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96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性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防伪标签,尤指一种生物性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近期,在产品制造与营销上经常发生的议题就是仿冒,仿冒行为是指仿冒品的生产者或经营业者为了争夺竞争优势,而擅自使用其它经营者特有的、为公众所周知的注册商标、商品的包装、装潢、名称或者各种质量标志,导致消费者混淆和市场混乱,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对市场竞争具有极大的危害。为让民众清楚辨识商品真伪,因此市面上有许多防伪标签的出现,但最为大众所熟知的防伪卷标大多为雷射防伪卷标,其可随视角及光源的改变,看出预设的颜色效果或图形;或可透过高倍放大镜,观看出微型的隐性文字。但随着现在印刷技术发展普及且发达,雷射防伪卷标亦难以确保其独特性,造成消费者的权益及厂商的名誉无法被保护。为防止不肖的商人藉由低劣质量的仿冒及伪造品,假借真品的外观、品牌,更利用真品的企业形象在市场上鱼目混珠,以提高仿冒品的销售利润赚取较高报酬,不但损坏真品在市场上的形象,有时还会危害民众的健康甚至是性命,造成社会大众的恐慌。所以如何打击仿冒及伪造品,防止真品被仿造,实有其需求及必要性。同时,为解决物流、销售或公司商品内部控管管理上的需要,标签不仅要具备防伪的功能,更必须具备条形码或流水号等控管管理的功能。为使标签具备前述防伪以及控管的功能,通常每一张标签均具有惟一的可识别的条形码或流水号,该条形码货流水号隐藏不同防伪信息和内容,可清楚知道商品的来源及未来的流向,因此厂商可透过该条形码货流水号监控市场的销售情况,维持市场秩序,并能处置违规窜货的经销商或下盘商。但在制作防伪卷标时,防伪密码要保证唯一性;每一次生成防伪码都要和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比较,导致生成防伪码的效率 低。为解决物流内部控管管理上的需要,标签不仅要具备防伪的功能,更必须具备像条形码或流水号等控管商品的功能。能拥有一套独特的防伪技术,才能有效地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能结合各种领域的技术及经验,建立出多重技术门坎,而发展出真正能防止伪冒商品与商品控管的解决方案,而同时达成企业良好品牌形象的建立及物流控管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性防伪标签,包含: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及一内底层,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且该第三表面与该感应层的第二表面接触,其中该感应层为一含有感光变色(photochromic)材料的光感应层或一含有热变色(thermochromic)材料的温度感应层,且该内底层含有一基因片段。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生物性防伪标签,其中该光感应层的感光变色材料能够在阳光或紫外光下会改变原有的颜色,该光感应层的感光变色材料为可逆光变色性材料,当失去阳光或紫外光的能量后,还原为原本的颜色;该温度感应层的热变色材料,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其感测的温度在摄氏30°C至40°C的范围内而产生颜色变化,该温度感应层的热变色材料是可逆热变色材料,当不在摄氏30°C至40°C的范围内时,还原为原本的颜色;该内底层含有一基因片段,该基因片段选自动物、植物、细菌、病毒或由人工合成载体或片段,且该基因片段为一特定的DNA或RNA。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性防伪标签,其中该内底层的基因片段可藉以与该特定序列互补的引子进行PCR反应,经由电泳检测该基因片段是否存在,以确认标签的真实性;或该基因片段可使用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tBr)作为染剂的原理确认基因片段是否存在或基因片段在位置是否符合预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性防伪标签,更包含一外表层,该外表层与该感应层的第一表面接触,其中该外表层为一透明材质;以及该内底层的第四表面可与一底材层接触,且该底材层可为塑料或纸材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性防伪标签的优点为,消费者可藉由该感应层能够轻易的辨识产品的真伪,例如一含有光感应层的生物性防伪标签,消费者可经由阳光的照射确认该标签颜色的变化;或一含有温度感应的生物性防伪标签,消费者可经由掌心的温度确认该卷标颜色的变化。再者,商品控管人员可经由EtBr直接对生物性防伪标签作染色,藉由基因片段呈色的位置确认产品的来源,以杜绝产品违规窜货。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性防伪标签不但可让消费者能够轻易的辨识,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更可视企业建立良好物流控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性防伪标签的一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性防伪标签的一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物性防伪标签的一较佳实施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性防伪标签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生物性防伪标签包含:一感应层10,其具有一第一表面11及一第二表面12,该感应层10厚度为12 18 μ m ;及一内底层20,具有一第三表面21及一第四表面22,且该第三表面21与该感应层的第二表面12接触,该内底层20厚度为30 70 μ m ;其中该感应层为一含有感光变色(photochromic)材料的光感应层或含有热变色材料(thermochromic)的温度感应层,且该内底层含有一基因片段,该基因片段选自动物、植物、细菌、病毒或由人工合成载体或片段,该基因片段为一特定序列的DNA或RNA。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中该感应层可为含有光变色材料的光感应层,该光感应层厚度为6 12 μ m,能吸收阳光或紫外光的能量,使产品分子结构改变,导致吸收波长的改变,因而产生颜色的变化,一旦失去阳光或紫外光的能量后,则恢复原来的分子结构,还原为原本的颜色;另,该感应层亦可为一含有热变色材料的温度感应层,该温度感应层厚度为6 12 μ m,且该含有热变色材料的温度感应层是以微胶囊包覆隐形染料、成形色剂及控温剂,藉由不同的控温因子材料的选择,可制作出不同的温度区间变色的色料,该温度感应层的热变色材料,其感测的温度在30°C至40°C的范围内产生颜色变化,该温度感应层的热变色材料为可逆热变色材料,当不在30°C至40°C的范围内时,还原为原本的颜色;以及该含有一基因片段的内底层,该基因片段是经过设计而组成,可具有特定的长度及序列,而且该基因片段只有在侦测时使用特定的聚合酶连锁反应引子才可侦测验证该具有该基因片段的内底层的真伪。因此,若以比较快速方法,可使用溴化乙锭(ethidiumbromide, EtBr)作为染剂的原理先确认该基因片段是否存在或存在的位置是否无误;若有仿冒品的疑虑,更进一步可藉以与该特定序列互补的引子进行PCR反应,经由电泳检测该基因片段是否存在,以确认标签的真实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性防伪标签,是利用该基因片段为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可组成遗传讯息,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遗传讯息的储存;及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EtBr)目前主要用于染剂,在电泳时可追踪该基因片段所在的位置。因其具有扁平的结构,可嵌入该基因片段结构中的碱基对之间而与之紧密结合,经由紫外光照射后,该基因片段会吸收紫外线波长的光线,再经EtBr放出可见波长的光线,藉以观察该基因片段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生物性防伪卷标是由卷标设计,选择感应层为光感应层或温度感应层,经由印刷(网版印刷、凸版印刷或凹版印刷等)加入可逆光变色(photochromic)材料或可逆热变色(thermochromic)材料以及基因片段,便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性防伪标签。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生物性防伪标签的感应层的变色材料颜色可适合不同产品的需求,例如依销售区域、经销商及产品原料等分色;或该感应层受光或温度的感应后,可以显露出预先安排的花纹或色彩。因此,无论是色彩或花纹,皆可由厂商事先安排以证明该产品是否为仿冒品,同时又可有良好物流控管。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生物性防伪标签的感应层为一油性颜料,利用油包水微胶囊技术将该含有一基因片段的内底层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内,保护被包裹的该含有一基因片段的内底层,以 保持原有的生物特性防止被破坏。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生物性防伪标签的内底层含有一基因片段,其检测流程为:(I)刮取标签上的颜料;(2)将颜料以市售商品化的PCR-clean up Kit作初步纯化;(3)纯化后的产物进行PCR反应,同时以原基因片段作为正向控制组及以纯水作为负向控制组;(4)以胶体电泳确认PCR产物的片段大小;(5)依据结果确认窜货的货源或产品的真伪,以提供企业销售管理的辅助依据。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内底层20的第四表面22可与一底材层30接触,该底材层厚度为40 80 μ m,其中该底材层30可为塑料或纸材质,且不以此限。并可依实际应用需要,采用透明或不透明的材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中,可更包含一外表层40,该外表层40与该感应层10的第一表面接触11,其中该外表层40为一透明材质,该外表层厚度为6 12 μ m。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更,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及 一内底层,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且该第三表面与该感应层的第二表面接触, 其中该感应层为一含有感光变色材料的光感应层或一含有热变色材料的温度感应层,且该内底层含有一基因片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层厚度为12 18μ m。
3.根据权 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内底层厚度为30 70μπ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片段选自动物、植物、细菌、病毒或由人工合成载体或片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片段为一特定序列的DNA或RN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光感应层厚度为6 12 μ 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光感应层的感光变色材料是在阳光或紫外光下会改变原有的颜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光感应层的感光变色材料为可逆光变色性材料,当失去阳光或紫外光的能量后,还原为原本的颜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光感应层为一油性颜料,利用油包水微胶囊技术将该含有一基因片段的内底层包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感应层厚度为6 12 μ m。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生物性防伪卷标,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感应层的热变色材料,其感测的温度在30°C至40°C的范围内产生颜色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性防伪卷标,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感应层的热变色材料为可逆热变色材料,当不在30°C至40°C的范围内时,还原为原本的颜色。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更包含一外表层,该外表层与该感应层的第一表面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外表层厚度为6 12 μ 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外表层为一透明材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内底层的第四表面可与一底材层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底材层厚度为40 80 μ m0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物性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该底材层可为塑料或纸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性防伪标签,包含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及一内底层,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且该第三表面与该感应层的第二表面接触,其中该感应层为一含有感光变色材料的光感应层或一含有热变色材料的温度感应层,且该内底层含有一基因片段。
文档编号G09F3/02GK203134257SQ20122070487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陈鸿霖, 林咏翔 申请人:百岳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