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特别涉及中华烟包金色分界线自动检测贴合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参考中国专利201220079357.X《一种封面机》,贴合封面一般通过机械手拿持输送纸板,通过输送带输送面纸,然后再通过纠偏系统从上面或者说从上方使纸板与面纸得到定位,然后机械手使纸板与面纸贴合,这样能达到纸板与面纸的对齐贴合。但是比如中华烟包整条包装盒的金色分界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先将红色部分贴在金色部分上形成面纸,然后再将纸板硬板贴在面纸金色部分的背面,此时金边朝下面,需要使贴合后的纸板边缘与红色部分边缘保持平行,完成之后再送至后续工序将多余的金色部分折进纸板上,这样才能使金边与红色部分边缘保持平行,因此需要从下方往上检测红色部分的边缘,然后进行纸板的纠偏定位,使纸板边缘与红色部分边缘保持平行,但是目前的纠偏定位系统为从上往下纠偏,无法做到从下往上检测进行纠偏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输送平台及平行的两条导轨,所述输送平台设置在导轨下方,所述两条导轨上对应设置左移动板组件、右移动板组件,左、右移动板组件分别与第一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左右移动板组件之间设有横梁,该横梁两端分别铰接在左右移动板组件上,所述右移动板组件上还设有第二传动装置,该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分别传动右移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横梁的下方设有活动主板,所述活动主板铰接在横梁上,该活动主板上设有镂空部分,所述机械手设置在该活动主板镂空部分的垂直方向内,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气缸座,该气缸座与活动主板之间设有第一气缸,所述活动主板下方设有活动前板,所述活动前板上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在输送平台输送平面的下方,该感应器分别与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及第一气缸的控制器联接。所述活动主板下方设有第二气缸,所述活动前板设置在该第二气缸上,该第二气缸的控制器与所述感应器联接,该活动前板下设有调节限位装置。所述调节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动前板下的连接块,该连接块上设置螺栓。所述活动主板下方设有导柱,所述活动前板套设在该导柱上。所述横梁上设置第一轴座,在活动主板上设置第二轴座,然后通过转轴连接第一轴座及第二轴座。所述机械手为带气源的吸盘。[0011]所述左右移动板组件上分别设有第三气缸,所述横梁两端分别铰接有左右连接板,所述横梁通过左右连接板与第三气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装置实现了底部检测自动纠偏的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满足中华烟包金色分界线自动检测贴合的需求,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局部图。图4为C-C视图。图5为B-B视图。图6为D-D旋转视图。图7、图8为纸板、面纸,及贴合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输送平台及平行的两条导轨,所述输送平台设置在导轨下方,输送平台上设有输送带301,该输送带301将被电机传动,所述两条导轨上对应设置左移动板组件302、右移动板组件303,所述左右移动板组件302、303分别与第一传动装置连接,可以通过电机传动同步带,然后同步带通过夹持块304、305夹持传动所述左右移动板组件302、303,所述左右移动板组件之间设有横梁306,该横梁306两端分别铰接在左右移动板组件302、303上,所述右移动板组件303上还设有第二传动装置,该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分别传动右移动板组件303,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可参考专利号为201220079357.X,专利名为《一种封面机》,第二传动装置主要参与传动横梁进行微调。该横梁306的下方设有活动主板307及机械手308,所述活动主板307铰接在横梁上,所述机械手308为带气源的吸盘,该机械手可参考专利号为201220079357.X,专利名为《一种封面机》中所提及的机械手,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左右移动板组件302、303上分别设有第三气缸325,所述横梁两端分别铰接有左右连接板326,所述横梁通过设置左右连接板与第三气缸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第三气缸325来传动机械手308上下动作,当然如果做到气源控制的吸盘释放后刚好能使机械手上的工件落在输送带上的工件上,那么可以不用第三气缸325。所述活动主板307铰接在横梁306上,可以将横梁306上设置第一轴座309,在活动主板307上设置第二轴座310,然后通过转轴311连接第一轴座309及第二轴座310,达到铰接的目的,第二轴座310有一定的高度,如此可以使活动主板307在一定范围内顺利翻转。当然也可以将活动主板307的末端铰接在横梁306上,来使活动主板307在一定范围内顺利翻转。该活动主板307上设有镂空部分,所述机械手308设置在该活动主板307镂空部分的垂直方向内,如此可以使机械手308有作业的空间,同时活动主板307的翻转也不会与机械手308碰撞。所述横梁306上设置有气缸座312,该气缸座312与活动主板307之间设有第一气缸313,所述活动主板307下方设有活动前板314,所述活动前板314上设有感应器315,该该感应器315设置两个,感应器可以为摄像头,主要是通过感应器来寻找目标信号,比如本实施例采取摄像头或色彩感应器来寻找金色与红色面纸之间的交界处,可通过固定板316设置在活动前板314上,所述感应器315设置在输送平台输送平面的下方,具体为设置在输送带301输送平面的下方,所述感应器315设置在输送平台输送平面的下方,该感应器分别与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及第一气缸的控制器联接。所述活动主板307下方设有第二气缸317,可以通过气缸支架318来使第二气缸317设置在活动主板307的下方,所述活动前板314设置在该第二气缸317上,该第二气缸的控制器与所述感应器315联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工作,该活动前板下设有调节限位装置319,所述调节限位装置319包括设置在活动前板下的连接块320,该连接块320上设置螺栓321,通过调节限位装置可以避免活动前板314带着感应器315直接撞击在机架上,第二气缸也可以调节活动前板314与机架之间的位置和角度关系,避免直接接触碰撞。为了增加活动前板314移动的稳定性,所述活动主板307下方设有导柱322,所述活动前板314套设在该导柱322上,导柱322可以通过导轴套323设置在活动主板307下,然后活动前板314通过导套324套设在导柱322上。参见图7、图8,面纸3101正面分为红色部分和旁边的金色部分,虚线3102为红色与金色的分界线3102,通过本定位系统使纸板3104的边缘线3105与红色部分和金色部分交界处的分界线3102保持平行,然后在面纸3101的背面上贴上纸板(图7中虚线部分)再将面纸3101旁边多余的金色部分折叠进纸板的后面形成金边3106,如此可以达到等距的金边3105效果。但是如果采取寻找面纸3101的边缘3103而不是红色部分与金色部分的交界处的分界线3102,会出现如果金色边缘与交界处的分界线3103不平行就出现成品的金边不等距,为不合格的产品。本系统参与工作时,面纸通过输送带输送至贴合工位上,注意此时面纸红色与金色分界线3102将超过输送带301的边缘,而且面纸的分界线3102朝下;第二气缸启动将活动前板往前推送(当然如果设计合理可不需要第二气缸参与),避免第一气缸动作使活动主板翻转时活动前板触碰机架,然后第一气缸启动使活动主板翻转上来,接着第一传动装置与机械手共同将纸板移送至贴合工位上,然后第一气缸使活动主板翻转下来,第二气缸将活动前板调整位置使活动前板下的感应器归位准备寻找红色与金色的分界线,然后通过感应器与控制器配合控制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调整横梁位置进而纸板边缘线3105与面纸的分界线3102平行对齐,以此保证最后出来的金边等距。
权利要求1.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输送平台及平行的两条导轨,所述输送平台设置在导轨下方,所述两条导轨上对应设置左移动板组件(302)、右移动板组件(303),左、右移动板组件(302、303)分别与第一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左、右移动板组件(302、303 )之间设有横梁(306 ),该横梁(306 )两端分别铰接在左右移动板组件(302、303)上,所述右移动板组件(303)上还设有第二传动装置,该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分别传动右移动板组件(303),其特征在于:该横梁(306)的下方设有活动主板(307 ),所述活动主板(307 )铰接在横梁(306 )上,该活动主板(307 )上设有镂空部分,所述机械手(308)设置在该活动主板镂空部分的垂直方向内,所述横梁(306)上设置有气缸座(312),该气缸座(312)与活动主板(307)之间设有第一气缸(313),所述活动主板(307)下方设有活动前板(314),所述活动前板(314)上设有感应器(315),所述感应器(315)设置在输送平台输送平面的下方,该感应器分别与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及第一气缸它们的控制器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主板(307)下方设有第二气缸(317),所述活动前板(314)设置在该第二气缸(317)上,该第二气缸的控制器与所述感应器(315)联接,该活动前板(314)下设有调节限位装置(3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限位装置(319)包括设置在活动前板下的连接块(320),该连接块上设置螺栓(32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主板(307)下方设有导柱(322),所述活动前板(314)套设在该导柱(32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06)上设置第一轴座(309),在活动主板(307)上设置第二轴座(10),然后通过转轴(11)连接第一轴座(309)及第二轴座(310)。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308)为带气源的吸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移动板组件(302、303)上分别设有第三气缸(325),所述横梁两端分别铰接有左右连接板(326),所述横梁通过左右连接板(326)与第三气缸连接。
专利摘要封面机的底部检测自动纠偏定位系统,在横梁(306)的下方设有活动主板(307),所述活动主板(307)铰接在横梁(306)上,该活动主板(307)上设有镂空部分,所述机械手(308)设置在该活动主板镂空部分的垂直方向内,所述横梁(306)上设置有气缸座(312),该气缸座(312)与活动主板(307)之间设有第一气缸(313),所述活动主板(307)下方设有活动前板(314),所述活动前板(314)上设有感应器(315),所述感应器(315)设置在输送平台输送平面的下方,实现了底部检测自动纠偏的功能。
文档编号B42C7/00GK203157413SQ20132019213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7日
发明者张总巨 申请人:浙江欣炜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