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教学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1723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模形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易经六十四卦教学模具。



背景技术:

卦爻图式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图谱,八卦符号是五千年前人类自我超越的理性标志,也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唯一代表。在易经八卦六十四卦的教学过程中,自古至今都是采用平面图,不能逻辑理性的表达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八卦六十四卦的名称、卦符、类象等都是靠死记硬背,这种机械的记忆方式不利于学生记忆,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更生动立体的易经六十四卦教学模具,以方便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学生记忆、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的易经六十四卦教学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其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经六十四卦教学模具:包括教学模形主体;所述教学模形主体呈空心正六面体、包括八个顶点和十二条等长的棱边;所述八个顶点分别代表乾、坤、震、巽、坎、离、艮和兑八个卦象;代表所述乾、离、艮、巽的四个顶点按逆时针顺序排列于所述空心正六面体的上层;代表兑、震、坤、坎的四个顶点按逆时针顺序排列于所述空心正六面体的下层;所述代表乾与兑的两个顶点上下相叠、所述代表离与震的两个顶点上下相叠、所述代表艮与坤的两个顶点上下相叠、所述代表巽与坎的两个顶点上下相叠。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改变了传统的平面图教学模式,用立体结构的方式,更直观的表达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记忆、提高了教学效率。

优选的是,上述易经六十四卦教学模具中:所述教学模形主体由乾部、坤部、震部、巽部、坎部、离部、艮部和兑部八个可装卸部件构成,且所述各顶点和棱边上以激光雕刻的方式标注卦名;所述乾部包括乾顶点、小畜杆、大有杆、夬杆;所述小畜杆、大有杆、夬杆分别固定于乾顶点上,且所述小畜杆、大有杆、夬杆两两互相垂直;所述坤部包括坤顶点、豫杆、比杆、剥杆;所述豫杆、比杆、剥杆分别固定于坤顶点上,且所述豫杆、比杆、剥杆两两互相垂直;所述震部包括震顶点、随杆、复杆、噬嗑杆;所述随杆、复杆、噬嗑杆分别固定于震顶点上,且所述随杆、复杆、噬嗑杆两两互相垂直;所述巽部包括巽顶点、姤杆、井杆、蛊杆;所述姤杆、井杆、蛊杆分别固定于巽顶点上,且所述姤杆、井杆、蛊杆两两互相垂直;所述坎部包括坎顶点、涣杆、困杆、师杆;所述涣杆、困杆、师杆分别固定于坎顶点上,且所述涣杆、困杆、师杆两两互相垂直;所述离部包括离顶点、同人杆、丰杆、贲杆;所述同人杆、丰杆、贲杆分别固定于离顶点上,且所述同人杆、丰杆、贲杆两两互相垂直;所述艮部包括艮顶点、旅杆、渐杆、谦杆;所述旅杆、渐杆、谦杆分别固定于艮顶点上,且所述旅杆、渐杆、谦杆两两垂直;所述兑部包括兑顶点、履杆、节杆、归妹杆;所述履杆、节杆、归妹杆分别固定于兑顶点上,且所述履杆、节杆、归妹杆两两垂直;所述小畜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榫部;所述姤杆的端部设有第一卯部;所述大有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榫部;所述同人杆的端部设有第二卯部;所述夬杆的端部设有第三榫部;所述履杆的端部设有第三卯部;所述节杆的端部设有第四榫部;所述困杆的端部设有第四卯部;所述归妹杆的端部设有第五榫部;所述随杆的端部设有第五卯部;所述井杆的端部设有第六榫部;所述涣杆的端部设有第六卯部;所述蛊杆的端部设有第七榫部;所述渐杆的端部设有第七卯部;所述贲杆的端部设有第八榫部;所述旅杆的端部设有第八卯部;所述丰杆的端部设有第九榫部;所述噬嗑杆的端部设有第九卯部;所述谦杆的端部设有第十榫部;所述剥杆的端部设有第十卯部;所述复杆的端部设有第十一榫部;所述豫杆的端部设有第十一卯部;所述师杆的端部设有第十二榫部;所述比杆的端部设有第十二卯部;所述第一榫部和第一卯部、第二榫部和第二卯部、第三榫部和第三卯部、第四榫部和第四卯部、第五榫部和第五卯部、第六榫部和第六卯部、第七榫部和第七卯部、第八榫部和第八卯部、第九榫部和第一卯部、第十榫部和第十卯部、第十一榫部和第十一卯部、第十二榫部和第十二卯部分别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学生可以通过对教学模形主体的安装和拆卸,在实践中牢记各个卦象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因为各榫部和各卯部存在唯一性的对应关系,因此学生在拆装教学模形主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装配错误的问题。

更优选的是,上述易经六十四卦教学模具中:所述小畜杆、大有杆、夬杆、节杆、归妹杆、井杆、蛊杆、贲杆、丰杆、谦杆、复杆、师杆的表面涂覆有木本色油漆层;所述姤杆、同人杆、履杆、困杆、随杆、涣杆、渐杆、旅杆、噬嗑杆、剥杆、豫杆、比杆的表面涂覆有条纹色油漆层。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以木本色油漆层标示阳爻;以条纹色油漆层标示阴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备。通过立体可视的方式表达各卦像之间的关系,学生可通过手动拼装的实践方式对教学模型进行组合和还原,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乾部;2、坤部;3、震部;4、巽部;5、坎部;6、离部;7、艮部;8、兑部;11、乾顶点;12、小畜杆;13、大有杆;14、夬杆;21、坤顶点;22、豫杆;23、比杆;24、剥杆;31、震顶点;32、随杆;33、复杆;34、噬嗑杆;41、巽顶点;42、姤杆;43、井杆;44、蛊杆;51、坎顶点;52、涣杆;53、困杆;54、师杆;61、离顶点;62、同人杆;63、丰杆;64、贲杆;71、艮顶点;72、旅杆;73、渐杆;74、谦杆;81、兑顶点;82、履杆;83、节杆;84、归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一种易经六十四卦教学模具,包括教学模形主体;所述教学模形主体呈空心正六面体、包括八个顶点和十二条等长的棱边。所述教学模形主体为可拆可装卸型产品、包括乾部1、坤部2、震部3、巽部4、坎部5、离部6、艮部7和兑部8八个可装卸部件。具体来说:

所述乾部1包括乾顶点11、小畜杆12、大有杆13、夬杆14;所述小畜杆12、大有杆13、夬杆14分别固定于乾顶点11上,且所述小畜杆12、大有杆13、夬杆14两两互相垂直;

所述坤部2包括坤顶点21、豫杆22、比杆23、剥杆24;所述豫杆22、比杆23、剥杆24分别固定于坤顶点21上,且所述豫杆22、比杆23、剥杆24两两互相垂直;

所述震部3包括震顶点31、随杆32、复杆33、噬嗑杆34;所述随杆32、复杆33、噬嗑杆34分别固定于震顶点31上,且所述随杆32、复杆33、噬嗑杆34两两互相垂直;

所述巽部4包括巽顶点41、姤杆42、井杆43、蛊杆44;所述姤杆42、井杆43、蛊杆44分别固定于巽顶点41上,且所述姤杆42、井杆43、蛊杆44两两互相垂直;

所述坎部5包括坎顶点51、涣杆52、困杆53、师杆54;所述涣杆52、困杆53、师杆54分别固定于坎顶点51上,且所述涣杆52、困杆53、师杆54两两互相垂直;

所述离部6包括离顶点61、同人杆62、丰杆63、贲杆64;所述同人杆62、丰杆63、贲杆64分别固定于离顶点61上,且所述同人杆62、丰杆63、贲杆64两两互相垂直;

所述艮部7包括艮顶点71、旅杆72、渐杆73、谦杆74;所述旅杆72、渐杆73、谦杆74分别固定于艮顶点71上,且所述旅杆72、渐杆73、谦杆74两两垂直;

所述兑部8包括兑顶点81、履杆82、节杆83、归妹杆84;所述履杆82、节杆83、归妹杆84分别固定于兑顶点81上,且所述履杆82、节杆83、归妹杆84两两垂直;

所述小畜杆12的端部设有第一榫部;所述姤杆42的端部设有第一卯部;

所述大有杆13的端部设有第二榫部;所述同人杆62的端部设有第二卯部;

所述夬杆14的端部设有第三榫部;所述履杆82的端部设有第三卯部;

所述节杆83的端部设有第四榫部;所述困杆53的端部设有第四卯部;

所述归妹杆84的端部设有第五榫部;所述随杆32的端部设有第五卯部;

所述井杆43的端部设有第六榫部;所述涣杆52的端部设有第六卯部;

所述蛊杆44的端部设有第七榫部;所述渐杆73的端部设有第七卯部;

所述贲杆64的端部设有第八榫部;所述旅杆72的端部设有第八卯部;

所述丰杆63的端部设有第九榫部;所述噬嗑杆34的端部设有第九卯部;

所述谦杆74的端部设有第十榫部;所述剥杆24的端部设有第十卯部;

所述复杆33的端部设有第十一榫部;所述豫杆22的端部设有第十一卯部;

所述师杆54的端部设有第十二榫部;所述比杆23的端部设有第十二卯部;

所述第一榫部和第一卯部、第二榫部和第二卯部、第三榫部和第三卯部、第四榫部和第四卯部、第五榫部和第五卯部、第六榫部和第六卯部、第七榫部和第七卯部、第八榫部和第八卯部、第九榫部和第一卯部、第十榫部和第十卯部、第十一榫部和第十一卯部、第十二榫部和第十二卯部分别一一对应。

所述小畜杆12、大有杆13、夬杆14、节杆83、归妹杆84、井杆43、蛊杆44、贲杆64、丰杆63、谦杆74、复杆33、师杆54的表面涂覆有木本色油漆层;所述姤杆42、同人杆62、履杆82、困杆53、随杆32、涣杆52、渐杆73、旅杆72、噬嗑杆34、剥杆24、豫杆22、比杆23的表面涂覆有条纹色油漆层。

实践中:教师首先通过已经成型的教学模形主体,对学生展示八个卦的卦象,十二条边分成三组,每组四条,分别在方上代表着左右关系、前后关系,上下关系,以六面体中心为原点,按左、前、上为阳,右、后、下为阴,自然形成八组不同组合标注八个顶点,左前上——乾卦,右后下——坤卦,左前下——兑卦,右后上——艮卦,左后上——离卦,左前下——坎卦,左后下——震卦。众所周知,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的两两相叠组成的,实践中,根据八卦的相互关系,把卦分成了四类:八个角部圆球上的卦自我相叠,称之为零维变化相叠,这样的卦有8个,如乾上乾下;八卦通过十二条边上一维线性关系与另一端左或右,前或后,上或下的卦两两相叠,称之为一维变化相叠;这样的卦有24个;如左右关系的乾卦与巽卦,前后关系的乾卦与离卦,上下关系乾卦与兑卦两两互为上下组成六十四卦,如乾与巽组成巽上乾下,乾上巽下两个卦。每个卦的都与构成这个角的三个面的对角的卦相叠,称之为二维变化相叠;这样的卦有24个;如乾与坎,乾与艮,乾与震都是面上的对角关系,两两互为上下组成六十四卦。如乾与坎组成乾上坎下,坎上乾下两个卦。立方体大对角上卦的两两相叠,称之为三维变化的相叠;这样的卦有8个;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两两互为上下组成六十四卦。如乾与坤组成乾上坤下,坤上乾下两个卦。然后,教师将教学模型拆开,拆为乾部1、坤部2、震部3、巽部4、坎部5、离部6、艮部7和兑部8八个可装卸部件。学生根据记忆将八个部件对教学模型进行重新组装。因为各榫部和各卯部存在唯一性的对应关系,因此学生在拆装教学模形主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装配错误的问题。教学完成后,教师依旧将教学模型拆开,打包带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