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标签、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20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防伪标签、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包括物品标识与加密标识,加密标识为肉眼无法分辨的图形,加密标识为带有加密信息的标识,与物品标识建立对应关系;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包括:获取防伪标签上的加密标识,并对加密标识进行解析;数据库对解析后的加密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接收反馈信息,并与物品标识进行对比,以辨别真伪;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装置包括防伪标签、加密标识读取模块与存储模块;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系统包括防伪标签、加密标识读取装置与服务器。本发明将物品标识与加密标识相互对应,使二者产生一对一关系,通过对加密标识进行匹配,以使用户便捷、高效、快速的得知被识别防伪标签的真伪。
【专利说明】防伪标签、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标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伪标签、及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的防伪技术,主要是通过防伪标签实现的。无论是特殊的印刷工艺,还是由标签提供数字防伪信息,标签防伪的实质是将对实物商品真伪的鉴定,转化为对标签真伪的鉴定。这是因为实物商品种类繁多,其真伪性的判别可能需要相当的经验技巧,而防伪标签的出现,为不同实物商品提供了相对统一的鉴别方式。目前用于提供数字防伪信息的标签技术,除了直接的编码数字,主要包括条形码和RFID (射频识别)芯片。
[0005]条形码《包括一维码与二维码),是由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颜色结构,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编制而成,用以表达一组数字或字母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条码技术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寿命长、成本低廉等特点。但其防伪应用上的主要缺点包括1、目前的条形码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同类商品的识别、管理,即同种商品拥有相同的条形码,而真品商品与假冒商品拥有同一条形码,使得条形码无法起到甄别作用。2、即使对单件商品建立起条码系统,由于条码本身的可见性,可以轻易被复制,从而丧失防伪功能。
[0006]RFID (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交通、运输、防伪等物联网领域,功能上可替代条形码、二维码标签技术。对于RFID标签在防伪上的应用,虽然其具有较好的单一性、不可复制性,但RFID标签是`实物芯片,可以转移,本身缺乏防伪应用上要求的“一次性”特性。如果通过RFID自毁设计来迫使芯片具备“一次性”的特性,将带来两个新问题:1、无论RFID标签自毁结构如何设计,均存在标签被完整转移的可能性,使得伪造产品依然可能通过完整转移的标签通过防伪验证。2、标签的破坏是不可逆过程,一旦被破坏,将无法再次读取,从而永久丧失商品标签。如果消费者在商品验证前无意的破坏标签,消费者将永久丧失验证真伪的机会。
[0007]
【发明内容】

[0008]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物品标识与加S标识能够建立对应关系的防伪标签。
[0009]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对加密标识进行匹配,以辨别防伪标签真伪的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包括物品标识,还包括用于辨别防伪标签真伪的加密标识,所述加密标识为肉眼无法分辨的图形,所述加密标识为带有加密信息的标识,与所述物品标识建立对应关系;所述加密标识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生成在所述防伪标签上。
[0011]上述的防伪标签,其中,在所述加密标识上覆盖有用于对其进行完全遮挡与隐藏、并且不会对其识别造成影响的干扰可视图层。
[0012]上述的防伪标签,其中,所述加密标识为肉眼无法分辨的点阵图形,所述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按规律排列构成。
[00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的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采用能够读取肉眼不可见光的读取装置获取防伪标签上的加密标识,并对加密标识进行解析;
52、数据库接收经解析后的加密标识信息,并对其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
53、接收数据库输出的反馈信息,并与物品标识进行对比,以辨别防伪标签的真伪。
[0014]上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I中:
判断加密标识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取,包括:
情况a:若读取装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表明该加密标识为假、或者该加密标识已损坏;
情况b:若读取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将其输入解码器进行后续操作。
[0015]上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2中包括:
情况a:如果数据库中未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回复该加密标识不在数据库内,反馈防伪标签为假;
情况b:如果数据库中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反馈与该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
肩、O
[0016]上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3中,将与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和物品标识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同,则表明防伪标签为真,反之,则表明防伪标签为假。
[00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装置,包括:
防伪标签,包括物品标识、与用于辨别防伪标签真伪的加密标识,所述加密标识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生成;
加密标识读取模块,用于发出肉眼不可识别的光线,以读取防伪标签中的加密标识,对其进行解析,并接收存储模块输出的反馈信息,以便与物品标识进行对比;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加密标识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记录信息,并根据读取模块输入的解析后的加密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
[0018]上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加密标识读取模块中还包括加密标识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加密标识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取,包括:
情况a:若读取装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表明该加密标识为假、或者该加密标识已损坏;
情况b:若读取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将其输入解码器中进行后续操作。
[0019]上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存储模块对解析后的加密标识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包括: 情况a:如果存储模块中未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回复该加密标识不在数据库内,反馈防伪标签为假;
情况b:如果存储模块中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反馈与该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
[0020]上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存储模块还包括加密标识刷新单元,所述加密标识刷新单元用于对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加密标识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记录信息进行更新。
[0021]上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加密标识读取模块接收反馈信息,将与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和物品标识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同,则表明防伪标签为真,反之,则表明防伪标签为假。
[002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系统,包括:
防伪标签,包括物品标识、与用于辨别防伪标签真伪的加密标识,所述加密标识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生成;
加密标识读取装置,用于发出肉眼不可识别的光线,以读取防伪标签中的加密标识,对其进行解析,将读取到的加密标识与其自身的身份信息生成数据信息包,并与服务器进行通讯,接收反馈信息;
服务器,用于存储加密标识、与其相对应的记录信息、以及加密标识读取装置的身份信息,并根据加密标识读取装置数据信息包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
[0023]上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加密标识读取装置中还包括加密标识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加密标识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取,包括:
情况a:若读取装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表明该加密标识为假、或者该加密标识已损坏;
情况b:若读取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将其输入解码器进行后续操作。
[0024]上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服务器读取数据信息包,包括:
服务器对数据信息包中的读取装置身份信息进行判断,若读取装置数据库中无该身份信息,则停止后续操作,并反馈至加密标识读取装置;
反之,加密标识数据库对加密标识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包括:
情况a:如果服务器中未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回复该加密标识不在数据库内,反馈防伪标签为假;
情况b:如果服务器中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反馈与该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
肩、O
[0025]上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加密标识读取装置接收反馈信息,将与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和物品标识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同,则表明防伪标签为真,反之,则表明防伪标签为假。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将防伪标签中物品标识与加密标识建立对应关系,经辨别后,只有二者相一致时才可以断定该防伪标签为真,另外,为了保证标识的唯一性,物品标识与加密标识在使用上必须是一物或者一票一码的方式,即保证每一个防伪标签上的物品标识与加密标识均是唯一的号码;2、加密标识为肉眼无法分辨的点阵图形,且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按规律排列构成,由于点阵图形的精度极高,且点阵图形中的信息点微小,在肉眼情况下无法分辨点阵图形的结构,同时,由于点阵图形带有特定的形状,因此,该加密标识无法通过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从而提高了点阵图形的防伪性能;
3、应用该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对加密标识进行匹配,可使用户便捷、高效、快速的得知被识别防伪标签的真伪。
[0027]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发明中防伪标签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防伪标签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方法部分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装置部分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系统部分的结构框图。
[0029]1-防伪标签2-物品标识3-加密标识 4-干扰可视图层 5-加密标识读取模块 6-存储模块
7-加密标识刷新单元8-数据接口9-加密标识读取装置 10-服务器11-语音播放单元12-显示单元
13-加密标识判断单元 14-解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所示,防伪标签I包括物品标识2与加密标识3,物品标识2印刷在防伪标签I的空白区域上,该物品标识可采用一维序列号,该序列号可采用数字或英文、或二者的组合。该加密标识3带有加密标识信息,用于与物品标识2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并识别防伪标签I的真伪,加密标识3在破坏后无法被读取。在本实施例中,加密标识3为肉眼无法分辨的点阵图形,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按规律排列构成。由于点阵图形中的信息点微小,在肉眼情况下无法分辨点阵图形的结构。另外,由于点阵图形带有特定的形状,因此,该点阵图形无法通过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
[0031]加密标识3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并利用印制、喷涂、绘制中的至少一种方式附着在防伪标签的空白区域上,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涂料或含碳的隐形涂料中的一种,含碳的可见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含碳的隐形涂料为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
[0032]由于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以及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能够吸收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因此,只有红外线识别装置能够对加密标识3中的信息进行识别。
[0033]在本实施例中,加密标识3采用含碳的可见黑色油墨,并利用打印机附着在防伪标签的空白区域上。由于使用的是含碳的可见黑色油墨,因此,肉眼在观察点阵图形时只能看到一个浅黑色的色块,从而提高了点阵图形的防伪性能。
[0034]用于生成加密标识、并且在肉眼不可见光的照射下能够对加密标识进行识别的涂料,还可以选用能够被紫外线、 远红外线或其他对人体无害的射线及光谱所识别的涂料,以生成加密标识。
[0035]如图2所示,防伪标签I包括物品标识2、加密标识3与干扰可视图层4,干扰可视图层4覆盖在加密标识3上,可采用肉眼进行识别,用于对其进行遮挡与隐藏、并且不会对其识别造成影响。该干扰可视图层4采用不含碳的可见涂料,并采用印制、喷涂或绘制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覆盖在加密标识3上,不含碳的可见涂料为不含碳的带有颜色的油墨或墨水。
[0036]其中,干扰可视图层4为可视图案层、色块层或可刮开图层中的至少一种,可视图案层采用印制、喷涂或绘制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覆盖在加密标识上;色块层由至少一种颜色或至少两种颜色叠加形成,并且采用印制、喷涂或绘制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覆盖在加密标识上;可刮开图层采用印制或喷涂方式覆盖在加密标识上。该干扰可视图层4采用不含碳的带有颜色的油墨,并利用打印机覆盖在加密标识3上。干扰可视图层用于对加密标识进行遮挡与隐藏、不会对加密标识识别造成影响。
[0037]由于加密标识3采用肉眼不可见的光对其进行识别,而干扰可视图层采用肉眼可的光对其进行识别,因此,用于识别加密标识3的肉眼不可见光的光谱与用于识别干扰可视图层的光谱不同。基于此种特性,干扰可视图层对加密标识识别装置不会起到阻挡作用,加密标识识别装置透过干扰可视图层仍然可以对加密标识3进行识别。
[0038]另外,在加密标识3与干扰可视图层的颜色进行选择时,干扰可视图层的颜色应与加密标识3颜色为同色系颜色,或者能够完成将加密标识3遮挡且肉眼不可视的颜色。在本实施例中,加密标识3的可见颜色为黑色时,干扰可视图层的颜色应选择与加密标识3的颜色为同色系颜色,否则肉眼透过可视图案层仍然能够观察到加密标识3。
[0039]用于生成加密标识、并且在肉眼不可见光的照射下能够对加密标识进行识别的涂料,还可以选用能够被紫外线、远红外线或其他对人体无害的射线及光谱所识别的涂料,以生成加密标识。
[0040]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能够读取肉眼不可见光的读取装置获取防伪标签上的加密标识。其中,读取
装置在对加密标识进行读取时,还需要判断加密标识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取,包括:
情况a:若读取装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表明该加密标识为假、或者该加密标识已损坏;
情况b:若读取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将其输入解码器进行解析。
[0041]解码器对加密标识进行解析后,输入数据库中以进行后续操作。
[0042]S2、数据库接收解析后,加密标识信息,并对其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
[0043]具体的,逐字符与数据库存储的加密标识信息进行比对,只有所以字符与数据库中记录的某一加密标识都一致时,才认为匹配成功。包括:
情况a:如果数据库中未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回复该加密标识不在数据库内,反馈防伪标签为假;
情况b:如果数据库中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反馈与该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
肩、O[0044]S3、接收数据库输出的反馈信息,并与物品标识进行对比,以辨别防伪标签的真伪。
[0045]具体的,将与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和物品标识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同,则表明防伪标签为真,反之,则表明防伪标签为假。
[0046]如图4所示,该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装置为可移动式设备,包括防伪标签
1、加密标识读取模块5与存储模块6。防伪标签I包括物品标识、与用于辨别防伪标签真伪的加密标识,物品标识与加密标识建立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防伪标签的结构与图1或图2中防伪标签的结构相同,因此,概不复述。
[0047]加密标识读取模块2用于发出肉眼不可识别的光线,以读取防伪标签中的加密标识,并接收存储模块输出的反馈信息,以便与物品标识进行对比。其中,用于显示反馈信息的模块为语音播放单元11和/或显示单元12。
[0048]另外,在加密标识读取模块中还包括加密标识判断单元13,该加密标识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加密标识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取,包括:
情况a:若读取装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表明该加密标识为假、或者该加密标识已损坏;
情况b:若读取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将其输入解码器进行解析。
[0049]解码器14对加密标识进行解析后,输入存储模块中以进行后续操作。
[0050]存储模块6用于存储加密标识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记录信息,并根据读取模块输入的加密标识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存储模块逐字符与数据库存储的加密标识信息进行比对,只有所以字符与数据库中记录的某一加密标识都一致时,才认为匹配成功。包括:
情况a:如果存储模块中未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回复该加密标识不在数据库内,反馈防伪标签为假;
情况b:如果存储模块中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反馈与该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
[0051]在存储模块还包括加密标识刷新单元7,加密标识刷新单元用于与数据接口或无线接收模块相连接,以更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加密标识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记录信息。该数据接口为USB接口或STAT接口中的一种。
[0052]加密标识读取模块接收反馈信息,将与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和物品标识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同,则表明防伪标签为真,反之,则表明防伪标签为假。
[0053]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系统,包括:
防伪标签I包括物品标识、与用于辨别防伪标签真伪的加密标识,物品标识与加密标识建立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防伪标签的结构与图1或图2中防伪标签的结构相同,因此,概不复述。
[0054]加密标识读取装置9用于发出肉眼不可识别的光线,以读取防伪标签中的加密标识,将读取到的加密标识与其自身的身份信息生成数据信息包,并与服务器进行通讯,接收反馈信息,以便与物品标识进行对比。其中,用于显示反馈信息的模块为语音播放单元和/显示单元。
[0055]另外,在加密标识读取装置中还包括加密标识判断模块,该加密标识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加密标识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取,包括:
情况a:若读取装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表明该加密标识为假、或者该加密标识已损坏;
情况b:若读取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将其输入解码器进行解析。
[0056]解码器对加密标识进行解析后,通过无线发送装置输入服务器中以进行后续操作。
[0057]服务器10用于存储加密标识、与其相对应的记录信息、以及加密标识读取装置的身份信息,并根据加密标识读取装置数据信息包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包括:
服务器逐字符将数据信息包中的读取装置身份信息与读取装置数据库存储的读取装置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只有所以字符与数据库中记录的某一加密标识都一致时,才认为匹配成功。若读取装置数据库中无该身份信息,则停止后续操作,并反馈至加密标识读取装置;
反之,服务器逐字符与数据库存储的加密标识信息进行比对,只有所以字符与加密标识数据库中记录的某一加密标识都一致时,才认为匹配成功。包括:
情况a:如果服务器中未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回复该加密标识不在数据库内,反馈防伪标签为假;
情况b:如果服务器中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反馈与该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
肩、O
[0058]加密标识读取装置接收反馈信息,将与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和物品标识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同,则表明防伪标签为真,反之,则表明防伪标签为假。
[0059]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举凡熟悉此项技艺的专业人士.在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之后,自然能依据实际的需要,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加以变化。因此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同等变化与修饰,曾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伪标签,包括物品标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辨别防伪标签真伪的加密标识,所述加密标识为肉眼无法分辨的图形,所述加密标识为带有加密信息的标识,与所述物品标识建立对应关系;所述加密标识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生成在所述防伪标签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密标识上覆盖有用于对其进行完全遮挡与隐藏、并且不会对其识别造成影响的干扰可视图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标识为肉眼无法分辨的点阵图形,所述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按规律排列构成。
4.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能够读取肉眼不可见光的读取装置获取防伪标签上的加密标识,并对加密标识进行解析; s2、数据库接收经解析后的加密标识信息,并对其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 s3、接收数据库输出的反馈信息,并与物品标识进行对比,以辨别防伪标签的真伪。
5.根据权利 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I中: 判断加密标识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取,包括: 情况a:若读取装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表明该加密标识为假、或者该加密标识已损坏; 情况b:若读取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将其输入解码器进行后续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包括: 情况a:如果数据库中未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回复该加密标识不在数据库内,反馈防伪标签为假; 情况b:如果数据库中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反馈与该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将与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和物品标识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同,则表明防伪标签为真,反之,则表明防伪标签为假。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伪标签,包括物品标识、与用于辨别防伪标签真伪的加密标识,所述加密标识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生成; 加密标识读取模块,用于发出肉眼不可识别的光线,以读取防伪标签中的加密标识,对其进行解析,并接收存储模块输出的反馈信息,以便与物品标识进行对比;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加密标识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记录信息,并根据读取模块输入的解析后的加密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密标识读取模块中还包括加密标识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加密标识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取,包括: 情况a:若读取装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表明该加密标识为假、或者该加密标识已损坏; 情况b:若读取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将其输入解码器中进行后续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对解析后的加密标识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包括: 情况a:如果存储模块中未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回复该加密标识不在数据库内,反馈防伪标签为假; 情况b:如果存储模块中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反馈与该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存储模块还包括加密标识刷新单元,所述加密标识刷新单元用于对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加密标识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记录信息进行更新。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标识读取模块接收反馈信息,将与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和物品标识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同,则表明防伪标签为真,反之,则表明防伪标签为假。
13.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以识别真伪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伪标签,包括物品标识、与用于辨别防伪标签真伪的加密标识,所述加密标识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生成; 加密标识读取装置,用于发出肉眼不可识别的光线,以读取防伪标签中的加密标识,对其进行解析,将读取到的加密标识与其自身的身份信息生成数据信息包,并与服务器进行通讯,接收反馈信息; 服务器,用于存储加密标识、与其相对应的记录信息、以及加密标识读取装置的身份信息,并根据加密标识读取装置数据信息包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密标识读取装置中还包括加密标识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加密标识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取,包括: 情况a:若读取装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表明该加密标识为假、或者该加密标识已损坏; 情况b:若读取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加密标识的读取,则将其输入解码器进行后续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读取数据信息包,包括: 服务器对数据信息包中的读取装置身份信息进行判断,若读取装置数据库中无该身份信息,则停止后续操作,并反馈至加密标识读取装置; 反之,加密标识数据库对加密标识进行查询、匹配与反馈,包括: 情况a:如果服务器中未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回复该加密标识不在数据库内,反馈防伪标签为假; 情况b:如果服务器中查询到该加密标识信息,则反馈与该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肩、O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标识读取装置接收反馈信息,将与加密标识相匹配的记录信息和物品标识进行对比,若二者相同,则表明防伪标签为真,反之,则表明防伪标签为假。
【文档编号】G09F3/02GK103714742SQ20141000451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6日
【发明者】姚为, 万宏宇 申请人: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