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00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边栅极驱动型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屏大型化以及高分辨率、高品质的要求,大尺寸的液晶面板需要使用双边栅极驱动的方式,即在栅线的左右两端都分别设置栅极驱动器。在显示的过程中,有一些控制信号是从PCB上的时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通过源极驱动器(Data IC)传输到栅极驱动器(Gate IC)的,例如STV(启动垂直信号)、CPV(时钟脉冲垂直信号)等信号。这样,从DataIC到Gate IC就会设置布线,所述布线的电阻为PLG电阻。 参见图I 2,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的Fanout布线(外围延伸焊盘式布线)结构中,像素(Pixel)里的Data数据线靠右,Fanout布线11布好以后,其Fanout布线结构不是沿着有效显示区21 (Active Area)对称的,导致源极驱动器(Data IC) 12在有效显示区21偏右设置,源极驱动器(Data IC) 12和PLG电阻22不是相对于有效显示区21对称分布的,从而影响采用双边栅极驱动的面板上左右两边的栅极驱动器(Gate IC) 23得到的从PCB给进的各个信号的均一性,进而对面板的画面品质均一性造成影响。在大尺寸的面板中,这种不均匀性的影响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确保采用显示面板的画面品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源极驱动器、多个栅极驱动器、布线结构和有效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驱动器相对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左右对称设置。优选地,多个栅极驱动器相对于有效显示区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源极驱动器到所述栅极驱动器的连线左右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布线结构包括第一布线,所述第一布线的一端与所述源极驱动器连接;第二布线,所述第二布线的一端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数据线连接;第三布线,所述第三布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平行。优选地,同一个源极驱动器的最左侧的第一布线和最右侧的第一布线不平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源极驱动器相对于有效显示区(Active Area)左右对称设置,可使得显示面板中的左右两边的电阻完全对称,包括源极驱动器(Data IC)以及连接Data IC和栅极驱动器(Gate IC)的PLG电阻,基本沿着Active Area对称。这样可以减小从PCB给进的各个信号由于电阻差异引起的变化,保持显示面板左右两边的电阻的均一性,从而实现采用双边栅极驱动的显示面板画面的均一性。

图I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Fanout布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Fanout布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Fanout布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Fanout布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Fanout布线的结构示意图四;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参见图3 图7,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源极驱动器12、多个栅极驱动器23、布线结构和有效显示区21,其中源极驱动器12相对于有效显示区21左右对称设置。有效显示区21是指,栅线13和数据线14相交定义的像素单元所构成的区域,是能够有效显示图像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该源极驱动器12到栅极驱动器23的连线左右对称设置。继续参见图3 6,该布线结构包括第一布线31,该第一布线31的一端与源极驱动器12连接;第二布线32,该第二布线32的一端与有效显示区21的数据线14连接;第三布线33,该第三布线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布线31的另一端和第二布线32的另一端连接,优选地,第一布线31和第二布线3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布线31可与源极驱动器12的PIN脚连接。第二布线32与有效显示区21的数据线的PIN脚连接。如图3 图4所示,该第一布线31和该第二布线32平行,以保持第三布线33等距,数据信号传输均匀,当然该第一布线31和该第二布线32也可不平行,参见图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同一个源极驱动器的最左侧的第一布线和最右侧的第一布线可不平行,如图6所示,以保持足够的布线区域,连接足够多条的数据线。继续参见图3和图7,采用双边栅极驱动,在栅线的左右两端都分别设置栅极驱动器。优选地,多个栅极驱动器相对于有效显示区21左右对称设置,便于布线均匀对称。进一步地,该第三布线33沿着有效显示区21对称设置,多个源极驱动器(Data IC) 12也是沿着有效显示区21对称布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第三布线33的设置方向,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0033]通过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布线结构,可使得显示面板中的左右两边的电阻完全对称,包括源极驱动器(Data IC) 12以及连接Data IC12和栅极驱动器(Gate IC) 23的PLG电阻,基本沿着有效显示区21对称。这样可以使得PLG电阻布线左右对称布置,减小从PCB给进的各个信号 由于电阻差异引起的变化,保持面板左右两边的电阻的均一性,从而实现采用双边栅极驱动的面板的画面的均一性。尤其是在大尺寸面板的设计中,由于长距离的传输,信号的损耗或RC延迟较大,PLG电阻的对称性,对于的画面品质均一性能够有很好的改善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三段Fanout布线(外围延伸焊盘式布线),可以使源极驱动器12沿着有效显示区21对称,如此一来,由PCB经过源极驱动器12到栅极驱动器23的控制信号(如STV、CPV等信号)在面板上传输所需要的PLG电阻布线也是对称的。如图6所示,从左侧的源极驱动器12到栅极驱动器23的PLG电阻布线L_PLG41,由于是大尺寸双边驱动,右侧也需要PCB经过源极驱动器12到栅极驱动器23的PLG电阻布线R_PLG42。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布线结构,由于Fanout布线是对称设置的,以及DataIC12相对于有效显示区21是对称设置的,因此左右两侧的PLG电阻也能对称设置,如图7所示,只需要将L_PLG41做一次水平翻转,就可以得到R_PLG42,所以L_PLG41和R_PLG42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可以保证从PCB给进的控制信号如STV、CPV等驱动信号经过的电阻在面板左右两侧均是完全对称相同的,PLG电阻的阻容效应也相同,从而减小由于不对称引起的PCB给进的控制信号如STV、CPV等驱动信号的差异性,保证画面品质与均一性。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如移动手机、导航仪、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平板电脑等;也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源极驱动器、多个栅极驱动器、布线结构和有效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驱动器相对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左右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栅极驱动器相对于有效显示区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源极驱动器到所述栅极驱动器的连线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结构包括 第一布线,所述第一布线的一端与所述源极驱动器连接; 第二布线,所述第二布线的一端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数据线连接; 第三布线,所述第三布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源极驱动器的最左侧的第一布线和最右侧的第一布线不平行。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I 6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源极驱动器、多个栅极驱动器、布线结构和有效显示区,其中所述源极驱动器相对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左右对称设置,通过将源极驱动器相对于有效显示区左右对称设置,可使得显示面板中的左右两边的电阻完全对称,这样可以减小从PCB给进的各个信号由于电阻差异引起的变化,保持显示面板左右两边的电阻的均一性,从而实现采用显示面板的画面的均一性。
文档编号G09G3/36GK202443727SQ20122006977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曹昆, 王骁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