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教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孔成像平面镜教学仪器。
背景技术:
物理实验是初高中阶段物理课程中包含的相关实验,包括电学实验、力学实验、热学实验、光学实验等等,常用于验证物理学科的定理定律,在光学实验中,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屏幕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通过对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沿着密林树叶间隙射到地面的光线形成射线状的光束,从小窗中进入屋里的日光也是这样。大量的观察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证明光的这一性质,大约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墨翟和他的学生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虽然他讲的并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样的,目前很多的中学开展了物理实验课程,在光学实验过程中,小孔成像是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实验,现在很多的小孔成像使用的是蜡烛配合滑轨,很多时候蜡烛不安全,容易烫伤烧伤实验人员,而且成像效果较差,不容易观察,因此设计了一种小孔成像平面镜教学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孔成像平面镜教学仪器,通过平面镜配合电子光源,利用反射的方式穿过小孔成像,使得成像效果更加优秀,避免了使用蜡烛作为光源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得实验过程更加安全,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们能更加直观的观看出小孔成像的实验效果,值得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孔成像平面镜教学仪器,它包括底座与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底座上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刻度标尺,所述底座左端设置有成像屏幕,所述底座右端设置有镜座,所述镜座上端设置有万向轴,所述万向轴上端连接有反光镜,所述滑轨上端设置有移动光源,所述移动光源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下端设置有滑动轮,所述机壳右端设置有平行光源,所述机壳上端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与主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所述主板内设置有成像小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两端设置有固定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成像屏幕上端设置有挡光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平面镜配合电子光源,利用反射的方式穿过小孔成像,使得成像效果更加优秀,避免了使用蜡烛作为光源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得实验过程更加安全,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们能更加直观的观看出小孔成像的实验效果,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滑轨,3-刻度标尺,4-成像屏幕,5-镜座,6-万向轴,7-反光镜,8-移动光源,9-机壳,10-滑动轮,11-平行光源,12-太阳能光伏板,13-主板,14-太阳能电池,15-成像小孔,16-防滑橡胶垫,17-固定支架,18-挡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孔成像平面镜教学仪器,它包括底座1与滑轨2,滑轨2设置在底座1上端,底座1上设置有刻度标尺3,底座1左端设置有成像屏幕4,底座1右端设置有镜座5,镜座5上端设置有万向轴6,万向轴6上端连接有反光镜7,滑轨2上端设置有移动光源8,移动光源8包括机壳9,机壳9下端设置有滑动轮10,机壳9右端设置有平行光源11,机壳9上端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12与主板13,太阳能光伏板12连接有太阳能电池14,主板13内设置有成像小孔15,底座1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16,底座1两端设置有固定支架17,成像屏幕4上端设置有挡光板18。
通过平面镜配合电子光源,利用反射的方式穿过小孔成像,使得成像效果更加优秀,避免了使用蜡烛作为光源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得实验过程更加安全,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们能更加直观的观看出小孔成像的实验效果,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