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电实验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600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电实验教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课堂教学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磁电实验教具。



背景技术:

磁场的物理特性一直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电磁的相互转换、电磁力的作用是老师必须教授,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由于磁性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没有借助教具直观的演示,对于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都带来很大的不便。但是,目前尚无专门适合中小学课堂教学或演示用的磁电实验教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教学演示的磁电实验教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磁电实验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基板、弹性片和电磁组件,所述基板上设有三个接线柱,分别为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和第三接线柱,所述弹性片由导电、导磁的条状金属片构成,所述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相邻设置在基板的一端上,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上设有相对突出的一对导电接触片,所述一对导电接触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三接线柱设置在基板的另一端上,所述弹性片一端固定在第三接线柱,所述弹性片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片的自由端处于所述一对导电接触片之间,所述弹性片的自由端弹性地抵押在第一接线柱上的导电接触片;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筒状线圈架、绕在线圈架上的电磁线圈和设置在线圈架中心的铁芯,所述电磁组件设置在弹性片靠近第二接线柱的一侧,铁芯端部正对弹性片,所述线圈架设有第四接线柱和第五接线柱,所述电磁线圈两端分别与第四接线柱和第五接线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性片和电磁组件设置在一个基板上,并设有接线柱,方便了老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连接导线、电源进行教学或学习演示。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磁电实验教具包括一个基板1、弹性片2和电磁组件3。基板1由绝缘材料,通常为塑料注塑而成,形状可以不限,本具体实施例中,基板1为矩形,所述基板1上设有三个接线柱,分别为第一接线柱4、第二接线柱5和第三接线柱6,所述弹性片2由导电、导磁的条状金属片构成,如铁片制成,所述第一接线柱4、第二接线柱5相邻设置在基板1的一端上,第一接线柱4和第二接线柱5上设有相对突出的一对导电接触片7,导电接触片7可以是由铁片或铜片制成。所述一对导电接触片7之间留有间隙,导电接触片7与各自的接线柱电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柱6设置在基板1的另一端上,所述弹性片2一端固定在第三接线柱6并与其电连接,所述弹性片2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片2的自由端处于所述一对导电接触片7之间,所述弹性片2的自由端弹性地抵押在第一接线柱4上的导电接触片7;所述电磁组件3包括筒状线圈架301、绕在线圈架301上的电磁线圈302和设置在线圈架301中心的铁芯303,所述电磁组件3设置在弹性片2靠近第二接线柱5的一侧,铁芯303端部正对弹性片2,所述线圈架301设有第四接线柱8和第五接线柱9,所述电磁线圈302两端分别与第四接线柱8和第五接线柱连接9。

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所述线圈架301底部两端各设有插脚304,所述基板1相应位置设有插孔101与所述插脚304相配,所述线圈架301通过插脚304与插孔101配合构成与基板1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更换不同的电磁组件3。

为了能够吸附在黑板上,方便学生观察,优选在所述基板1的底面设有永磁体,永磁体最好是嵌入在基板1的底面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