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以及带有该机构的文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2891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以及带有该机构的文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一种文具及其附属部件,涉及一种通过按压使连接杆伸出或缩回的机构和带有该机构的文具,更具体地,是一种可由连接杆带动功能部件向外界伸出供使用或退缩回内部以便保护的机构和文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按压机构来控制舌片从壳体内部伸缩,并满足一只手则可操作的修正带,由于舌片、舌片处的芯带在闲置时可缩回保护且使用方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获得厂家不断的开发,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按压伸缩机构。

中国实用新型201320486041.7公开一种修正带,提出了采用按压机构控制舌片向壳体内部缩回以保护舌片和舌片处芯带的做法,结构上采用由压轮、转轮以及内套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其构造复杂,制作精度要求高,制造麻烦且产品的成品率较低。

中国发明201310586360.X公开一种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以及带有该机构的文具,它采用动作件的T字形杆在固定件的两轨道中移动,其T字形杆需与两轨道同时协作,才能确保平滑移动,结构上仍复杂,且平滑移动不能获得很好的保证。

中国发明申请201510755093.3公开一种按压式文具的按压结构,它采用安装板的上下移动与弹性件配合,由弹性件绕着安装板限位块的移动来实现安装板的相对固定和复位,安装板的移动需要获得其他各部件的配合,尤其弹性件在多次使用后,容易出现不协作的情形,导致操作上不顺畅,结构上也仍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以及带有该机构的文具,按压伸缩机构采用动作件的钩部沿固定件的凹槽移动,并由导引坡通过对动作件的直杆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动作件的相对固定、移动和复位,其结构上更简单,操作上也更顺畅。

本发明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由下列方案实现:

一种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包括动作件、固定件和弹簧,其特点是:

动作件为一框架,框架下端形成有连接杆,框架内上边沿向下形成一直杆,直杆中部形成有一钩部;

固定件为具有一底面的框架,框架上边沿中央开有通孔,底面上部具有其缺口朝向下方且由三凸缘围成的凹槽,凹槽底部外侧形成上斜坡,底面下部有由一凸缘形成的导引坡,导引坡的斜向与上斜坡的斜向相反;

固定件位于动作件中,动作件的直杆穿过固定件的通孔,且直杆的钩部可沿凹槽外侧移动;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直杆的钩部处于凹槽底部外侧上斜坡的上方,且直杆的钩部与凹槽缺口位于同一直线处,直杆的末端则处于导引坡的上方;在受到外力一次按压的状态下,直杆的钩部可卡入凹槽缺口而直杆末端则刚好处于导引坡的上方处;

动作件向下移动便受到弹簧向上的作用力。

这样,当外力使动作件下移时,直杆的钩部将先接触上斜坡并沿着上斜坡向下移动,同时,直杆受压向左或向右产生形变,随后,直杆的钩部沿着凹槽的外侧面向下移动,当直杆的钩部越过外侧面的边沿时,直杆将发生复位,于是,直杆的钩部将在外力释放后,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卡入凹槽缺口处,这时,即使没有外力的作用,动作件与固定件能保持相对固定,连接杆保持着向下伸出;当外力使动作件再次下移时,直杆末端将进入导引坡,使直杆在左右另一方向上发生形变,且直杆的钩部脱离凹槽缺口,至直杆末端到达导引坡底部时,直杆的钩部已处在凹槽的另一外侧面上,这时,若撤去外力作用,在弹簧弹力作用下,直杆的钩部将沿凹槽的另一外侧面向上移动,直至回到原始位置,连接杆也跟随向上缩回。

于是,发明在固定件内于凹槽四周构建了直杆钩部的轨道,直杆钩部可以在轨道中运动,能够满足动作件在两次按压中,沿着环形封闭轨道运动,回到原来位置,且在两次按压的中间可以与固定件保持相对固定。

由此,又获得了一种通过按压动作件,则可实现连接杆的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的按压伸缩机构。

方案中,直杆在向下或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钩部受到凹槽两侧的作用,使直杆在左右方向产生形变,直杆具有恢复原来直立的趋势,从而使钩部具有贴着凹槽两侧移动的特点。

方案中,钩部处于凹槽下方时,直杆恢复了形变,于是,在弹簧弹力作用下,钩部能够容易地卡入凹槽缺口,且在该位置处直杆自身不再发生形变。

方案中,钩部卡入凹槽缺口时,直杆末端刚好处于导引坡的上方,因此,外力再次向下按压,直杆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导引坡将迫使直杆在相反方向上又产生形变,并使钩部脱离凹槽缺口,且钩部被移至凹槽的另一侧面上,于是,改变了钩部的移动轨迹。

本发明创造的按压伸缩机构,由于系采用钩部贴着凹槽外侧移动,不仅协调容易、受牵制因素少,而且能够保证直杆行程的准确,可确保钩部能够容易地卡入或脱离凹槽缺口。

本发明的按压伸缩机构,钩部卡入凹槽缺口时,由于直杆自身在左右方向上不再存在形变,因而,动作件与固定件相对固定时,结构上具有更加稳定的特点。

本按压伸缩机构中,钩部卡入凹槽缺口时,直杆末端刚好处于导引坡上方,二次按压时,直杆能够容易地受到导引坡的引导,使钩部改变行程,实现自动变轨,让直杆能够沿着环形轨道运动,并顺利回到原来位置。

本按压伸缩机构中,固定件位于动作件系通过一个框架成角度置于另一个框架中,且直杆系形成于框架上边沿中间,并由直杆穿过另一框架上边沿中间的通孔,于是,直杆钩部在凹槽外侧的移动将变得更为容易和准确,结构上也更为紧凑和简单,操作起来也更为容易和顺畅。

文中,弹簧既可安装在动作件与固定件之间,也可安装在与固定件固定于一起的部件与连接杆之间,还可安装在与固定件固定于一起的部件及与连接杆连接于一起的部件之间等,均可满足动作件下移弹簧受到压缩的作用,以保证在外力撤离时,弹簧弹力可对动作件产生向上顶起的作用。

文中,直杆的钩部在轨道中沿着环形运动,既可沿顺时针方向进行,也可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这取决于凹槽底部外侧上斜坡的斜向设置。当上斜坡的斜向呈现为由左上向右下走向时,则为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当上斜坡的斜向呈现为由右上向左下走向时,则为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优选的是,上述方案中,弹簧套在动作件的直杆上,位于动作件和固定件的两框架之间。这种设置可使结构更加紧凑,结构更小,有利于产品进一步的小型化或精致化,特别是能更好地满足诸如圆珠笔等的应用。

较好的是,上述方案中,连接杆于下部中间形成有一个拱门,该拱门可套入功能部件的横杆,用于与功能部件连接固定。

更好的是,上述方案中,拱门于两侧向上延伸,分别形成倒拱门,通过作用于两倒拱门的外侧边,可使拱门两侧下方向外扩张开来,从而实现与横杆的自动分离。

较好的是,上述方案中,为了使直杆的钩部沿着凹槽四周的移动更为平滑,凹槽的槽壁其边沿制成下斜坡,下斜坡的斜向与上斜坡的斜向一致。

较好的是,上述方案中,为了使直杆末端沿着导引坡的移动更为平滑,直杆末端制作成斜坡,斜坡的斜向与导引坡的斜向一致。

本发明的带有按压伸缩机构的文具由下列方案实现:

一种文具,包括外壳和上述的按压伸缩机构,其中,外壳包括壳体和顶座,顶座装在壳体的顶部,按压伸缩机构由固定件安装在顶座的柱孔中。

这样,可以在文具外壳中藏入上述的按压伸缩机构,以便使按压伸缩机构的连接杆能够在外壳内向下移动并固定,也能够在外壳内向上移动并稳定。

由此获得的文具,适应于作为圆珠笔、修正带以及双面胶带等文具,用于通过按压控制功能部件,如笔头、舌片、压轮等从外壳中伸出,以便使用,又可通过再次按压,使这些功能部件向外壳内退回,以保护这些功能部件。

通常,顶座和壳体系通过位于顶座两侧的插钩插入与壳体两侧的开口来实现连接固定,为了实现分离,在插钩外侧形成作用部,通过按压作用部可使插钩向内收缩以便插钩脱离开口。

较好的是,上述方案中,顶座于两侧形成有插钩,壳体两侧形成有开口,插钩于外侧形成有作用部,且插钩于内侧形成有水平杆,两水平杆分别与两倒拱门的外侧边接触,于是,当需要更换功能部件,在打开顶座的同时,可自动实现功能部件与连接杆的分离,进一步起到方便的作用。

较好的是,上述方案中,顶座中还形成有连接杆柱孔,连接杆穿过连接杆柱孔而伸出,这样,可以利用连接杆柱孔同时来管正连接杆的移动,从而还可保证动作件上下移动的平稳,可进一步保证动作件直杆运动轨迹的准确性。

较好的是,上述方案中,顶座配置有顶盖,顶盖可相对于顶座移动,动作件形成于顶盖,顶盖可以为外力提供按压的部分,同时,在动作件上下移动中可起到遮挡的作用,不仅使其美观,也可防止灰尘进入到顶座中。

图面说明

图1是本发明按压伸缩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按压伸缩机构正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按压伸缩机构侧面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按压伸缩机构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按压伸缩机构中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沿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一次按压外力撤离前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一次按压外力撤离前沿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一次按压外力撤离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一次按压外力撤离沿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二次按压外力撤离前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二次按压外力撤离前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二次按压外力撤离时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图2按压伸缩机构二次按压外力撤离时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文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文具装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出具体详述: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按压伸缩机构,包括动作件1、固定件2和弹簧3。

参照图4,固定件2为具有一底面22的框架21,框架21上边沿中央开有通孔21a,底面22上部形成有其缺口23a朝向下方且由三凸缘围成的凹槽23,凹槽底部外侧形成有上斜坡23b,底面22下部形成有由一凸缘形成的导引坡24,导引坡24的斜向与上斜坡23b的斜向相反;凹槽23的槽壁其边沿制成下斜坡23c,下斜坡23c的斜向与上斜坡23b的斜向一致。

参照图5和图10,动作件1为一框架11,框架11下端形成有连接杆12,框架11内上边沿中间向下形成有一直杆13,直杆13中部形成有一钩部13a,直杆13末端制作成斜坡13b,斜坡13b的斜向与导引坡24的斜向一致,另外,连接杆12于下部中间形成有一个拱门12a,拱门12a于两侧向上延伸,分别形成倒拱门12b,拱门12a可套入功能部件的横杆,用于与功能部件连接固定。

参照图1、图6、图7以及图10、图11,固定件2位于动作件1中,动作件1的直杆13穿过固定件2的通孔21a,直杆13的末端位于固定件2中,弹簧3套在直杆13上部且位于固定件1与动作件2之间;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直杆13的钩部13a处于凹槽23底部外侧上斜坡23b的上方;直杆13的钩部13a卡入凹槽23缺口23a时,则直杆13末端刚好处于导引坡24的上方。

下面介绍在外力作用下动作件1在固定件2中的工作过程:

参照图6和图7,机构一开始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动作件1在弹簧3的作用下,连同直杆13被顶起,这时,钩部13a处于凹槽23底部外侧上斜坡23b的上方,直杆13末端也处于导引坡24的上方;

参照图8和图9,机构受到外力一次按压的作用,外力通过作用动作件1的顶部,克服弹簧3的弹力,将动作件1压至最低处;此过程中,钩部13a侧面与上斜坡23b接触,并沿上斜坡23b向下移动,且越过转角继续沿凹槽23右外侧向下移动,这时,直杆13向右形变,在最低处,直杆13的末端处于导引坡24的右侧,且钩部13a位于凹槽23的缺口23a的右下方;

参照图10和图11,当一次按压外力撤离时,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钩部13a与右边的下斜坡23c接触,沿着下斜坡23c向上移动,并滑入凹槽23的缺口23a,这时,直杆13的末端刚好处于导引坡24的上方;

参照图12和图13,机构受到外力二次按压的作用,外力克服弹簧3的弹力,使钩部13a脱离凹槽23的缺口23a,同时,直杆13的末端在导引坡24的引导下,滑向导引坡24的底部,使直杆13向左形变,并使钩部13a处于凹槽23的缺口23a的左下方;

参照图14、图15和图6、图7,当二次按压外力撤离时,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钩部13a与左边的下斜坡23c接触,并沿着下斜坡23c向上移动,直杆13仍受到导引坡24的限制,逐渐沿导引坡24向上移动,随后,钩部13a越过转角,沿凹槽23的左外侧向上移动,回到原来位置,这时,直杆13也恢复形变,为下一次使用作好了准备。

实施例二:

本实施方式的修正带,包括外壳A、修正带功能组件B和上述的按压伸缩机构C以及顶盖D,其中,外壳A包括壳体A2和顶座A1,顶座A1装在壳体A2的顶部,按压伸缩机构C由固定件2安装在顶座A1的柱孔中,修正带功能组件B被置入壳体A2中,修正带功能组件B的横杆4可卡入按压伸缩机构C的拱门12a中而被连接固定,顶盖D通过顶座A1的开孔安装在按压伸缩机构C其动作件1的上端,另外,顶座A1于两侧形成有插钩5,壳体A2两侧形成有开口6,插钩5于外侧形成有作用部51,且插钩5于内侧形成有水平杆52,装配完成时,两水平杆52分别与两倒拱门12b的外侧边接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