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笔帽拉动露出笔芯尖部的连帽笔。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书写笔有多种结构和形式,从痕迹的来源上可以分为铅笔、钢笔、原子笔等;从笔尖的保护方式上又可以笔帽式、按压式以及固定式。在带有笔帽的书写笔中,通常笔帽和笔杆是分体的,拿开笔帽即可直接进行使用,笔帽可以套在笔杆尾部或者单独放在其他位置。有些人经常会把笔的笔帽不小心丢失或损坏,因此,在笔后续的保存和使用中,笔尖易划伤人或者物体;墨汁凝固在笔尖后,影响书写的质量,甚至造成无法使用等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434195.7、申请公告日2013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免脱帽笔”,包括笔帽(1)和笔杆,所述笔帽(1)内部设有螺纹,所述笔杆后部设有笔杆后部螺纹(3)和凸起部分(4),前部设有笔杆前部螺纹(2);所述笔帽(1)内的螺纹可与笔杆后部螺纹(3)、笔杆前部螺纹(2)相配合。该实用新型通过将笔帽旋转至笔杆上部而不用拔出笔帽,解决笔帽丢失的问题。但使用较为麻烦,而且,上述笔杆和笔帽是相互配合,该笔帽不能和现有的笔杆进行适配,因此无法解决已丢失笔帽后笔的保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帽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连帽笔,包括笔杆、笔帽和笔芯,所述笔杆的中部设置有柱形凸起,所述笔帽包括上部为锥形的帽筒,帽筒上安装笔夹,笔夹侧面的帽筒壁上开设竖向的条形缝隙,条形缝隙由上至下贯通帽筒壁,帽筒上端口内设置凸台座,凸台座内设置软端盖,软端盖的一侧与帽筒壁设置连接部。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连帽笔,所述连接部侧面的帽筒壁上设置收纳软端盖的空腔体。
如上所述的连帽笔,所述连接部包括橡胶绳,所述橡胶绳的一端为球形端,其另一端与软端盖外周固定,所述帽筒上端口开设球槽,橡胶绳的球形端可卡设在球槽内。
如上所述的连帽笔,所述柱形凸起的厚度为笔杆直径与帽筒上端口直径之差。进一步的,所述柱形凸起的宽度为笔杆直径的1/4-1/2倍。
如上所述的连帽笔,所述帽筒由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笔帽可以和笔杆做成分体结构或者一体结构,做成分体结构时,可以将笔帽用于其他的笔杆上使用;做成整体结构,笔帽不能够从笔杆取下,有效防止笔帽不小心丢失或损坏。使用时,将笔帽上端的软端盖拉开,将帽筒向笔杆中部移动,笔芯从帽筒上端露出,笔杆中部的柱形凸起和前部能够对帽筒形成较好的固定,然后握持住笔杆即可进行书写使用。使用完毕,将帽筒上拉包覆住笔杆上端,然后将软端盖恢复至帽筒上端的凸台座内,隔绝空气和笔芯尖部接触,保证笔芯的书写质量和效果。
2、在帽筒上端侧面设置有收纳软端盖的空腔体,因此,在软端盖从凸台座移出时,可以将软端盖置入空腔体内,不会增大笔帽上端体积,使结构拖沓影响该笔的书写等使用。另外,在软端盖与帽筒上端口设置连接用的软胶绳,使软端盖在从凸台座移出后,不会因误动作或保管不善而丢失,也方便通过软胶绳拉动软端盖与凸台座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述笔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种状态参考图(其中所述软端盖移出凸台座)。
图4是图2的A-A向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1的另一种状态参考图(其中所述笔帽移至笔杆中部)。
附图标记:1-笔杆,2-笔芯,3-柱形凸起,4-帽筒,5-笔夹,6-条形缝隙,7-凸台座,8-软端盖,9-空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连帽笔,包括笔杆1、笔帽和笔芯2,所述笔杆1的中部设置有柱形凸起3,所述笔帽包括上部为锥形的帽筒4,帽筒4上安装笔夹5,笔夹5侧面的帽筒4壁上开设竖向的条形缝隙6,条形缝隙6由上至下贯通帽筒壁,帽筒4上端口内设置凸台座7,凸台座7内设置软端盖8,软端盖8的一侧与帽筒壁设置连接部。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帽笔,笔帽可以和笔杆1做成分体结构或者一体结构,做成分体结构时,可以将笔帽用于其他的笔杆1上使用;做成整体结构,笔帽不能够从笔杆1取下,使用时,将笔帽上端的软端盖8拉开,将帽筒4向笔杆1中部移动,笔芯2从帽筒4上端露出,然后握持住笔杆1即可进行书写使用。使用完毕,将帽筒4上拉包覆住笔杆1上端,然后将软端盖8恢复至帽筒4上端的凸台座7内,隔绝空气和笔芯2尖部接触,影响笔芯的书写质量和效果。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连接部侧面的帽筒4壁上设置收纳软端盖8的空腔体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橡胶绳,所述橡胶绳的一端为球形端,其另一端与软端盖8外周固定,所述帽筒4上端口开设球槽,橡胶绳的球形端可卡设在球槽内。在帽筒4上端侧面设置有收纳软端盖8的空腔体9,因此,在软端盖8从凸台座7移出时,可以将软端盖8置入空腔体9内,不会增大笔帽上端体积,使结构拖沓影响该笔的书写等使用。另外,在软端盖8与帽筒4上端口设置连接用的软胶绳,使软端盖8在从凸台座7移出后,不会因误动作或保管不善而丢失,也方便通过软胶绳拉动软端盖8与凸台座7分离。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柱形凸起3的厚度为笔杆1直径与帽筒4上端口直径之差。所述柱形凸起3的宽度为笔杆1直径的1/4-1/2倍。笔杆1中部的柱形凸起3和前部能够在帽筒4移动至笔杆1中部时,形成较好的固定,防止帽筒4晃动,影响书写的质量,方便使用,另外,柱形凸起3对帽筒4的能够形成较好的支撑,需要控制其宽度,有利笔杆1的生产和减小体积。
更近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帽筒4由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帽筒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保证对条形缝隙6具有较好的拉伸距离,满足在日常使用中频繁的帽筒4移动次数要求,不会出现易开裂或断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