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干胶标签印刷中印版图文测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2320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干胶标签印刷中印版图文测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干胶标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干胶标签印刷中印版图文测读装置。



背景技术:

不干胶标签同传统的标签具有不用刷胶、不用浆糊、不用蘸水、无污染、节省贴标时间等优点,应用范围广,方便快捷,不干胶是一种材料,也叫自粘标签材料以纸张、薄膜或其它特种材料为面料,背面涂有胶粘剂,以涂硅保护纸为底纸的一种复合材料,并经印刷、模切等加工后成为成品标签,目前,对不干胶标签进行印刷过程中,不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上墨和涂胶,并且涂膜不均匀,导致印刷品质量下降,影响产品销售,如何能够在不干胶印刷过程中对其进行各项指标的快速测读,成为现代印刷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干胶标签印刷中印版图文测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干胶标签印刷中印版图文测读装置,包括测量条、标准条、校准区、图像区、印版、第一校准条、第二校准条、第三校准条、打印记录装置、操作台、盒式磁带、电子装置、传感器、光源、扩散的荧光屏和测量限制器,所述测量条上侧设置有标准条,所述测量条右侧设置有校准区,所述校准区上侧设置有图像区和印版,所述校准区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校准条、第二校准条和第三校准条,所述印版右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打印记录装置、操作台和盒式磁带,所述测量条上侧设置有测量限制器,所述测量限制器左右两侧设置有扩散的荧光屏,所述扩散的荧光屏上侧安装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上侧连接有电子装置,所述传感器左右两侧设置有光源。

优选的,所述第一校准条、第二校准条和第三校准条对应的数值依次为0%、55%和100%。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均采用与阅读印版相匹配的校准条进行校正,且在非图像部分校准至0%,在实地部分校准至100%。

优选的,所述测量限制器又叫感测孔,测量限制器的直径为32-3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不干胶标签印刷中印版图文测读装置对曝光和涂胶的印版进行测读,可逐个感测印版上的亲墨层所占面积的百分率,并且能够自动校正颜色上存在的任何偏差,采用该装置可以更快、更准确的预调墨层以及不干胶层的厚度分布,可以降低换版调机时的纸张浪费和时间的浪费,更加快捷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限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测量条1、标准条2、校准区3、图像区4、印版5、第一校准条6、第二校准条7、第三校准条8、打印记录装置9、操作台10、盒式磁带11、电子装置12、传感器13、光源14、扩散的荧光屏15和测量限制器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干胶标签印刷中印版图文测读装置,包括测量条1、标准条2、校准区3、图像区4、印版5、第一校准条6、第二校准条7、第三校准条8、打印记录装置9、操作台10、盒式磁带11、电子装置12、传感器13、光源14、扩散的荧光屏15和测量限制器16,测量条1上侧设置有标准条2,测量条1右侧设置有校准区3,校准区3上侧设置有图像区4和印版5,校准区3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校准条6、第二校准条7和第三校准条8,第一校准条6、第二校准条7和第三校准条8依次对应的数值为0%、55%和100%,印版5右侧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打印记录装置9、操作台10和盒式磁带11,打印记录装置9和盒式磁带11为通过操作台10控制的两种数据输出形式,测量条1上侧设置有测量限制器16,测量限制器16又叫感测孔,测量限制器16的直径为32.5mm,测量限制器16左右两侧设置有扩散的荧光屏15,扩散的荧光屏15上侧安装有传感器13,传感器13均采用与阅读印版5相匹配的校准条进行校正,且在非图像部分校准至0%,在实地部分校准至100%,传感器13上侧连接有电子装置12,传感器13左右两侧设置有光源14。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不干胶标签印刷中印版图文测读装置时,在印刷前,只要将印版和记录的盒式磁带11给操作人员,把磁带数据读入控制器中,通过操控操作台,就可以把数据输给印刷机,其次,也可以通过操控台操作打印记录装置9的形式进行数据输出,在阅读过程中,传感器13均采用与阅读印版5相类似的校准条进行校正,且在非图像部分校准至0%,在实地部分校准至100%,在校准区也可以在印版上曝光,以自动校正颜色上存在的任何偏差。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