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264796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显示装置,尤指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般显示装置中,如液晶显示(IXD)装置,皆希望能达到较高的动态对比率 (dynamic contrast ratio),以提升其规格,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然而,对于使用背光源如发光二极管(LED)或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的显示装置,不论帧(frame)的亮暗,皆将背光亮度固定在最大亮度,如此将造成动态对比率不佳, 且耗费许多电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可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以达到提升动态对比率及省电的效果。本发明揭露一种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包含平均亮度检测电路,用以检测显示装置的一待显示的帧的平均亮度,该帧包含多条扫描线,每一扫描线包含多个像素,其中,平均亮度检测电路计算每一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并计算该些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的平均值,以检测帧的平均亮度;脉宽控制电路,耦接至平均亮度检测电路,用以比较一参考亮度与帧的平均亮度,以输出脉宽控制信号,其中,该参考亮度对应于一参考脉冲宽度,脉宽控制信号对应于一脉冲宽度调整量;以及脉宽调制器,耦接至脉宽控制电路,用以依据脉宽控制信号,产生脉宽调制信号,送至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以控制背光亮度,其中脉宽调制信号的脉冲宽度是依据参考脉冲宽度与脉冲宽度调整量而决定。本发明另揭露一种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包含平均亮度检测电路,用以检测显示装置的一待显示的帧的平均亮度,该帧包含多个像素;亮度分布检测单元,用以检测该帧的像素亮度分布;脉宽控制电路,耦接至平均亮度检测电路与亮度分布检测单元,用以依据该帧的平均亮度与像素亮度分布,产生脉宽控制信号;以及脉宽调制器,耦接至脉宽控制电路, 用以依据脉宽控制信号,产生脉宽调制信号,以控制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本发明另揭露一种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包含下列步骤检测显示装置的一待显示的帧的平均亮度,该帧包含多条扫描线,每一扫描线包含多个像素,其中,该检测步骤是计算每一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并计算该些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的平均值,以检测该帧的平均亮度;比较一参考亮度与该帧的平均亮度,以输出脉宽控制信号,其中,该参考亮度对应于一参考脉冲宽度,脉宽控制信号对应于一脉冲宽度调整量;以及依据脉宽控制信号, 产生脉宽调制信号,以控制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其中脉宽调制信号的脉冲宽度是依据参考脉冲宽度与脉冲宽度调整量而决定。本发明另揭露一种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包含下列步骤检测显示装置的一待显示的帧的平均亮度,该帧包含多个像素;检测该帧的像素亮度分布;依据该帧的平均亮度与像素亮度分布,产生脉宽控制信号;以及依据脉宽控制信号,产生脉宽调制信号,以控制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的方块图。
图2显示图1的实施例中,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与帧平均亮度间的关系。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的方块图。
图4是显示帧的像素亮度分布的一实例。
图5是显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的方块图。
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30 背光亮度控制电路
11、31 平均亮度检测电路
111 扫描线亮度计算单元
112:帧亮度计算单元
12,33 脉宽控制电路
121,331 比较单元
122,333 宽度调整单元
13,34 脉宽调制器
32 亮度分布检测单元
332 补偿单元
3321 索引产生单元
3322 查询表
51、52:补偿量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所述的本发明各实施例,皆适用于显示装置,如IXD显示器,以控制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达到提升动态对比率及省电的效果。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10的方块图,包含平均亮度检测电路 11、脉宽(pulse width)控制电路12以及脉宽调制器(pulse widthmodulator) 13。于此实施例中,于显示装置显示一帧前,检测该帧的平均亮度,以依据检测结果调整所产生的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亦即调整工作周期(duty cycle))。 接着,将所产生的PWM信号送至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举例而言,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 为背光源的背光模块,以在显示装置显示该帧时产生所要的背光亮度。由于PWM信号的脉冲宽度正比于背光源产生的亮度,通过调整此脉冲宽度的大小,以控制背光亮度。平均亮度检测电路11可以检测一待显示的帧的平均亮度。该帧包含多条扫描线, 而每条扫描线包含多个像素。平均亮度检测电路11包含扫描线亮度计算单元111及帧亮度计算单元112。扫描线亮度计算单元111可计算该帧的每一扫描线所包含像素的平均亮度;帧亮度计算单元112耦接至扫描线亮度计算单元111,可将该多条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加总后平均,所得的平均值即为该帧的平均亮度。相较于传统技术,此种检测帧平均亮度的方式可以简化及节省硬件。以解析度为10M*768的帧为例,若每一像素的亮度值为8个位元,则传统技术的作法是先将此10M*768个像素的8位元亮度值加总,再除以10M*768 求得平均值,其中亮度值的加总结果可能很大,因而所用的位元数也会很多,而耗费较多硬件;而且,将此加总结果除以10M*768的除法,由于除数很大,也需较多且较复杂的硬件。 于此实施例中,先计算每一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亦即只需加总IOM个像素的8位元亮度值,再将加总结果除以IOM ;接着,再计算768条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的平均值,亦即只需加总768条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再将加总结果除以768。因此,本实施例在计算帧平均亮度时所执行的加法与除法均较传统技术简化许多,可简化及节省所需的硬件。脉宽控制电路12包含比较单元121及宽度调整单元122。比较单元121从平均亮度检测电路11接收所检测的帧平均亮度,将其与一预设的参考亮度作比较,以输出一亮度差异值,举例而言,该亮度差异值可为帧平均亮度与参考亮度两者之差。较佳地,帧的平均亮度可以被暂存于一暂存器中(未示出);比较单元121可以将前一帧的平均亮度与参考亮度做比较,以产生一先前亮度差异值,再将此先前亮度差异值与前述的亮度差异值(即目前帧的平均亮度与参考亮度之差)做比较,若两者之差小于一临界值,则比较单元121以此先前亮度差异值取代前述亮度差异值输出。换言之,当所检测的前后帧的平均亮度变化超过某一程度时,才确认帧的平均亮度有改变,如此,可在检测帧平均亮度时避免因杂讯干扰而导致误判。前述临界值的大小可依据杂讯强弱而定。宽度调整单元122可依据比较单元121所输出的亮度差异值,产生一脉宽控制信号,送至脉宽调制器13,以调整脉宽调制器13所产生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亮度差异值的大小是作为决定如何调整PWM信号的脉冲宽度的依据。图2是显示本实施例中,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与帧平均亮度间的关系图,其中X轴为脉冲宽度,以百分比显示,范围为0 100%,代表脉冲宽度占整个PWM周期的比例;Y轴为帧平均亮度,以八位元值表示,范围为0 255。图2中,参考亮度对应到一参考脉冲宽度,亦即,当帧平均亮度为参考亮度时,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为该参考脉冲宽度。参考亮度可设定为整个亮度范围的中间值,例如在图2中,亮度范围为0 255,参考亮度可设定为中间值128,于此实施例中,脉冲宽度与帧平均亮度间为线性关系(斜率为s),因此依据亮度差异值,可求得脉冲宽度(原本的大小为参考脉冲宽度)所需的调整量为亮度差异值/s,单位为%,亦即,脉冲宽度调整量与亮度差异值成正比。较佳地,宽度调整单元122可通过调整斜率s,来改变脉冲宽度调整量随着亮度差异值而改变的幅度,例如,为了避免背光亮度随着帧亮度的变化而改变过大(如此可能会损坏显示装置),可将斜率s调高,使脉冲宽度调整量随亮度差异值而改变的幅度缩小。若将1/s视为一增益值(gain),则脉冲宽度调整量即等于亮度差异值与此增益值两者的乘积。因此,原本脉宽调制器13所产生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为参考脉冲宽度,而宽度调整单元122所提供的脉宽控制信号,则可控制脉宽调制器13依据前述的脉冲宽度调整量来调整PWM信号的脉冲宽度。因此,PWM信号的脉冲宽度(W)可依据参考脉冲宽度(Wr)与脉冲宽度调整量(Wa)而决定,若以图2为例,则W = ffr+ffa 式(1)脉宽调制器13将其所产生的PWM信号,送至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以控制背光亮度。以图2为例,若参考脉冲宽度为50%,脉冲宽度调整量为20%,则依据式(1),脉宽调制器13会产生脉冲宽度为70%的PWM信号(即PWM信号工作周期为70%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亮度与PWM信号的脉冲宽度成正比,亦与帧平均亮度成正比。 背光亮度可随着帧平均亮度而改变,帧亮的时候维持很亮,而帧变暗时可随之变暗,相较于传统技术不管帧亮暗皆维持很亮的背光亮度,本实施例可达到提升动态对比率及省电的双重效果。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30的方块图,包含平均亮度检测电路31、亮度分布检测单元32、脉宽控制电路33以及脉宽调制器34。背光亮度控制电路 30与背光亮度控制电路10的主要差别之一在于,背光亮度控制电路30在显示装置显示一帧前,除了检测该帧的平均亮度外,还检测该帧的像素亮度分布,依据这两个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要产生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以使显示装置达到更好的影像对比效果及省电效果。图3中,平均亮度检测电路31与图1的平均亮度检测电路11的运作方式类似。亮度分布检测单元32可检测帧的像素亮度分布,举例而言,亮度分布检测单元32可将像素亮度值的整个范围,例如八位元的亮度值的整个范围为0 255,可划分为多个亮度等级,再依据帧的各像素的亮度值,将各像素分别归入其中一亮度等级,以决定每一亮度等级所具有的像素数。亮度分布检测单元32可依据像素数多寡划分成多个像素数区间,以将每一亮度等级的像素数分别归入其中一像素数区间,例如,若划分为四个像素数区间,则可用2个位元,即00、01、10及11,来分别代表每一像素数区间所具有的像素数,如00与11即分别代表像素数最少与最多的像素数区间。图4是显示帧的像素亮度分布的一实例,其中划分了四个像素数区间与五个亮度等级。脉宽控制电路33包含比较单元331、补偿单元332及宽度调整单元333。比较单元331可输出一亮度差异值,其运作方式与图1的比较单元121类似。补偿单元332分别从平均亮度检测电路31与亮度分布检测单元32接收所检测的帧的平均亮度及像素亮度分布,据以产生一补偿量,其可用于调整比较单元331所输出的亮度差异值。在图1的实施例中,亮度差异值与脉冲宽度调整量成正比,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可进一步通过补偿量的设计,更弹性地决定脉冲宽度调整量,亦即,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与帧的平均亮度间不受限于呈现如图2所示的单纯线性关系,而可以变成非线性关系(后文会再详述)。在本实施例中,补偿单元332包含索引产生单元3321及查询表3322。索引产生单元3321可依据帧的平均亮度及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索引;查询表3322可储存多个补偿量,并依据索引产生单元3321所产生的索引进行查表,以输出该索引所对应的补偿量。举例来说,以图4而言,索引产生单元3321可赋予各亮度等级一对应的权重,并将各亮度等级的像素数(00、01、10、11分别代表0、1、2、3)分别乘以对应的权重后加总,参考其加总值与帧平均亮度值,以产生前述的索引。举例而言,若前述加总值与帧平均亮度值分别为5个位元,则可令加总值为较高位元(MSB)部分,帧平均亮度值为较低位元(LSB)部分;或者,以加总值为较低位元部分,帧平均亮度值为较高位元部分,来产生10位元的索引值。此时,若每个补偿量以一个位元组来表示,则查询表3322可以210 = IK位元组的储存空间实现。宽度调整单元333可依据比较单元331输出的亮度差异值以及查询表3322输出的补偿量,产生一脉宽控制信号,送至脉宽调制器34,以调整脉宽调制器34所产生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图5是显示本较佳实施例中,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与帧平均亮度间的关系的一实例,其中X轴与Y轴与图2相同。图5中,直线部分为原本图2中脉冲宽度与帧平均亮度间的关系,其中脉冲宽度调整量为亮度差异值/s,s为直线的斜率,如前文所述;曲线部分则代表亮度差异值经过补偿量的调整后,脉冲宽度与帧平均亮度间的关系,此时脉冲宽度调整量则为(亮度差异值+补偿量)/S。举例而言,当帧平均亮度偏亮时,可通过补偿量将原本经由直线部分所决定的背光亮度调暗,以节省电力,例如当帧平均亮度为Yl时,其原本是对应直线上的a点,而将a点的亮度差异值(即Yl-参考亮度)加上负的补偿量51,即等于直线上c点的亮度差异值,因此,经过补偿后,帧平均亮度Yl所对应的脉冲宽度等于c点所对应的脉冲宽度,此即曲线上的b点,换言之,帧平均亮度Yl原本对应至直线上的a点, 经过补偿后则对应至曲线上的b点。从图中可看出b点的脉冲宽度较原本a点为小,亦即背光亮度被调暗。另一方面,当帧平均亮度偏暗时,可通过补偿量将原本经由直线部分所决定的背光亮度调亮,以显示帧中更多的暗部细节,例如当帧平均亮度为Y2时,其原本对应直线上的d点,而将d点的亮度差异值(即Y2-参考亮度)加上补偿量52,即等于直线上f 点的亮度差异值,因此,经过补偿后,帧平均亮度Y2所对应的脉冲宽度等于f点所对应的脉冲宽度,此即曲线上的e点。从图中可看出补偿后所得的e点的脉冲宽度较原本d点为大, 亦即背光亮度被调亮。应注意到,图5中的曲线是显示利用补偿量进行调整后的一种可能结果,当所用的调整量不同时,可以实现不同曲线。以下再进一步说明补偿量的意义。如前所述,补偿量是依据帧的平均亮度及像素亮度分布所产生。通过平均亮度,可得知帧整体而言是偏亮、偏暗或是中间亮度,而通过像素亮度分布,则可进一步得知帧内各亮度等级的像素数是否平均。由于具有相同平均亮度的帧可能具有不同的像素亮度分布,因而通过平均亮度与像素亮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可细分出各种类型的帧,以进行适当地背光补偿,举例而言,当帧平均亮度偏亮时,若像素亮度分布为最亮等级的像素居多,则补偿目标是要维持足够的背光亮度,而若像素亮度分布比较平均,则可通过补偿稍微降低背光亮度,以节省电力;当帧平均亮度偏暗时,若像素亮度分布为最暗等级的像素居多,则补偿目标是要维持低度的背光亮度,以强化动态对比率,而若像素亮度分布比较平均,则可藉补偿稍微提高背光亮度,以呈现更多的暗部影像细节,达到更好的影像对比效果。在图5中,较佳地,宽度调整单元333可通过调整斜率s,来改变脉冲宽度调整量随着补偿后的亮度差异值(即亮度差异值+补偿量)而改变的幅度。若将1/s视为一增益值,则脉冲宽度调整量即等于补偿后的亮度差异值与此增益值两者的乘积。请再参考图3, 宽度调整单元333所提供的脉宽控制信号,可控制脉宽调制器34依据前述的脉冲宽度调整量来调整PWM信号的脉冲宽度。综言的,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背光亮度可随着帧的平均亮度与像素亮度分布而改变,帧亮的时候维持很亮,而帧变暗时可随之变暗,并且可进一步依据像素亮度分布动态调整背光亮度,以达到更好的影像对比效果及省电功效。因此,相较于传统技术,本较佳实施例亦可达到提升动态对比率及省电的双重效果。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适用于显示装置中,以控制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步骤60检测显示装置的一待显示的帧的平均亮度。该帧包含多条扫描线,每一扫描线包含多个像素,举例而言,先计算每一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再计算该些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的平均值,即为该帧的平均亮度。
8
步骤61检测该帧的像素亮度分布。举例而言,依据该帧的各像素的亮度值,将各像素分别归入多个亮度等级其中之一,以累计每一亮度等级所具有的像素数,换言之,将每一亮度等级的像素数分别归入多个像素数区间其中之一,以代表该帧的像素亮度分布。步骤62依据所检测的帧的平均亮度与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脉宽控制信号。举例而言,比较一参考亮度与帧的平均亮度,以输出一亮度差异值,并依据帧的平均亮度与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补偿量;接着,依据亮度差异值与补偿量,产生脉宽控制信号。亮度差异值可为帧的平均亮度与参考亮度两者之差;参考亮度是对应于一参考脉冲宽度,而脉宽控制信号代表一脉冲宽度调整量。较佳地,帧的平均亮度可以被暂存在暂存器中,通过比较参考亮度与前一帧的平均亮度,产生一先前亮度差异值。当先前亮度差异值与前述的亮度差异值两者之差小于一临界值时,以先前亮度差异值取代前述的亮度差异值输出,如此可避免杂讯干扰所导致帧平均亮度的误判。步骤62于产生补偿量时,举例而言,可先依据帧的平均亮度与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索引,再依据该索引检索一储存多个补偿量的查询表,以输出该索引所对应的补偿量。 举例来说,若帧的像素亮度分布显示了各亮度等级所具有的像素数,则可依据各亮度等级的像素数,产生该索引,例如预先赋予各亮度等级一对应的权重,再将各亮度等级的像素数乘以对应权重后相加,以产生该索引。较佳地,脉冲宽度调整量可以正比于亮度差异值与补偿量之和,举例而言,脉冲宽度调整量可为亮度差异值与补偿量之和与一增益值两者之乘积,于此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增益值,来调整脉冲宽度调整量。步骤63是依据脉宽控制信号,产生一脉宽调制(PWM)信号,送至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以控制背光亮度。换言之,PWM信号的脉冲宽度是依据参考脉冲宽度与脉冲宽度调整量而决定。以上所述是利用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揭示而做出诸多可能变化,仍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亮度控制电路,适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包含一平均亮度检测电路,用以检测一待显示的帧的一平均亮度,该帧包含多个像素;一亮度分布检测单元,用以检测该帧的一像素亮度分布;一脉宽控制电路,耦接至该平均亮度检测电路与该亮度分布检测单元,用以依据该帧的该平均亮度与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脉宽控制信号;以及一脉宽调制器,耦接至该脉宽控制电路,用以依据该脉宽控制信号,产生一脉宽调制信号,以控制一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些像素形成多条扫描线,该平均亮度检测电路计算每一扫描线的一像素平均亮度,并计算该些扫描线的该像素平均亮度的一平均值,以检测该帧的该平均亮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亮度分布检测单元依据该些像素的亮度值,将各像素归入多个亮度等级其中之一,以决定每一亮度等级所具有的像素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亮度分布检测单元更将各亮度等级的像素数归入多个像素数区间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脉宽控制电路包含一比较单元,用以比较一参考亮度与该帧的该平均亮度,以输出一亮度差异值;一补偿单元,用以依据该帧的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补偿量;以及一宽度调整单元,耦接至该比较单元与该补偿单元,用以依据该亮度差异值与该补偿量,产生该脉宽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该亮度差异值与一先前亮度差异值两者之差小于一临界值时,该比较单元以该先前亮度差异值取代该亮度差异值输出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包含一索引产生单元,依据该帧的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索引;以及一查询表,耦接至该索引产生单元,用以储存多个补偿量,其中该查询表依据该索引进行检索,以输出该索引所对应的该补偿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依据该帧的该平均亮度与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该补偿量;以及该索引产生单元依据该帧的该平均亮度与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该索引。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帧的该像素亮度分布包含相关于多个亮度等级的多个像素数;该索引产生单元依据各亮度等级的像素数,产生该索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各亮度等级具有一对应权重;该索引产生单元依据各亮度等级的该像素数、该对应权重与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该索引。
11.一种背光亮度控制方法,适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检测一待显示的帧的一平均亮度,该帧包含多个像素;检测该帧的一像素亮度分布;依据该帧的该平均亮度与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脉宽控制信号;以及依据该脉宽控制信号,产生一脉宽调制信号,以控制一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些像素形成多条扫描线, 该检测平均亮度的步骤包含计算每一扫描线的一像素平均亮度;以及计算该些扫描线的像素平均亮度的一平均值,以检测该帧的该平均亮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检测像素亮度分布的步骤是依据该些像素的亮度值,将各像素归入多个亮度等级其中之一,以决定各亮度等级所具有的像素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检测像素亮度分布的步骤更将各像素数归入多个像素数区间其中之一。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产生脉宽控制信号的步骤包含比较一参考亮度与该帧的该平均亮度,以输出一亮度差异值,其中,该参考亮度对应于一参考脉冲宽度;依据该帧的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补偿量;以及依据该亮度差异值与该补偿量,产生该脉宽控制信号,其中该脉宽控制信号对应于一脉冲宽度调整量;其中,该脉宽调制信号的一脉冲宽度是依据该参考脉冲宽度与该脉冲宽度调整量而决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比较步骤更包含当该亮度差异值与一先前亮度差异值两者之差小于一临界值时,以该先前亮度差异值取代该亮度差异值输出。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产生补偿量的步骤包含依据该帧的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一索引;以及依据该索引检索一储存多个补偿量的查询表,以输出该索引所对应的该补偿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产生补偿量的步骤是依据该帧的该平均亮度与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该补偿量;该产生索引的步骤是依据该帧的该平均亮度与该像素亮度分布,产生该索引。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些像素的该亮度分布代表相关于多个亮度等级的多个像素数;该产生索引的步骤依据各亮度等级的像素数,产生该索引。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亮度等级具一对应权重; 该产生索引的步骤依据该些亮度等级的像素数及该些对应权重,产生该索引。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及其方法,可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以达到提升动态对比率及省电的效果。背光亮度控制电路包含平均亮度检测电路、亮度分布检测单元、脉宽控制电路及脉宽调制器。平均亮度检测电路可检测显示装置的一待显示帧的平均亮度,该帧包含多个像素;亮度分布检测单元可检测该帧的像素亮度分布;脉宽控制电路可依据该帧的平均亮度与像素亮度分布,产生脉宽控制信号;脉宽调制器可依据脉宽控制信号,产生脉宽调制信号,以控制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
文档编号G09G3/36GK102376255SQ20101025186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许志强, 陈建国 申请人: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