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409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LED单元板,尤其是一种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
块。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现有LED单元板是将发光二极管管芯集成为点阵模 块或像素单元,然后焊接于一 PCB上,与驱动电路、行控制电路、可调节电阻结合而形成的, 驱动IC输出脚到像素点之间实行“点对列,,的控制,显示效果不好,稳定性差,且亮度损失 大;并且,现有LED单元板一般外加3个可调节电阻,分别用来调节组成像素的三种色彩的 LED发光二极管的亮度。由于不易调节,耗工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这是现有技术所存 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P16室外全彩 LED单元板模块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单元板模块线路简单、易于维护,且降低了成本,提高 了生产效率。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包括 有若干个由红色LED、绿色LED、蓝色LED组成的像素点,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的红色LED 与第一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绿色LED与第二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应连 接,所述的蓝色LED与第三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另外,还有一电流控制模块与所 述的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和第三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的电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所述的 第一可调电阻与所述的第一驱动芯片串联,所述的第二可调电阻与所述的第二驱动芯片串 联,所述的第三可调电阻与所述的第三驱动芯片串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各色LED分别 与相应的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即点对点控制,显示效果好、稳定性好、亮度损失 也较小;所述的三个驱动芯片分别外接三个可调电阻,通过调节电阻来控制驱动芯片的输 出电流,驱动芯片的电流直接影响LED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这样通过设定驱动芯片外接电 阻的阻值,实现了像素单元RGB的亮度比为3 :6 :1的目的,即使单元板达到了白平衡效果。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 而易见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像素点,2为红色LED发光二极管,3为绿色LED发光二极管,4为蓝色 LED发光二极管,5为第一驱动芯片,6为第二驱动芯片,7为第三驱动芯片,8为电流控制模 块,9为第一可调电阻,10为第二可调电阻,11为第三可调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其附 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包括有若干个由红色 LED发光二极管2、绿色LED发光二极管3、蓝色LED发光二极管4组成的像素点1,所述的 红色LED发光二极管2与第一驱动芯片5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绿色LED发光二极 管3与第二驱动芯片6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蓝色LED发光二极管4与第三驱动芯 片7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另外,还有一电流控制模块8与所述的第一驱动芯片5、第二驱动 芯片6和第三驱动芯片7连接。所述的电流控制模块8包括第一可调电阻9、第二可调电阻10和第三可调电阻 11,所述的第一可调电阻9与所述的第一驱动芯片5串联,所述的第二可调电阻10与所述 的第二驱动芯片6串联,所述的第三可调电阻11与所述的第三驱动芯片7串联。
权利要求1.一种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包括有若干个由红色LED、绿色LED、蓝色LED组 成的像素点,其特征是所述的红色LED与第一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绿色 LED与第二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蓝色LED与第三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 应连接,另外,还有一电流控制模块与所述的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和第三驱动芯片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流控制 模块包括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可调电阻,所述的第一可调电阻与所述的第 一驱动芯片串联,所述的第二可调电阻与所述的第二驱动芯片串联,所述的第三可调电阻 与所述的第三驱动芯片串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模块,包括有若干个由红色LED、绿色LED、蓝色LED组成的像素点,所述的红色LED与第一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绿色LED与第二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蓝色LED与第三驱动芯片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另外,还有一电流控制模块与所述的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和第三驱动芯片连接。该方案的单元板模块线路简单、易于维护,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G09F9/33GK201788634SQ2010202691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尚兴军, 张小龙, 杨斌, 韩业庭 申请人:济南宝世达光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