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56913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利用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开关元件来显示移动图片。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薄外观,因此已在电视机以及诸如办公设备和计算机这样的便携式设备的显示设备中实施。相应地,阴极射线管(CRT)正快速地被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替代。液晶显示器包括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的多个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栅极线顺序提供栅极脉冲(即扫描脉冲)的多个栅极驱动IC、以及用于对源极驱动IC和栅极驱动IC进行控制的时序控制器。在液晶显示器中,通过接口将数字视频数据输入到时序控制器。时序控制器通过诸如微型低压差分信号(LVDS)接口这样的接口将数字视频数据、用于对数字视频数据进行采样的时钟、用于对源极驱动IC的操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等等提供给源极驱动IC。源极驱动IC对从时序控制器串行输入的数字视频数据进行反串行化以输出并行数据,并且此后利用伽玛补偿电压将该并行数据转换成模拟数据电压以将该模拟数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时序控制器利用共同地将时钟和数字视频数据应用到源极驱动IC这样的多点(multi-drop)方式将必要信号提供给源极驱动IC。因为源极驱动IC彼此级联,因此源极驱动IC对数字视频数据进行顺序采样并且此后同时输出与1条线相对应的数据电压。在这种数据传输方法中,在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IC之间必需具备诸如R、G、B数据传输线、用于对源极驱动IC的输出和源极驱动IC的极性变化的操作时序进行控制的控制线、以及时钟传输线之类的多条线。因为微型LVDS接口是采用以相位彼此不同的一对差分信号的形式对数字视频数据和时钟的每一个进行传输的方式,因此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IC之间至少需要14条数据传输线来同时传输奇数数据和偶数数据。相应地,由于需要在位于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IC之间的印刷电路板(PCB)上形成很多条数据传输线,因此很难降低数据传输线的数目。此外,在液晶显示器中,根据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引起输入到源极驱动IC的信号的延迟量偏差以及信号的压降量偏差。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对输入到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的信号的延迟量的偏差和信号的压降量的偏差进行补偿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时序控制器;N个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其中N是等于或者大于2的整数;N对数据总线,其每一对数据总线按照点对点的方式使时序控制器与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相连;锁定检查线,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第一源极驱动IC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相连并且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彼此级联;以及反馈锁定检查线,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最后源极驱动IC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相连。其中所述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前导信号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在所述前导信号中顺序排列有具有高逻辑电平的多个位、然后顺序排列有具有低逻辑电平的多个位;所述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锁定检查线将锁定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源极驱动IC,该锁定信号表示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所述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反馈锁定检查线接收来自所述最后源极驱动IC的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并且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至少一个源极控制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所述至少一个源极控制包用于对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数据电压进行控制。其中包括所述前导信号、锁定信号、以及源极控制包的时序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摆动宽度与在所述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在所述时序控制器串行传输了所述源极控制包之后,所述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至少一个RGB数据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其中提供给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RGB数据包的电压的摆动宽度与在所述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所述RGB数据包依次包括时钟位、第一RGB数据位、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以及第二RGB数据位。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从所述前导信号恢复出第一参考时钟,用以输出该第一参考时钟以及第一内部时钟脉冲,该第一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其中如果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输出的第一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那么所述最后源极驱动IC通过所述反馈锁定检查线将所述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传输到所述时序控制器,然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中的每一个从所述源极控制包恢复出源极控制数据。其中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从包含在所述RGB数据包之内的时钟位恢复出第二参考时钟,根据该第二参考时钟以及第二内部时钟脉冲来对包含在所述RGB数据包之内的RGB数据进行采样,并且根据该源极控制数据将所述RGB数据转换成正或负数据电压用以输出该正/负数据电压,其中该第二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该源极控制数据包括极性控制信号,用于确定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并提供给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数据线的正/负数据电压的极性;以及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用于对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正/负数据的输出时序进行控制。该源极控制数据包括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激活信息;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信息;以及该极性控制信号的激活信息。根据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信息,通过将该源极控制包和所述RGB数据包中的一个的长度乘以"i"来确定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其中i是自然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依次输出第一正数据电压、第二正数据电压、第一负数据电压、以及第二负数据电压。其中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包括用于对该第一正数据电压和第一负数据电压的每一个的输出时序进行控制的第一脉冲以及用于对该第二正数据电压和第二负数据电压的每一个的输出时序进行控制的第二脉冲。其中该第二脉冲的宽度大于该第一脉冲的宽度。所述RGB数据包包括待在该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奇数行上显示的第一RGB数据包以及待在该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偶数行上显示的第二RGB数据包,其中该第一RGB数据包中的RGB数据排列顺序与该第二RGB数据包中的RGB数据排列顺序不同。该第一RGB数据包依次包括第一像素的R数据、该第一像素的G数据、以及该第一像素的B数据,其中该第二RGB数据包依次包括第二像素的B数据、第三像素的R数据、以及该第三像素的G数据。该第一RGB数据包还包括排列在该第一像素的R数据之前的时钟位以及排列在该第一像素的第一G数据与该第一像素的第二G数据之间的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其中该第二RGB数据包还包括排列在该第二像素的R数据之前的时钟位以及排列在该第三像素的第一R数据与该第三像素的第二R数据之间的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根据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信息,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通过将该源极控制包与RGB数据包中的一个的长度乘以"i"来调节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其中i是自然数。该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用于对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数据电压进行控制的至少一个第二源极控制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其中该第二源极控制包包括用于确定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的输出缓冲器的放大比率的PWRC1/2选择信息、用于确定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的充电共享电压的输出的MODE选择信息、用于确定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接收路径的SOEEN选择信息、用于确定该极性控制信号的接收路径的PACK_EN选择信息、用于确定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输出通道数目的CHMODE选择信息、向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给予芯片标识码以对所述N个源极驱动IC进行单独控制的CID1/2选择信息、以及用于确定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输出的正/负数据电压的水平极性周期的H_2D0T选择信息中的至少之一。在该时序控制器接收到该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与预定测试模式使能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之后,该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该源极控制包和RGB数据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使该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并联的一对控制线,其中该时序控制器通过这对控制线将用于单独标识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芯片标识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的功能的控制数据传送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时序控制器和N个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该方法包括从该时序控制器产生前导信号,在该前导信号中顺序排列有具有高逻辑电平的多个位、然后顺序排列有具有低逻辑电平的多个位;通过按照点对点方式使该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相连的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该前导信号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从该时序控制器产生用于表示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的锁定信号;通过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第一源极驱动IC与该时序控制器相连并且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彼此级联的锁定检查线,将该锁定信号传输到该第一源极驱动IC;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最后源极驱动IC产生该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通过使该最后源极驱动IC与该时序控制器相连的反馈锁定检查线将该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传输到该时序控制器;从该时序控制器产生用于对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数据电压进行控制的至少一个源极控制包;以及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该源极控制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其中包括所述前导信号、锁定信号、以及源极控制包的该时序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摆动宽度与在该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加。从在下文中所给出的详细说明可显而易见地得知本发明进一步可应用的范围。然而,应清楚的是通过说明仅给出了详细说明和具体示例,然而仅是以举例的方式提出,而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从详细的说明书中可显而易见地得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附图包含在本申请中以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以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理解。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框图2例示了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之间的线;图3和4是对源极驱动IC的配置进行例示的框图5是对栅极驱动IC的配置进行例示的框图;图6是按阶段例示了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IC之间的信号传输处理的流程图7是对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进行例示的框图;图8例示了可使源极驱动IC执行调试操作的串行通信控制路径以及芯片标识码的实例;图9是对锁相环(PLL)进行例示的框图;图10是对时序控制器所产生的相位1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11是对时序控制器所产生的相位2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12和13是对时序控制器所产生的相位3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14例示了源极控制包和RGB数据包的数据映射表的实例;图15例示了伪源极控制包、实际源极控制包、以及最后伪源极控制包的数据映射表的实例;图16例示了实际源极控制包的第一实施例;图17是对图16的实际源极控制包中的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所控制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以及极性相关控制数据所控制的极性控制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18例示了根据实际源极控制包的S0E_PRD所确定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图19是对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根据实际源极控制包的S0E_PRD的变化进行例示的波形图20例示了实际源极控制包的第二实施例;图21是对图20的实际源极控制包中的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和极性相关控制数据所控制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和极性控制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图22A至22C例示了根据实际源极控制包的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所控制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图23是对按照垂直2点反相方式的液晶元件的充电不均匀性进行例示的波形;图24是对通过对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的调节来补偿液晶元件的充电不均匀性的实例进行例示的波形;图25是对摆动宽度根据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进行例示的波形;图26例示了像素阵列的实例;图27A和27B例示了传输到像素阵列的RGB数据包;图28是对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的输出进行例示的波形图;图29A至29D是例示了根据RGB数据包的比特率的变化来对RGB数据包进行长度转换的横截面图;图30和31是对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相位1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以及图3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测试模式的液晶显示器的附加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面板10、时序控制器TCON、多个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SDIC#1至SDICft8、以及多个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4。液晶显示器面板10包括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以及位于上下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显示器面板10包括以矩阵形式排列在m条数据线DL与n条栅极线GL的每个交叉处的mXn个液晶单元Clc。在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下玻璃基板上形成包括有数据线DL、栅极线GL、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存储电容器Cst等等的像素阵列。由通过TFT接收数据电压的像素电极1与接收公共电压Vcom的公共电极2之间的电场来驱动每个液晶单元Clc。在每个TFT中,栅极与栅极线GL相连,源极与数据线DL相连,并且漏极与液晶单元Clc的像素电极1相连。当通过栅极线GL提供了栅极脉冲时TFT导通,并且因此将通过数据线DL所接收到的正或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提供给液晶单元Clc的像素电极1。在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上玻璃基板上形成了黑矩阵、滤色器、公共电极2等等。按照诸如扭曲向列(TN)模式和垂直对准(VA)模式之类的垂直电驱动方式在上玻璃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2。按照诸如面内切换(IPS)模式和边缘场切换(FFS)模式之类的水平电驱动方式在下玻璃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2和像素电极1。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上下玻璃基板分别附有偏振板。在上下玻璃基板上分别形成用于设置预倾角的取向层。在上下玻璃基板之间形成间隔体以保持液晶单元Clc的单元间隙恒定。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可以具体体现为任何液晶模式,包括TN、VA、IPS、FFS模式。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可以实施为任何类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液晶显示器、透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以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时序控制器TCON通过诸如低压差分信号(LVDS)接口和最小化跳变差分信号(TMDS)接口之类的接口接收诸如垂直和水平同步信号Vsync和Hsync、外部数据使能信号DE、以及点时钟CLK之类的外部时序信号,以产生用于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操作时序和栅极驱动ICGDICftl至GDICft4的操作时序进行控制的时序控制信号。时序控制信号包括用于对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4的操作时序进行控制的栅极时序控制信号以及用于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操作时序进行控制的源极时序控制信号。时序控制器TCON按照点对点方式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相连。时序控制器TCON通过多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将用于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进行初始化的前导信号、包括源极时序控制信号的源极控制数据、时钟、RGB数字视频数据等等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例如,源极控制数据包括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激活信息;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信息;以及极性控制信号的激活信息。栅极时序控制信号包括栅极起始脉冲GSP、栅极移位时钟GSC、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0E等等。将栅极起始脉冲GSP施加到第一栅极驱动ICGDIC#1以表明扫描操作的扫描起始时间,从而第一栅极驱动ICGDICftl产生第一栅极脉冲。栅极移位时钟GSC是用于使栅极起始脉冲GSP移位的时钟。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4的每一个的移位寄存器在栅极移位时钟GSC的上升沿移位栅极起始脉冲GSP。第二至第四栅极驱动ICGDIC#2至GDIC#4接收第一栅极驱动ICGDIC#1的进位信号作为栅极起始脉冲,从而开始操作。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OE对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ft4的输出时序进行控制。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ft4在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0E的低逻辑电平状态(即,从紧接在当前脉冲的下降沿之后至紧接在下一脉冲的上升沿之前的时间段期间)输出栅极脉冲。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OE的1个周期大约是1个水平时段。在前导信号的传输时间与RGB数字视频数据的传输时间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通过数据总线对将源极时序控制信号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源极时序控制信号包括极性相关控制数据、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等等。极性相关控制数据包括用于对在源极驱动ICSDICftl至SDICft8内部所产生的脉冲形式的极性控制信号POL进行控制的控制信息。响应极性控制信号POL,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一个的数模转换器(DAC)将RGB数字视频数据转换成正或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包括用于对在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内部所产生的脉冲形式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进行控制的控制信息。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对来自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正/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的输出时序进行控制。响应栅极时序控制信号,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4的每一个顺序地将栅极脉冲提供给栅极线GL。根据通过数据总线对从时序控制器TCON传输的前导信号,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锁定从嵌入在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一个之内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频率和相位。此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从通过数据总线对作为数字比特流而输入的源极控制包恢复出时钟,以产生串行时钟。随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对极性相关控制数据和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进行采样。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利用极性相关控制数据和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输出极性控制信号POL和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在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从通过数据总线对作为数字比特流而输入的源极控制包恢复出时钟从而恢复极性控制信号POL和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之后,源极驱动ICSDICftl至SDICft8的每一个从通过数据总线对作为数字比特流而输入的RGB数据包恢复出时钟,以产生用于数据采样的串行时钟。此外,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ft8的每一个根据该串行时钟对串行输入的RGB数字视频数据进行采样。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对顺序采样的RGB数字视频数据进行反串行化以输出RGB并行数据。此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响应极性控制信号POL将RGB并行数据转换成正/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以响应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而将正/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L。图2例示了时序控制器TCON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之间的线。如图2所示,在时序控制器TC0N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之间形成了多对数据总线DATA&CLK、第一和第二对控制线SCL/SDA1和SCL/SDA2、锁定检查线LCS1和LCS2坐坐寸寸。时序控制器TCON通过每对数据总线DATA&CLK将前导信号、源极控制包、以及RGB数据包顺序地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源极控制包是包括时钟位、极性相关控制数据位、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位等等的比特流。RGB数据包是包括时钟位、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RGB数据位等等的比特流。每对数据总线DATA&CLK使时序控制器TCON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串联。也就是说,按照点对点的方式时序控制器TCON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相连。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恢复出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输入的时钟。因此,在相邻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之间不需要用于传输时钟进位和RGB视频数据的线。时序控制器TCON通过控制线对SCL/SDA1和SCL/SDA2将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一个的芯片标识码CID以及用于控制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功能的芯片单独控制数据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控制线对SCL/SDA1和SCL/SDA2共同地连接在时序控制器TCON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之间。更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如果将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分成两组并且这两组分别与印刷电路板(PCB)PCB1和PCB2相连,那么左边的第一对控制线SCL/SDA1使时序控制器TCON与第一至第四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ft4并联,并且右边的第二对控制线SCL/SDA2使时序控制器TCON与第五至第八源极驱动ICSDIC#5至SDIC#8并联。时序控制器TCON通过锁定检查线LCS1将锁定信号LOCK提供给第一源极驱动ICSDICftl,所述锁定信号LOCK用于确认是否稳定地锁定了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和频率。源极驱动ICSDICftl至SDICft8通过锁定检查线LCSl彼此级联。如果锁定了从第一源极驱动ICSDIC#1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频率和相位,那么第一源极驱动ICSDIC#1将高逻辑电平的锁定信号LOCK传输到第二源极驱动ICSDIC#2。接下来,在锁定了从第二源极驱动ICSDIC#2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频率和相位之后,第二源极驱动ICSDICft2将高逻辑电平的锁定信号LOCK传输到第三源极驱动ICSDIC#3。顺序执行上述锁定操作,并且最终,在锁定了从最后源极驱动ICSDICft8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频率和相位之后,最后源极驱动ICSDICft8通过反馈锁定检查线LCS2将高逻辑电平的锁定信号LOCK反馈输入到时序控制器TC0N。只有在时序控制器TCON接收到锁定信号LOCK的反馈信号之后,时序控制器TCON才将RGB数据包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图3是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配置进行例示的框图。如图3所示,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将正/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提供给k条数据线Dl至Dk(其中k是小于m的正整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包括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数模转换器(DAC)22、输出电路23等等。在相位1,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根据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以低频输入的前导信号来锁定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和频率。随后,在相位2,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从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作为比特流而输入的源极控制包恢复出参考时钟,并且从参考时钟分离出极性相关控制数据从而根据极性相关控制数据恢复出极性控制信号POL。此外,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从源极控制包分离出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以根据该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恢复出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随后,在相位3,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从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而输入的RGB数据包分离出时钟以恢复参考时钟。此外,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根据该参考时钟产生用于对RGB数字视频数据位的每一个进行采样的串行时钟信号。为此,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包括可输出具有稳定相位和稳定频率的内部时钟脉冲的锁相电路。锁相电路的实例包括锁相环(PLL)和延迟锁相环(DLL)。在实施方式中,随后将描述利用PLL电路作为锁相电路的实例。在实施方式中,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可包括DLL以及PLL。图7至9例示了具体体现使用PLL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实例。然而,也可使用DLL具体体现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根据串行时钟对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串行输入的每个RGB数据位进行采样和锁存,并且此后同时输出锁存的RGB数据。也就是说,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将串行数据转换成RGB并行数据。DAC22响应极性控制信号POL将来自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RGB数字视频数据转换成正伽玛补偿电压GH或负伽玛补偿电压GL,并且此后将正伽玛补偿电压GH或负伽玛补偿电压GL转换成正或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对于上述操作而言,如图4所示,DAC22包括用于接收正伽玛补偿电压GH的P解码器(PDEC)41、用于接收负伽玛补偿电压GL的N解码器(NDEC)42、以及用于响应极性控制信号POL而选择P解码器41的输出和N解码器42的输出的多路复用器43。P解码器41对从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输入的RGB数字视频数据进行解码以输出与RGB数字视频数据的灰度相对应的正伽玛补偿电压GH。N解码器42对从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输入的RGB数字视频数据进行解码以输出与RGB数字视频数据的灰度相对应的负伽玛补偿电压GL。多路复用器43响应极性控制信号POL而交替地选择正伽玛补偿电压GH和负伽玛补偿电压GL,并且输出正或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作为所选的正或负伽玛补偿电压GH或GL。输出电路23在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高逻辑电平时段期间通过输出缓冲器将充电共享电压或公共电压Vcom提供给数据线Dl至Dk。输出电路23在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的低逻辑电平时段期间通过输出缓冲器将正/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l至Dk。当用于接收正模拟视频数据电压的数据线和用于接收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的数据线短路时产生充电共享电压。充电共享电压具有正模拟视频数据电压与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之间的平均电压电平。图5是对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4的配置进行例示的框图。如图5所示,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4的每一个包括移位寄存器50、电平移位器52、连接在移位寄存器50与电平移位器52之间的多个与(AND)门51、以及用于使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OE反相的反相器53。移位寄存器50包括多个级联的D触发器,并且利用级联的D触发器响应栅极移位时钟GSC而使栅极起始脉冲GSP顺序地移位。每个AND门51对移位寄存器50的输出信号和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OE的反相信号执行AND操作以获得输出。反相器53使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OE反相并且将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OE的反相信号提供给AND门51。因此,当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OE处于低逻辑电平状态时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4的每一个输出栅极脉冲。电平移位器52使AND门51的输出电压的摆动宽度偏移到适于驱动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像素阵列中的TFT的摆动宽度。顺序地将电平移位器52的输出信号提供给栅极线Gl至Gk。移位寄存器50与像素阵列的TFT—起可直接形成于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玻璃基板上。在这种情况下,电平移位器52可以不形成在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玻璃基板上,而可以与时序控制器TCON、伽玛电压产生电路等等一起形成在控制板或源极PCB上。图6是按阶段对时序控制器TCON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之间的信号传输处理进行例示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如果将电源施加到液晶显示器上,那么在步骤S1和S2中时序控制器TCON通过每对数据总线DATA&CLK将相位1信号提供给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相位1信号包括低频的前导信号以及提供给第一源极驱动ICSDIC#1的锁定信号。在步骤S3至S5中,第一源极驱动ICSDIC#1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将前导信号恢复成PLL参考时钟,并且当锁定了PLL参考时钟的相位以及从第一源极驱动ICSDIC#1的PLL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时,将高逻辑电平的锁定信号传输到第二源极驱动ICSDIC#2。随后,当顺序地稳定锁定了从第二至第八源极驱动ICSDIC#2至SDIC#8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时,在步骤S6和S7中第八源极驱动集成电路SDIC#8将高逻辑电平的锁定信号反馈输入到时序控制器TCON。如果时序控制器TCON接收到来自第八源极驱动ICSDIC#8的高逻辑电平的锁定信号,那么时序控制器TCON确定从所有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和频率已被稳定锁定。因此,在步骤S8中时序控制器TCON按照点对点方式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将相位2信号提供给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ft8。相位2信号包括含有极性相关控制数据位和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位的多个源极控制包。继相位2信号之后,在步骤S10中时序控制器TCON按照点对点方式将相位3信号提供给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相位3信号包括在1个水平时段期间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1行上的液晶单元将被充电的多个RGB数据包。在相位2信号或相位3信号的输出传输处理期间,可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PLL输出进行解锁。也就是说,可对从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PLL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和频率进行解锁。更具体地说,当时序控制器TCON接收到在低逻辑电平反相的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时,在步骤S9和Sll中,时序控制器TCON确定从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PLL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被解锁。因此,时序控制器TCON将相位1信号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随后,在锁定了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PLL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和频率之后,时序控制器TCON再次起始执行对相位2信号和相位3信号的输出传输处理。图7是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进行例示的框图。如图7所示,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包括片上终结器(on-dieterminator,0DT)61、模拟延迟副本(ADR)62、时钟分离器63、PLL64、PLL锁定检测器65、可调模拟延迟器66、反串行器67、数字滤波器68、相位检测器69、锁定检测器70、I2C控制器71、加电复位(power-onreset,P0R)72、AND门73、以及S0E&P0L恢复单元74。0DT61包括嵌入在0DT61内部的端接电阻,以通过除去混入在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所接收到的前导信号、源极控制包、以及RGB数据包中的噪声来提高信号完整性。此外,ODT61包括嵌入在0DT61内部的接收缓冲器和均衡器以对输入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并且将放大的差分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ADR62使从0DT61所接收到的RGB数据和时钟延迟了可调模拟延迟器66的延迟值,以使时钟路径的延迟值等于数据路径的延迟值。时钟分离器63从ODT61所恢复的源极控制包和RGB数据包分离出时钟位,以将时钟位恢复成PLL64的参考时钟。所述时钟位包括时钟位、伪时钟位、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等等。PLL64产生用于对源极控制包的位和RGB数据包的位进行采样的时钟。如果RGB数据包包括10位RGB数据并且在10位RGB数据之间分配了4位时钟,那么PLL64对每1个RGB数据包产生34个内部时钟脉冲。PLL锁定检测器65依照预定数据率来检查从PLL64输出的每一个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和频率以检测是否锁定了内部时钟脉冲。可调模拟延迟器66对从ODT61所接收到的RGB数字数据与经由相位检测器69和数字滤波器68反馈输入的恢复时钟之间的微小相位差进行补偿,以便在时钟中心采样数据。反串行器67包括嵌入在反串行器67内部的多个触发器,以对基于从PLL64串行输出的内部串行时钟脉冲而串行输入的RGB数字视频数据位进行采样和锁存。此后,反串行器67同时输出锁存的RGB数字视频从而输出RGB并行数据。数字滤波器68和相位检测器69接收所采样的RGB数字视频数据并且确定可调模拟延迟器66的延迟值。锁定检测器70将反串行器67所恢复的RGB并行数据与PLL锁定检测器65的输出PLL_L0CK进行比较以检查RGB并行数据的数据使能时钟的误差量。如果误差量等于或大于预定值,那么物理接口(PHY)电路通过对从PLL64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进行解锁再次完整地操作。当对PLL64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被解锁时,锁定检测器70产生低逻辑电平的输出。另一方面,当锁定了从PLL64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时,锁定检测器70产生高逻辑电平的输出。AND门73将从时序控制器TCON所接收到的锁定信号"LockIn(锁入)"或者在先前阶段由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7所传输的锁定信号"LockIn"与锁15定检测器70的输出执行AND操作。此后,当锁定信号"LockIn"和锁定检测器70的输出处于高逻辑电平状态时,AND门73输出高逻辑电平的锁定信号"Lock0ut(锁出)"。在下一阶段中将高逻辑电平的锁定信号"LockOut"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ft2至SDICft8,并且最后源极驱动ICSDICft8将锁定信号"Lock0ut"输入到时序控制器TC0N。P0R72根据先前设置的功率序列产生用于使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初始化的复位信号即复位B(RESETB)并且产生大约50MHz的时钟以将该时钟提供给包括上述电路的数字电路。I2C控制器71利用通过控制线对SCL/SDA作为串行数据而输入的芯片标识码CID以及芯片单独控制数据来对每个上述电路块的操作进行控制。如图8所示将每一个具有不同逻辑电平的芯片标识码CID分别赋予给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ft8,以便可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进行单独控制。I2C控制器71可根据通过控制线对SCL/SDA的串行数据总线SDA从时序控制器TCON输入的芯片单独控制数据,执行PLL断电、ODT61的缓冲器断电、0DT61的EQOn/Off操作、对PLL64的充电冲击电流的控制、对PLL64的VCO范围手动选择的控制、使PLL锁定信号完成I2C通信的操作、对模拟延迟控制值的调节、使锁定检测器70禁用、改变数字滤波器68的系数、改变数字滤波器68的系数的函数、物理接口(PHY)_RESETB信号完成I2C通信的操作、使当前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复位信号代替先前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7的锁定信号的操作、设置输入图像的垂直分辨率、存储与数据使能时钟跳变有关的用于对物理接口(PHY)_RESETB信号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历史等等。S0E&P0L恢复单元74响应从PLL64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而对来自0DT61的源极控制包的极性相关控制数据进行采样,以产生高逻辑电平(或低逻辑电平)的极性控制信号P0L。此后,S0E&P0L恢复单元74每个水平时段使极性控制信号P0L的逻辑电平反相(其中"i"是自然数)。S0E&P0L恢复单元74响应从PLL64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而对来自ODT61的源极控制包的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进行采样。此后,S0E&P0L恢复单元74利用在图16至22C中所例示的方法,根据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产生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并且对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进行调节,例如根据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信息,通过将源极控制包和RGB数据包中的一个的长度乘以"i"来确定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其中i是自然数。图9是对PLL64进行例示的框图。如图9所示,PLL64包括相位比较器92、电荷泵93、环路滤波器94、脉冲电压转换器95、压控振荡器(VC0)96、以及数字控制器97。相位比较器92将从时钟分离器63所接收到的参考时钟REF_clk的相位与从时钟分离器副本(CSR)91所接收到的反馈边沿时钟FB—clk的相位进行比较。相位比较器92具有与作为比较结果的参考时钟REF_clk与反馈边沿时钟FB_clk之间的相位差相对应的脉冲宽度。当参考时钟REF_clk的相位早于反馈边沿时钟FB_clk的相位时,相位比较器92输出正脉冲。另一方面,当参考时钟REF_clk的相位晚于反馈边沿时钟FB_clk的相位时,相位比较器92输出负脉冲。电荷泵93根据相位比较器92的输出脉冲的宽度和极性对提供给环路滤波器94的电荷量进行控制。环路滤波器94根据电荷泵93所控制的电荷量使电荷积聚或放电并且除去输入到脉冲电压转换器95的时钟中的包括谐波分量的高频噪声。脉冲电压转换器95将从环路滤波器94所接收到的脉冲转换成VC096的控制电压并且根据从环路滤波器94所接收到的脉冲的宽度和极性对VC096的控制电压的电平进行控制。当1个RGB数据包的比特流包括10位RGB数据和4时钟位时,VCO96对每1个RGB数据包产生34个边沿时钟和34个中心时钟。此外,VCO96根据来自脉冲电压转换器95的控制电压并且根据来自数字控制器97的控制数据对时钟的相位延迟量进行控制。从VCO96输出的第一边沿时钟EG是反馈边沿时钟并且将其输入到时钟分离器副本91。反馈边沿时钟EG[O]具有与VCO96的输出频率的1/34相对应的频率。数字控制器97接收来自时钟分离器63的参考时钟REF_clk并且接收来自时钟分离器副本91的反馈边沿时钟FB—clk,并对参考时钟REF—clk的相位与反馈边沿时钟FB—clk的相位进行比较。此外,数字控制器97对作为比较结果获得的相位差与来自POR72的50MHz时钟信号clk_0SC的相位进行比较。数字控制器97根据相位差的比较结果对VC096的输出延迟量进行控制以选择VCO96的振荡区域。图10是对时序控制器TCON在相位1产生的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如图IO所示,在相位l,时序控制器TCON产生锁定信号和低频的前导信号。在低频的前导信号中,依次排列了具有高逻辑电平的多个位,然后依次排列了具有低逻辑电平的多个位。当1个RGB数据包的比特流包括10位RGB数据和4时钟位时,前导信号的频率与从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PLL64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频率的1/34相一致。与高逻辑电平的前导信号的位同步地,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时钟分离器63使参考时钟REF—clk跳变成高逻辑电平;并且与低逻辑电平的前导信号的位同步地,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时钟分离器63使参考时钟REF_clk跳变成低逻辑电平。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反复地执行对根据前导信号所产生的参考时钟REF_clk的相位与反馈边沿时钟FB_clk的相位进行比较并且锁定内部时钟脉冲的操作。如果稳定地锁定了内部时钟脉冲,那么在下一阶段中将锁定信号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在液晶显示器的初始加电阶段中,时序控制器TCON接收来自最后源极驱动ICSDIC#8的锁定信号以确认锁定了从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串行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和频率。此后,时序控制器TCON在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空白时段期间输出相位2信号。图11是对时序控制器TC0N在相位2所产生的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如图11所示,在相位2,在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1个周期(即1个水平时段)中,时序控制器TCON在不存在数据的空白时段期间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依次将多个前伪源极控制包Cf、至少一个实际源极控制包Cr、多个后伪源极控制包Cb和CI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在实际源极控制包Cr之前依次将多个前伪源极控制包Cf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以便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稳定地接收实际源极控制包Cr。实际源极控制包Cr包括用于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极性反转操作和数据输出进行控制的极性相关控制数据位和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位。在实际源极控制包Cr之后依次将多个后伪源极控制包Cb和CI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以便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执行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接收确认操作并且稳定地接收相位3信号。将表示在后伪源极控制包Cb和CI的最后伪源极控制包CI之后传输相位3信号的位值分配给最后伪源极控制包Cl。因为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读取最后伪源极控制包CI的位值并且因此可预先知道在最后伪源极控制包CI之后输入的RGB数据包,因此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可稳定地执行RGB数据采样操作。通过如图15的数据映射表中所示的预定位值可彼此区分前伪源极控制包Cf、实际源极控制包Cr、以及后伪源极控制包Cb和Cl。因此,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S0E&P0L恢复单元74通过预定位值来彼此区分源极控制包Cf、Cr、Cb、以及Cl。因此,SOE&POL恢复单元74可区分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极性相关控制数据与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从源极控制包Cf、Cr、Cb、以及Cl分离出时钟以恢复参考时钟,并且对参考时钟的相位与高频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进行比较以串行输出用于对极性相关控制数据位和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位进行采样的内部时钟脉冲。此外,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根据所采样的极性相关控制数据产生极性控制信号POL并且根据所采样的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产生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如图11所示,在1个水平时段期间在多个源极控制包Cf、Cr、Cb、以及Cl之后传输RGB数据包,此后可在RGB数据包之后附加地传输多个源极控制包。在RGB数据包之后所附加传输的源极控制包可包括至少一个实际源极控制包和多个伪源极控制包,并且实际源极控制包可影响下一水平时段的RGB数据包。图12和13是对时序控制器TC0N在相位3所产生的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如图12和13所示,继相位2信号之后,时序控制器TCON在1个水平时段期间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将相位3信号(即在液晶显示器的1行上待显示的多个RGB数据包)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更具体地说,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从RGB数据包分离出时钟CLK和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以恢复出参考时钟。此后,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对参考时钟的相位与高频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进行比较,以串行输出用于对每个RGB数字视频数据位进行采样的内部时钟脉冲。如果1个RGB数据包的比特流包括10位RGB数据和4个时钟位,那么依次将低逻辑电平的伪时钟DUM的位、高逻辑电平的时钟CLK的位、位Rl至RIO、位Gl至G5、低逻辑电平的伪数据使能时钟DEDUM的位、高逻辑电平的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的位、位G6至GIO、以及位Bl至BIO分配给1个RGB数据包。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对时钟CLK和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进行检测,并且因此确定在时钟CLK和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之后串行输入的数据作为RGB数字视频数据。此外,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根据采样时钟对RGB数字视频数据进行采样。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将相位1信号和相位2信号每一个中的伪数据使能时钟DEDUM和数据使能时钟DE的位值设置为,与相位3信号中的伪数据使能时钟DEDUM和数据使能时钟DE的位值不同的位值。因此,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读取相位3中的伪数据使能时钟DEDUM和数据使能时钟DE的位值以对相位3中(而不是相位1和相位2中)的RGB数据进行采样。18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时钟分离器63产生其上升沿与时钟CLK和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相同步的参考时钟REF_clk。因为响应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而使参考时钟REF_clk再次跳变,因此相位3中的参考时钟REF_clk的频率可能是在相位1和相位2中所恢复的参考时钟REF的频率的两倍。如上所述,如果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参考时钟REF—clk的频率增加了,那么可进一步稳定PLL64的输出,因为PLL64的VC0之内的操作阶段(stage)数目减少了。更具体地说,如果PLL64的参考时钟REF_clk响应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而在RGB数据包的中间跳变以使PLL64的参考时钟REF_clk的频率增大为两倍,那么PLL64的VC0之内的操作阶段数目可减少1/2。如果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不使用参考时钟REF—clk作为跳变时钟,那么34个VC0阶段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如果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使用参考时钟REF_elk作为跳变时钟,那么17个VCO阶段是必需的。如果PLL64中的VCO阶段数目增加了,那么由多个VCO阶段中的增大宽度的乘积来表示由处理、电压、以及温度PVT的变化所引起的结果。因此,由于这种外部改变可释放对PLL64的锁定。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除了使用时钟CLK之外还使用内部数据使能时钟DE作为跳变时钟并因此可使PLL的参考时钟REF_clk的频率增大。由此,可提高对PLL64的锁定可靠性。通过彼此不同地设置预定位值可区分RGB数据包与源极控制包Cf、Cr、Cb、以及Cl。图14例示了在相位2所产生的源极控制包Cf、Cr、Cb、CI以及在相位3所产生的RGB数据包的数据映射表。然而,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表并不局限于图14所示的数据映射表,根据图14所示的数据映射表可作出各种变化。如图14所示,如果R数据、G数据、以及B数据的每一个是10位数据,那么RGB数据包包括总共34位。更具体地说,RGB数据包包括1位时钟、10位R数据、5位G数据、1位伪使能时钟DEDUM、1位数据使能时钟DE、5位G数据[5:9]、以及10位B数据。源极控制包Cf、Cr、以及Cb具有等于RGB数据包的数据长度的数据长度(即34位)。更具体地说,源极控制包Cf、Cr、以及Cb的每一个包括l位时钟、代替R数据和G数据的15位第一控制数据、1位伪数据使能时钟DEDUM、1位数据使能时钟DE、以及代替G数据[5:9]和B数据的15位第二控制数据。通过彼此不同地设置伪数据使能时钟DEDUM的位值和数据使能时钟DE的位值可彼此区分RGB数据包与源极控制包Cf、Cr、以及Cb。通过图14的第一控制数据和第二控制数据所确定的预定位可彼此区分伪源极控制包Cf、Cb、Cl与实际源极控制包Cr。图15例示了源极控制包的数据映射表的实例。然而,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表并不局限于图15所示的数据映射表,根据图15所示的数据映射表可做出各种变化。图15例示了源极控制包Cf、Cr、Cb、以及Cl的数据映射表。如图15所示,在伪源极控制包Cf、Cb、以及Cl中,将高逻辑电平H、低逻辑电平L、低逻辑电平L、以及低逻辑电平L分别分配给4位CO至C3。另一方面,在实际源极控制包Cr中,将高逻辑电平H、高逻辑电平H、高逻辑电平H、以及低逻辑电平L分别分配给4位CO至C3。因此,通过Cl和C2的位值可区分伪源极控制包Cf、Cb、以及Cl与实际源极控制包Cr。通过2位C16和C17将表示对RGB数据包的传输的最后伪源极控制包Cl与伪源极控制包Cf和Cb区分开来。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读取最后伪源极控制包CI的2位C16和C17并且因此可预测在最后伪源极控制包CI之后待输入的RGB数据包。更具体地说,对伪源极控制包Cf、Cb、CI的每一个以及实际源极控制包Cr编码第一标识信息CI和C2以及第二标识信息C16和C17。将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所编码的第一标识信息CI和C2的逻辑电平设置成与对伪源极控制包Cf、Cb、Cl的每一个所编码的第一标识信息CI和C2的逻辑电平不同。此外,将对最后伪源极控制包CI所编码的第二标识信息C16和C17的逻辑电平设置成与对源极控制包Cf、Cb、Cr的每一个所编码的第二标识信息C16和C17的逻辑电平不同。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可根据第一标识信息CI和C2的逻辑电平来确认是否输入了实际源极控制包Cr并且根据第二标识信息C16和C17的逻辑电平可预测RGB数据包的输入。在实际源极控制包Cr中,可按照图16或20中所例示的形式对极性相关控制数据和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进行编码。图16是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第一实施例进行例示的数据映射表。如图16所示,源极输出相关控制数据包括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2的〃SOE"以及位C4与Cll之间的S0E_PRD[3:0],并且极性相关控制数据包括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14的"POL"。如图17所示,如果SOE&POL恢复单元74检测到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2,那么SOE&POL恢复单元74在先前确定的上升时间产生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此外,SOE&POL恢复单元74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5、C7、C9、以及Cll中的S0E_PRD[3:0]进行检测以将在图12和13中所例示的恢复的参考时钟REF(SCLK)添加到S0E_PRD[3:0]的计数值上。因此,S0E&P0L恢复单元74确定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的下降时间。其结果是,SOE&POL恢复单元74产生在先前确定的上升时间与S0E_PRD[3:0]所确定的下降时间之间的预定时段保持高逻辑电平、并且在除了上述预定时段之外的时段保持低逻辑电平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此外,如图17所示,SOE&POL恢复单元74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14进行检测以产生极性控制信号POL。此后,在SOE&POL恢复单元74在"i"个水平时段期间保持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相同逻辑电平之后,SOE&POL恢复单元74使极性控制信号POL反相。例如,SOE&POL恢复单元74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14进行检测以产生极性控制信号POL并且在1个或2个水平时段期间保持极性控制信号POL在高逻辑电平。此后,SOE&POL恢复单元74使极性控制信号POL反相以在1个或2个水平时段期间保持极性控制信号POL在低逻辑电平。换句话说,SOE&POL恢复单元74每隔1个或2个水平时段使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电平反相。图18例示了根据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S0E_PRD[3:0]所确定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如图18所示,根据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S0E_PRD[3:0]来确定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更具体地说,当SOE_PRD[3:0]的位值是"0000(或LLLL)"时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可具有最小脉冲宽度。当S0E—PRD[3:0]的位值是〃llll(或HHHH)"时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可具有最大脉冲宽度。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的最佳值可根据液晶显示器的型号而变。这是因为液晶单元的最佳数据的电荷量可根据诸如分辨率和反相20方式这样的面板属性而改变,并且也是由若干原因确定的。因此,需要改变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以便对液晶单元的数据充电时间进行控制。通过对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根据S0E_PRD[3:0]所恢复的串行时钟SCLK的周期进行计数可对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进行控制。串行时钟SCLK的1个周期基本上等于1个源极控制包或1个RGB数据包的时间。在以120Hz的帧频所驱动的FHD(全高清)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串行时钟SCLK的1个周期大约是27.2ns。在以60Hz的帧频所驱动的FHD(全高清)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串行时钟SCLK的1个周期大约是55.2ns。因此,如图18和19所示,在120HzFHD液晶显示器中,如果S0E_PRD[3:0]的位值是"OOOO",那么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降低为下述值SCLKX4=27.2nsX4=108.8ns。此外,如果S0E—PRD[3:0]的位值是〃1111",那么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增大到下述值SCLKX64=27.2nsX64=1740.8ns。图20是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第二实施例进行例示的数据映射表。图21是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第二实施里中的根据位Cl和C2所控制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以及根据位C13和C14所控制的极性控制信号POL进行例示的波形图。如图20和21所示,实际源极控制包Cr包括位Cl和C2的〃S0E〃以及位C13和C14的〃P0L〃。当S0E&P0L恢复单元74检测到具有第一逻辑值(H/H)的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l和C2时,S0E&P0L恢复单元74产生高逻辑电平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并且在预定时段保持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在高逻辑电平。此后,S0E&P0L恢复单元74读取另一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l和C2。当将另一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l和C2检测为第二逻辑值(H/L)时,S0E&P0L恢复单元74使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的逻辑电平反相为低逻辑电平。因此,根据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l和C2可自动调节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根据图22A至22C中所例示的源极控制包的长度可对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进行调节。在图22A中所例示的实例中,第一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l和C2可包括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上升时间信息HH,并且第四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l和C2可包括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下降时间信息HL。S0E&P0L恢复单元74响应第一恢复时钟SCLK#1而产生高逻辑电平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并且在从第一恢复时钟SCLK#1的产生时间点至紧接在产生第四恢复时钟SCLK#4之前的预定时段保持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在高逻辑电平。此后,当S0E&P0L恢复单元74响应第四恢复时钟SCLK#4而检测到下降时间信息HL时,S0E&P0L恢复单元74使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逻辑电平反相为低逻辑电平。因此,S0E&P0L恢复单元74可恢复具有与(4X源极控制包长度或RGB数据包长度)相对应的脉冲宽度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在图22B中所例示的实例中,第一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l和C2可包括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上升时间信息HH,并且第八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l和C2可包括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下降时间信息HL。S0E&P0L恢复单元74响应第一恢复时钟SCLK#1而产生高逻辑电平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并且在从第一恢复时钟SCLK#1的产生时间点至紧接在产生第八恢复时钟SCLK#8之前的预定时段保持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在高逻辑电平。此后,当S0E&P0L恢复单元74响应第八恢复时钟SCLK#8而检测到下降时间信息HL21时,SOE&POL恢复单元74使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逻辑电平反相为低逻辑电平。因此,SOE&POL恢复单元74可恢复具有与(8X源极控制包长度或RGB数据包长度)相对应的脉冲宽度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在图22C中所例示的实例中,第一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I和C2可包括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上升时间信息HH,并且第十二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I和C2可包括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下降时间信息HL。SOE&POL恢复单元74响应第一恢复时钟SCLK#1而产生高逻辑电平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并且在从第一恢复时钟SCLK#1的产生时间点至紧接在产生第十二恢复时钟SCLK#12之前的预定时段保持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在高逻辑电平。此后,当SOE&POL恢复单元74响应第十二恢复时钟SCLK#12而检测到下降时间信息HL时,SOE&POL恢复单元74使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逻辑电平反相为低逻辑电平。因此,SOE&POL恢复单元74可恢复具有与(12X源极控制包长度或RGB数据包长度)相对应的脉冲宽度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如图20所示,SOE&POL恢复单元74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13和C14进行检测以产生极性控制信号POL。此后,在SOE&POL恢复单元74在"i"个水平时段期间保持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相同逻辑电平之后,SOE&POL恢复单元74使极性控制信号POL反相。例如,SOE&POL恢复单元74对实际源极控制包Cr的位C13和C14进行检测以产生极性控制信号POL并且在1个或2个水平时段期间保持极性控制信号POL在高逻辑电平。此后,SOE&POL恢复单元74使极性控制信号POL反相以在1个或2个水平时段期间保持极性控制信号POL在低逻辑电平。换句话说,SOE&POL恢复单元74可每隔1个或2个水平时段使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电平反相。利用对图16至22C中所例示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进行调节的方法可解决很可能按照N点反相方式(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所产生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充电量不均匀。图23例示了当按照垂直2点反相方式而使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S0E1均匀时所产生的数据电压的充电量的不均匀性。按照垂直2反相方式,将正数据电压提供给第一和第二行LINE#1和LINE#2的液晶单元,并且此后将负数据电压提供给第三和第四行LINE#3和LINE#4的液晶单元。按照垂直2点反相方式,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在2个水平时段期间依次输出正数据电压,并且此后在这2个水平时段之后的2个水平时段期间依次输出负数据电压。在通过充电到负数据电压的数据线将第一行LINEftl的液晶单元充电到正数据电压的同时,通过充电到正数据电压的数据线将第二行LINEft2的液晶单元充电到正数据电压。因此,即使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输出相同电压电平的正数据电压,第二行LINE#2的液晶单元的正数据电压的充电量也大于第一行LINEftl的液晶单元的正数据电压的充电量。此外,即使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ft8输出相同电压电平的负数据电压,第四行LINEft4的液晶单元的负数据电压的充电量也大于第三行LINEft3的液晶单元的负数据电压的充电量。因此,按照垂直2点反相方式会引起行之间的亮度差。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对图24中所例示的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脉冲宽度进行调节,以便减少在相对长时间所充电的液晶单元的输出时间。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在从具有相对窄脉冲宽度的第一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1的下降沿至具有相对宽脉冲宽度的第二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2的上升沿的时间段输出第一正或负数据电压。此后,源极驱动ICSDICftl至SDICft8的每一个在第二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2的高逻辑电平时段期间输出公共电压或充电共享电压。此外,源极驱动ICSDICftl至SDIC#8的每一个在从第二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2的下降沿至下一第一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0E1的上升沿的时间段输出第二正或负数据电压。因此,因为第二正/负数据电压的输出时间短于第一正/负数据电压的输出时间,那么补偿了行之间的数据电压的充电量的不均匀。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中,数据总线对DATA&CLK用于按照点对点方式使时序控制器TCON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相连,并且数据总线DATA&CLK的长度根据时序控制器TCON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之间的距离而变。在图2中,因为时序控制器TCON与第四源极驱动ICSDICft4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用于使时序控制器TCON与第四源极驱动ICSDICft4相连的数据总线对DATA&CLK的长度较短。相反地,在图2中,因为时序控制器TCON与第一源极驱动ICSDIC#1之间的距离较长,因此用于使时序控制器TCON与第一源极驱动ICSDICftl相连的数据总线对DATA&CLK的长度较长。当数据总线对DATA&CLK的长度增大时,RC延迟量和压降量增大。其结果是,提供给第一源极驱动ICSDIC#1的相位1至3信号中的RC延迟量和压降量大于提供给第四源极驱动ICSDIC#4的相位1至3信号中的RC延迟量和压降量。如图25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使通过数据总线对DATA&CLK而提供的信号的电压与时序控制器TCON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时序控制器TCON可使待传输到第三至第六源极驱动ICSDICft3至SDIC恥的信号的摆动宽度Wswingl较窄并且可使待传输到第一和第八源极驱动ICSDIC#1和SDICft8的信号的摆动宽度Wswing3较宽。此外,时序控制器TC0N可使待传输到第二和第七源极驱动ICSDICft2和SDICft7的信号的摆动宽度Wswing2大于摆动宽度Wswingl并且小于摆动宽度Wswing3。由于上述摆动宽度控制,待传输到第一和第八源极驱动ICSDICftl和SDIC#8的信号的偏斜率相关时间t3短于待传输到其他源极驱动ICSDIC#2至SDIC#7的信号的偏斜率相关时间tl和t2。此外,待传输到第二和第七源极驱动ICSDIC#2和SDIC#7的信号的偏斜率相关时间t2短于待传输到第三至第六源极驱动ICSDIC#3至SDIC恥的信号的偏斜率相关时间tl。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可对传输到第一和第八源极驱动ICSDIC#1和SDIC#8的信号的延迟和压降进行补偿。从时序控制器TCON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RGB数据包的格式可根据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像素阵列的结构而变化。图26是对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像素阵列的示范性结构进行例示的等效电路图。如图26所示,液晶显示器面板10的像素阵列具有从列方向来看TFT锯齿形(或"Z"字型)地连接在左右数据线之间的结构。用于对奇数行LINE#1和LINE#3的液晶单元进行驱动的TFT连接到奇数栅极线Gl、G3.....Gn-l与数据线Dl至Dm_l的交叉处,并且将来自第i条数据线Di的数据电压提供给奇数行LINE#1和LINE#3的像素电极1。用于对偶数行LINE#2和LINE#4的液晶单元进行驱动的TFT连接到偶数栅极线G2、G4.....Gn与数据线D2至Dm的交叉处,并且将来自第(i+1)条数据线D(i+l)的数据电压提供给偶数行LINEft2和LINEft4的像素电极l。如果液晶显示器面板10是根据图26中所例示的像素阵列结构实现的,那么在1帧时段期间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将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l至Dm并且还将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提供给相邻数据线。因为将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输出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输出通道,因此可降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功耗。此外,因为相反极性的数据电压在垂直与水平相邻液晶单元之间充电,因此液晶显示器面板10可显示在行之间没有闪烁和亮度差的图像。为了将数据电压提供给图26所示的像素阵列,从时序_控制器TCON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偶数行LINE#2、LINE#4、...、LINE#n的RGB数据包必须具有与从时序控制器TCON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腦的奇数行LINE#1、LINE#3、...、LI腳(n-l)的RGB数据包不同的格式。在图27A中所例示的奇数行LINEftl、LINEft3、...、LINE#(n-l)的RGB数据包的格式基本上等于在图12和13中所例示的RGB数据包的格式。当将数据写入到偶数行LINE#2、LINE#4.....LINE#n的像素上时,第一数据线Dl是与TFT和液晶单元不相连的伪数据线并且其他数据线D2至Dm通过1TFT与液晶单元相连。如图27B所示,待写入到偶数行LINE#2、LINE#4、...、LINE#n的像素上的1个RGB数据包依次包括伪时钟DUM、时钟CLK、先前像素B1至BIO的10位B数据、5位R数据Rl至R5、伪数据使能时钟DEDUM、数据使能时钟DE、5位R数据R6至RIO、以及10位G数据Gl至GIO。图28是对在R数据、G数据、以及B数据的每一个是10位数据时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输出进行例示的波形图。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中,RGB数据包和控制数据包并不局限于在图10至16中所例示的数据长度,可根据在图29A至29D中所例示的输入图像的比特率来对它们的长度进行转换。当R数据、G数据、以及B数据的每一个是10位数据时,如图29A所示,时序控制器TCON产生1个源极控制包或1个RGB数据包作为T小时的比特流,所述比特流包括DUM、CLK、Rl至R10、Gl至G5、DEDUM、DE、G6至G10、以及Bl至B10。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基于从时序控制器TCON所接收到的1个源极控制/RGB数据包产生34个边沿时钟和34个中心时钟,并且依照这些中心时钟对源极控制位或RGB数据位进行采样。当R数据、G数据、以及B数据的每一个是8位数据时,如图29B所示,时序控制器TCON产生1个源极控制包/RGB数据包作为TX(28/34)小时的比特流,所述比特流包括DUM、CLK、Rl至R8、Gl至G4、DEDUM、DE、G5至G8、以及Bl至B8。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基于从时序控制器TCON所接收到的1个源极控制/RGB数据包产生28个边沿时钟和28个中心时钟,并且依照这些中心时钟对源极控制位或RGB数据位进行采样。当R数据、G数据、以及B数据的每一个是6位数据时,如图29C所示,时序控制器TCON产生1个源极控制/RGB数据包作为TX(22/34)小时的比特流,所述比特流包括DUM、CLK、R1至R6、G1至G3、DEDUM、DE、G4至G6、以及Bl至B6。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基于从时序控制器TCON所接收到的1个源极控制/RGB数据包产生22个边沿时钟和22个中心时钟,并且依照这些中心时钟对源极控制位或RGB数据位进行采样。当R数据、G数据、以及B数据的每一个是12位数据时,如图29D所示,时序控制器TC0N产生1个源极控制/RGB数据包作为TX(40/34)小时的比特流,所述比特流包括DUM、CLK、Rl至R12、Gl至G6、DEDUM、DE、G7至G12、以及Bl至B12。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每一个的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基于从时序控制器TCON所接收到的1个源极控制/RGB数据包产生40个边沿时钟和40个中心时钟,并且依照这些中心时钟对源极控制位或RGB数据位进行采样。时序控制器TCON确定输入数据的比特率并且可自动转换如图29A至29D中所例示的源极控制/RGB数据包的长度。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产生包括分别具有不同脉冲宽度和不同周期的多个脉冲组的前导信号作为相位1信号,并且因此可更安全地锁定从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PLL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和频率。图30和31是对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相位1信号进行例示的波形图。如图30和31所示,相位1信号包括相位1-1信号和相位1-2信号。相位1-1信号是按照与上述前导信号相同的方式将其1个周期设置为与1个源极控制/RGB数据包相同时间的信号。相位1-2信号的频率大于相位1-1信号的频率,并且相位1-2信号的周期等于或小于相位1-1信号的周期的1/2。相位1-2信号可具有交替产生下述两个脉冲组Pl和P2的波形,所述这两个脉冲组PI和P2的分别具有不同相位和不同频率。第一脉冲组PI的频率等于或大于按照相位1-1信号的形式所产生的脉冲行的频率的两倍,并且第二脉冲组P2的频率等于或大于第一脉冲组PI的频率的两倍。如图30和31所示,虽然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的PLL64对其频率大于相位1-1信号的频率并且相位有规律变化的脉冲进行跟踪,但是与图10中所例示的低频前导信号相比,时钟分离和数据采样单元21可更稳定且更快速地锁定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和频率。当客户需要对LCD模块的操作进行改进时,LCD模块制造商可向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提供各个选项以便客户可对LCD模块的具体操作进行直接控制。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只要需要,制造商就要向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ft8提供多个可选插脚并且使上拉电阻器或下拉电阻器与源极驱动ICSDICftl至SDICft8的可选插脚相连。此外,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电源电压Vcc或接地电平电压GND施加到LCD模块上来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可选操作进行控制。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多个可选插脚而使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ft8的芯片大小增大了,并且还由于上拉/下拉电阻器与可选插脚和线路相连而使PCB大小增大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通过在相位2的预定时段期间添加用于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各种操作进行控制的信号可进一步减小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芯片大小和PCB的大小。为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产生诸如PWRC1/2、MODE、SOE_EN、PACK_EN、CHMODE、CIDl/2、H_2D0T这样的用于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各个操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选择信息作为独立的源极控制包。可将包括控制选择信息的源极控制包插入到相位2的预定时段中并且可通过数据总线对将其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如以下表格1中所示的,PWRC1/2是用于确定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输出缓冲器的放大率以选择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功率能力的选择信息。[表格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如以下表格2中所示的,M0DE是用于在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高逻辑电平时段期间确定充电共享电压的输出是使能还是禁用的选择信息。[表格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如以下表格3中所示的,SOE—EN是用于确定是以嵌入到RGB数字视频数据中的形式还是通过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相分离的线来接收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的选择信息。[表格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如以下表格4中所示的,PACK_EN是用于确定是以嵌入到RGB数字视频数据中的形式还是通过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相分离的线来接收要传输到栅极驱动ICGDIC#1至GDIC#4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和栅极起始脉冲GSP的选择信息。[表格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如以下表格5中所示的,CHMODE是用于依照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来确定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输出通道数目的选择信息。[表格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如以下表格6中所示的,CIDl/2是赋予芯片标识码CID给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一个以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进行单独控制的选择信息。根据源极驱动IC的数目可对CID1/2的比特率进行调节。此外,如上所述,利用时序控制器TCON和控制线对SCL/SDA而通过I2C通信对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进行单独控制。LCD模块制造商在使用选择信息CIDl/2的控制方法与使用通过I2C通信的控制方法中进行选择。[表格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如以下表格7中所示的,H—2D0T是用于对从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输出的正/负模拟视频数据电压的水平极性周期进行控制的选择信息。例如,如果H_2D0T的位值是"1(H)",那么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按照水平2点反相方式来对数据电压的极性进行控制。按照水平2点反相方式,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将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输出到两条相邻数据线。也就是说,按照水平2点反相方式每隔两条相邻数据线使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因此,如下控制对水平相邻液晶单元充电的数据电压的极性〃—+-,...,+-+(或者+-+,...,—+-)〃。此外,如果H_2D0T的位值是"O(L)",那么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按照水平1点反相方式来对数据电压的极性进行控制。按照水平1点反相方式,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隔1条数据线使提供给相邻数据线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因此,如下控制对水平相邻液晶单元充电的数据电压的极性〃-+—,...,+—-(或者+-+-,,-+—)"。[表格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时序控制器TCON必须接收来自最后源极驱动ICSDIC#8的高逻辑电平的反馈锁定信号,以便时序控制器TC0N继续相位2。更具体地说,如果所有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PLL锁定操作未完成,那么时序控制器TCON仅重复产生相位1的前导信号,并且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不输出数据电压。因此,如果时序控制器TCON没有接收到反馈锁定信号,那么无法确认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各个驱动状态。然而,需要确认源极驱动ICSDICftl至SDICft8当中有缺陷的源极驱动IC,并且还需要确认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每一个的驱动状态。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提供了测试模式并且在该测试模式下将反馈锁定信号输入到时序控制器TCON以促使源极驱动ICSDICftl至SDICft8输出数据电压,以便确认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各个驱动状态。为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中,如图32所示,将选择单元SEL附加地安装到时序控制器TCON内部或外部。更具体地说,选择单元SEL的第一输入端与反馈锁定检查线LCS2相连,并且选择单元SEL的第二输入端与测试模式使能信号TEST的输入端相连。选择单元SEL可被实施为用于输出反馈锁定信号"LockOut"与测试模式使能信号TEST中的至少一个的或(OR)门。即使没有将高逻辑电平的反馈锁定信号"LockOut"输入到时序控制器TCON,如果输入了高逻辑电平的测试模式使能信号TEST,选择单元SEL也将高逻辑电平的测试模式使能信号TEST输入到时序控制器TCON的数据传输模块。因此,即使在测试模式下时序控制器TCON未接收到反馈锁定信号,时序控制器TCON也继续图6的步骤S8以将相位2信号和相位3信号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ftl至SDICft8。在测试模式下时序控制器TCON将从内部存储器所提取的测试数据编码为相位3的RGB数据包并且将所编码的测试数据传输到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操作者在测试模式下观看在液晶显示器面板上所显示的测试数据的图像并且可确认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的各个驱动状态以及在源极驱动ICSDIC#1至SDIC#8当中是否存在有缺陷的源极驱动IC。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中,用于数据采样的时钟产生电路嵌入到每个源极驱动IC内部,并且通过数据总线对将源极控制包和RGB数据包传输到每个源极驱动IC。因此,可减少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IC之间所需的数据传输线的数目。此外,因为传输到源极驱动IC的信号的摆动宽度是与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可补偿输入到源极驱动IC的信号的延迟量的偏差以及信号的压降量的偏差。此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中,控制线连接在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IC之间,并且时序控制器通过控制线将芯片标识码和控制数据传输到源极驱动IC。因此,可对源极驱动IC进行单独控制并且因此可独立执行调试操作。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方式〃、〃示范性实施方式〃、〃实例〃等等的任何参考意味着结合该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具体特点、结构、或者特性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不同地方出现的这种短语不是必定都指同一实施方式。此外,当结合任何实施方式对具体特点、结构、或者特性进行描述时,应当认为它在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视界范围以内结合其它实施方式也可能会起到这种特点、结构、或者特性的作用。虽然已参考多个示范性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应清楚的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设计出属于本发明原理范围之内的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可对在说明书、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的部件和/或目标组合排列的布置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除了对部件和/或排列的改变和修改之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条件下其他替代方式也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之内。28权利要求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时序控制器;N个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其中N是等于或者大于2的整数;N对数据总线,其每一对数据总线按照点对点的方式使时序控制器与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相连;锁定检查线,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第一源极驱动IC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相连并且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彼此级联;以及反馈锁定检查线,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最后源极驱动IC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相连,其中所述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前导信号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在所述前导信号中顺序排列有具有高逻辑电平的多个位、然后顺序排列有具有低逻辑电平的多个位;所述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锁定检查线将锁定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源极驱动IC,该锁定信号表示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所述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反馈锁定检查线接收来自所述最后源极驱动IC的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并且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至少一个源极控制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所述至少一个源极控制包用于对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数据电压进行控制,其中包括所述前导信号、锁定信号、以及源极控制包的时序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摆动宽度与在所述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所述时序控制器串行传输了所述源极控制包之后,所述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至少一个RGB数据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其中提供给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RGB数据包的电压的摆动宽度与在所述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RGB数据包依次包括时钟位、第一RGB数据位、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以及第二RGB数据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从所述前导信号恢复出第一参考时钟,用以输出该第一参考时钟以及第一内部时钟脉冲,该第一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其中如果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输出的第一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那么所述最后源极驱动IC通过所述反馈锁定检查线将所述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传输到所述时序控制器,然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中的每一个从所述源极控制包恢复出源极控制数据,其中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从包含在所述RGB数据包之内的时钟位恢复出第二参考时钟,根据该第二参考时钟以及第二内部时钟脉冲来对包含在所述RGB数据包之内的RGB数据进行采样,并且根据该源极控制数据将所述RGB数据转换成正或负数据电压用以输出该正/负数据电压,其中该第二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源极控制数据包括极性控制信号,用于确定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并提供给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数据线的正/负数据电压的极性;以及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用于对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正/负数据的输出时序进行控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源极控制数据包括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激活信息;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信息;以及该极性控制信号的激活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根据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信息,通过将该源极控制包和所述RGB数据包中的一个的长度乘以"i"来确定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其中i是自然数。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依次输出第一正数据电压、第二正数据电压、第一负数据电压、以及第二负数据电压,其中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包括用于对该第一正数据电压和第一负数据电压的每一个的输出时序进行控制的第一脉冲以及用于对该第二正数据电压和第二负数据电压的每一个的输出时序进行控制的第二脉冲,其中该第二脉冲的宽度大于该第一脉冲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RGB数据包包括待在该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奇数行上显示的第一RGB数据包以及待在该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偶数行上显示的第二RGB数据包,其中该第一RGB数据包中的RGB数据排列顺序与该第二RGB数据包中的RGB数据排列顺序不同。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第一RGB数据包依次包括第一像素的R数据、该第一像素的G数据、以及该第一像素的B数据,其中该第二RGB数据包依次包括第二像素的B数据、第三像素的R数据、以及该第三像素的G数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第一RGB数据包还包括排列在该第一像素的R数据之前的时钟位以及排列在该第一像素的第一G数据与该第一像素的第二G数据之间的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其中该第二RGB数据包还包括排列在该第二像素的R数据之前的时钟位以及排列在该第三像素的第一R数据与该第三像素的第二R数据之间的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根据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信息,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通过将该源极控制包与RGB数据包中的一个的长度乘以"i"来调节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脉冲宽度,其中i是自然数。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用于对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数据电压进行控制的至少一个第二源极控制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其中该第二源极控制包包括用于确定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的输出缓冲器的放大比率的PWRC1/2选择信息、用于确定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的充电共享电压的输出的MODE选择信息、用于确定该源极输出使能信号的接收路径的SOE—EN选择信息、用于确定该极性控制信号的接收路径的PACK—EN选择信息、用于确定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输出通道数目的CHMODE选择信息、向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给予芯片标识码以对所述N个源极驱动IC进行单独控制的CIDl/2选择信息、以及用于确定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输出的正/负数据电压的水平极性周期的H_2D0T选择信息中的至少之一。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该时序控制器接收到该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与预定测试模式使能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之后,该时序控制器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该源极控制包和RGB数据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使该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并联的一对控制线,其中该时序控制器通过这对控制线将用于单独标识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芯片标识码以及用于控制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的功能的控制数据传送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16.—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时序控制器和N个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该方法包括从该时序控制器产生前导信号,在该前导信号中顺序排列有具有高逻辑电平的多个位、然后顺序排列有具有低逻辑电平的多个位;通过按照点对点方式使该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相连的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该前导信号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从该时序控制器产生用于表示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的锁定信号;通过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第一源极驱动IC与该时序控制器相连并且使所述N个源极驱动IC彼此级联的锁定检查线,将该锁定信号传输到该第一源极驱动IC;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最后源极驱动IC产生该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通过使该最后源极驱动IC与该时序控制器相连的反馈锁定检查线将该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传输到该时序控制器;从该时序控制器产生用于对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的数据电压进行控制的至少一个源极控制包;以及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该源极控制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其中包括所述前导信号、锁定信号、以及源极控制包的该时序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摆动宽度与在该时序控制器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加。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串行传输该源极控制包之后,从该时序控制器产生至少一个RGB数据包;以及通过所述N对数据总线的每一对数据总线将该RGB数据包串行传输到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内部从该前导信号恢复出第一参考时钟,用以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第一参考时钟和第一内部时钟脉冲,该第一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如果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输出的第一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那么通过该反馈锁定检查线将该最后源极驱动IC产生的锁定信号的反馈信号传输到该时序控制器;在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的内部从该源极控制包恢复出源极控制数据;在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的内部从包含在所述RGB数据包之内的时钟位恢复出第二参考时钟,用以从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输出该第二参考时钟以及第二内部时钟脉冲,该第二内部时钟脉冲的相位被锁定;根据该第二内部时钟脉冲对包含在该RGB数据包之内的RGB数据进行采样;以及在所述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的内部根据该源极控制数据将该RGB数据转换成正或负数据电压,用以输出所述正/负数据电压。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RGB数据包包括待在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奇数行上显示的第一RGB数据包以及待在该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偶数行上显示的第二RGB数据包,其中该第一RGB数据包依次包括第一像素的R数据、该第一像素的G数据、以及该第一像素的B数据,其中该第二RGB数据包依次包括第二像素的B数据、第三像素的R数据、以及该第三像素的G数据。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RGB数据包还包括排列在该第一像素的R数据之前的时钟位以及排列在该第一像素的第一G数据与该第一像素的第二G数据之间的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其中该第二RGB数据包还包括排列在该第二像素的R数据之前的时钟位以及排列在该第三像素的第一R数据与该第三像素的第二R数据之间的内部数据使能时钟位。全文摘要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时序控制器;N个源极驱动集成电路(IC),其中N是等于或者大于2的整数;N对数据总线,其每一对数据总线按照点对点的方式使时序控制器与N个源极驱动IC的每一个相连;锁定检查线,用于使N个源极驱动IC的第一源极驱动IC与时序控制器相连并且使N个源极驱动IC彼此级联;以及反馈锁定检查线,用于使N个源极驱动IC的最后源极驱动IC与时序控制器相连。时序控制器的输出电压的摆动宽度与在时序控制器与N个源极驱动IC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文档编号G09G3/36GK101763831SQ20091016852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3日发明者姜弼盛,姜正浩,曹畅训,朴万奎,赵舜东,郑良锡,金贤喆,高勤雨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