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像素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849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五薄膜晶体管(T5)、第六薄膜晶体管(T6)、第一电容(C1)、及有机发光二极管(D1);

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接入扫描信号(Scan),源极接入数据信号(Data),漏极电性连接第一节点(A);

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电性连接发光信号(Emit),源极电性连接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源极,漏极电性连接第一节点(A);

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电性连接扫描信号(Scan),源极电性连接第三节点(C),漏极电性连接第二节点(B);

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二节点(B),源极电性连接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漏极电性连接第三节点(C);

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栅极接入发光信号(Emit),源极接入电源正电压(VDD),漏极电性连接第三节点(C);

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栅极与漏极短接,均接入电源正电压(VDD),源极电性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

第一电容(C1)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节点(A),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节点(B);

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阴极接入电源负电压(VS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五薄膜晶体管(T5)、及第六薄膜晶体管(T6)均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信号(Scan)、及发光信号(Emit)均通过外部时序控制器提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MOLED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依次包括:编程阶段(1)、及驱动发光阶段(2);

在所述编程阶段(1),所述扫描信号(Scan)提供高电位,所述发光信号(Emit)提供低电位;

在所述驱动发光阶段(2),所述扫描信号(Scan)提供低电位,所述发光信号(Emit)提供高电位,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T6)向第一节点(A)提供参考信号电压VDD-Vth6,其中VDD为电源正电压,Vth6为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阈值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沟道宽长比越小,其阈值电压越大。

6.一种AMOLED像素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AMOLED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五薄膜晶体管(T5)、第六薄膜晶体管(T6)、第一电容(C1)、及有机发光二极管(D1);

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接入扫描信号(Scan),源极接入数据信号(Data),漏极电性连接第一节点(A);

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接入发光信号(Emit),源极电性连接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源极,漏极电性连接第一节点(A);

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接入扫描信号(Scan),源极电性连接第三节点(C),漏极电性连接第二节点(B);

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二节点(B),源极电性连接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漏极电性连接第三节点(C);

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栅极接入发光信号(Emit),源极接入电源正电压(VDD),漏极电性连接第三节点(C);

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栅极与漏极短接,均接入电源正电压(VDD),源极电性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

第一电容(C1)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节点(A),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节点(B);

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阴极接入电源负电压(VSS);

步骤2、进入编程阶段(1);

所述扫描信号(Scan)提供高电位,第一、及第三薄膜晶体管(T1、T3)打开,所述发光信号(Emit)提供低电位,第二、及第五薄膜晶体管(T2、T5)关闭,第一节点(A)写入数据信号(Data)提供的电压,导通的第三薄膜晶体管(T3)短接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与漏极,第二节点(B)即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的电压达到Vth4+VOLED+VSS,其中Vth4为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阈值电压,VOLED为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阈值电压,VSS为电源负电压,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电压达到VOLED+VSS;

步骤3、进入驱动发光阶段(2);

所述扫描信号(Scan)提供低电位,第一、及第三薄膜晶体管(T1、T3)关闭,所述发光信号(Emit)提供高电位,第二、及第五薄膜晶体管(T2、T5)打开,第六薄膜晶体管(T6)向第一节点(A)提供参考信号电压VDD-Vth6,其中VDD为电源正电压,Vth6为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阈值电压;为保证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差不变,第二节点(B)的电压变为Vth4+VOLED+VSS-Vdata+VDD-Vth6,其中Vdata为数据信号(Data)提供的电压,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电压变为VOLED+VSS+ΔV,ΔV为数据信号(Data)提供的电压对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电压产生的影响,第四薄膜晶体管(T4)导通,有机发光二极管(D1)发光,且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电流与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阈值电压、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阈值电压、及电源负电压(VSS)均无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AMOLED像素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五薄膜晶体管(T5)、及第六薄膜晶体管(T6)均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AMOLED像素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信号(Scan)、及发光信号(Emit)均通过外部时序控制器提供。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