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挂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6334发布日期:2018-11-02 21:50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挂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图与承载工具,具体是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挂图。

背景技术

工业化产品生产,尤其是高品质的工业化产品生产,都离不开标准作业程序(sop),但是,农业上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作业程序,只有标准化操作规程或行业标准,有绿色aa级、绿色a级农产品生产标准,这些规程和标准,实际操作与使用十份困难:

第一,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管理要素、技术标准整体集成度不高,农业标准化作业程序(sop)的技术开发还没有先例。农产品的生产,它不仅涉及品种本身的特征特性,还涉及栽培区域性,涉及温度管理、光照管理、水分管理、营养管理,涉及育苗方式、栽培方式,涉及土壤质量、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涉及农事操作质量与农艺操作水平,涉及病害、虫害、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变量因素多,标准作业程序(sop)编制十分困难;

第二,现有的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没有以候为时间单元进行技术集成,大多数以生长发育期或月或旬进行技术描述与界定,没有规范的、统一的时间单元,技术管理与操作精准度不够,在生产应用中经常会产生技术偏差与管理漏洞;

第三,农产品绿色生产的标准两极分化,给农业生产实际操作带来困难。现行的绿色aa级(等同于有机标准)标准,在生产实际中,因限制因子多,应用难度高、困难大、选择余地小,同时,因为单位面积产量普遍偏低,所以推广应用规模很小;绿色a级产品生产,集成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有限,仍然会有农药残留检出,绿色a级标准本身也允许有限定的农药残留检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都有较大的提升与改善空间。

第四,现有的农业操作规程及农业行业标准,它是文字性、平面性的文档,对于事务繁杂的生产一线管理者与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一线生产员工,实际使用时仍然要凭经验或“翻本本”,规范的操作规程与较高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是难以攻克的“最后一公里”。因此,急需开发一款能一看就懂、立体观看、简洁明了、应用便捷、技术高度集成、“傻瓜”式、程序化的管理工具——农业标准化作业程序操作工具,即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挂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挂图。

为了实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款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化作业程序(sop)模式挂图,该模式挂图主要配置有: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图、移动游标、组合架。其主要技术路线:以高产、优质、高效、绿色a+级为目标,筛选出固态要素与动态要素,将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设置为横坐标,平行、对应地编制于月、旬、候;动态要素为纵坐标,在第四象限内对应的位点给出具体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与操作方案,集成、绘制为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图。将模式图安装于组合挂架上,移动游标,在移动游标垂线的引导下,快速找出标准化的绿色a+级生产管技术标准、措施与操作方案,实现程序化操作,指引、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升级,实现粮油果蔬单位面积产量、效益高于绿色aa级,产品质量高于绿色a级,其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未检出,从而独创出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编制技术。

优选地,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化作业程序(sop)模式图。以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绿色a+级为目标,筛选出固态基本要素与动态管理要素,通过与生长发育进程、技术标准、管理措施、操作方案进行高度集成,绘制为编制科学、立体观看、简洁明了、应用便捷、技术高度集成、“傻瓜”式、程序化、可供悬挂的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化作业程序(sop)模式图。具体是:模式图最上方(第一栏目)给出具体的栽培品种、栽培方式与生产目标,模式图第二栏目给出实现目标的9个固态基本要素:①、品种;②、育苗方式;③、栽培方式;④、定植密度;⑤、定植规格与标准;⑥、适宜种植地区;⑦、产地环境质量标准;⑧、有机肥料标准与生物发酵技术;⑨、绿色a级栽培可使用的化学农药品种与使用准则。模式图第三栏目,以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为横坐标,并将其垂直、对应地编制于月-旬-候(1月有3个旬,10天为1旬,5天为1候);11个动态管理要素设置于纵坐标。11个动态管理要素为:①、生长发育进程;②、产量上市期与产量预期;③、农事、农艺与采收分级标准、方法与贮运要求;④、温度管理;⑤、光照管理;⑥、肥料管理;⑦、水分管理;⑧、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措施;⑨、病虫草害的物理防治措施;⑩、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措施;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技术。横坐标、纵坐标设置好以后,以候(5天)为1个单位,在第四象限内对应的(72×11)792个位点给出具体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实现固态要素、动态要素与具体栽培作物的生长发育期的高度集成,实现其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绿色a+级栽培,实现标准化、精准化、程序化作业。最后,将模式图制作成挂图,挂于特制的组合架上,以便农业生产实际操作使用。如动态管理要素在某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其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相同,则将这个“连续的时间段”合并,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内编入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文本框的长度与这一“连续的时间段”相等。

优选地,移动游标。移动游标由挂杆、横向移动轨道、横向移动滑轮、垂线、垂体、滑轨管套与挂钩组成。移动游标通过挂钩挂置于模式图的正前方,滑轮带动着垂线沿横向移动轨道移动,即沿着横坐标上的生长发育进程移动(以候为单元),在第四象限内对应的位点快速找出动态管理要素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与操作方案。

优选地,组合架。组合架由椭圆形挂架、移动底座、移动游标挂钩、支架组成。椭圆型挂架可安装多张模式图并可翻转,当第一张模式图使用完成后,翻转出下一张模式图,扣挂上移动游标,实现持续读取多张模式图,实现一个组合架承载多张模式图。移动底座安装有带刹片的万向轮,实现可移动、可固定。组合架上安装有移动游标挂钩,可便捷放置、挂置移动游标。双层支撑杆与套管组成的支架,可快速组装与拆卸。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方案一:发明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图。模式图以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绿色a+级”为目标,优选出实现该目标的固态基本要素与动态管理要素,通过与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技术标准、操作规范进行高度集成,绘制为标准化、精准化、程序化作业、直观简明、可供悬挂的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化作业程序(sop)模式图。模式图以统一规范、标准化格式进行编制,印制于覆膜铜版纸或高韧性材料上,同时用开口吊环、挂杆、垂杆制作为模式挂图。其每一个品种编制一个模式图,根据模式图编制方式与程序,可形成统一格式与模板,编制若干、系列化农业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图,安装于椭圆形挂架上,供生产指导与技术指引。

技术方案二:发明移动游标。移动游标由挂杆、横向移动轨道、横向移动滑轮、垂线、垂体、滑轨管套与挂钩组成。移动游标通过挂钩挂置于模式图的正前方,滑轮带动着垂线沿横向移动轨道移动,即沿着横坐标上的生长发育进程移动,在第四象限内对应的位点快速找出动态要素的技术标准与操作措施。

技术方案三:发明组合架。组合挂中设有椭圆形挂架、移动底座、移动游标挂钩、支架组成。椭圆形挂架2端为半圆形,上端、下端与平行直杆对接,形成可循环翻转的椭圆形挂架。每个多功能架上端焊接3个椭圆形挂架。3个挂架焊接要相互平行、在一条直线上,并垂直于组合架面。模式图上三个吊环之间距离与在椭圆挂架上3个挂环距离相等,这样,椭圆形挂架上就可安装多张模式图,翻转自如。移动底座安装有带刹片的万向轮,实现可移动、可固定。组合架上安装有移动游标挂钩,可便捷放置、挂置移动游标。双层支撑杆与套管组成的支架,可快速组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总图-正视图

图2、总图-侧视图

图3、组合架正视图

图4、组合架侧视图

图5、组合架底盘俯视图

图6、固态要素与动态要素编制示意图

图7、动态要素与技术标准/管理措施/操作方案集成示意图

图8、移动游标正视图

图9、移动游标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组合架

1.1.顶横杆;1.2.上套管;1.3.组合架上竖杆;1.4.组合架下竖杆;1.5.底座横杆;1.6.下套管;1.7.底盘竖杆;

2.sop模式图挂图

2.1.模式图挂杆;

2.2.开口吊环;

2.3.sop模式图

2.31.种植品种、栽培方式、生产标准;

2.32.固态管理要素。2.321.具体品种;2.322.适宜栽培区域;

2.323.播种或育苗方式;2.324.具体栽培方式;2.325.定植密度;2.326.定植规格与标准;2.327.产地环境;2.328.有机肥质量标准与生物发酵技术;2.329.绿色a级允许使用的化学农药与使用准则。

2.33.月、旬、候

2.331.月份;2.332.旬;2.333.候;

2.34.动态要素

2.341.生长发育期;2.342.产品上市与产量;2.343.农事农艺采收标准、方法与贮运要求;2.344.肥料管理;2.345.水分管理;2.346.温度管理;2.347.光照管理;2.348.病虫草害农业防治措施;2.349.病虫草害物理防治措施;2.3410.病虫草害生物防治措施;2.3411.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措施。2.3412.安全间隔期。

2.4、模式图下垂杆。

3.椭圆形翻转挂架

4.移动游标

4.1.移动游标挂杆;

4.2.横向移动滑轮;4.21.滑轮;4.22.滑轮箍;4.23.垂线吊环;

4.3.横向移动轨;

4.4.垂线;

4.5.垂体;

4.6.滑轨管套与挂钩。

5.工字型套杆。

6.移动游标挂钩。

7.组合架底盘。

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步:编制sop模式图(2.3)。以高产、优质、高效、绿色a+级为核心,以图6、图7为模板,编制sop模式图。

模式图第1栏目:sop模式图标题(2.31)编制方法:栽培方式+栽培品种+生产目标与标准。

①.栽培方式具体编制方式表

根据品种特征特性、产品上市期要求、当期气候适应性及基地实际条件,编入栽培方式(2.31)。.

②.栽培品种编制要求: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于所选择的栽培方式。

③.生产目标与标准编制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绿色a+级。

第2栏目:固态要素(2.32)编制方法:

2.321.具体品种: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所选栽培区生长发育、适应所选栽培方式的品种。

2.322.适宜栽培区域:适宜该品种生长发育的最佳区域或栽培方式。

2.323.播种或育苗方式:具体可参照下表编制。

播种或育苗方式(2.323)编制表

2.324.具体栽培方式:本栏目所选择的栽培方式,是第一栏目标题中给出的栽培方式的具体化,具体见下表:

具体栽培方式(2.324)编制表:

2.325.播种或定植密度;

粮油作物播种量=理论播种量×1.2左右(黏重土壤宜高,壤土宜低)

蔬菜定植密度=收获密度×1.1左右。

2.326.播种或定植规格与标准:具体编制方式见下表:

播种或定植规格与标准编制方式表:

2.327.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5》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2005》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符合《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

2.328.有机肥标准与生物发酵技术:

商品有机肥宜选择绿色a级标准的有机肥。使用普通有机肥,则要经过生物技术发酵,具体方法:选择无污染、无重金属有机肥,进行生物高温发酵,添加高纤维发酵菌进行堆制发酵,冬季发酵堆温>45℃,时间90天以上;夏秋季发酵堆温>55℃,时间50天以上。发酵期间翻堆3~5次,有大量白色菌丝,有粪香味为标准。

2.329.绿色a级栽培允许使用化学农药及使用准则。

第3栏目:编制月、旬、候

月(2.331-1~2.331-12)的编制,以该品种实际生长发育期月数为基准,可上延一个月,以保证生产前的农事作业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旬(2.332-1~2.332-36):每个月3个旬,对应在月的下方;

候(2.333-1~2.333-72):每个月6个候,对应在旬的下方;

第4栏目:生长发育期。生长发育期的编制,以不同地区、栽培季节的实际进行编制,并根据生产实际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1-1~2.341-72。

第5栏目:产品上市期及产量预期:根据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方式及产品上市要求进行编制,编辑文字要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2-1~2.342-72。

第6栏目:农事农艺及采收标准、方法与贮运要求。农事主要涉及:土地/土壤整理与田间作业、设施整理与作业、机械作业、植物保护作业、肥水管理作业等;农艺主要涉及:植株整理。

农事农艺及采收标准、方法与贮运要求的编制要求,要给出具体标准与作业顺序、要领,并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3-1~2.343-72。

第7栏目:温度管理。要给出每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个生育发育期或节点的最佳管理温度,并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4-1~2.344-72。

第8栏目:光照管理。给出每个生长发育期或节点的适宜的光照标准或要求,并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5-1~2.345-72。

第9栏目:肥料管理。给出每个生长发育期或节点的肥料供应品种、数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有机肥质量标准与发酵方法。增施经有益发酵菌发酵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是绿色a+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经发酵后的有机肥,基肥使用标准是:粮油作物每亩1.5~2.5m3,高品质生物有机肥20~30kg;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则亩用有机肥5m3以上,高品质生物有机肥45~80kg。其他生长发育期施肥标准、方法及注意事项,按照科学施肥原则进行,并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6-1~2.346-72。

第10栏目:水分管理。给出每个生长发育期或节点灌溉次数、立方数、灌溉方式及注意事项,并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7-1~2.347-72。

第11栏目:病虫草害农业措施防治。给出农业防治措施方法、技术要领与具体时间,并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措施主要有: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推广穴盘基质育苗、培育无病虫健壮苗,合理轮作布局,高温闷棚,冬季冻垡,夏季晒垡,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植株整理等,应用高温堆制有机肥,灭杀虫卵、有害菌、草籽等。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8-1~2.348-72。

第12栏目:病虫草害物理措施防治。给出物理防治措施方法、技术要领与具体时间,并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病虫草害防治,物理措施主要有:网纱(防虫网)隔离,遮阳网防晒(防止生理性病害),黄板、篮板诱杀,糖醋液诱杀,杀虫灯诱杀等。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9-1~2.349-72。

第13栏目:病虫草害生物措施防治。给出生物防治措施方法、技术要领与具体时间,同时,还要给出生物农药可使用品种、使用时间、使用标准、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与注意事项,并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病虫草害防治,生物措施主要有:生物农药,性诱剂诱杀,种植趋避植物或诱集植物等。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10-1~2.3410-72。

第14栏目:病虫草害化学措施防治技术。给出高效低毒、绿色a级栽培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使用时间、使用标准、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安全间隔期。在采收前15天禁止使用。在采收期,只允许应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只允许使用生物农药,并保证安全间隔期3天以上。将上述内容垂直、对应编制于月、旬、候的下方。

该动态管理要素在第四象限内的技术标准或管理措施或操作方案为2.3411-1~2.3411-72。

在编制所有动态管理要素中,如动态管理要素在某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技术标准、管理措施、操作方案相同,则将这个“连续的时间段”合并,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内编入技术标准、管理措施、操作方案。文本框的长度与这一“连续的时间段”相等。

每一个栽培品种、栽培模式编制一个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图,根据模式图编制方式与程序,以统一格式与模板,编制若干、系列化的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图,安装于椭圆形挂架上,供生产指导与技术指引。

第二步:sop模式图编制完成后,印制于喷布或铜版纸并作覆膜处理,或印制于其他材料上,然后按照图6、图7,安装上挂杆(4.1)与下垂杆,安装开口吊环(2.2)。

第三步:按照图3、图4、图5安装组合架,并将模式图挂载在椭圆形挂架(3)上;

第四步:按照图8、图9安装移动游标(4),挂载于椭圆形挂架(3)上,保持在模式图正前方。垂体(4.5)自然垂下,垂线(4.4)保持与模式图纵坐标相平行。移动游标滑轮(4.2),即可进入使用状态。具体使用方法:根据模式图上给出的生长发育期或具体的月、旬、候,移动游标上的滑轮,对应相应的时间节点(候),垂线即可在第四象限找出每个动态管理要素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与操作方案,供管理者、生产者参照使用。

当某一张图使用完成后,如需要使用另一张,则取下移动游标(4)并放于移动游标挂钩(6)上,翻找出需要使用的模式图,再将移动游标挂回原处,再次进入使用状态,如此循环往复。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创新了农业绿色生产新方法——绿色a+级,给出了实现绿色a+级生产目标的9个固态基本要素、11个动态管理要素与72候792个对应位点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与操作方案的集成方式方法,以保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于绿色aa级,产品质量高于绿色a级,产地环境得到提升与改善,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更加和谐,友好共生。

2、创新了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图编制方式,在现有农业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技术的精准化与程序化,使工业标准化作业程序(sop)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领域,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

3、创新了一款农业技术新工具——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挂图。使目前普遍应用的、繁杂的、平面的文档式农业技术文件,创新为:能立体观看、简洁明了、应用便捷、技术高度集成、“傻瓜”式、程序化的管理工具——农业标准化作业程序指导工具,即农作物绿色a+级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挂图。使原来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看得懂、才能应用的农业操作规程、行业标准,创新为为模式挂图,使农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包括文化素质较低的一线员工都可以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4、设计科学合理,制造成本低,推广容易。

第一,独创了用模式图的形式将“高产、优质、高效、绿色a+级”核心要素与技术标准、管理措施、操作方案、生长发育进程进行高度组合集成,形成以候为单元的、程序严谨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将农业标准作业程序模式化、图式化、精准化、傻瓜化、程序化,便于推广应用;

第二,标准作业程序(sop)模式图、移动游标、组合架有机组合,给使用带来了极大方便,挂图可以挂在管理者的办公室,也可挂在温室或大棚内,便于随时操作使用;

第三,取材容易,制作成本低,容易被广大农业生产者、管理者或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接受,推广容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