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液按压结构和控液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12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控液按压结构和控液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控液按压结构和控液笔,其中控液按压结构,包括安装在储液部端口处的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储液部的液体流出量,所述本体内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储液部内腔的导液腔,其前端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导液腔的控液件,所述控液件中部开设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装配有可伸缩的笔尖,所述导液孔内侧壁设有多个内凹且能与所述笔尖外侧面组合形成毛细管组的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管组将所述导液腔连通至外界。由于液体只能通过毛细管组流出储液部,当外部腔室饱和后,无法继续进入,毛细结构能有效控制液体流出量,笔头部份有储液腔.避免了液体外溢,污染书写部位。
【专利说明】控液按压结构和控液笔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控液按压结构和控液笔。

【背景技术】
[0002]在化妆品、教学、办公等场所,经常需要一种用于标记、上色、书写等用途的笔,这种笔设有可以储存例如墨水、颜料、化妆水等液体的储液部,触液部端口装配有笔尖,笔尖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可以从储液仓吸附所需要的液体,使用时笔尖按压在需要书写的材料表面,笔尖吸附的液体沿笔尖的轨迹遗留在材料表面,完成书写标记过程。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有一种按压式笔2,其内设有储液部23,其端口部设有可伸缩的笔尖21,笔尖21在按压时,带动压块22压迫液体,最终液体顺箭头方向流出触液部23,进入外部腔室,笔尖21从该外部腔室直接吸附液体,进行书写,即使笔尖变干,几次按压后,能使笔尖21浸泡在外部腔室的液体,使其恢复,即无需担心笔尖21变干的问题。但是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储液部23的液体直接流出,多次按压后,造成液体挤出过多,使外部腔室出现外渗的情况,既不能满足书写记号的要求,还会需要书写的地方沾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控液按压结构和控液笔,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按压式记号笔多次按压后容易液体溢出,污染书写部位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控液按压结构,包括安装在储液部端口处的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储液部的液体流出量,所述本体内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储液部内腔的导液腔,其前端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导液腔的控液件,所述控液件中部开设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装配有可伸缩的笔尖,所述导液孔内侧壁设有多个内凹且能与所述笔尖外侧面组合形成毛细管组的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管组将所述导液腔连通至外界。
[0006]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为后端延伸入所述储液部的筒状结构,其侧壁开设有便于液体进入的缺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后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笔尖共轴线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装配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前端连接于所述笔尖,中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本体后端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使笔尖收缩后复位的复位弹簧。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为便于带动液体的圆锥形,其尖端朝向所述笔尖,另一端外壁与导液腔内壁之间留有空隙。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控液按压结构,其导液腔通过多个毛细管组与外界连通,大大降低了液体的流速,提高了流通阻力,在笔尖多次按压的情况下,外部腔室饱和,导液腔的液体无法通过毛细管组流出,也就不会发生液体外溢,污染书写部位的问题。
[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控液笔,包括笔头、笔杆以及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控液按压结构,所述笔杆为所述储液部,所述控液按压结构安装于所述笔杆端部与所述笔头之间,所述笔尖穿过所述笔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笔头内环绕设有可存储液体的储液体,所述笔尖穿过所述储液体内部并与其紧贴。
[0012]进一步地,所述储液体后端面抵接于所述控液件,所述笔头内侧壁设有第一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以所述笔头的部分内侧壁为第一侧壁,其第二侧壁一端连接于所述笔头内侧壁,另一端抵压于所述储液体前端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笔头前部收缩为圆锥部,所述笔尖穿过所述圆锥部尖端,所述圆锥部的部分内侧壁即为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一端位于所述圆锥部内侧壁,另一端抵压于所述储液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圆锥部尖端延伸为笔尖筒,所述笔尖筒内凹设有第二储液腔,所述笔尖装配于所述笔尖筒内并穿过所述笔尖筒,所述笔尖设有可携带液体进入所述第二储液腔的环状缺口。
[0015]本实用新型中的控液笔,可以通过按压控液结构控制从笔杆流出的液体,当笔头饱和时,液体无法通过导液腔流出,避免了液体外溢,污染书写记号部位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背景技术】中现有按压式笔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液按压结构以及控液笔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A的截面剖视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2]如图2至图4所示,控液按压结构,包括安装在储液部14端口处的本体13,本体13内部设有连通至储液部14内腔的导液腔132,本体13前端设有控液件131,控液件131中部开设有导液孔,导液孔装配有可伸缩的笔尖11,导液孔内侧壁设有多个内凹的毛细结构,毛细结构配合笔尖11外侧面组合形成多个毛细管组1311,导液腔132通过毛细管组连通至外界。
[0023]在按下笔尖11时,笔尖11后部在导液腔132内浸泡并压迫液体,使其压力增大,逼迫液体从毛细结构和笔尖11外侧形成的毛细管组1311流出,直接供笔尖11吸附或者流入外部腔室储存,供笔尖11间接吸附,即可供笔尖11书写。
[0024]本实施例中的控液按压结构,由于导液腔13依靠毛细管组1311输出液体,而非直接流出,是液体流量大大减少,容易控制,可根据实际笔尖的湿润程度,或者外部腔室的饱和程度判断是否继续按压,来避免出现按压次数无法把握而导致液体过多外渗的情况,而且如果外部腔室饱和,外部腔室和导液腔132之间的液压平衡,液体难以通过毛细管组1311转移,也避免了过多液体导致外渗的问题。
[0025]如图2所示,本体13为筒状结构其后端延伸入储液部14内腔,侧壁上开设直接连通的缺口,便于液体进入,筒状结构内部的腔体即为导液腔13 2。
[0026]在本体13的后端开设有与笔尖11共轴线的导向孔(图中方向未直接示出),在导向孔内装配有导向杆133。导向杆133前端连接于笔尖11的后端,中部设有卡块1331,卡块1331与本体13后端内侧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复位弹簧套设在导向杆133后部,两端分别抵接于卡块1331和本体13后端内侧壁。当笔尖11被按压缩回时,在导向杆133的限制方向滑移,不会发生偏转折弯,同时复位弹簧被压缩,当外界按压力消失后,复位弹簧释放弹性势能,使笔尖11回复原位,便于进行书写标记或者下次按压。
[0027]如图2所示卡块1331为圆锥形,其尖端朝向笔尖11,另一端外壁与导液腔132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在卡块1331移动时,圆锥形设计便于压迫液体沿前述的空隙进入卡块1331的尖端,并被带动进入毛细管组1311。
[002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控液笔1,包括前述的控液按压结构、笔头12以及笔杆14,其整体安装结构如图2所示,笔杆14即为储液部14,控液按压结构的本体13安装于笔杆14的端部与笔头12之间,笔尖11穿过笔头12,并延伸至其前端。
[0029]本实施例中的控液笔1,可以通过控液按压结构控制从笔杆14流出至笔头12内的液体量,避免多次按压造成流出液体过多,污染书写标记部位的问题。
[0030]笔杆14内部形成可储存液体的储液腔,笔头12内部形成可储存从导液腔132渗出液体的外部腔室,为笔尖11直接供液。外部腔室与导液腔132之间通过毛细管组1311形成液压平衡,当其饱和后,会阻碍毛细管组1311继续外渗液体,避免过多外溢。
[0031]如图2所示,笔头12内环绕设有可存储液体的储液体121,笔尖11穿过储液体121内部并与其紧贴。储液体121采用多孔吸附材料,例如海绵、活性炭、其他高分子材料等制成,可以吸附储存部分液体,笔尖11与其紧贴,在储墨体121的滋润下,即不会出现变干的情况,也避免了过于湿润,笔尖带出过量液体。
[0032]储液体121的后端面抵接于控液件131,笔头12内侧壁设有第一储液腔122,第一储液腔122以笔头12的部分内侧壁为第一侧壁,其第二侧壁1221 —端连接于笔头12内侧壁,另一端抵压于储液体121前端面。
[0033]当储液体121饱和后,由于第二侧壁1221抵压在储液体121前端,使其发生变形,多余的液体会进入第一储液腔122内,暂时储存,当书写过程中液体消耗较大时,与笔尖11直接接触的储液体121内的液体先被消耗殆尽,然后第一储液腔122内的液体重新被储液体121吸收,为笔尖11供液。这种第一储液腔122配合储液体121的方式,既保证了导液腔13的容量,同时减少了内部游离液体,避免了这些游离液体溢出。
[0034]如图2和图4所示,笔头12的前端收缩为圆锥部123,笔尖11装配于圆锥部123尖端,圆锥部123内侧壁即第一侧壁,第二侧壁1221 —端位于圆锥部123内侧壁,另一端抵压于储液体121,其与圆锥部123弯曲的内侧壁组成第一储液腔122,第一储液腔122的后端开口,这个开口被储液体121封闭,储液体121和第一储液腔122之间通过这个开口交换液体。
[0035]如图2和图4所示,在圆锥部123尖端继续延伸为笔尖筒124,笔尖筒124内设有第二储液腔1241,笔尖11装配与笔尖筒124内并穿过笔尖筒124,笔尖11设有可携带液体进入第二储液腔1241的环状缺口 111,笔尖11在往复按压通过笔头12时,环状缺口 111会携带少量液体进入第二储液腔1241,储存少量液体,第二储液腔1241的意义在于直接供液、缓冲液体外渗以及增大实际笔头12的容量。
[0036]本实施例中的控液笔1,在使用时,两个储液腔和储墨体121相互配合,为笔尖11供液,使其不会变干。长期不使用时,笔尖11变干,两个储液腔和储墨体121也空置,只需按压笔尖11,液体通过毛细管组1311外渗,继而进入两个储液腔和储墨体121使其饱和,为笔尖11供液。多次按压后,由于内外液压平衡,外部腔室饱和,液体无法继续通过毛细管组1311,从而避免了多次按压导致液体外渗,污染书写标记部位的问题。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控液按压结构,包括安装在储液部端口处的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储液部的液体流出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部设有连通至所述储液部内腔的导液腔,其前端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导液腔的控液件,所述控液件中部开设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装配有可伸缩的笔尖,所述导液孔内侧壁设有多个内凹且能与所述笔尖外侧面组合形成毛细管组的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管组将所述导液腔连通至外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液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后端延伸入所述储液部的筒状结构,其侧壁开设有便于液体进入的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液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后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笔尖共轴线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装配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前端连接于所述笔尖,中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本体后端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使笔尖收缩后复位的复位弹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液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为便于带动液体的圆锥形,其尖端朝向所述笔尖,另一端外壁与导液腔内壁之间留有空隙。
5.控液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头、笔杆以及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控液按压结构,所述笔杆为所述储液部,所述控液按压结构安装于所述笔杆端部与所述笔头之间,所述笔尖穿过所述笔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液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内环绕设有可存储液体的储液体,所述笔尖穿过所述储液体内部并与其紧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液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体后端面抵接于所述控液件,所述笔头内侧壁设有第一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以所述笔头的部分内侧壁为第一侧壁,其第二侧壁一端连接于所述笔头内侧壁,另一端抵压于所述储液体前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液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前部收缩为圆锥部,所述笔尖穿过所述圆锥部尖端,所述圆锥部的部分内侧壁即为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一端位于所述圆锥部内侧壁,另一端抵压于所述储液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液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部尖端延伸为笔尖筒,所述笔尖筒内凹设有第二储液腔,所述笔尖装配于所述笔尖筒内并穿过所述笔尖筒,所述笔尖设有可携带液体进入所述第二储液腔的环状缺口。
【文档编号】B43K8/04GK204077138SQ201420451738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庄树伟 申请人:中柏文具(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