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00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的设计。
背景技术
OL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被视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新型平面显示技术,它具备了许多LCD不可比拟的优势。驱动技术作为OLED显示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成功开发高性能OLED的关键,而专用驱动IC的设计往往远远滞后于显示屏的开发,且费用较高,成为制约OLED厂家发展的因 素。因此开发OLED驱动平台并自己掌握平台的设计技术,为研究OLED驱动技术提供软硬件支撑,是开放OLED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下面先对OLED驱动原理作一说明同IXD平面显示一样,图像被一场一场送到OLED屏进行显示,为避免显示画面闪烁,图像必须保持一定的频率,场与场间用同步信号进行同步(如图I所示)。对每场图像源,图像数据被一行一行送往显示屏,行与行间用同步信号进行同步。对每行图像源,就OLED而言,在行同步有效后,扫描信号有效(0LED基本的像素单元如图2所示),图2中的晶体管Tl导通,这使得T2的状态由数据线电压决定。电容Cs使得在扫描结束后,T2状态保持在扫描时电容完成充放电后的状态。OLED像素单元的结构,决定了在每行扫描阶段,图像数据需全部被送到数据线。一行数据显示完成后,接着进行下一行的扫描显示,直至完成一场数据的显示。由上可知,要驱动OLED进行正常显示,控制单元必须在一场时间内完成对所有OLED像素行的扫描,并且在扫描期间,送出相应的数据,以控制显示单元的灰阶。因此OLED的驱动要完成的任务,一是控制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时序,一是要生成驱动OLED进行显示所需的电压。前者通常由数字电路完成,后者通常由模拟电路完成。OLED的驱动电压一般在IOV左右,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均为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的电压一般在3V左右,因此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必须经过数模转换和电平转换,才能够驱动OLED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对OLED驱动任务,在OLED屏成熟后,可由专用芯片完成,芯片是数模混合芯片。但在处于开发OLED显示屏阶段,芯片开发是滞后的,因此数字部分需由可编程芯片如FPGA来完成;模拟部分通常采用DC-DC和D/A及其它一些模拟电路来完成(可编程芯片与OLED屏的连接如图3所示)。由于控制OLED显示的扫描线和数据线随着屏分辨率的提高其量非常巨大,因此在数模电路分开后,其对可编程芯片接口的要求非常大,如分辨率为320X240AM0LED显示屏,有320根扫描线,720根数据线。如果显示单元有256灰阶变化,则由可编程芯片向每根数据线的D/A输出的数据信号为8位,即8个可编程芯片管脚驱动一根数据线,加上扫描管脚,要驱动该AMOLED屏,所需的可编程管脚将达到6080根,管脚数目较多,实现复杂。因此,要实现OLED显示屏的驱动,必须改变驱动方法和平台,降低驱动所需的接口管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OLED显示屏驱动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包括编码控制单元、数字译码单元和模拟译码单元,所述编码控制单元用于对扫描输出信号进行编码,同时向显示屏的列扫描线输出显示数据;所述数字译码单元对经过编码的信号进行一次数字译码,所述模拟译码单元对数字译码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一次模拟译码,模拟译码单元的模拟译码输出的扫描信号直接送往显示屏的行扫描线。进一步的,所述的编码控制单元具体通过可编程芯片实现。进一步的,所述的数字译码单元具体通过可编程芯片实现。进一步的,所述的模拟译码单元具体通过ADG506A实现。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屏具体为OLED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通过编码、译码、再译码完成对显示屏的驱动,能够灵活而有效的实现对任意尺寸任意驱动要求的显示屏的扫描驱动,大大降低可编程芯片输出扫描驱动信号的管脚,同时又能保持扫描驱动的灵活性,因而能够有力的支撑高性能显示屏的开发。

图I为平面显示原理示意图。图2为基本的有源OLED像素单元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可编程芯片与OLED屏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行扫描驱动平台的一种实现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320x240x3A0LED行扫描驱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320x240x3A0LED行扫描驱动平台数字译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具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编码控制单元、数字译码单元和模拟译码单元,所述编码控制单元用于对扫描输出信号进行编码,同时向显示屏的列扫描线输出显示数据;所述数字译码单元对经过编码的信号进行一次数字译码,所述模拟译码单元对数字译码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一次模拟译码,模拟译码单元的模拟译码输出的扫描信号直接送往显示屏的行扫描线。这里的驱动平台通过编码、译码、再译码能大大降低可编程芯片输出扫描驱动信号的管脚,同时又能保持扫描驱动的灵活性,因而能够有力的支撑高性能显示屏的开发。图5为行扫描驱动平台的一种实现示意图,这里,编码控制单元具体通过可编程芯片实现。可编程芯片配置电路和SDRAM为可编程芯片的外围电路,首先在可编程芯片内对扫描输出信号进行编码,缩小可编程芯片对扫描输出的管脚;然后对经过编码的信号进行一次数字译码,之后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一次模拟译码,模拟译码输出的扫描信号直接送往OLED屏扫描线,从而完成对OLED屏的扫描驱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看出,这里的显示屏行扫描驱动方法也可以用于其它显示屏的驱动。数字译码单元可由可编程芯片完成,模拟译码单元可选择模拟多路选择器如ADG506A来完成,如果模拟译码单元输出电压不能满足OLED电压的需求,则可在模拟译码单元后增加电平变换电路。本实用新型的行扫描驱动平台不仅极大的降低了用以实现OLED行列驱动时序的可编程芯片的输出管脚,而且容易实现用于译码的可编程芯片可根据模拟译码电路所选择的器件,灵活的输出译码状态。如果模拟译码电路选择ADG506A来实现,ADG506A是I个使能输入4个状态输入16位输出,320路扫描,只需要20个ADG506A就能满足要求,其最大输入也才100个输入,而对可编程芯片来说,只要管脚数目满足要求,译码电路的实现是很容易的。当显示屏分辨率提高,这个驱动平台的升级也很容易,如分辨率提高到1024X768,1024路扫描,用64个ADG506A,其最大输入即可编程芯片译码输出为320路,选择XILINX公司FPGA可编程芯片XC3S1000-4fg456,有456个I/O足以满足需求。对可编程芯片的软件 稍做修改,电路重新排版即可实现升级,远比开发芯片容易得多。本实用新型的行扫描驱动平台由于使用分离电路实现,因此电路比较大,可作为开发OLED屏验证时使用,当OLED屏成熟后,将不再适用。如图6所示,以分辨率为320X 240X 3的AMOLED显示屏为例,要对这个屏进行扫描驱动,其可编程芯片均选择XILINX公司FPGAXC3S1000-4fg456,FPGA芯片I完成行列驱动时序,并对行扫描信号编码输出信号a [7:0]、b [7:0]、c [4:0],在FPGA芯片2中,根据模拟译码电路的需求,完成对信号a、b、c的译码,其译码框图如图7所示。芯片2输出的信号送往20个ADG506A进行模拟译码最终形成320路扫描驱动,从而完成对该屏的驱动。经过验证这个行扫描驱动平台能够对320X 240X 3AM0LED进行驱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包括编码控制单元、数字译码单元和模拟译码单元,所述编码控制单元用于对扫描输出信号进行编码,同时向显示屏的列扫描线输出显示数据;所述数字译码单元对经过编码的信号进行一次数字译码,所述模拟译码单元对数字译码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一次模拟译码,模拟译码单元的模拟译码输出的扫描信号直接送往显示屏的行扫描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所述的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码控制单元具体通过可编程芯片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所述的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字译码单元具体通过可编程芯片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所述的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译码单元具体通过ADG506A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所述的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屏具体为OLED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行扫描驱动平台。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平台包括编码控制单元、数字译码单元和模拟译码单元,所述编码控制单元用于对扫描输出信号进行编码,同时向显示屏的列扫描线输出显示数据;所述数字译码单元对经过编码的信号进行一次数字译码,所述模拟译码单元对数字译码后的数字信号进行一次模拟译码,模拟译码单元的模拟译码输出的扫描信号直接送往显示屏的行扫描线。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平台通过编码、译码、再译码能大大降低可编程芯片输出扫描驱动信号的管脚,同时又能保持扫描驱动的灵活性,因而能够有力的支撑高性能显示屏的开发。
文档编号G09G3/32GK202473187SQ20122006985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刘常富, 蔡勇 申请人: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