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44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显示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显示器电路,包括时序控制器及源极驱动器。时序控制器包括电流源、第一传输线、至少一个串联电阻以及第二传输线。电流源用以产生多个入射波信号。第一传输线电连接电流源,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至少一个串联电阻电连接第一传输线,并设置在靠近电流源的位置,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第二传输线电连接串联电阻,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源极驱动器包括负载电路,负载电路电连接第二传输线,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并根据多个入射波信号产生多个反射波信号至至少一个串联电阻。
【专利说明】显示器电路【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抑制反射波的显示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显示器接口使用例如多分岔拓扑(multidrop topology)的接口,其具有一个输入信号及多个输出信号的特性。这种显示器接口具有多个驱动1C,每一驱动IC电连接输出信号,而在以往分辨率低、输出信号慢的情况下,这种接口在使用上并无问题产生。然而,随着现今显示器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传送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上述的多分岔显示器接口的架构将遭遇一些限制。
[0003]请参阅图1A,其为现有的显示器电路I的时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 ;Tcon)与源极驱动器(Source Driver) 1、2、3的连接示意图。显示器的驱动电路一般是由时序控制器、源极驱动器以及栅极驱动器(Gate Driver)组成。Tcon主要用于模拟显示器的显示控制,并为显示器的液晶屏上的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以及VCOM极性控制提供时序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模拟RGB信号的显示控制。而对于液晶显示器而言,由于TCON的设计相对复杂,因此,在设计不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问题。
[0004]请一并参阅图1B及图1C,该图1B及图1C为现有的显示器电路I的电路图以及输出信号的眼图。显示器电路I包括时序控制器及源极驱动器13。时序控制器包括电流源11以及传输线12。电流源11用以产生多个入射波信号。传输线12电连接电流源11,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源极驱动器13电连接传输线12,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并根据多个入射波信号产生多个反射波信号。
[0005]根据以上所述,现有的显示器电路I在当传输线12与源极驱动器13的阻抗不匹配时,电磁波在传输线12里会·造成多重反射的结果。换句话说,反射波的信号将重叠至入射波信号上,造成如图1C虚线所示的过冲(overshoot) 14或是下冲(undershoot) 15的问题,因而使得输入信号失真。
[0006]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设计简单、低成本的显示器电路已成为目前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鉴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器电路,用以克服输出信号产生过冲以及下冲的问题,使得输出信号的波形可更精准地与输入信号匹配,以避免输出信号的失真。
[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电路,包括时序控制器及源极驱动器。时序控制器包括电流源、第一传输线、至少一个串联电阻以及第二传输线。电流源用以产生多个入射波信号。第一传输线电连接电流源,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至少一个串联电阻电连接第一传输线,并设置在靠近电流源的位置,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第二传输线电连接串联电阻,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源极驱动器包括负载电路,负载电路电连接第二传输线,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并根据多个入射波信号产生多个反射波信号至至少一个串联电阻。
[0009]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器电路,通过增加至少一个串联电阻于靠近电流源的位置,可使得由电流源发出的入射波信号传送至设置有最靠近电流源处的串联电阻的源极驱动器之后,经由串联电阻的作用而消耗反射波的能量,抑制反射波的震幅(damping),从而克服输出信号产生过冲以及下冲的问题,使得输出信号的波形可更精准地与输入信号匹配,以避免输出信号的失真,并可达到成本低以及设计简单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A为现有显示器电路的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器的连接示意图;
[0011]图1B为现有显示器电路的电路图;
[0012]图1C为现有显示器电路输出信号的眼图;
[0013]图2A为本发明显示器电路的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器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2B为本发明显示器电路的电路图;
[0015]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测量具有串联电阻的显示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输出信号的眼图;以及
[0016]图4为测量有无串联电阻的显示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输出信号眼图放大波形。
[00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8]11电流源
[0019]12传输线
[0020]13源极驱动器
[0021]14、24 过冲
[0022]15、25 下冲
[0023]1、2 显示器电路
[0024]22第一传输线
[0025]23第二传输线
[0026]Req串联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一并参阅图2A及图2B,该图2A及图2B为本发明显示器电路2的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器的连接示意图以及电路图。如先前技术所述,本发明的显示器电路2为克服电磁干扰的问题,在Tcon与源极驱动器I之间增加至少一个串联电阻Req,也即在靠近电流源11之处设置至少一个串联电阻Req,使得电流源11产生的入射波信号在传送至源极驱动器I之后,产生的反射波信号可经由至少一个串联电阻Req抑制。
[0028]此外,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的Tcon与源极驱动器I之间的串联电阻Req数量在视图中为两个,但其数量并不以此为限,而是在Tcon与各个源极驱动器1、2、3之间,在最靠近电流源11的源极驱动器I与电流源1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串联电阻Req,以使得首先传送至源极驱动器I之后的反射波可经由串联电阻Req抑制,以减少后续的电磁干扰。换句话说,本发明的显示器电路2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每一源极驱动器2、3与电流源11之间增加串联电阻Req的数量,使得反射波信号均可经由增加的每一串联电阻Req被抑制。[0029]显示器电路2包括时序控制器及源极驱动器13。时序控制器包括电流源11、第一传输线22、至少一个串联电阻Req以及第二传输线23。电流源11用以产生多个入射波信号。第一传输线22电连接电流源11,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至少一个串联电阻Req电连接第一传输线22,并设置在靠近电流源11的位置,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第二传输线23电连接串联电阻Req,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源极驱动器13包括负载电路,负载电路电连接第二传输线23,且接收多个入射波信号,并根据多个入射波信号产生多个反射波信号至至少一个串联电阻Req。需注意的是,多个反射波信号为当源极驱动器13与第一传输线22或第二传输线23的阻抗不匹配时产生,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其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0030]请一并参阅图3A至图3C,该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的显示器电路2增加至少一个串联电阻Req后,测量源极驱动器上输出信号的眼图波形。相较于图1C所示的现有技术,显示器电路I无串联电阻Req,输出信号明显受到反射波的影响,产生过冲14及下冲15的问题,而在本发明的显示器电路2增加串联电阻Req之后,可由视图中看出眼图的眼高和眼宽较大,过冲24及下冲25的现象明显地被抑制,也即,其数字信号转换的质量较佳。据此,本发明的显示器电路2通过增加串联电阻Req后,可使得反射波的震荡较小,也即反射波的大小通过串联电阻Req而被抑制。
[0031]图4为根据显示器电路有无串联电阻Req,测量源极驱动器上输出信号的眼图放大波形,其中,粗线为无串联电阻Req的输出信号波形,细线为增加串联电阻Req之后的输出信号波形。由放大视图则可明显看出在增加串联电阻Req之后,过冲24以及下冲25的现象明显地被抑制。
[0032]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串联电阻的电阻值大约为50欧姆。如图3A至图3C所示,串联电阻Req的电阻值为22欧姆、50欧姆以及75欧姆。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测量电路,该测量电路电连接在电流源11和第一传输线22之间,用以测量例如方波的输入信号。
[003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器电路,通过增加至少一个串联电阻于靠近电流源的位置,可使得由电流源发出的入射波信号传送至设置有最靠近电流源处的串联电阻的源极驱动器之后,经由串联电阻的作用而消耗反射波的能量,抑制反射波的震幅,从而克服输出信号产生过冲以及下冲的问题,使得输出信号的波形可更精准地与输入信号匹配,以避免输出信号的失真,并可达到低成本以及设计简单的目的。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改,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器电路,包括: 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包括 电流源,所述电流源用以产生多个入射波信号; 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电流源,且接收所述多个入射波信号; 至少一个串联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并设置在靠近所述电流源的位置,且接收所述多个入射波信号;及 第二传输线,电连接所述串联电阻,且接收所述多个入射波信号;以及源极驱动器,包括负载电路,所述负载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且接收所述多个入射波信号,并根据所述多个入射波信号产生多个反射波信号至所述至少一个串联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电路,其中所述串联电阻的电阻值大约为50欧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电路,其中所述多个反射波信号在所述源极驱动器与所述第一传输线或所述第二传输线的阻抗不匹配时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器电路,其中所述入射波信号为方波。
【文档编号】G09G3/20GK103594049SQ201210292426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杨升帆, 朱育杉 申请人: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