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75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书写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轴筒的转动可送出1根中芯的书写用具。
技术背景
以往,作为此种领域的技术,已知有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2555673号公报。该公报所记载的书写用具是转动送出式,并被构成为当相对于前轴转动后轴时,配置在后轴内的驱动部件使笔芯支架(refill holder) 一边转动一边前后移动,从而使保持在笔芯支架内的笔芯的前端从前轴的前端伸出/收回。作为该书写用具的送出机构,凸轮和凸轮底座通过设置在凸轮外周的突起而无法转动地连结,并在凸轮和凸轮底座上形成了螺旋状的凸轮槽。
相对于此,在笔芯支架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与螺旋状的凸轮槽内卡合的工作件。 并且,通过转动后轴,凸轮槽随之转动,经由插入到该凸轮槽内的工作件,笔芯支架在轴筒内前进/后退。由于笔芯(中芯)被固定在笔芯支架上,因此通过正转或反转后轴,能够使笔芯的前端从前轴的前端伸出/收回。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书写用具中,由于在后轴内安装有笔芯送出机构,因此当该被后轴的设计、例如将后轴形成为复杂形状或改变设置于后轴的笔夹等时,会受到笔芯送出机构的尺寸和形状的影响,因此存在后轴的设计自由度低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后轴的设计自由度的书写用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写用具,能够送出插入到包括前轴和后轴的轴筒内的1根中芯,其特征在于,转动自如地连结至后轴的前轴单元包括前轴,其转动自如地连结至后轴, 并具有在内壁面沿周向延伸而成的凸轮面;中芯支架,其插入到前轴内,并在前轴内沿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中芯支架形成有向外壁面突出并在凸轮面上滑动的随动部;以及弹簧部,其将中芯支架的随动部推压到前轴的凸轮面上。
另外,作为本发明涉及的书写用具的另一侧面,也可以是一种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其构成轴筒的一方;前轴,其构成轴筒的另一方,并在内壁面具有沿周向延伸而成的凸轮面,并且前轴转动自如地连结至后轴;中芯,其插入到轴筒内,并且其前端能够从轴筒内伸出/收回;中芯支架,其插入到前轴内,并在前轴内沿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并且中芯支架具有随动部,随动部被形成为从外壁面突出,并在凸轮面上滑动;弹簧部,其将中芯支架的随动部推压到前轴的凸轮面上。
上述的书写用具采用了在前轴内安装有中芯送出机构的前轴单元。在该书写用具中,当相对后轴而转动前轴时,在前轴的内壁面沿周向延伸而成的凸轮面转动。并且,设置在被弹簧部施力的中芯支架上的随动部追随沿周向移动的凸轮面而沿着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从而中芯支架沿着轴线方向往复移动。通过中芯支架往复移动,能够使中芯的前端从前轴的前端伸出/收回。因此,通过在书写用具中采用具备中芯送出机构的前轴单元,易于改变后轴的设计,能够提高后轴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涉及的书写用具还可以包括连结环,该连结环与后轴的内壁面嵌合,并且以沿周向转动自如的状态被安装在前轴的外壁面的后端。通过这样的连结环,能够稳定地转动前轴,还能够用作将前轴单元和后轴可靠地连结的部件。
本发明涉及的书写用具也可以使得前轴包括通过螺纹结合可二分的前口部和支架收容部,作为弹簧部的螺旋弹簧被设置在安装到中芯支架内的中芯的周围,螺旋弹簧的前端卡止于前口部,螺旋弹簧的后端卡止于中芯,中芯的后端在中芯支架内受到限制。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转动转动前轴的前口部使其从支架收容部分离,能够将中芯与螺旋弹簧一起从中芯支架抽出。根据本构成,能够从书写用具的前侧进行中芯更换,中芯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书写用具中,凸轮面也可以具有引导面和卡止凹部,引导面从作为中芯隐没在轴筒内的位置的谷部倾斜地延伸至作为中芯从轴筒内突出的位置的顶部,卡止凹部形成在顶部,并且随动部能够落入卡止凹部中。
在本发明的书写用具中也可以使得凸轮面在周向上以180度的相位角度形成在内壁面的两个部位,随动部在周向上以180度的相位角度形成在中芯支架的外壁面的两个部位。
在本发明的书写用具中也可以使得中芯支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后轴具有沿径向突出的防旋片,并且防旋片进入到狭缝内。
在本发明的书写用具中也可以使得前轴具有通过螺纹结合可二分的前口部和支架收容部,凸轮面形成在支架收容部的内壁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后轴的设计自由度。


图1是示出本发明书写用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2是示出将前轴单元和后轴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3是图1所示的书写用具的剖视图4是图1所示的书写用具的分解立体 图5A是具有凸轮面的支架收容部的剖视图,图5B是凸轮面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书写用具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下,将笔尖侧作为“前方侧”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书写用具1是转动送出式的,可通过轴筒5的转动来伸出/收回中芯2。该轴筒5包括前轴3和后轴4,在后轴4 一体地形成有笔夹6。
在相对于后轴4可转动地连结的前轴单元10的前轴3内安装有中芯送出机构。在该前轴单元10内收纳有中芯2,该中芯2可从书写用具1的前侧进行更换。
如图2 图4所示,前轴单元10包括圆筒状的中芯支架11和可分割成两部分的前轴3,中芯2被安装到中芯支架11中。前轴3包括在后部形成有外螺纹部12a的圆锥形状的前口部12和在前部形成有内螺纹部13a的支架收容部13。通过取下前口部12,能够将中芯2取出到外部,从而可更换中芯2。
在两端敞开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支架收容部13的内壁面1 形成有内螺纹部13a 和沿周向延伸的凸轮面14。该凸轮面14在内壁面1 的大致整个圆周上呈台阶状突出,在内壁面1 上,后侧相对于前侧高出一段的边界面被用作凸轮面14。
圆筒状的支架收容部13包括位于前侧的大径部13c和位于后侧的小径部13d。在大径部13c形成有内螺纹部13a,大径部13c的外表面与前口部12的外表面连续,并向书写部1的外部露出。相对于此,小径部13d被插入到后轴4内,不向书写部1的外部露出。
在贯通支架收容部13的中芯支架11的外壁面Ila上形成有在凸轮面14上滑动的随动部16。在该中芯支架11的前端形成有凸缘部11b,随动部16在中芯支架11的外壁面Ila从凸缘部lib向轴线L方向呈键状延伸。在周向上以180度的相位角度形成了两条随动部16。
为了使得在凸轮面14上的滑动性良好,在随动部16的端面形成了半圆形的滑动接触部16a(参考图5A和图5B)。并且,中芯支架11随着随动部16的移动而在轴线L方向上往复移动。
此外,在中芯2的周围设置有压缩螺旋弹簧(弹簧部)17,用于将随动部16的滑动接触部16a始终持续推压到凸轮面14上。该压缩螺旋弹簧17的前端卡止于在前口部12形成为台阶状的弹簧抵接部12b,压缩螺旋弹簧17的后端卡止于形成在中芯2的中途的弹簧抵接部(波浪部)2a。中芯2的后端的向后移动被中芯支架11的后端壁lie限制。因此, 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7,能够对中芯支架11持续施加向后方的施力,并且能够将随动部16的滑动接触部16a始终持续推压在凸轮面14上。
另外,在前轴单元10设置有连结环18,通过该连结环18可将前轴单元10与后轴 4转动自如地连结。该连结环18通过形成在支架收容部13的小径部13d的后端上的防脱爪22被卡止于支架收容部13上,并且从防脱爪22的前端侧嵌合在周向上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支架收容部13的小径部13d的外壁面的后端侧。
如图2所示,在连结环18的外表面并列设置有环状的凸部18a,该凸部18a用于与形成在后轴4的内壁面如上的环状的凹部4b嵌合。当装配书写用具1时,若将前轴单元10沿轴线L方向插入到后轴4内,则连结环18的凸部18a按一下(one touch)就与凹部4b嵌合。
这样的连结环18能够使前轴3稳定地转动,还能够用作将前轴单元10和后轴4可靠地连结的部件。在支架收容部13的小径部13d的前侧一体地形成有环状的填隙(spacer) 部19,用于防止前轴单元10在后轴4内晃动。
另外,在中芯支架11的后端部形成有在轴线L方向上延伸的狭缝20,在后轴4的内壁面如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防旋片21。并且,通过防旋片21进入到中芯支架11的狭缝 20内,能够防止中芯支架11的旋转并实现中芯支架11的轴线L方向的直线运动。
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支架收容部13的内壁面13b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凸轮面 14。在该凸轮面14设置有引导面Hc和卡止凹部14d,该引导面Hc从最下位置(中芯的缩回位置)的谷底Ha倾斜延伸至最上位置(中芯的突出位置)的项部14b,该卡止凹部 14d形成在引导面Hc的顶部14b而可供随动部16的滑动接触部16a落入。这样的凸轮面14在支架收容部13的内壁面1 上沿周向以180度的相位角度形成在两个部位。对应于此,随动部16在中芯支架11的外壁面Ila也沿周向以180度的相位角度形成在两个部位。
在如此构成的书写用具1中,如图1的箭头A所示,当相对于后轴4以拧的方式转动前轴3时,形成在前轴3的内壁面上的凸轮面14与前轴3 —起转动。并且,设置在被压缩螺旋弹簧17施力的中芯支架11上的随动部16追随沿周向移动的凸轮面14而在轴线L 方向上往复移动,由此中芯支架11在轴线L方向上往复移动。通过中芯支架11往复移动, 能够使中芯2的前端从前轴3的前端伸出/收回。
当使用者拧前轴3时,随动部16沿着构成斜面的引导面14c从谷底1 朝向顶部 14b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此时,压缩螺旋弹簧17被持续压缩,最终,随动部16的滑动接触部16a超过顶部14b而落入到卡止凹部14d内,中芯2的前端从前轴3突出,成为可书写状态。接着,当反向拧前轴3从而随动部16的滑动部16a越过卡止凹部14d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7的弹力,随动部16 —下子在引导面Hc上滑落,从而能够将中芯2的前端迅速隐藏到前轴3内。
如此,通过采用包括前轴3、中芯支架11以及压缩螺旋弹簧17的前轴单元10,能够将书写时的重心移至前轴3侧,易于改变后轴4的设计,能够提高后轴4的设计自由度。
另夕卜,当更换中芯2时,如果转动前轴3的前口部12使其从支架收容部13分离, 则能够将中芯2与压缩螺旋弹簧17 —起从中芯支架11抽出。如此,能够从书写用具1的前侧更换中芯2,中芯2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权利要求
1. 一种书写用具,能够送出插入到包括前轴和后轴的轴筒内的1根中芯,其特征在于, 转动自如地连结至所述后轴的前轴单元包括所述前轴,其转动自如地连结至所述后轴,并具有在内壁面沿周向延伸而成的凸轮中芯支架,其插入到所述前轴内,并在所述前轴内沿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中芯支架形成有向外壁面突出并在所述凸轮面上滑动的随动部;以及弹簧部,其将所述中芯支架的所述随动部推压到所述前轴的所述凸轮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结环,所述连结环与所述后轴的内壁面嵌合,并且以沿周向转动自如的状态被安装在所述前轴的外壁面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包括通过螺纹结合可二分的前口部和支架收容部,作为所述弹簧部的螺旋弹簧被设置在安装到所述中芯支架内的所述中芯的周围,所述螺旋弹簧的前端卡止于所述前口部,所述螺旋弹簧的后端卡止于所述中芯,所述中芯的后端在所述中芯支架内受到限制。
4.一种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轴,其构成轴筒的一方;前轴,其构成所述轴筒的另一方,并在内壁面具有沿周向延伸而成的凸轮面,并且所述前轴转动自如地连结至所述后轴;中芯,其插入到所述轴筒内,并且其前端能够从所述轴筒内伸出/收回; 中芯支架,其插入到所述前轴内,并在所述前轴内沿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并且所述中芯支架具有随动部,所述随动部被形成为从外壁面突出,并在所述凸轮面上滑动; 弹簧部,其将所述中芯支架的所述随动部推压到所述前轴的所述凸轮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结环,所述连结环与所述后轴的内壁面嵌合,并且以沿周向转动自如的状态被安装在所述前轴的外壁面的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轴具有通过螺纹结合可二分的前口部和支架收容部,所述弹簧部是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被设置在安装到所述中芯支架内的所述中芯的周围,所述螺旋弹簧的前端卡止于所述前口部,所述螺旋弹簧的后端卡止于所述中芯,所述中芯的后端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在所述中芯支架内被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面具有引导面和卡止凹部,所述引导面从作为所述中芯隐没在所述轴筒内的位置的谷部倾斜地延伸至作为所述中芯从所述轴筒内突出的位置的项部,所述卡止凹部形成在所述顶部,并且所述随动部能够落入所述卡止凹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面在周向上以180度的相位角度形成在所述内壁面的两个部位, 所述随动部在周向上以180度的相位角度形成在所述中芯支架的所述外壁面的两个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芯支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所述后轴具有沿径向突出的防旋片, 所述防旋片进入到所述狭缝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轴具有通过螺纹结合可二分的前口部和支架收容部, 所述凸轮面形成在所述支架收容部的内壁面。
全文摘要
书写用具(1)能够送出插入到包括前轴(3)和后轴(4)的轴筒(5)内的1根中芯(2),并包括转动自如地连结至后轴(4)的前轴单元(10)。前轴单元(10)包括前轴(3),其转动自如地连结至后轴(4),并具有在内壁面沿周向延伸而成的凸轮面(14);中芯支架(11),其插入到前轴(3)内,在前轴(3)内沿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并且形成有向外壁面突出并在凸轮面(14)上滑动的随动部(16);弹簧部(17),其将中芯支架(11)的随动部(16)推压到前轴(3)的凸轮面(14)上。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易于改变后轴(4)的设计,能够提高后轴(4)的设计自由度。
文档编号B43K24/06GK102529509SQ20111030700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6日
发明者中田浩史 申请人:斑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