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60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它包括供电电路和触发电路,供电电路包括二极管,二极管连接滤波电路,二极管连接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VIN输入端,二极管还连接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ON/OFF输入端,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BST端连接电容,电容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该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接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LX端连接于电容、稳压二极管以及电感的公共端,该电感分别连接电阻、滤波电容、滤波电容以及LED正极接线端,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FB端与电阻连接;所述触发电路包括控制端,控制端连接电阻,电阻分别连接三极管的基极和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集电极具有LED负极接线端,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阻,电阻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专利说明】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彩色显示屏,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小尺寸彩屏通常使用专业LED驱动芯片结合外围硬件电路来控制背光,这就增加了元器件占用PCB的空间,提高了硬件的开发成本,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微处理器可以通过I/O 口发出控制信号,信号为PWM波,信号频率由微处理器设定,通过软件可调节改变信号占空比,如果能通过微处理器I/O 口发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小尺寸彩屏背光亮度,那么,就可以不在采用上述高成本的背光控制方式,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有与微处理器I/O配合以实现上述功能的电路。
[0003]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它包括供电电路和触发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与直流电源正极对应连接的正极接线端,该正极接线端连接热敏电阻(RT1),所述热敏电阻(RT1)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由两个电容(Cl、C2)并联构成,该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且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VIN输入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还通过限流电阻(R1)连接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0N/0FF输入端,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SGND端和GND端接地且其VD端连接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BST端连接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该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LX端连接于电容(C4)、稳压二极管(D2)以及电感(L1)的公共端,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滤波电容(C5)、滤波电容(C6)以及用于和LED灯正极连接的LED正极接线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滤波电容(C5)以及滤波电阻(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FB端与电阻(R2)和电阻(R3)的公共端连接;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用于与微处理器I/O 口连接的控制端,所述控制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具有用于和LED灯负极连接的LED负极接线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6),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
[0006]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中,供电电路将直流电进行滤波后通过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并再次滤波后为LED灯正极供电,该触发电路可以由PWM波来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单位时间内流过LED灯的电流,改变LED灯的亮度,控制小尺寸彩屏背光亮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09]如图1所示,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它包括供电电路和触发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与直流电源正极对应连接的正极接线端B+,该正极接线端连接热敏电阻(RT1),热敏电阻(RT1)用于抑制浪涌电流,所述热敏电阻(RT1)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由两个电容(Cl、C2)并联构成,该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且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VIN输入端,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具有欠压锁定、逐周期电流限制、打嗝模式输出短路保护和热关断功能。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还通过限流电阻(R1)连接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0N/0FF输入端,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SGND端和GND端接地且其VD端连接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BST端连接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该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LX端连接于电容(C4)、稳压二极管(D2)以及电感(L1)的公共端,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滤波电容(C5)、滤波电容(C6)以及用于和LED灯正极连接的LED正极接线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滤波电容(C5)以及滤波电阻(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FB端与电阻(R2)和电阻(R3)的公共端连接;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用于与微处理器I/O口连接的控制端,所述控制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具有用于和LED灯负极连接的LED负极接线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6),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
[0010]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中,供电电路将直流电进行滤波后通过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并再次滤波后为LED灯正极供电,该触发电路可以由PWM波来控制三极管(Q1)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单位时间内流过LED灯的电流,改变LED灯的亮度,控制小尺寸彩屏背光亮度。
[001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供电电路和触发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用于与直流电源正极对应连接的正极接线端,该正极接线端连接热敏电阻(RT1),所述热敏电阻(RT1)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由两个电容(Cl、C2)并联构成,该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且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VIN输入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还通过限流电阻(R1)连接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ON/OFF输入端,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SGND端和GND端接地且其VD端连接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BST端连接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该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LX端连接于电容(C4)、稳压二极管(D2)以及电感(L1)的公共端,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 )、滤波电容(C5 )、滤波电容(C6 )以及用于和LED灯正极连接的LED正极接线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滤波电容(C5)以及滤波电阻(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MAX5035直流转直流芯片的FB端与电阻(R2)和电阻(R3)的公共端连接;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用于与微处理器I/O 口连接的控制端,所述控制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具有用于和LED灯负极连接的LED负极接线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6),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
【文档编号】G09G3/34GK204045189SQ20142048656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刘霞丽, 王向前, 冯斌, 邓广, 李勇 申请人: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