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芯以及笔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5666发布日期:2018-07-17 23:3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更换式墨水芯以及具备该墨水芯的笔具,尤其涉及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以及笔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可更换墨水芯的笔具。以往的墨水芯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筒状的容器和用于密闭该容器的开口部的栓。以往的栓由球状物或圆板构成。在与墨水芯对应的笔具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开放栓的凸起。

例如,日本特开2008-006794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图1中公开的笔具1具有用于开放墨水芯7的栓9的凸片53a。凸片53a设置于连接管部53。连接管部53安装在墨水芯7的开口部。当连接管部53被压入墨水芯7的开口部时,凸片53a按压栓9的周边部。由此,栓9从墨水芯7的开口部脱离。之后,墨水芯7内的墨水通过连接管部53而向墨水吸存体3供给。

然而,专利文献1的笔具1存在如下问题:从连接管部53取下使用完的墨水芯7时,残留在墨水芯7内的墨水从开口部泄漏。因此,本申请人在国际公开第2015/041202的说明书(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笔具。

例如,专利文献2的图4的(a)~(c)中公开的笔具101具有笔具主体102和墨水芯106。在笔具主体102的中央设置有棒状的凸起部152。此外,在凸起部152的顶端形成小凸起155。小凸起155具有公嵌合部的功能。另一方面,墨水芯106具有栓108。栓108能够相对于墨水芯106的开口部172自由地拆装。在栓108的顶端设置有小孔183。小孔183具有母嵌合部的功能。

当墨水芯106被压入笔具主体102时,凸起部152的小凸起155与栓108的小孔182相嵌合。凸起部152以保持小凸起155与小孔182嵌合的状态按压栓108。由此,栓108从墨水芯106的开口部172脱离。之后,墨水芯106内的墨水通过墨水引导部151而向墨水吸存体104供给。

另一方面,当从笔具主体102拔出使用完的墨水芯106时,与小凸起155嵌合的栓108再次被插入墨水芯106的开口部172。当解除小凸起155和小孔182的嵌合时,栓108与墨水芯106的开口部172嵌合。由此,墨水芯106的开口部172通过栓108而被密闭。其结果,防止了残留在墨水芯106内的墨水的泄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067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041202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与旧产品的笔具主体的兼容性>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2的笔具101具有在更换墨水芯106时,能够防止残留的墨水泄漏的有益的效果。然而,专利文献2的墨水芯106具有如下问题,无法适用于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在连接管部53设置有凸片53a的笔具1。即,专利文献1的笔具1构成为通过凸片53a按压栓9的周边部而使栓9脱离。与此相比,专利文献2的笔具101构成为栓108通过设置于笔具主体102的中央的凸起部152而被脱离。专利文献1的设置于笔具1的凸片53a无法使专利文献2的墨水芯106的栓108脱离。即,专利文献2的墨水芯106无法在如专利文献1的用于开放栓的结构不同的笔具101中使用。

上述专利文献2的墨水芯106的问题是产品提供商在将旧产品更换为新产品时实际发生的问题。即,产品提供商,在开始提供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新产品之后,也应该继续提供适合于旧产品的墨水芯。预订可更换墨水芯的笔具重复使用笔具主体。如果因产品提供商提供新产品,而中止旧产品的墨水芯的提供,则会浪费还可以使用的旧产品的笔具主体。这违背了重复使用笔具主体来降低资源浪费的生态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持续提供新旧两种墨水芯会给产品提供商带来经济负担。此外,新旧两种墨水芯并存于市场,会使新产品和旧产品两者的使用者混乱。

<与旧产品墨水芯的兼容性>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笔具主体102具有如下问题:无法适用于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在容器8的开口部内周面嵌入有圆板状的栓9的墨水芯7。即,难以用专利文献2的笔具主体102的设置于中央的凸起部152顺畅地使专利文献1的墨水芯7的栓9脱离。这是因为圆板状的栓9通过将直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从容器8的开口部的内周面脱离。即便专利文献2的凸起部152按压栓9的中央,也无法旋转栓9。尤其,在专利文献1的栓9的中央形成有用于区别栓9的表面和里面的圆柱凸起。该圆柱凸起与专利文献2的凸起部152发生干涉,从而难以通过凸起部152顺畅地取下栓9。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

第一,提供能够在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笔具主体和不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笔具主体两者中使用的墨水芯,

第二,提供能够在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和不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两者中使用的笔具主体,

第三,提供具备上述墨水芯以及/或笔具主体的笔具。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墨水芯,具有容纳墨水的筒状的容器和密闭所述容器的开口部的栓,所述栓通过设置于笔具主体的凸起部开放,所述栓包括第一栓和第二栓,所述第一栓具有与所述凸起部嵌合的栓主体,所述第二栓具有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嵌合的外周部和嵌合所述第一栓的栓主体的所述墨水的通过孔,能够通过所述凸起部解除所述第一栓的栓主体与所述第二栓的通过孔之间的嵌合,进而,能够利用朝向所述容器的后方的力使所述第二栓的外周部脱离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

(2)优选,在上述(1)墨水芯中,所述第二栓的外周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嵌合力大于所述第一栓的栓主体与所述第二栓的通过孔之间的嵌合力。

(3)优选,在上述(1)或(2)的墨水芯中,所述第二栓的构成通过孔的内周面形成为朝向所述容器的后方扩展的锥状。

(4)优选,在上述(1)~(3)中任一项的墨水芯中,所述第一栓具有凸缘,该凸缘从所述栓主体向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突出,且能够使所述墨水通过。

(5)优选,在上述(1)~(4)中任一项的墨水芯中,在所述容器的内侧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通过与脱离所述第二栓的所述第一栓抵接,限制所述第一栓向后方移动。

(6)优选,在上述(1)~(5)中任一项的墨水芯中,在所述栓主体上设置有母嵌合部或公嵌合部,所述母嵌合部或所述公嵌合部能够与所述笔具主体的凸起部嵌合。

(7)优选,在上述(6)的墨水芯中,在所述栓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所述母嵌合部,所述母嵌合部包括仅向所述栓主体的前方开口的孔和设置于所述孔的内周面的环状凹部。

(8)优选,在上述(1)~(7)中任一项的墨水芯中,所述容器的开口部具有13mm以上且23mm以下的外径。

(9)优选,在上述(8)的墨水芯中,所述容器的开口部的内径在10~22mm范围内。

(10)本发明的笔具具有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水芯和以能够更换所述墨水芯的方式安装所述墨水芯的笔具主体,在所述笔具主体上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从所述笔具主体向后方突出,且能够开放所述墨水芯的第一栓或第二栓中的任一栓。

(11)优选,在上述(10)的笔具中,所述凸起部在短边方向具有能够在所述第二栓的通过孔中通过的宽度,所述凸起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栓的栓主体嵌合,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栓主体之间的嵌合力小于所述第二栓的外周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嵌合力。

(12)优选,在上述(11)的笔具中,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公嵌合部或母嵌合部,所述公嵌合部或所述母嵌合部能够与所述栓主体嵌合。

(13)优选,在上述(12)的笔具中,在所述栓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母嵌合部,所述母嵌合部包括仅向所述栓主体的前方开口的孔和设置于所述孔的内周面的环状凹部,在所述凸起部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公嵌合部,所述公嵌合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环状凹部中的任意部分嵌合的多个凸面。

(14)优选,在上述(11)~(13)中任一项的笔具中,所述凸起部在短边方向具有与所述第二栓的通过孔的直径大致相等的宽度,所述凸起部插入所述通过孔时将该通过孔划分为两个部分。

(15)优选,在上述(14)的笔具中,所述凸起部设置于分隔壁的中央,所述分隔壁划分所述笔具主体的内部,在所述分隔壁上设置有将所述凸起部夹在中间的至少两个贯通孔,在所述凸起部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至少两个流路,所述流路由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部构成。

(16)优选,在上述(11)~(15)中任一项的笔具中,在所述笔具主体上设置有密闭连接部,所述密闭连接部由围绕所述凸起部的筒状的壁部构成,且所述密闭连接部具有能够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密闭嵌合的外周面。

(17)优选,在上述(10)的笔具中,在所述笔具主体上设置有密闭连接部,所述密闭连接部具有能够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密闭嵌合的外周面,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密闭连接部上,所述凸起部从所述密闭连接部向后方突出,通过所述凸起部向所述容器的后方按压所述第二栓的周边部,能够开放所述第二栓。

(18)优选,在上述(12)~(16)中任一项的笔具,在所述栓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母嵌合部,所述母嵌合部包括仅向所述栓主体的前方开口的孔和设置于所述孔的内周面的环状凹部,在所述凸起部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公嵌合部,所述公嵌合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环状凹部的任意部分嵌合的多个凸面,在所述公嵌合部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微小凸起,所述第一微小凸起偏离所述公嵌合部的中心而位于一侧,所述第一微小凸起从所述公嵌合部向后方突出,所述第一微小凸起具有当所述公嵌合部与所述母嵌合部嵌合时不与所述栓主体接触的长度。

(19)优选,在上述(18)的笔具中,在所述公嵌合部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微小凸起,所述第二微小凸起偏离所述公嵌合部的中心而位于另一侧,所述第二微小凸起从所述公嵌合部向后方突出,所述第二微小凸起具有比所述第一微小凸起更短的长度,在所述第二微小凸起与所述第一微小凸起之间形成有间隙。

(20)优选,在上述(19)的笔具,所述第一微小凸起与所述第二微小凸起之间的所述间隙,偏离所述公嵌合部的中心而位于靠另一侧的位置。

(21)优选,在上述(18)~(20)中任一项的笔具,所述第一微小凸起的顶端面具有比垂直状态的所述第一微小凸起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积更小的面积。

(22)优选,在上述(21)的笔具中,所述第一微小凸起的相向的两个侧面从所述第一微小凸起的顶端侧向所述公嵌合部倾斜。

(23)优选,在上述(21)或(22)的笔具中,所述第二微小凸起的顶端面具有比垂直状态的所述第二微小凸起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积更小的面积。

(24)优选,在上述(23)的笔具中,所述第二微小凸起的相向的两个侧面从所述第二微小凸起的顶端侧向所述公嵌合部倾斜。

(2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墨水芯,适用于上述(19)~(24)中的任一项所述笔具主体的墨水芯,该墨水芯具有容纳墨水的筒状的容器和密闭所述容器的开口部的圆板状的栓,在所述栓的中央设置有圆柱凸起,所述圆柱凸起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微小凸起与所述第二微小凸起之间的所述间隙的深度短,且所述圆柱凸起的直径比所述第一微小凸起与所述第二微小凸起之间的所述间隙的宽度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用语“前方”是指笔具的笔尖的方向以及墨水芯的开口部的方向,用语“后方”是指与前方相反的方向。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墨水芯能够在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笔具主体和不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笔具主体两者中使用。即,本发明的墨水芯能够在用于开放栓的结构不同的两种笔具主体中使用。此外,本发明的墨水芯适合于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新产品的笔具和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旧产品的笔具两者。因此,产品提供商可在切换新旧产品时,仅向市场提供具备本发明的一种墨水芯即可。另外,新产品和旧产品两者的用户在选择市场上的一种墨水芯即可。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具备微小凸起的笔具主体,能够在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和不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两者中使用。即,本发明的具备微小凸起的笔具主体,能够将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的栓和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的栓两者顺畅地开放。因此,在刚刚将旧产品切换为新产品时,即便在市场中流通新旧两种墨水芯的情况下,新产品的笔具主体也能够使用新旧墨水芯。

附图说明

图1a~图1c示出了包括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墨水芯的笔具。图1a是表示所述笔具的垂直方向的剖视图。图1b是表示所述笔具的水平方向的剖视图。图1c是图1b的局部放大图。

图2a是表示将图1a所示的所述墨水芯安装在笔具主体之前的状态的垂直方向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的局部放大图。

图3a是表示构成所述墨水芯的第一栓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构成所述墨水芯的第二栓的立体图。图3c是表示构成所述笔具主体的中间构件的立体图。

图4a~图4c是表示直到所述墨水芯被安装到所述笔具主体为止的过程的垂直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4d~图4f是分别与图4a~图4c对应的水平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5a~图5c是表示直到从所述笔具主体取下所述墨水芯为止的过程的垂直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5d~图5f是分别与图5a~图5c对应的水平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6a是表示包括所述墨水芯的其他笔具的垂直方向的剖视图。图6b和图6c是表示直到将所述墨水芯安装到所述其他笔具的笔具主体为止的过程的垂直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7a~图7d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芯。图7a是表示构成所述墨水芯的第一栓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构成所述墨水芯的容器的立体图。图7c和图7d是所述容器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的中间构件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所述中间构件的凸起部的放大图。

图9a是表示所述凸起部的俯视图。图9b是表示所述凸起部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所述中间构件和圆板状的栓的剖视图。

图11a和图11b是安装有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的所述笔具主体的图。图11a是垂直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11b是水平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12a~图12c是表示直到将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安装到所述笔具主体为止的过程的水平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12d是与图12c对应的垂直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的中间构件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13b是表示将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安装在所述笔具主体上的水平方向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墨水芯和笔具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墨水芯和笔具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笔具>

如图1a和图1b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笔具1包括笔具主体2和墨水芯3。墨水芯3容纳于笔具主体2的轴筒11内。轴筒11由前轴11a和后轴11b构成。前轴11a和后轴11b通过螺纹螺合而能够拆装地结合。容纳于轴筒11内的墨水芯3能够通过从前轴11a取下后轴11b来进行更换(参照图2a)。

<墨水芯>

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3包括容纳墨水的筒状的容器30和密闭容器30的开口部31的栓40、50。

容器30是圆筒状的构件,在前端设置有开口部31,在后端具有底部。

容器30内容纳有未图示的墨水。在容器30的后方的内周面,以隔着等间隔的方式形成多个肋32。各个肋32使容器30内的墨水的流动顺畅。另外,各个肋32的顶端面形成多个台阶部32a,该台阶部位于开口部31的后方。

容器30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或者吹塑成形来制造。容器30的材料使用例如聚丙烯等合成树脂。优选容器30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制造,以能够视觉识别容纳于其内部的墨水的颜色以及剩余量。优选容器30的开口部具有13mm以上23mm以下的外径。例如,容器30的开口部的外径能够设定为约18mm。由此,能够控制笔具1的轴筒11,使其粗细适当。另一方面,优选容器30的开口部具有在10~22mm范围内的内径。例如,更优选容器30的开口部的内径在16~17mm的范围内。由此,容器30能够获得充分的强度,且能够在容器30内容纳足够量的墨水。

作为容纳于容器30内的墨水,例如使用写字板用油性墨水。写字板用油性墨水包含溶剂和添加剂。例如,写字板用油性墨水的溶剂使用将乙醇和异丙醇混合而成的溶剂。另外,写字板用油性墨水的添加剂使用例如颜料、树脂、剥离剂等添加剂。写字板用油性墨水,通过含有上述溶剂和添加剂,字迹的干燥性和可擦性优异。需要说明的是,不对容纳于容器30内的墨水作出特别的限定。例如,容纳于容器30内的墨水可以是不包含剥离剂的油性墨水或以水作为主溶剂的水性墨水。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3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所述墨水泄漏防止机构,能够在从笔具主体2取下墨水芯3时,利用栓40、50再次密闭容器30的开口部3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栓40、50能够通过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笔具主体2和不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图6a的笔具主体4两者来开放。

如图2b所示,墨水芯3的栓由第一栓40和第二栓50构成。第一栓40和第二栓50通过彼此嵌合而构成密闭容器30的开口部31的单一栓。图3a和图3b示出了将第一栓40和第二栓50分离的状态。

如图2b和图3a所示,第一栓40包括圆筒状的栓主体41和4个凸缘42。栓主体41与设置于第二栓50的墨水的通过孔51a相嵌合。栓主体41内形成有仅向前方开口的孔41a。孔41a并不贯通栓主体41。在孔41a的内周面设置有环状凹部41b。

如图1c所示,孔41a与环状凹部41b构成用于与笔具主体2的凸起部22嵌合的母嵌合部。即,在笔具主体2的凸起部22的顶端设置有作为公嵌合部的小凸起22a。小凸起22a具有一对凸部22a。当将凸起部22的小凸起22a插入栓主体41的孔41a时,一对凸部22a与环状凹部41b中的任意部位嵌合。

在此,使栓主体41的顶端侧部分41c的壁厚稍薄。壁厚薄的顶端侧部分41c受到外力而容易变形。由此,栓主体41的顶端侧部分41c顺畅地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相嵌合。此外,在栓主体41的顶端侧部分41c的圆形端面形成有外周锥形部41d和内周锥形部41d。外周锥形部41d向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中引导栓主体41的顶端侧部分41c。由此,栓主体41的顶端侧部分41c更顺畅地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相嵌合。另一方面,内周锥形部41d向栓主体41的孔41a中引导笔具主体2的小凸起22a。由此,小凸起22a的凸部22a不会与孔41a的入口碰撞。其结果,小凸起22a的凸部22a更顺畅地与孔41a内的环状凹部41b相嵌合。

如图2b和图3a所示,4个凸缘42呈放射状且隔开等间隔地设置在栓主体41的后端。凸缘42由直角折曲的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组成,整体上具有扇形形状。内侧部分在凸缘42的前表面形成嵌合凹部42a。外侧部分在凸缘42的后表面形成抵接部42b。嵌合凹部42a和抵接部42b均具有圆弧形状。嵌合凹部42a与后述的第二栓50的圆筒状主体51相嵌合。另一方面,抵接部42b与上述容器30的台阶部32a相抵接。凸缘42彼此之间的4个间隔分别形成狭缝状的墨水通路42c。当第一栓40和第二栓50的嵌合被解除时,容器30内的墨水通过墨水通路42c流向开口部31侧。之后,墨水通过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供给至笔具主体2(或者6)。

如图2b和图3b所示,第二栓50包括圆筒状主体51和环状外周部52。圆筒状主体51构成上述墨水的通过孔51a。具体而言,通过孔51a由圆筒状主体51的内周面构成。通过孔51a向前方和后方这两个方向开口。通过孔51a的后方的开口成为上述第一栓40的栓主体41的入口。在圆筒状主体51的内周面形成有大致从通过孔51a的中央向后方扩展的锥形部51b。锥形部51b将栓主体41的顶端侧部分41c引向通过孔51a的中央。由此,栓主体41的顶端侧部分41c更顺畅地嵌合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中。

环状外周部52设置成环绕圆筒状主体51的外侧。环状外周部52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环状外周部52的外径与容器30的开口部31的内径相对应。如图3b所示,在环状外周部52上,沿着圆形的侧面设置有嵌合凸部52a。如图2b所示,嵌合凸部52a与设置在容器30的开口部31的内周面上的环状凹部嵌合。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嵌合凸部52a构成为越过环状凹部并与环状凹部相嵌合。在环状凹部的前后分别形成有环状凸部。嵌合凸部52a越过前方环状凸部而与所述后方的嵌合凹部相结合。此外,在嵌合凸部52a构成为当被向容器30的后方的力按压时,越过后方的环状凸部而从容器30的开口部31的内周面脱离。

在此,参照图2b说明第一栓40、第二栓50以及容器30的开口部31之间的3个嵌合力。图2b表示未使用的墨水芯3的第一栓40、第二栓50以及容器30的开口部31的嵌合状态。即,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3以图2b示出的栓40、50的嵌合状态在市场中流通。

在图2b中,第一栓40的栓主体41嵌合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将栓主体41与通过孔51a之间的嵌合力称作“第一嵌合力”。另外,第一栓40的4个凸缘42与第二栓50的圆筒状主体51的后方相嵌合。将各个凸缘42与圆筒状主体51之间的嵌合力称作“第二嵌合力”。此外,第二栓50的环状外周部52经由嵌合凸部52a与容器30的开口部31的内周面相嵌合。将环状外周部52与开口部31的内周面之间的嵌合力称作“第三嵌合力”。

第三嵌合力大于第一嵌合力与第二嵌合力的合力。即,即便对第一栓40施加超过第一嵌合力与第二嵌合力的合力的力的情况下,也不能解除第二栓50与容器30的开口部31之间的嵌合。在此情况下,仅解除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的嵌合。当对第二栓50施加超过第三嵌合力的力时,第二栓50与容器30的开口部31之间的嵌合被解除。

另一方面,第一嵌合力设定为比较小的值,以使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容易嵌合。由此,第一栓40能够在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之间的嵌合被解除之后,再次与通过孔51a嵌合。第二嵌合力补偿第一嵌合力,以在未使用的墨水芯3中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的嵌合不能容易地解除。

在此,第一嵌合力与第二嵌合力的合力例如设定在0.5kgf~4kgf的范围内,优选设定在1kgf~2kgf的范围内。第一嵌合力与第二嵌合力的合力例如能够设定为1.5kgf。另一方面,第三嵌合力例如设定在4kgf~10kgf的范围内,优选设定在4kgf~8kgf的范围内。第三嵌合力例如能够设定为7kgf。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的再嵌合力的具体例子将在后面说明。

此外,用于产生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嵌合力的“嵌合”能够使用各种结构。构成墨水芯3的容器30、第一栓40以及第二栓50能够使用如嵌合、面嵌合或凹凸嵌合的各种结构。越过嵌合是指第一凸部越过第二凸部而结合的结构。面嵌合是指通过第一面紧贴于第二面而结合的结构。凹凸嵌合是指凹形状和凸形状一致而结合的结构。

<笔具主体>

如图1a和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2包括轴筒11、笔尖12、墨水吸存体13、笔帽14以及中间构件20。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轴筒11由前轴11a和后轴11b构成。笔尖12、墨水吸存体13以及中间构件20均设置在前轴11a中。以下,对前轴11a和后轴11b进行说明,之后,对笔尖12、墨水吸存体13以及中间构件20进行说明。

前轴11a和后轴11b为中空的筒状体,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制造。前轴11a和后轴11b的材料例如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

如图2a所示,在前轴11a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保持笔尖12的前端孔。该前端孔与前轴11a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保持在前端孔的笔尖12的后端突出到前轴11a的内部空间。在此,在前端孔的内周面形成有没有图示的肋。所述肋通过压力接触笔尖12的外周面,将笔尖12保持于前端孔。另外,该肋在笔尖12的外周面与前端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气通路。

墨水吸存体13被容纳在前轴11a的内部空间的前方。上述笔尖12的后端插入到墨水吸存体13中。在前轴11a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墨水吸存体13对应的多条肋。各个肋彼此隔着间隔沿着前轴11a的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各个肋通过压力接触墨水吸存体13的外周面,将墨水吸存体13保持在前轴11a的内部空间。另外,各个肋在墨水吸存体13的外周面与前轴11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气通路。

中间构件20嵌合于前轴11a的内部空间中的墨水吸存体13的后方。在前轴11a的内周面设置有未图示的环状肋。所述环状肋与中间构件20的外周面相嵌合。由此,中间构件20保持在前轴11a的内部空间中的规定位置。上述墨水芯3安装于中间构件20。

在前轴11a的后方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另一方面,在后轴11b的前方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前轴11a和后轴11b通过这些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螺合,以可拆装的方式相结合。后轴11b覆盖安装于中间构件20的墨水芯3。优选后轴11b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制造,以能够视觉识别容纳在墨水芯3内的墨水的颜色和剩余量。

本实施方式的笔尖12例如是标记笔芯。标记笔芯可通过将如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尼龙纤维等的合成树脂制纤维加工成棒状来制造。附图中示出的笔尖12的前端磨削成炮弹状。笔尖12的前端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笔尖12的前端可加工成凿铲状。此外,笔尖12不限定于标记笔芯。作为笔尖12可使用如圆珠笔芯、钢笔的笔尖等。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吸存体13由例如加工成圆柱状的聚酯纤维等合成树脂制纤维构成。墨水吸存体13的外周面被圆筒状的薄膜包覆。例如,作为薄膜材料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就墨水吸存体13而言,只要能够临时保持墨水即可,其构成没有特殊限定。例如,作为墨水吸存体13可使用构成钢笔的笔芯。笔芯是设置有多个水平的槽的波纹状的构件,能够临时保持墨水。

在图1a、图1b、图2a以及图3c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构件20的结构。例如,中间构件20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制造。中间构件20的材料可使用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中间构件20用于将墨水芯3安装于笔具主体2的构件。容纳在墨水芯3内的墨水经由中间构件20向墨水吸存体13供给。

如图2a所示,中间构件20具有划分前轴11a的内部空间的分隔壁。在该分隔壁上形成有两个贯通孔21a。在分隔壁的前方的面设置有与各个贯通孔21a连通的两个管21。另一方面,在分隔壁的后方的面设置有凸起部22和密闭连接部23。此外,在中间构件2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台阶部。中间构件20嵌合于前轴11a的内周面上所形成的所述环状肋。由此,中间构件20保持在前轴11a的内部空间。前轴11a的内部空间通过中间构件20而被密闭,仅形成在分隔壁的两个贯通孔21a连通内部空间的内外。两个贯通孔21a用于将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更换为墨水。两个管21的前端侧均插入于墨水吸存体13。墨水通过一个管21供给至墨水吸存体13。伴随着墨水的供给,空气从内部空间压出。空气通过另一个管21排出至内部空间的外部。

凸起部22仅开放墨水芯3的第一栓40,且使墨水芯3的墨水泄漏防止机构有效地动作。凸起部22配置于中间构件20的分隔壁的中央。凸起部22的位置与墨水芯3的第一栓40的位置相对应。如上述所述,在凸起部22的顶端设置有小凸起22a。小凸起22a构成用于与第一栓40嵌合的公嵌合部。小凸起22a具有与设置于第一栓40的栓主体41的孔41a的直径对应的宽度。如图1c和图3c所示,在小凸起22a的两侧面形成有一对凸部22a。当凸起部22的小凸起22a插入栓主体41的孔41a时,一对凸部22a嵌合于环状凹部41b中的任意部位。凸起部22,一边维持凸部22a和环状凹部41b的嵌合,一边仅将第一栓40向后方按压,将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的嵌合解除(参照图1a和图1b)。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凸起部22具有将墨水和空气流动的路径划分为两个的功能。即,凸起部22位于两个贯通孔21a之间。在凸起部22的侧面形成有分别与各个贯通孔21a对应的两个流路22b。各个流路22b由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大致半圆形的槽部构成。如图1a和图1b所示,凸起部22具有几乎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的直径相等的横向的宽度。当这样的凸起部22穿过通过孔51a时,该通过孔51a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凸起部22的一个流路22b通过通过孔51a的一侧。凸起部22的另一个流路22b通过通过孔51a的另一侧。由此,墨水在凸起部22的一个流路22b中流动,空气在凸起部22的另一个流路22b中流动。空气流动的另一个流路22b不会被墨水封锁(液密状态)。由此,保持前轴11a的内部空间和墨水芯3的内压均衡。其结果,总是稳定地向笔尖12供给墨水,从而能够形成稳定的笔记而不会产生字迹模糊。

密闭连接部23是用于与墨水芯3密闭连接的部分。气密连接部23由围绕凸起部22的筒状的壁部构成。密闭连接部23具有能够与墨水芯3的开口部31的内周面密闭嵌合的外周面。通过这种密闭连接部23,使前轴11a的内部空间和墨水芯3的容器30的内部以密闭的状态连通。

<墨水芯的安装>

下面,参照图2a、图2b以及图4a~图4f说明直到墨水芯3被安装到笔具主体2为止的过程。

如图2a所示,笔具主体2和未使用的墨水芯3为彼此分离的状态。在图2b示出了未使用的墨水芯3的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的嵌合状态。在未使用的墨水芯3中,第一栓40的栓主体41的顶端侧部分41c深深地嵌合到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的前端。此外,第一栓40的各个凸缘42的嵌合凹部42a与第二栓50的圆筒状主体51的后方嵌合。未使用的墨水芯3以如图2b所示的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的嵌合状态,在市场的流通过程中不会发生墨水泄漏。

如图4a和图4d所示,墨水芯3插入于笔具主体2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由此,中间构件20的凸起部22和密闭连接部23插入到墨水芯3的开口部31。凸起部22的小凸起22a插入到第一栓40的孔41a。此时,在凸起部22与小凸起22a之间形成的台阶部(参照图3c)与第一栓40的前端抵接。与此同时,小凸起22a的一对凸部22a与第一栓40的环状凹部41b中的任意部位相嵌合(参照图1c)。另一方面,密闭连接部23的顶端部浅浅地插入墨水芯3的开口部31中。

如图4b和图4e所示,墨水芯3进一步插入笔具主体2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此时,凸起部22仅将第一栓40向后方按压。由此,第一栓40的各个凸缘42的嵌合凹部42a与第二栓50的圆筒状主体51之间的嵌合被解除。另外,第一栓40的栓主体41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之间的嵌合变浅。第二栓50的环状外周部52与墨水芯3的开口部31之间的嵌合维持不变。另一方面,密闭连接部23进一步插入墨水芯3的开口部31。

如图4c和图4f所示,之后,墨水芯3完全插入到笔具主体2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此时,凸起部22通过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由此,第一栓40的栓主体41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之间的嵌合被解除。此时,第一栓40的各个凸缘42的抵接部42b抵接于墨水芯3的容器30内的台阶部32a。由此,第一栓40以维持与小凸起22a的嵌合的状态,保持在凸起部22与台阶部32a之间。另一方面,密闭连接部23完全插入到墨水芯3的开口部31中而与开口部31的内周面密闭嵌合。由此,前轴11a的内部空间与墨水芯3的容器30的内部以密闭的状态连通。

容器30内的墨水,通过形成在凸缘42彼此之间的4个墨水通路42c,供给至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被凸起部22划分为两个部分。墨水经由通过孔51a的一部分而向前轴11a的内部空间供给。伴随着墨水的供给,空气从前轴11a的内部空间压出。该空气经由通过孔51a的另一部分,流入容器30内。之后,保持前轴11a的内部空间和容器30的内压均衡。供给到前轴11a的内部空间的墨水,保持在墨水吸存体13中,并向笔尖12供给。

<墨水芯的取下>

下面,参照图5a~图5f说明直到从笔具主体2取下墨水芯3为止的过程。

图5a和图5d表示与图4c和图4f相同的状态。然而,假定图5a和图5d示出的墨水芯3内的墨水被使用者使用。从笔具主体2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拔出在图5a和图5d中示出的使用完的墨水芯3。

在拔出墨水芯3的过程中,第二栓50向第一栓40靠近。即,第一栓40与笔具主体2的小凸起22a嵌合。另一方面,第二栓50与墨水芯3的开口部31嵌合。在这种结构中,当墨水芯3向后方移动时,第二栓50沿着凸起部22的侧面向后方移动。其结果,第二栓50朝向与凸起部22的小凸起22a嵌合的第一栓40直行。

如图5b和图5e所示,向后方移动的第二栓50超过凸起部22的侧面,而到达与小凸起22a嵌合的第一栓40的外周面。由此,第一栓40的栓主体41的顶端侧部分41c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再次嵌合。即,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被第一栓40再次密闭。其结果,如图5c和图5f所示,防止在从笔具主体2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完全拔出墨水芯3时,残留在墨水芯3内的墨水泄漏。

在此,图5c和图5f示出的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的再嵌合,无需如图2b的完全嵌合状态。就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的再嵌合而言,只要是能够将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密闭到使用者处理使用完的墨水芯3为止的短时间的嵌合状态即可。例如,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的再嵌合力设定为0.01kgf~1kgf的范围内,优选设定在0.01kgf~0.5kgf范围内。例如,第一栓40与第二栓50之间的再嵌合力可设定为0.3kgf。

<墨水芯在其他笔具中的使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3通过与笔具主体2的凸起部22协作,使墨水泄漏防止机构有效地动作。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3,也可以在如图6a所示的没有使用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笔具主体4中使用。

如图6a所示的笔具主体4,除了中间构件60以外,结构与上述笔具主体2相同。图6a的中间构件60是用于将墨水芯3安装于笔具主体4的构件。容纳于墨水芯3内的墨水通过中间构件60向墨水吸存体13供给。

中间构件60具有划分前轴11a的内部空间的分隔壁。在该分隔壁上形成有两个贯通孔61a。在分隔壁的前方的面上设置与各个贯通孔61a连通的两个管61。另一方面,密闭连接部63设置在分隔壁的后方的面上。气密连接部63由筒状的壁部构成。气密连接部63具有以能够与墨水芯3的开口部31的内周面密闭嵌合的外周面。

在此,中间构件60与上述中间构件20不同,凸起部62设置于气密连接部63。凸起部62由与气密连接部63连续的壁部构成,从密闭连接部63向后方突出。凸起部62具有倾斜的顶端部。墨水芯3的栓40、50能够通过凸起部62开放。

以下,参照图6a~图6c说明直到墨水芯3的栓40、50通过凸起部62开放为止的过程。

如图6a所示,墨水芯3插入于笔具主体4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由此,中间构件60的凸起部62和密闭连接部63插入到墨水芯3的开口部31。如图6b所示,凸起部62的顶端部抵接于第二栓50的环状外周部52。接着,墨水芯3进一步插入笔具主体4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此时,凸起部62仅将第二栓50的环状外周部52向后方按压。之后,如图6c所示,墨水芯3完全插入到笔具主体4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此时,第二栓50的环状外周部52与墨水芯3的开口部31之间的嵌合被解除。由此,第二栓50以嵌合有第一栓40的状态从墨水芯3的开口部31脱离。

墨水芯3内的墨水,通过一个贯通孔61a和管61向前轴11a的内部空间供给。伴随着墨水的供给,空气从前轴11a的内部空间压出。该空气通过另一个管61和贯通孔61a流入容器30内。之后,保持前轴11a的内部空间与容器30的内压均衡。供给到前轴11a的内部空间的墨水保持在墨水吸存体13中,并向笔尖12供给。

<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3能够在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笔具主体2(图1a)和不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笔具主体4(图6a)两者中使用。即,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3能够在用于开放栓的结构不同的两种笔具主体2、4中使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3适用于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新产品的笔具1(图1a)和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旧产品的笔具100(图6a)两者。因此,产品提供商可在新旧产品更替时,仅向市场提供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1种墨水芯3即可。另外,对于新产品和旧产品两者的使用者而言,选择投放在市场的一种墨水芯3即可。

<墨水芯的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7a~图7d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芯。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的特征在于,图7a中示出的第一栓70和图7b~图7d中示出的容器30的结构。第一栓70与图3b中示出的第二栓50相嵌合。第一栓70和第二栓50构成用于密闭容器30的开口部31的单一栓。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栓70的特征在于,具备以圆形连续的单一凸缘72的结构。凸缘72的后表面形成以圆形连续的抵接面72a。以圆形连续的抵接面72a能够抵接于形成在容器30内的全部肋32的台阶部32a。通过这样的凸缘72,能够减少在容器30内形成的肋32的条数。

例如,如图7b~图7d所示,能够使形成在容器30内的肋32的条数减小至4条。4条肋32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于容器30内。4条肋32的各个台阶部32a以等间隔的方式抵接于以圆形连续的抵接面72a,从而均衡地限制凸缘72向后方移动。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水芯,能够有效地使墨水泄漏防止机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栓70的除了凸缘部72之外的结构,几乎与图3a示出的第一栓50相同。在图7a中,栓主体71与设置于第二栓50的墨水的通过孔51a相嵌合。在栓主体71内形成有仅向前方开口的孔71a。孔71a不贯通栓主体71。在孔71a的内周面设置有环状凹部71b。孔71a和环状凹部71b构成用于与图2a中示出的笔具主体2的小凸起22a嵌合的母嵌合部。当小凸起22a插入到栓主体41的孔71a时,一对凸部22a与环状凹部71b中的任意部位相嵌合。

栓主体71的顶端侧部分71c具有稍薄的壁厚。壁厚薄的顶端侧部分71c,容易受到外力而变形。由此,栓主体71的顶端侧部分71c顺畅地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相嵌合。此外,在栓主体71的顶端侧部分71c的圆形端面形成有外周锥形部71d和内周锥形部71d。外周锥形部71d向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引导栓主体71的顶端侧部分71c。由此,栓主体71的顶端侧部分71c更顺畅地与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嵌合。另一方面,内周锥形部71d向栓主体71的孔71a中引导笔具主体2的小凸起22a。由此,小凸起22a的凸部22a不会与孔71a的入口碰撞。其结果,小凸起22a的凸部22a更顺畅地与孔71a内的环状凹部71b相嵌合。

在凸缘72的内侧,以放射状且等间隔地设置有4个嵌合凹部72a。4个嵌合凹部72a均具有圆弧形状。嵌合凹部72a与第二栓50的圆筒状主体51相嵌合。在嵌合凹部72a彼此之间形成有4个墨水通路72c。当第一栓70与第二栓50的嵌合被解除时,容器30内的墨水通过墨水通路72c流向开口部31侧。之后,墨水通过第二栓50的通过孔51a而向笔具主体2(或6)供给。

<笔具主体的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8~图12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图11和图12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5。笔具主体5的特征在于图8a示出的中间构件20的结构。笔具主体5,通过中间构件20的特征结构,而适用于在图11示出的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和在图12示出的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两者。

需要说明的是,笔具主体5的除了中间构件20之外的结构与图1a和图1b示出的笔具主体2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中间构件20之外的笔具主体5的结构的说明。

<中间构件>

如图8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构件20具有形成有两个贯通孔21a的分隔壁。在该分隔壁的后方面的中央设置有凸起部22。在凸起部22的顶端设置有小凸起22a。小凸起22a构成用于与图3a或图7a所示的第一栓40、70嵌合的公嵌合部。如上所述,在第一栓40、70的栓主体41、71上设置有孔41a、71a和环状凹部41b、71b。孔41a、71a和环状凹部41b、71b构成用于与小凸起22a嵌合的母嵌合部。本实施方式的凸起部22和小凸起22a的结构与在图3c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构件20的结构相同。

在图8a示出的中间构件20的小凸起22a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一微小凸起22b、第二微小凸起22c以及间隙22d。第一微小凸起22b、第二微小凸起22c以及间隙22d能够可靠地使图12示出的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的栓80开放。

<第一微小凸起>

如图8b、图9a以及图9b所示,第一微小凸起22b从小凸起22a的中心偏离而位于一侧。第一微小凸起22b从小凸起22a向后方突出。如图11a和图11b所示,第一微小凸起22b具有:当小凸起22a与孔41a、71a和环状凹部41b、71b嵌合时,不与栓主体41、71接触的长度(参照图9b示出的高度h1)。

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顶端面22c具有比垂直状态的第一微小凸起22b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积更小的面积(参照在图9b示出的水平方向的c1-c1截面线)。例如,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顶端面22c的面积是0.9mm2。另外,第一微小凸起22b的相向的两个侧面22d、22d从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顶端侧向小凸起22a倾斜。

由上述结构形成的第一微小凸起22b,具有可靠地开放图12示出的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的栓80的功能。即,第一微小凸起22b按压圆板状的栓80的从中心偏离的部分。由此,圆板状的栓80从容器30的开口部内周面脱离,以直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另外,通过使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顶端面22c的面积非常小,顶端面22c与栓80的接触状态变为不稳定。即,栓80无法在顶端面22c上成为稳定的状态。其结果,被顶端面22c按压的栓80,可靠地以其直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此外,第一微小凸起22b的倾斜的侧面22d、22d起到控制栓80的旋转方向的引导作用。即,被顶端面22c按压的栓80沿着两个侧面22d、22d中的任意一方的倾斜进行旋转。

<第二微小凸起>

如图8b、图9a和图9b所示,第二微小凸起22c从小凸起22a的中心偏离而位于另一侧。第二微小凸起22c从小凸起22a向后方突出。第二微小凸起22c具有比第一微小凸起22b短的长度(参照图9b示出的高度h2)。与第一微小凸起22b同样地,在小凸起22a与孔41a、71a和环状凹部41b、71b嵌合时,第二微小凸起22c也不与栓主体41、71接触。

第二微小凸起22c的顶端面22e具有比垂直状态的第二微小凸起22c的水平方向的截面更小的面积(参照图9b示出的水平方向的c2-c2截面线)。在此,如图9a所示,第二微小凸起22c的顶端面22e的宽度w2小于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顶端面22c的宽度w1。例如,第二微小凸起22c的顶端面22e的面积为0.7mm2。另外,第二微小凸起22c的相向的两个侧面22f、22f从第二微小凸起22c的顶端侧向小凸起22a倾斜。

由上述结构形成的第二微小凸起22c,支持上述第一微小凸起22b的力学功能,能够更可靠地开放圆板状的栓80。即,短的第二微小凸起22c的顶端面22e成为从容器30的开口部内周面脱离的栓80的支撑点。栓80被长的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顶端面22c按压,且被短的第二微小凸起22c的顶端面22e支撑。其结果,栓80变为姿势被打破而不稳定的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栓80易于沿着第一微小凸起22b的倾斜的侧面22d旋转。此外,该栓80的旋转通过被第二微小凸起22c的倾斜的侧面22f支撑,而更可靠地进行动作。

<间隙>

在上述第二微小凸起22c与第一微小凸起22b之间形成间隙22d。如图9b所示,间隙22d从小凸起22a的中心偏离而位于另一侧附近。如图10所示,间隙22d与设置于栓80的中央的圆柱凸起81对应。图10示出了圆柱凸起81和间隙22d的尺寸的具体例子。例如,圆柱凸起81直径设定为2.6mm、长度设定为2.3mm,于此相应地,间隙22d宽度设定为2.8mm、深度设定为2.9mm。

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间隙22d,在栓80被第一以及第二微小凸起22b、22c开放的过程中,接受圆柱凸起81,并将该圆柱凸起81的可旋转方向限制为两个方向。由此,栓80沿着第一微小凸起22b的两个侧面22d、22d中的任一侧面的倾斜可靠地旋转。即,通过第一微小凸起22b、第二微小凸起22c以及间隙22d精密地控制栓80的从容器30的开口部内周面开放之前的期间的动作。

<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的应用>

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5适合图2a和图7示出的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能够使墨水泄漏防止机构正常地动作。以下,通过示例具备图7a的第一栓70的墨水芯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5适合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5还适合具备图3a的第一栓40的墨水芯3,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墨水芯3插入于笔具主体5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由此,中间构件20的凸起部22和密闭连接部23插入到墨水芯3的开口部31。将小凸起22a、第一和第二微小凸起22b、22c插入第一栓70的孔71a。此时,形成在凸起部22与小凸起22a之间的台阶部(参照图11b),抵接于第一栓70前端。与此同时,小凸起22a的一对凸部22a与第一栓70的环状凹部71b中的任一部位相嵌合。另一方面,密闭连接部23插入到墨水芯3的开口部31。

在此,插入到第一栓70的孔71a的第一和第二微小凸起22b、22c不与栓主体71接触。即,当笔具主体5中使用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时,第一和第二微小凸起22b、22c仅存在于第一栓70的孔71a内,而不会以任何方式影响墨水芯3。其结果,笔具主体5与墨水芯3的拆装动作与图4a~图4f和图5a~图5f完全相同。

<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的应用>

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5适合图12示出的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能够可靠地开放在中央设置有圆柱凸起81的圆板状的栓80。

如图12a所示,向笔具主体5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插入墨水芯3。由此,长的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顶端面22c按压圆板状的栓80的从中心偏离的部分。另外,栓80的圆柱凸起81被第一和第二微小凸起22b、22c之间的间隙22d接受。此时,短的第二微小凸起22c的顶端面22e不与栓80接触。另一方面,密闭连接部23浅浅地插入墨水芯3的开口部31。

如图12b所示,进一步向笔具主体5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插入墨水芯3。于是,被长的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顶端面22c按压的圆板状的栓80从容器30的开口部内周面脱离。此时,栓80被长的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顶端面22c按压,且被短的第二微小凸起22c的顶端面22e支撑。由此,栓80的姿势被打破而变为不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密闭连接部23进一步插入墨水芯3的开口部31。

如图12c所示,之后,墨水芯3完全插入到笔具主体5的前轴11a的后端开口。在墨水芯3完全插入为止的过程中,变为姿势被打破而不稳定的状态的栓80,以其直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栓80的旋转方向被限定为,间隙22d内的圆柱凸起81能够旋转的两个方向。其结果,栓80能够沿着第一微小凸起22b的两个侧面22d、22d中的任一侧面的倾斜可靠地旋转。栓80的旋转被第二微小凸起22c的倾斜的侧面22f支撑,而变为更可靠的动作。如图12d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微小凸起22b、第二微小凸起22c以及间隙22d,能够使栓80以约倾斜45°的方式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密闭连接部23完全插入到墨水芯3的开口部31,与开口部31的内周面密闭嵌合。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5能够在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图11)和不适合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图12)两者中使用。即,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5,能够使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的第一栓40、70和不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的栓80两者顺畅地开放。因此,在刚刚切换新旧产品时,即便在市场上流通新旧两种墨水芯3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新产品的笔具主体5中使用新旧两种墨水芯3。

尤其,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5能够通过第一微小凸起22b、第二小凸起22c以及间隙22d来精密地控制圆板状的栓80的动作。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5能够使圆板状的栓80可靠地开放。另外,与图6c示出的凸起部62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微小凸起22b、第二微小凸起22c以及间隙22d能够设置于非常小的空间。

<笔具主体的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3a和图13b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6的特征在于,在中间构件20的小凸起22a的顶端仅设置第一微小凸起22b。第一微小凸起22b从小凸起22a的中心偏离而位于一侧。例如,第一微小凸起22b的长度为2.7mm。能够仅通过第一微小凸起22b,开放在中央设置有圆柱凸起81的圆板状的栓80。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微小凸起22b能够使栓80以约倾斜50°的方式进行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构件20也具有与图3c和图8a中间构件20相同的小凸起22a和凸部。因此,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2、5相同地,本实施方式的笔具主体6也适合图2a和图7示出的具备墨水泄漏防止机构的墨水芯3,能够完全与图4a~图4f和图5a~图5f相同地使第一栓40、70动作。

附图标记说明

1、100笔具

2、4、5、6笔具主体

11轴筒

11a前轴

11b后轴

12笔尖

13墨水吸存体

14笔帽

20、60中间构件

21、61管

21a、61a贯通孔

22、62凸起部

22a小凸起(公嵌合部)

22b第一微小凸起

22c第二微小凸起

22d间隙

22a凸部

22b流路

22c、22e顶端面

22d、22f侧面

23、63密闭连接部

3墨水芯

30容器

31开口部

32肋

32a台阶部

40、70第一栓

41、71栓主体

41a、71a孔(母嵌合部)

41b、71b环状凹部(母嵌合部)

41c、71c顶端侧部分

41d、71d锥形部

42、72凸缘

42a、72a嵌合凹部

42b、72b抵接部

42c、72c墨水通路

50第二栓

51圆筒状主体

51a通过孔

51b锥形部

52环状外周部

52a嵌合凸部

80栓

81圆柱凸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