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极电压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40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共极电压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共极电压电路结构,特别是有关于 利用数位的方式来调整共极电压,以节省外部元件及增加 调整速度。
背景技术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工作上,常常可以见到各种 显示器。随着各种显示器的显像原理不同,其使用的驱动 技术也各不相同。但大部分的显示器皆具有一共同特征一 即利用电位差驱动显示器而显示影像。前述的电位差通常
在资料线上的源极(影像)讯号与共极讯号(VC0M) 二者 之间的电位差的关系所提供。
请参阅图1,为共极电压讯号的示意图。图中,共极 电压VC0M可分为两电压VCDC及VCAC,其中电压VCDC为 共极电压VC0M的直流电压,电压VCAC为共才及电压VC0M 的交流电压。假使电压VCDC及VCAC未调整至适当的值, 会导致显示单元的源极(影像)讯号错误,而无法显示正 确的画面。亦即,共极讯号是一种参考电压准位,常以直 流或交流等形式应用,其直流准位于工厂生产时即已设定 妥当。显示器所显示的影像是由许多像素所构成,由源极
(影像)讯号决定每个像素的表现。也就是说,利用源极 (影像)讯号与共极讯号的电位差,以改变每个像素的状 态,然后由各个像素组合成一完整影像。
请参阅图2,为习知技艺的一共极电压的调整电路图。 图中,调整电路20是调整可变电阻器21的电阻值,以改 变直流电压VCDC的位准,即VC0M0UT的直流位准,且调整 可变电阻器22的电阻值,以改变交流电压VCAC的振幅, 进而调整适当的共极电压VCOM。此共极电压的调整电路20 作动是由讯号源POL经过耦合元件23将讯号送入0P放大 器25作波形调整,0P放大器25处理完的讯号再经耦合元 件24将讯号送出,由于习知共极电压的调整电路2 0是设 置于TFT-LCD面板外的外部线路,故增加了印刷电路板的 面积及制作成本。另外,两可变电阻21及22是透过人工 方式调整,其调整时间长且不符合经济效益,同时此电路 2 0的电器特性完全取决于0P放大器25、耦合元件2 3、 24 的频率特性,因此使得影响VCOM特性变数有三个元件。
请参阅图3,为习知技艺的另一共极电压的调整电路 图。图中,调整电路30的电器特性完全取决于0P放大器 31。其中,透过调整可变电阻器32的电阻值来调整VC0M0UT 输出的振幅,即为VCAC,且调整可变电阻器33的电阻值 来调整VC0M0UT的直流位准,即为VCDC。
上述习知技艺的共极电压调整电路所调整的均为类比 的电压讯号,且必须透过人工方式调整两个可变电阻器, 造成调整时间长且不符合经济效益,同时,VC0M0UT输出
的特性完全取决于属类比驱动元件的0P放大器25、 31, 故0P放大器25、31的选用对显示器的画质有极大的影响, 且目前市面上的0P放大器特性落差极大亦反应于价格成 本上,但考虑消费者对于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存在着极高品 质的要求,因此于制造时即需选用价格昂贵特性中上的0P 放大器,无异增加制造上的成本。
为改良上述所提出的缺点。本发明人基于多年从事研 究与诸多实务经验,经多方研究设计与专题探讨,遂于本
发明提出一种共极电压电路结构,以作为前述期望一实现 方式与依据。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共极电压 电路结构,特别是有关于利用数位的方式来调整共极电压,
以节省外部元件及增加调整速度。
缘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 是用于输出一共极电压。此电路结构至少包含有一共极 电压输出端、 一数位元件、 一讯号源、 一电源及一调整 电路。其中,由共极电压输出端与数位元件及调整电路 电性连接,以输出共极电压,讯号源传递一控制讯号至 数位元件,电源则提供数位元件一电压值。藉由调整此 电压值,以控制数位元件输出的共极电压的一交流电压 的一振幅,且经由调整电路,以调整共极电压的一直流 电压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共极电压电路结构,依 本发明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达成由数位元件来调整共极 电压的目的。且数位元件的特性相较于0P》文大器在品质 上较为稳定,因此价格相对低廉,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 本。同时,经由电路结构的改良,亦节省了习知技艺必须 以人工调整两个可变电阻器,所造成的调整时间过长的问 题。


图1为共极电压讯号的示意图; 图2为习知技艺的一共极电压的调整电路图; 图3为习知技艺的另一共极电压的调整电路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的方块示意 图;以及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较佳实施例 的电路图。
图号i兌明
VCOM:共才及电压; VCAC:交流电压; 21:可变电阻器; 23:耦合元件; 25: OP放大器;
VCDC:直流电压; 20:调整电路; 22:可变电阻器; 24:耦合元件; 30:调整电路;
31:0P放大器;32:可变电阻器;
33:可变电阻器;40:共才及电压电路结构;
41:共才及电压输出端;42:数位元件;
43:讯号源;44:电源;
45:调整电i 各;46:共才及电压;
47:控制讯号;48:电压值;
50:共才及电压电^各;U2:反及闸(NAND Gate )元件;
C2:电容器;Rl:电阻器;
R2:可变电阻器;R3:电阻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 懂,下文依本发明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相关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相同的元 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阅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的方 块示意图。图中,共极电压电路结构40包含有一共极电 压输出端41、 一数位元件42、 一讯号源43、 一电源44 及一调整电路45。其中,由共极电压输出端41与数位元 件42及调整电^各45电性连接,以输出共才及电压46,讯 号源43传递一控制讯号47至数位元件42,电源44则提 供数位元件42 —电压值48。藉由调整此电压值48,以 控制数位元件42输出的共极电压46的一交流电压的一 振幅,且经由调整电路45,以调整共极电压46的一直流
电压值。
上述的数位元件42具有至少一基本逻辑单元,此基 本逻辑单元一般包括反闸(NOT Gate )、或闸(OR Gate )、 及闸(AND Gate )、反或闸(廳Gate )、反及闸(NAND Gate )、 互斥或闸(EXCLUSIVE OR Gate )、反互斥或闸(EXCLUSIVE NOR Gate),或前述的组合。lt位元件42更连4妾一耦合 元件,以调整共极电压46的频率特性,此耦合元件一般 包括一电容器。调整电路45 —般包括一分压电路,此分 压电^各具有一可变电阻器,以调整共4及电压46的直流电 压值。共极电压是适用于一显示单元,以控制显示单元 的画面,此显示单元一般包括一液晶面板。
请参阅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较佳 实施例的电路图。图中,共极电压电路50由一反及闸 (NAND Gate)元件U2、电容器C2、电阻器Rl、 R3,及 可变电阻器R2组成。由P0L无需透过任何电子元件直接 送入讯号至反及闸元件U2处理,并输出至电容器C2,且 与分压电路的可变电阻器R2连接。其中由反及闸元件U2 的VCC端调整VDD电源的大小,以调整VCAC振幅,如VC0M 输出端需要的VCAC要有5V的振幅,即提供VDD 5V的电 源。另外,由可变电阻器R2调整VCDC的大小,此VCDC 的调整范围由VDD与VGL (通常为负电源)决定,此即本 发明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之一 。此电路结 构可直接调整VDD电源调节VC0M的VCAC,以改变LCD的 对比度。此较佳实施例是将可能影响VCOM特性的变数减
少为反及闸元件U2及电容器C2两个。同时,减少一半 的零组件,有效减少电路设计的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 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 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共极电压电路结构,用于输出一共极电压,其特征在于,该共极电压电路结构至少包含:一共极电压输出端,是输出该共极电压;一数位元件,是电性连接该共极电压输出端;一讯号源,是传递一控制讯号至该数位元件;一电源,是提供该数位元件一电压值;以及一调整电路,是电性连接该共极电压输出端;其中,藉由调整该电压值以控制该数位元件输出的该共极电压的一交流电压的一振幅,且经由该调整电路以调整该共极电压的一直流电压值。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数位元件是具有至少一基本逻辑单元。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基本逻辑单元包括反闸(NOT Gate )、或闸(OR Gate)、及闸(AND Gate )、反或闸(NOR Gate )、反及闸(NAND Gate)、互斥或闸(EXCLUSIVE OR Gate)、反互 斥或闸(EXCLUSIVE NOR Gate),或前述的组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数位元件更连接一耦合元件以调整该共极电压 的频率特性。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耦合元件为一电容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调整电路为一分压电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分压电路是具有一可变电阻器,以调整该共极 电压的该直流电压4直。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共极电压是适用于一显示单元,以控制该显示 单元的画面。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极电压电路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显示单元为 一 液晶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揭露一种共极电压电路结构,是用于输出一共极电压。此电路结构至少包含有一共极电压输出端、一数位元件、一讯号源、一电源及一调整电路。其中,由共极电压输出端与数位元件及调整电路电性连接,以输出共极电压,讯号源传递一控制讯号至数位元件,电源则提供数位元件一电压值。藉由调整此电压值,以控制数位元件输出的共极电压的一交流电压的一振幅,且经由调整电路,以调整共极电压的一直流电压值。经此以达成由数位元件来调整共极电压的目的。
文档编号G09G5/00GK101383136SQ20071014633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6日
发明者林旻保 申请人: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