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959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3G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商用化的普及,社会市场对通信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在通信课程教育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中,各功能设备通常采用多机柜零散部署的形式,这使得整个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安装、拆卸、运输复杂,因此带来的支出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教学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安装、拆卸、运输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包括机柜柜体,固定于机柜柜体内的两根前立柱、两根后立柱和走线架,以及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沿机柜柜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功能设备固定于两根前立柱和/或两根后立柱,每个所述功能设备的线缆固定在所述走线架上。优选的,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中至少一个功能设备的下方设置有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与两根前立柱和两根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功能设备,包括不间断电源、AC/DC电源分配单元和交流电源分配单
J Li o所述多个功能设备,进一步包括网络管理服务器、核心网单元、无线网络控制器、基带处理单元和网络交换机。所述AC/DC电源分配单元、网络交换机、网络管理服务器、核心网单元、交流电源分配单元、无线网络控制器、基带处理单元和不间断电源自上而下沿机柜柜体的高度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核心网单元、无线网络控制器、基带处理单元和不间断电源固定于两根前立柱;所述AC/DC电源分配单元、网络交换机和交流电源分配单元固定于两根后立柱。较佳的,所述机柜柜体包括前柜门、后柜门、两个侧板、底板和顶盖,其中,所述前柜门和后柜门相对而置,所述两个侧板相对而置,所述底板和顶盖相对而置且分别具有出线口。更佳的,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进一步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AC/DC电源分配单元与顶盖之间。优选的,在相邻的功能设备之间、底板与相邻的功能设备之间及顶盖与相邻的功能设备之间,还设置有遮挡空隙的假面板。、[0016]较佳的,所述前柜门为对开门,所述后柜门为对开门,所述侧板与底板和顶盖可拆卸分离。可选的,所述两根前立柱固定功能设备的安装接口尺寸,及所述两根后立柱固定功能设备的安装接口尺寸均为19英寸。在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中,由于多个功能设备集中固定于两根前立柱和两根后立柱之间,且所述多个功能设备的线缆集中固定于走线架,对比于现有技术的零散部署,大大节省了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并且安装、拆卸、运输较为方便;此外,由于多个功能设备沿机柜柜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教学装置内部的散热性较佳。

图I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第一实施例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第一实施例内部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第二实施例前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第二实施例后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第二实施例电源系统分布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与外部设备安装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0-前立柱11-后立柱12-侧板13-前柜门14-后柜门15-走线架16-支撑隔板17-功能设备18-底板19-顶盖20-出线口50-机柜柜体21-不间断电源22-AC/DC电源分配单元23-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4-网络管理服务器 25-核心网单元26-无线网络控制器27-基带处理单元 28-网络交换机29-散热风扇30-假面板31-射频拉远单兀32-GPS天线33-天线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教学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安装、拆卸、运输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包括机柜柜体50,固定于机柜柜体50内的两根前立柱10、两根后立柱11和走线架15,以及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17,其中,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17沿机柜柜体50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功能设备17固定于两根前立柱10和/或两根后立柱11,每个所述功能设备17的线缆固定在所述走线架15上。在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中,所述“前”指安装调试人员通常较多面对的一侧,亦即装置的“正面”。由于多个功能设备集中固定于两根前立柱和两根后立柱之间,且所述多个功能设备的线缆集中固定于走线架,对比于现有技术的零散部署,大大节省了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并且安装、拆卸、运输较为方便;此外,由于多个功能设备沿机柜柜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教学装置内部的散热性较佳。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17中至少一个功能设备17的下方设置有支撑隔板16,所述支撑隔板16与两根前立柱10和两根后立柱11固定连接。在实际中,一些功能设备重量较大,支撑隔板16可对较重的功能设备加以支撑,使其与前立柱10或后立柱11的固定更加牢靠,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教学装置的强度。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功能设备,包括不间断电源21 (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 压恒频的电源设备,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AC/DC电源分配单兀 22 (AC = Alternating Current, DC = Direct Current,即交流转直流电源分配单兀)和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这样,当一些学校实验室不能提供直流配电需求时,AC/DC电源分配单元22可以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为教学装置内部或外部的多个功能设备提供直流配电;此外,不间断电源21和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 (可根据需要配置6路或8路输出),可为教学装置内部或外部的多个功能设备提供交流配电,并同时对这些交流配电功能设备提供断电保护。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多个功能设备17,进一步包括网络管理服务器24、核心网单元25、无线网络控制器26、基带处理单元27和网络交换机2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AC/DC电源分配单元22、网络交换机28、网络管理服务器24、核心网单元25、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无线网络控制器26、基带处理单元27和不间断电源21自上而下沿机柜柜体50的高度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24、核心网单元25、无线网络控制器26、基带处理单元27不间断电源21固定于两根前立柱10 ;所述AC/DC电源分配单元22、网络交换机28和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固定于两根后立柱11。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网络交换机28和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的重量较轻,只通过两根后立柱11即可固定牢靠,因此,在该位置可以省去支撑隔板的设置。该实施例中,各功能设备彼此间隔,散热良好,并且其布局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相互的电磁干扰。如图I所示,所述机柜柜体50,包括前柜门13、后柜门14、两个侧板12、底板18和顶盖19,其中,所述前柜门13和后柜门14相对而置,所述两个侧板12相对而置,所述底板18和顶盖19相对而置且分别具有出线口 20。所述两根前立柱10和两根后立柱11固定于前柜门13、后柜门14、两个侧板12、底板18和顶盖19所构成的机柜柜体50内,具体可以通过机柜柜体50的内部横梁进行固定。为了进一步增加机柜柜体内部的散热效果,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进一步包括散热风扇29,所述散热风扇29固定于AC/DC电源分配单元22与顶盖19之间。如图3所示,在相邻的功能设备17之间、底板18与相邻的功能设备17之间及顶盖19与相邻的功能设备17之间,还设置有遮挡空隙的假面板30。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AC/DC电源分配单元22、网络交换机28和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为教学装置的非关键设备,将其固定于后立柱11侧,在前立柱10侧通过假面板30对其进行遮挡,这些设计使得教学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简洁,外观更加流畅、和谐。所述前柜门13和后柜门14可以为单开门,也可以为对开门,但优选为对开门,这样更加便于安装调试人员的操作;所述侧板12与底板18和顶盖19设计成可拆卸分离的结构,这样便于教学装置的组装和拆卸。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两根前立柱10固定功能设备17的安装接口尺寸,及所述两根后立柱11固定功能设备17的安装接口尺寸均为19英寸。在该具体的实施例中,机柜柜体的外观尺寸为600毫米*800毫米*2000毫米;不间断电源21的高度为IU(U是一种表示服务器外部尺寸的单位,是unit的缩略语,IU = I. 75英寸=4. 445厘米),AC/DC电源分配单元22的高度为2U,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的高度为1U。如图6所示,当需要进行室内安装时,教学装置的外部进一步设置有射频拉远单元31和GPS天线32,其中,射频·拉远单元31和GPS天线32采用外挂或者抱杆形式设置在教学装置的周围;此外,教学装置的线缆也可拉远至户外,与室外的天线单元33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的各个部件均可在出厂前完成安装固定,装置的各个部件不需要单独包装和运输,也不需要现场安装,因此,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和施工成本,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提高了整机交付质量。此外,各功能设备的线缆均可在出厂前完成与功能设备的连接安装和绑扎固定,并通过走线架集中固定,教学装置对外部连接的线缆(如电源线、网线、射频线缆等)均在出厂前完成与功能设备的连接安装和绑扎固定,预留的线缆绑扎固定于装置内部,因此,有效避免了因现场安装不规范而造成的线缆或接头损坏等质量问题。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柜体(50),固定于机柜柜体(50)内的两根前立柱(10)、两根后立柱(11)和走线架(15),以及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17),其中, 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17)沿机柜柜体(50)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功能设备(17)固定于两根前立柱(10)和/或两根后立柱(11),每个所述功能设备(17)的线缆固定在所述走线架(15)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17)中至少一个功能设备(17)的下方设置有支撑隔板(16),所述支撑隔板(16)与两根前立柱(10)和两根后立柱(11)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功能设备(17),包括不间断电源(21)、AC/DC电源分配单元(22)和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功能设备(17),进一步包括网络管理服务器(24)、核心网单元(25)、无线网络控制器(26)、基带处理单元(27)和网络交换机(2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电源分配单元(22)、网络交换机(28)、网络管理服务器(24)、核心网单元(25)、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无线网络控制器(26)、基带处理单元(27)和不间断电源(21)自上而下沿机柜柜体(50)的高度方向排列,其中, 所述网络管理服务器(24)、核心网单元(25)、无线网络控制器(26)、基带处理单元(27)和不间断电源(21)固定于两根前立柱(10); 所述AC/DC电源分配单元(22)、网络交换机(24)和交流电源分配单元(23)固定于两根后立柱(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柜体(50)包括前柜门(13)、后柜门(14)、两个侧板(12)、底板(18)和顶盖(19),其中, 所述前柜门(13)和后柜门(14)相对而置,所述两个侧板(12)相对而置,所述底板(18)和顶盖(19)相对而置且分别具有出线口(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散热风扇(29),所述散热风扇(29)固定于AC/DC电源分配单元(22)与顶盖(19)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功能设备(17)之间、底板(18)与相邻的功能设备(17)之间及顶盖(19)与相邻的功能设备(17)之间,还设置有遮挡空隙的假面板(30)。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柜门(13)为对开门,所述后柜门(14)为对开门,所述侧板(12)与底板(18)和顶盖(19)可拆卸分离。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前立柱(10)固定功能设备(17)的安装接口尺寸,及所述两根后立柱(11)固定功能设备(17)的安装接口尺寸均为19英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教学装置,包括机柜柜体,固定于机柜柜体内的两根前立柱、两根后立柱和走线架,以及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设备沿机柜柜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功能设备固定于两根前立柱和/或两根后立柱,每个所述功能设备的线缆固定在所述走线架上。由于多个功能设备集中固定于两根前立柱和两根后立柱之间,且所述多个功能设备的线缆集中固定于走线架,对比于现有技术的零散部署,大大节省了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并且安装、拆卸、运输较为方便;此外,由于多个功能设备沿机柜柜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教学装置内部的散热性较佳。
文档编号G09B19/00GK202487022SQ20122014383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史跃文, 张春青, 邓召基, 陈璞 申请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