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墨一体记事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539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墨一体记事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具,具体是一种纸墨一体记事笔。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需要记录信息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纸和笔,笔的体积相对较小,而且大多数笔都设置了方便携带的部件,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随身携带笔,但是对于纸来说,由于纸体积相对较大而且不易方便携带,在随身携带过程中也容易造成纸张的损坏,所以一般人们很少会随身携带纸;这就造成了在使用纸笔记录东西的时候找不到纸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墨一体记事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纸墨一体记事笔,包括笔帽、笔杆、笔夹、拉力装置、纸条安置孔和纸条;所述笔帽上侧面设置有拉出口,笔帽内设置有笔帽孔;所述笔帽孔的外侧设置有纸条安置孔,所述纸条安置孔内固定安装有拉力装置,纸条安置孔内放置有纸条,所述纸条一端设置有纸条拉头,纸条另一端设置有纸条卡条,纸条卡条连接至拉力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纸条拉头卡扣在拉出口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笔杆上设置有握笔处,所述握笔处的前端设置有笔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笔夹固定安装在笔帽的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书写时同时携带纸和笔的麻烦,同时解决了在书写时找不到纸的问题,将纸和笔简化为一体,在使用时边条纸从笔帽上拉出即可,结构更加简单,携带也更加方便,同时记录信息的速度也更加快。

附图说明

图1为纸墨一体记事笔的主视图。

图2为纸墨一体记事笔的俯视图。

图3为纸墨一体记事笔中笔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纸墨一体记事笔中笔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纸墨一体记事笔中纸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笔帽,2-笔杆,3-笔夹,4-拉出口,5-握笔处,6-笔头,7-拉力装置,8-纸条安置孔,9-纸条,10-纸条卡条,11-纸条拉头,12-笔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纸墨一体记事笔,包括笔帽1、笔杆2、笔夹3、拉力装置7、纸条安置孔8和纸条9;所述笔帽1上侧面设置有拉出口4,笔帽1内设置有笔帽孔12,所述笔帽孔12用于插入笔杆2,所述笔杆2内设置有笔芯,所述笔芯与市面上出售的笔芯通用;所述笔帽孔12的外侧设置有纸条安置孔8,所述纸条安置孔8内固定安装有拉力装置7,纸条安置孔8内放置有纸条9,纸条9插入到纸条安置孔8内,纸条9能够自由的卸载并可以更换,所述纸条9一端设置有纸条拉头11,纸条9另一端设置有纸条卡条10,所述纸条拉头11卡扣在拉出口4上,纸条卡条10连接至拉力装置7,所述拉力装置7用于将伸出的纸条9拉回;所述笔杆2上设置有握笔处5,所述握笔处5的前端设置有笔头6,所述笔帽1上还设置有笔夹3,笔夹3固定安装在笔帽1的顶端,所述笔杆2和笔帽1的外观不受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将笔帽1从笔杆2上拔下,将适合空间的纸条7卷入纸条安置孔8内,纸条9的一头通过纸条卡条10连接到拉力装置7,另一头设置有纸条拉头11,纸条9穿过拉出口4,连接拉力装置7,用于拉出纸条。当要用这种笔计事时,将笔帽1取掉,用手指夹住纸条拉头11将纸条9拉出,但纸条9不会被全部拉出,纸9条的另一头因为有纸条卡条10与拉力装置7连接从而实现了纸条9可以被完全拉出但不会脱离,然后用自带的笔就可以记事。写完后,纸条9另一端的拉力装置7会将纸条拉回,然后套上笔帽1,完成整个流程。

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书写时同时携带纸和笔的麻烦,同时解决了在书写时找不到纸的问题,将纸和笔简化为一体,在使用时边条纸从笔帽上拉出即可,结构更加简单,携带也更加方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