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49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笔,它包括铅笔筒、铅笔头和铅笔芯,所述的铅笔筒内设有调节铅笔芯自动伸缩机构,所述的铅笔芯自动伸缩机构包括螺纹轴、外套、铅笔芯套、连接头,外套安装在螺纹轴上,螺纹轴的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在铅笔筒端部上,螺纹轴的另一端安装在铅笔头上,铅笔芯套安装在外套内,所述的铅笔芯安装在铅笔芯套上,转动铅笔头,外套在螺纹轴上下移动,带动铅笔芯套上的铅笔芯伸出或者缩回,在铅笔筒上设有与中性笔连接的笔筒槽。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将中性笔和铅笔灵活组合在一起,铅笔能够可自由伸缩调节使用长度的,并可替换铅笔芯,中性笔和铅笔分开后又可单独使用,轻松有效地解决考试时同时要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式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具体是指一种组合式笔。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中性笔,2B铅笔,常常是分开的,即使有极少两用笔型,也因为设计过于粗简,不便使用而难以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在我们国家,考试成为一种测试能力的普遍方式,而考试过程中,中性笔,2B铅笔为必需,广大考生出入考场常常带着一大把笔,十分不便,也影响考生考试水平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中性笔和铅笔灵活组合在一起,铅笔能够可自由伸缩调节使用长度的、可替换铅笔芯,中性笔和铅笔分开后又可单独使用,轻松有效地解决考试时同时要使用中性笔和铅笔的组合式笔。
[0004]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组合式笔,包括铅笔筒、铅笔头和铅笔芯,所述的铅笔筒内设有调节铅笔芯自动伸缩机构,所述的铅笔芯自动伸缩机构包括螺纹轴、外套、铅笔芯套、连接头,外套安装在螺纹轴上,螺纹轴的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在铅笔筒端部上,螺纹轴的另一端安装在铅笔头上,铅笔芯套安装在外套内,所述的铅笔芯安装在铅笔芯套上,转动铅笔头,外套在螺纹轴上下移动,带动铅笔芯套上的铅笔芯伸出或者缩回,在铅笔筒上设有与其他笔连接的笔筒槽。
[0006]所述螺纹轴为中空螺杆,在螺纹轴的两侧设有滑道,与滑道相对应位置下方螺纹轴的端部设有凸起,铅笔芯套从凸起装入中空螺杆中并与安装在外套内,螺纹轴与铅笔筒端部的连接端设有开口。
[0007]所述铅笔筒内设正六方形槽。
[0008]所述外套的横截面为正六方形,在外套上设有螺纹孔,在外套内壁设有滑槽。
[0009]所述铅笔芯套上设有容纳笔芯的空腔,在空腔内设有塑胶凸点,铅笔芯套的两侧设有凸块,凸块安装在滑槽内并在滑槽内滑动。
[0010]所述连接头包括端部和螺纹端部。
[0011]所述连接头为螺丝。
[0012]所述铅笔芯的一端设有孔,孔套装于铅笔芯套的塑胶凸点上。
[0013]所述铅笔头包括本体、伸入端、铅笔芯进出通道、凹槽
[0014]所述笔筒槽与中性笔连接,中性笔包括中性笔筒、中性笔芯、中性笔头、中性笔盖,中性笔芯置于中性笔筒里,中性笔头与中性笔筒的一端连接,中性笔盖套合在中性笔筒上并将中性笔头套于其内,在中性笔筒的端部设有与笔筒槽相对应的凹凸结构,中性笔盖上设有安装橡皮擦的凹口。
[0015]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在中性笔和铅笔之间各增加一个笔筒槽,使两支笔可自由拆分、组合,在中性笔笔盖上增加一个凹口,使橡皮擦可在铅笔笔尾的笔筒槽和中性笔盖凹口上自由安放。铅笔的笔芯使用长度可以通过扭动转动铅笔头带动螺纹轴使外套带动铅笔芯套,从而使铅笔芯精确运动,调节使用长度,笔盖上的橡皮擦可轻松清除2B铅笔书写错误。
[0016]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可以用一支笔满足两种书写要求,使考试文具集于一身,方便携带和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的铅笔筒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的螺纹轴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的外套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的铅笔芯套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的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的铅笔头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的铅笔芯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笔的与中性笔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说明书及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7]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笔,包括铅笔筒1、铅笔头2和铅笔芯20,所述的铅笔筒内设有调节铅笔芯自动伸缩机构,所述的铅笔芯自动伸缩机构包括螺纹轴3、外套4、铅笔芯套15、连接头6,外套4安装在螺纹轴3上,螺纹轴3的一端通过连接头6连接在铅笔筒端部5上,螺纹轴3的另一端安装在铅笔头2上,铅笔芯套15安装在外套3内,所述的铅笔芯20安装在铅笔芯套15上,转动铅笔头2,外套4在螺纹轴3上下移动,带动铅笔芯套上的铅笔芯伸出或者缩回,在铅笔筒I上设有与中性笔连接的笔筒槽7。
[0028]如图2所示,所述铅笔筒内设正六方形槽11。
[0029]如图3所示,所述螺纹轴3为中空螺杆,在螺纹轴3的两侧设有滑道9,与滑道9相对应位置下方螺纹轴3的端部设有凸起10,铅笔芯套15从凸起10装入中空螺杆中并与安装在外套4内,螺纹轴3与铅笔筒端部5的连接端设有开口 12。
[0030]如图4所示,所述外套4的横截面为正六方形,在外套4上设有螺纹孔13,在外套4内壁设有滑槽14。
[0031]如图5所示,所述铅笔芯套15上设有容纳笔芯的空腔,在空腔内设有塑胶凸点16,铅笔芯套15的两侧设有凸块26,凸块26安装在滑槽14内并在滑槽14内滑动。
[0032]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头6包括端部17和螺纹端部19。所述连接头6为螺丝。连接头6从螺纹轴3装入,螺纹端部19穿出螺纹轴3的开口 12,螺纹端部19螺接在铅笔筒的连接孔8上。
[0033]如图7所示,所述铅笔芯20的一端设有孔21,孔21套装于铅笔芯套15的塑胶凸点16上。[0034]如图8所示,所述铅笔头2包括本体22、伸入端23、铅笔芯进出通道24、凹槽25
[0035]如图9所示,所述笔筒槽7与中性笔连接,中性笔包括中性笔筒31、中性笔芯、中性笔头、中性笔盖33,中性笔芯置于中性笔筒31里,中性笔头与中性笔筒31的一端连接,中性笔盖33套合在中性笔筒上并将中性笔头套于其内,在中性笔筒31的端部设有与笔筒槽相对应的凹凸结构35,中性笔盖上设有安装橡皮擦40的凹口 34。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式笔,包括铅笔筒(I)、铅笔头(2)和铅笔芯(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笔筒内设有调节铅笔芯自动伸缩机构,所述的铅笔芯自动伸缩机构包括螺纹轴(3)、外套(4)、铅笔芯套(15 )、连接头(6 ),外套(4)安装在螺纹轴(3 )上,螺纹轴(3 )的一端通过连接头(6)连接在铅笔筒端部(5)上,螺纹轴(3)的另一端安装在铅笔头(2)上,铅笔芯套(15)安装在外套(3)内,所述的铅笔芯(20)安装在铅笔芯套(15)上,转动铅笔头(2),外套(4)在螺纹轴(3)上下移动,带动铅笔芯套上的铅笔芯伸出或者缩回,在铅笔筒(I)上设有与中性笔连接的笔筒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轴(3)为中空螺杆,在螺纹轴(3)的两侧设有滑道(9),与滑道(9)相对应位置下方螺纹轴(3)的端部设有凸起(10),铅笔芯套(15)从凸起(10)装入中空螺杆中并与安装在外套(4)内,螺纹轴(3)与铅笔筒端部(5)的连接端设有开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铅笔筒内设正六方形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4)的横截面为正六方形,在外套(4)上设有螺纹孔(13),在外套(4)内壁设有滑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铅笔芯套(15)上设有容纳笔芯的空腔,在空腔内设有塑胶凸点(16 ),铅笔芯套(15 )的两侧设有凸块(26 ),凸块(26 )安装在滑槽(14)内并在滑槽(14)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6)包括端部(17)和螺纹端部(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6)为螺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铅笔芯(20)的一端设有孔(21),孔(21)套装于铅笔芯套(15)的塑胶凸点(16)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铅笔头(2)包括本体(22)、伸入端(23)、铅笔芯进出通道(24)、凹槽(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笔包括中性笔筒(31)、中性笔芯、中性笔头、中性笔盖(33),中性笔芯置于中性笔筒(31)里,中性笔头与中性笔筒(31)的一端连接,中性笔盖(33)套合在中性笔筒上并将中性笔头套于其内,在中性笔筒(31)的端部设有与笔筒槽相对应的凹凸结构(35),中性笔盖上设有安装橡皮擦(40)的凹口(34)。
【文档编号】B43K21/08GK203401841SQ201320531478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张开孝, 刘正龙 申请人:张开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