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式中性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040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多管式中性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性笔,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管式中性笔。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性笔多为一根笔芯,这样,在外出办公等情况下,当笔芯用完时,还要重新购买,带来不便。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一篇转轮式多笔芯组合笔,公开号是CN101138924的发明专利,该转轮式多笔芯组合笔上设置有对出芯控制钮的上、下滑移构成锁定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由设置在滑移槽上的定位条和设置在出芯控制钮上并与定位条构成锁定配合的定位块构成。本发明的锁定机构可使出芯控制钮下滑自由上推限位。使用时,按住出芯控制钮的按压端时锁定机构解除锁定,带动笔芯沿滑移槽自由下滑至书写需要的位置,然后松开出芯控制钮,即可使笔芯保持在该位置,笔芯的长度随着书写逐渐缩短,则可以通过继续推动芯控制钮下移,来一直保持笔芯的笔头露出笔壳,保证正常的书写,本发明结构简单,比较实用,特别适用于使用蜡笔、铅笔等消耗性笔芯的笔。另外一篇名为带多笔芯的旋转笔,公开号是CN20416094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单边敞口的笔身,其中所述笔身开口部内套接有旋转座,在笔身开口部内侧设有环形定位槽,在旋转座外壁上设有与环形定位槽相适应的定位凸块;在旋转座上沿周向设有若干固定笔芯的定位通孔,在旋转座中心设有连接通孔,在笔身内沿轴向设有与连接通孔相对应的轴套,轴套内孔径与连接通孔孔径相适应;在旋转座自由端活动套接有笔套,在笔套内活动套设有笔头,在笔头上沿周向设有若干轴向长孔,在笔套内壁上设有与轴向长孔相对应的定位凸块;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且使用效果良好的带多笔芯的旋转笔;用于书写。现有技术中的多笔芯笔结构复杂,装配繁琐,操控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管式中性笔,采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构思,解决了中性笔可以携带多笔芯的技术问题,该方案改进了笔芯携带方式,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管式中性笔,包括本体、帽体、主笔芯和至少一个预存笔芯,本体的内腔安装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位于下挡板上方,上挡板和下挡板均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上挡板上的通孔和下挡板上的通孔在垂直方向一一对应,下挡板固定在本体内腔的腔壁上,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安装供上挡板上下往复移动的弹性部件,帽体顶壁的中心位置吊装长轴,长轴的另一端固定推板,预存笔芯的芯头贯穿且卡扣在上挡板的通孔内,主笔芯安装在本体的内腔中心轴线位置,帽体安装在本体的上端,帽体的顶壁挤压预存笔芯的尾部,推板顶靠在主笔芯的尾部。

基于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做如下改进:

所述帽体的顶壁上安装缓冲座,缓冲座设有内腔,内腔开口朝下,内腔开口处内缩形成止挡部,所述长轴的吊装端部设有凸缘、且嵌装在缓冲座的内腔里,凸缘抵靠在止挡部的内侧面上,长轴位于缓冲座内腔的端面和缓冲座的顶壁之间安装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均为螺旋弹簧。

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上均设有两或四个通孔,预存笔芯的数量也是两个或四个。

所述帽体和本体螺纹结构装配。

所述推板和主笔芯的接触面上设有凹槽,主笔芯的尾端嵌在凹槽内。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本体的内腔安装上挡板和下挡板,其中,下挡板固定在本体内腔的腔壁上,上挡板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下挡板上,上挡板和下挡板上均垂直对应开设至少一个通孔,每垂直对应的一组通孔上,插装一根预存笔芯,预存笔芯的芯头贯穿且卡扣在上挡板的通孔内,这样,在帽体的顶壁挤压预存笔芯的尾部时,预存笔芯再挤压上挡板,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预存笔芯就被牢牢的挤压在了帽体和上挡板之间,因下挡板上也开设通孔,所以预存笔芯的芯头不会碰触在下挡板上,对芯头起到保护作用,主笔芯在长轴的挤压下,从本体的头部牢牢穿出,满足良好书写的要求。

2.考虑到长轴和主笔芯之间挤压用力过度,导致主笔芯和长轴损坏,本实用新型在帽体上安装缓冲座,长轴插装在缓冲座的内腔里,并且在长轴和缓冲座的顶壁之间安装弹性部件,即可以实现固定作用,又具备缓冲作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还将弹性部件选用螺旋弹簧,易于安装布置,推板上设置凹槽,将主笔芯的尾部嵌装在凹槽内,提高主笔芯在中性笔内腔的稳定性,改善书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帽体和长轴的装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预存笔芯安装在上挡板和下挡板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向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帽体;101顶壁;102第二弹性部件;103缓冲座;104凸缘;105止挡部;2本体;3预存笔芯;4长轴;5主笔芯;6第一弹性部件;7上挡板;8下挡板;9推板;10上通孔;11下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帽体1和本体2,帽体1螺纹安装在本体2上,本体2内腔里安装上挡板7和下挡板8,上挡板7上开设两个通孔,即上通孔10,如图4所示。同样,在下挡板8上,和上挡板7上的通孔对应也设置两个通孔,即下通孔11,如图3所示。

结合图1和图3,在下挡板8固定安装在本体2的内腔里,上挡板7通过第一弹性部件6安装在下挡板8上,且上通孔10和下通孔11在垂直方向上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弹性部件6选用螺旋弹簧。本实施例中,安装两个预存笔芯,以其中一个预存笔芯3为例,将预存笔芯3的芯头朝下,插入上通孔10,且预存笔芯3的芯头在插入通孔10一定长度后,卡扣在上通孔10上,预存笔芯3的尾端抵靠在帽体1的顶壁10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主笔芯5安装在本体2的内腔里,帽体1的顶壁上安装缓冲座103,缓冲座103设有开口朝下的内腔,长轴4的一端设有凸缘104,且该端整体嵌装在缓冲座103的内腔里,缓冲座103的开口处内缩形成止挡部105,凸缘104抵靠在止挡部105的内侧面。在长轴的上端的端面和缓冲座103的内腔的顶壁之间安装第二弹性部件102,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部件102选用螺旋弹簧。长轴4的下端安装推板9,该推板9抵靠在主笔芯5的尾端上,对主笔芯5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改进,在推板9和主笔芯5接触的端面上,开设一凹槽,主笔芯5的尾端嵌装在凹槽内。

实施例二

和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上挡板7和下挡板8上个设置四个通孔,同时,在本体2的内腔里布置四个预存笔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