隆起部43与 铰接板27a、27b的下表面接合。移动杆45的锁紧部件49位于铰接板27a、 27b上方大体与铰接75对齐,使它们的窄的平坦底部53与铰接板的上表 面接触。如图5所示,锁紧部件49紧邻相应的锁紧部件开口 29a-29c, 但基本不与开口 29a-29c对齐。(由带凹槽的铆钉65垂直支撑的)移动 杆45和锁紧部件49抵抗使铰接板27a、 27b向上枢转以打开环部件23a、 23b的任何作用力(即,它们锁紧闭合的环部件)。
为了解锁环形夹机构1并打开环部件23a、 23b,操作者对控制柄15 的把手33施加作用力,并使其逆时针(从图4、 6和7观察)枢转。如 图8-10所示,控制柄15的把手33和主体35相对舌部37运动,舌部37 在壳体11的弹力作用下被铰接板27a、 27b保持静止。中间连接器67同 时随主体35移动,并将在安装柱79a周围的控制柄15的枢转运动传递 到移动杆45。移动杆朝控制柄15滑动,并将锁紧部件49移动到与铰接 板27a、 27b的相应锁紧部件开口 29a-c对齐。当开口槽41闭合并且主 体35与舌部37接合时,控制柄主体35与控制柄舌部37之间的桥部39 弯曲并且拉伸(图IO)。如果在铰接板27a、 27b向上枢转经过它们的共 面位置之前(即,在环部件23a、 23b打开之前)释放控制柄15,桥部 39中的拉力将把手33和主体35自动弹回(和推动)到垂直位置,将移 动杆45和锁紧部件49移动到锁紧位置。
现在闭合的控制柄槽41不再使舌部37与把手33和主体35的枢轴运 动分离。控制柄15的连续打开运动导致主体35—起枢转舌部37。控制 柄隆起部43使相互连接的铰接板27a、 27b越过在锁紧部件开口 29a-29c 处的锁紧部件49、以及相对在安装柱开口 29d处的安装柱79a而向上枢 转。 一旦铰接板27a、 27b刚刚经过共面位置,壳体弹力将它们向上推, 打开环部件23a、 23b (图11-13)。控制柄15可被释放。桥部39的拉力 将把手33和主体35弹回(和推动)离开舌部37,舌部37通过与铰接板 下表面接合的控制柄隆起部43靠在铰接板27a、 27b上保持静止。槽41 打开,移动杆45稍微移离控制柄15。控制柄再次松弛,处于与第一松弛 位置基本相同的第二松弛位置(例如图3),并且锁紧部件49位于相应铰
接板开口 29a-29c中,不受使其相对壳体11运动的任何作用力。
为了闭合环部件23a、 23b并使环形夹机构1回到锁紧位置,操作者 可手动地将环部件的自由端25a、 25b推在一起。铰接板27a、 27b向下 枢转并使控制柄舌部37顺时针旋转(从图11和13观察)。舌部37初始 地移动把手33和主体35,使锁紧部件49紧靠在铰接板27a、 27b的锁紧 部件开口 29a-29c的边缘处的突片83 (突片带有斜面以有助于锁紧部件 49移出锁紧部件开口)。舌部37随后相对于把手33和主体35移动,把 手33和主体35被紧靠突片83的锁紧部件49保持静止(图13)。控制柄 槽41闭合(并且控制柄桥部39弯曲),使铰接板27a、 27b枢转通过共 面位置并经过锁紧部件49的窄的底部53。在铰接板27a、 27b向下移动 时,锁紧部件49的倾斜侧部55a使锁紧部件越来越多地移离控制柄15 并从相应开口 29a-29c移出。当控制柄槽41闭合时,这使得控制柄15 随着舌部37稍微枢转。锁紧部件的倾斜侧部对于操作不是必需的。
一旦铰接板27a、 27b越过锁紧部件49的底部53,舌部37将主体35 和把手33推到垂直位置,移动杆45和锁紧部件49移动到锁紧位置。在 本发明范围内,环形夹机构1的环部件23a、23b可通过能够与铰接板27a、 27b接合并使它们向下枢转的改进控制柄闭合。
应该清楚的是,控制柄桥部39的柔韧性使控制柄15的把手33和主 体35相对舌部37运动。这使控制柄15在松弛位置(图3-7和11-13) 与变形(广义地"重新构置")位置(图8-10)之间运动。控制柄15的 变形位置是不稳定的、中间位置,其中桥部39被拉伸,而总是将把手33、 主体35和舌部37移动到松弛位置(即,重新构置控制柄)。
当控制柄15枢转以打开环部件23a、 23b时,移动杆45和锁紧部件 49立即并且在舌部37和隆起部43向上枢转铰接板27a、 27b之前运动。 开口槽41造成的这种空动(lost motion)使锁紧部件49在铰接板枢转 之前移动到与铰接板27a、 27b的锁紧部件开口29a-29c对齐。它们不干 扰铰接板27a、 27b的所需枢转运动。在锁紧部件49运动到与相应的开 口 29a-29c对齐之后,槽41闭合,并且把手33、主体35和舌部37—起 枢转,以使铰接板27a、 27b向上运动。
此外,在环部件23a、 23b打开并且控制柄15松弛时,锁紧部件49 和移动杆45不受到使它们运动到锁紧位置的作用力。因此,当操作者向 环部件23a、 23b添加纸页或取出纸页时,打开的环部件23a、 23b不会 在控制柄15、锁紧部件49或移动杆45影响下被无意地闭合。
同样地,当环部件23a、 23b被移动到闭合位置时,控制柄槽41在控 制柄15的把手33和主体35将移动杆45和锁紧部件49推到锁紧位置之 前允许铰接板27a、 27b在锁紧部件49上向下枢转。因此,开口槽41造 成的这种空动保持控制柄舌部37与铰接板27a、 27b之间的连续接合(通 过控制柄隆起部43),而不会出现环形夹机构卡在打开位置的危险(例如, 当控制柄舌部不能随着铰接板向下移动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锁紧 部件49楔靠铰接板的锁紧部件开口 29a-29c的边缘,阻止了铰接板进一 步向下枢转)。控制柄舌部37与铰接板27a、 27b的下表面之间(通过控 制柄隆起部43)的连续接合确保当铰接板27a、 27b向下枢转(并且环部 件23a、 23b闭合)时,控制柄15的把手33和主体35充分移动到它们 的垂直位置,移动杆45和锁紧部件49充分移动到锁紧位置。
因此,当环部件23a、 23b闭合时,环形夹机构1有效地保持活页纸, 并且能够防止闭合的环部件23a、 23b被无意地打开。控制柄15在环部 件23a、 23b闭合时将移动杆45和其锁紧部件49定位在锁紧位置,从而 不再需要手动移动控制柄15以便可靠地锁紧环形夹机构1。装有锁紧控 制柄15的环形夹机构1不需要额外的偏压组件(例如,弹簧)执行锁紧 操作,并且不需要特别形成的部件来容纳这些偏压组件。
图14-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01。环形夹机 构101与先前描述并显示在图1-1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大体 上相同,与环形夹机构1的部件相对应的环形夹机构101的部件采用相 同的标号加上"100"表示。但是,在环形夹机构101中,控制柄115具 有低的轮廓,因为它包括大体扁平的把手133。控制柄115与先前对图 1-13的环形夹机构1描述的一样安装在壳体111上(图14和16),扁平 的把手133大体与壳体的平顶部117对齐地设置(即,大体上共面)。在 其他方面,包括操作,环形夹机构101与图1-13的环形夹机构l相同。
图17-2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201。与图1-13 的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的部件相对应的环形夹机构201的部件采 用相同的标号加上"200"表示。环形夹机构201与图1-13的环形夹机 构1大体上相同,除了控制柄215没有形成桥部以及没有形成位于主体 235与舌部237之间的槽。环形夹机构201的其它组件以及组件的装配与 图1-13的环形夹机构1大体上相同。
将参照图19-21的放大局部视图来描述环形夹机构201的操作。在图 19中,环形夹机构201处于闭合锁紧位置(与图1-13的环形夹机构1的闭合位置类似)。为了解锁环形夹机构201并打开环部件223a、 223b, 操作者向外并向下(从图19中观察向着逆时针方向)枢转控制柄215。 控制柄主体235将移动杆245和锁紧部件249向着控制柄215拉动,控 制柄隆起部243同时向上推在铰接板227a、 227b上(仅一个铰接板227a 被显示)。但仍然在铰接板227a、 227b后面的锁紧部件249阻挡它们的 向上运动。因此,当控制柄215继续枢转时,控制柄隆起部243使紧邻 指状部231处的铰接板227a、 227b折曲或弯曲(并且拉伸)(图20)。
一旦锁紧部件249 (仅一个锁紧部件被显示)移动到与铰接板227a、 227b的锁紧部件开口 229a-229c (仅开口 229c被显示)对齐,被拉伸的 铰接板立即向上枢转通过共面位置(图21)以打开环部件223a、 223b (环 部件没有被显示)。如果控制柄215在铰接板227a、 227b枢转通过共面 位置之前被释放,被拉伸的铰接板将向下推在控制柄隆起部243上、并 将控制柄215枢转回到垂直位置,将移动杆245和锁紧部件249移动到 锁紧位置。铰接板227a、 227b中的张力消除并且可以释放控制柄215。 舌部237的隆起部243保持与铰接板227a、227b的下表面接合,壳体211 的弹力保持住向上铰接的铰接板。锁紧部件249静止地位于相应铰接板 切口开口 229a-229c中,不受到使它们运动到锁紧位置的作用力。
如在图1-13的环形夹机构1中一样,为了闭合环形夹机构201的环 部件223a、 223b并使环形夹机构回到锁紧位置(图19),操作者手动地 将环部件的自由端225a、 225b推在一起。在该环形夹机构201中,铰接 板227a、227b向下枢转并使控制柄隆起部243和舌部237顺时针旋转(从 图21观察)。舌部237推动把手233和主体235,使锁紧部件249紧靠在
铰接板227a、 227b的锁紧部件开口 229a-229c的边缘处的突片283 (这 种接合对于操作不是必需的)。锁紧部件249瞬间阻止控制柄215的运动, 并因而阻止铰接板227a、 227b的向下运动,导致紧邻它们的指状部231 的铰接板227a、 227b略微弯曲。铰接板227a、 227b向下弯曲,而控制 柄215和指状部231保持相对静止。当铰接板227a、 227b弯曲时,锁紧 部件249的倾斜侧部255a允许锁紧部件远离控制柄215少量移动,使得 控制柄稍微枢转。一旦铰接板227a、227b越过锁紧部件249的窄底部253, 弯曲的铰接板中的张力立即使控制柄215枢转到其垂直位置,将移动杆 245和锁紧部件249推到锁紧位置。
在该环形夹机构201中,控制柄215、铰接板227a、 227b、锁紧部件 249之间的独特配合使得环形夹机构在闭合锁紧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操 作。当打开环部件223a、 223b时,铰接板227a、 227b暂时地向上弯曲 以使控制柄215枢转,将锁紧部件249移动到与铰接板的锁紧部件开口 229a-229c对齐。控制柄215以及来自拉伸的铰接板227a、 227b的张力 和壳体211的弹力随后使铰接板枢转通过锁紧部件249,以打开环部件 223a、 223b。当闭合环部件223a、 223b时,铰接板227a、 227b再次弯 曲以使铰接板向下枢转通过锁紧部件249(锁紧部件249的倾斜侧部255a 也有助于该操作,但对于该操作而言并不是必需的)。
这里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组成部件是由适合的刚性 材料制成的,例如金属(如,钢)。但具有由非金属材料特别是包括塑料 制成的组成部件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在介绍本发明的零件时,冠词"一个、"该"以及"所述"的含义
是具有一个或多个该零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其各 种变化是指包括在内的,其含义是可以存在除了列出的零件以外的其它 零件。此外,使用术语"上"和"下"以及它们的变形是为了方便,但 这些组成部分不需要任何特别的定位。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述描述中做出不同的变 化,因此在上面描述中包含的以及在附图中表示的所有事情都应该认为 是解释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所述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绕着铰接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被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并且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大体连续的、封闭环,以使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所述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以便将活页纸添加到所述环上或者从所述环取出; 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控制柄,所述控制柄包括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用于与所述铰接板接合并将所述环部件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所述铰接板由所述壳体支撑,使得当所述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至少一个铰接板与所述控制柄的第二部分连续接合,以抑制所述控制柄上的间隙,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板具有朝向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背离所述壳体的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控制柄的第二部分连续接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操作 地连接到所述控制柄的锁紧部件,当所述环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 锁紧部件与至少一个铰接板接合,以抑制所述控制柄上的间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锁紧部 件接合的所述铰接板包括切口,当所述环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锁 紧部件与所述切口对齐地定位并在所述切口处与所述铰接板接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包括 边缘,所述锁紧部件在所述切口边缘处与所述铰接板接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铰接板切口由 第一铰接板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铰接板上的第二部分形成,所述切口沿 着铰接板的铰接对称地定向。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部件 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切口不对齐地定位,以阻止铰接 板的枢转运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操作 地连接到所述控制柄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铰接板的铰接大体对齐地 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铰接板之间,所述锁紧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移动杆 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件 与所述移动杆形成一体。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锁紧 部件,并且铰接板包括与每个锁紧部件对应的三个切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柄的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形成一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柄 的第二部分包括与铰接板接合的隆起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部件 处于闭合位置时,铰接板被向下铰接,保持所述控制柄的第一部分处于 大体垂直位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部 件处于打开位置时,铰接板被向上铰接,锁紧部件保持所述控制柄处于 远离垂直位置旋转的大体固定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与封皮结合, 所述环形夹机构被安装在封皮上,所述封皮被铰接以便移动,从而有选 择地盖住和露出保持在所述环形夹机构上的活页纸。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包括壳体、以及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铰接板。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包括安装在铰接板上以便随着铰接板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环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致动器可在环部件处于打开位置的第一位置与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致动器与铰接板连续地接合,阻止致动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移动杆可操作地连接到致动器,以便随着致动器移动。当环部件打开时,移动杆阻止致动器移动。
文档编号B42F3/00GK101186161SQ20071010919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1日
发明者林春海 申请人: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