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和陶瓷制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3627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和陶瓷制品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陶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和陶瓷制品。



背景技术: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陶瓷制品以其易于洗涤、热稳定性较好、化学性质稳定、经久耐用、吸水率低、彩绘装饰丰富多彩等优点,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青睐。

目前,陶瓷制品种类繁多,流通量大。在陶瓷制品上喷印包含产品信息的防伪码(例如,二维码或条形码等),成为了对陶瓷制品鉴别的重要途径。该防伪码可以对品牌陶瓷制品起到防伪或防破坏性窜货的作用。然而现有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大致分为原料制备、压制成型、坯体干燥、印花/喷墨、高温慢烧、打磨抛光和分级包装等工艺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喷印在陶瓷制品上的防伪码的图案会发生收缩,导致其遭到破坏而无法识读,影响该陶瓷制品产品信息的辨识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和陶瓷制品,以实现对陶瓷制品上的防伪码能够快速、有效识读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陶瓷坯料;

将所述陶瓷坯料压制成陶瓷制品,所述陶瓷制品包括防伪码喷涂区;

在所述陶瓷制品的所述防伪码喷涂区内打印防伪码,所述防伪码包括多个防伪识别单元,每一个所述防伪识别单元均包括与所述陶瓷制品防伪识别相关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防伪识别单元包括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防伪码的真伪信息、所述陶瓷制品的厂商信息和所述陶瓷制品的产地信息。

可选地,所述防伪码为量子云码。

可选地,所述陶瓷制品包括底面,所述防伪码喷涂区位于所述陶瓷制品的底面内。

可选地,所述陶瓷制品的底面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600mm2,所述防伪码喷涂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600mm2,且小于14000mm2

可选地,所述陶瓷制品的底面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的面积小于1600mm2,所述防伪码喷涂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4000mm2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陶瓷制品的所述防伪码喷涂区内打印防伪码之后,还包括:对所述陶瓷制品进行干燥处理。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陶瓷制品的所述防伪码喷涂区内打印防伪码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陶瓷制品表面的粉尘和/或所述陶瓷制品周围的粉尘进行清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陶瓷制品,由本发明实施例任一所述的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制作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所述陶瓷制品的所述防伪码喷涂区内打印防伪码,所述防伪码包括多个防伪识别单元,每一个所述防伪识别单元均包括与所述陶瓷制品防伪防伪识别相关的信息,解决了现有的防伪码在陶瓷制品的制作过程中发生收缩后无法进行防伪识别的问题,实现了对陶瓷制品上的防伪码能够快速、有效识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陶瓷制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陶瓷制品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流程图,该陶瓷制品可以是瓷砖,如图1所示,该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包括:

s110、提供陶瓷坯料。

陶瓷坯料可以由陶瓷原料进行球磨、配料、过筛除铁、喷雾干燥、贮料、送粉等工艺后形成。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s120、将陶瓷坯料压制成陶瓷制品,陶瓷制品包括防伪码喷涂区。

压制工艺是指,将干粉状坯料在钢模中压成致密坯体的一种成型方法。该方法使得陶瓷制品尺寸准确,机械强度高。

s130、在陶瓷制品的防伪码喷涂区内打印防伪码,防伪码包括多个防伪识别单元,每一个防伪识别单元均包括与陶瓷制品防伪识别相关的信息。

该防伪码可以用于区别假冒伪劣产品,也可以用于防窜货,以区别不同区域经销商的陶瓷制品。由于该防伪码包括多个防伪识别单元,在进行识读的时候,只要能够识别其中一个防伪识别单元中的信息,就能完成对该陶瓷制品信息的识读。因此,在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即使该防伪码发生收缩,导致其中部分防伪识别单元的信息遭到破坏,仍然能够识别出该陶瓷制品的相关信息。与现有的一个防伪码仅包括一个防伪识别单元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防伪码具有更高的辨识度。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通过在陶瓷制品的防伪码喷涂区内打印防伪码,该防伪码包括多个防伪识别单元,每一个防伪识别单元均包括与该陶瓷制品防伪防伪识别相关的信息,解决了现有的防伪码在陶瓷制品的制作过程中发生收缩后无法防伪识别的问题,实现了对陶瓷制品上的防伪码能够快速、有效识读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防伪码可以为量子云码。量子云码的图像单位最小可达微米级,能够在平方毫米级的印刷面积内生成具有海量信息的随机纹理图像。由于图像单位面积小,量子云码具有肉眼无法直观识别、高度隐秘和极难复制的特性,可以达到较佳防伪和防窜货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量子云码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系统将生产领域、流通环节、消费者终端消费等各种信息集成于后端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做产品管理和精准营销。具体地,该防伪识别单元包括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该防伪码的真伪信息、陶瓷制品的厂商信息和陶瓷制品的产地信息。

可选地,该防伪码的喷印油墨可以为耐高温有机油墨。该耐高温有机油墨不仅能耐高温还具备较强的附着力。即使在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经历1300度左右的高温烘烤,该防伪码仍具有完整的图案,确保其能够快速、有效识读。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陶瓷制品包括底面,防伪码喷涂区位于陶瓷制品的底面内。

陶瓷制品的底面是指,陶瓷制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常被看到的一面,或者陶瓷制品在放置时,与地面、墙面或桌面接触的一面为底面。防伪码喷涂区位于陶瓷制品的底面内能够使得该防伪识别信息的喷印不影响陶瓷制品本来的外观面貌,使得该防伪码更加具有实用性。

可选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陶瓷制品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陶瓷制品为瓷砖,陶瓷制品的正面100设置有花纹图案。陶瓷制品的底面200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网格结构220,该网格结构220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600mm2,防伪码喷涂区210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600mm2,且小于14000mm2。由于网格结构220的内部比较平整,可以将防伪码喷涂区210设置于网格结构220内,使得防伪码不易遭到破坏,容易识读。可选地,防伪码喷涂区210的面积为1600mm2时,其形状为边长为40mm的正方形。

可选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陶瓷制品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陶瓷制品的底面200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网格结构220,网格结构220的面积小于1600mm2,防伪码喷涂区210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4000mm2。由于一个网格结构220的面积小于1600mm2时,打印的防伪码会延伸至两个网格结构220之间的凸起上,导致该处的防伪码的防伪识别单元容易遭到破坏。此时增大防伪码的面积有助于增大防伪识别单元的数量,使得更多的防伪识别单元不会遭到破坏、增加该防伪码的可识读性。可选地,防伪码喷涂区210的面积为14000mm2时,其形状为长边为200mm、短边为70mm的长方形。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陶瓷制品的防伪码喷涂区内打印防伪码之后,还包括:

s140、对陶瓷制品进行干燥处理。

该技术方案表明,将陶瓷制品在干燥处理前打印防伪码在陶瓷制品上,而不是在干燥处理后打印防伪码在陶瓷制品上。由于在陶瓷制品的压制工艺中,制作出的陶瓷制品是底面朝上的。而对陶瓷制品进行干燥处理时,需要将陶瓷制品翻转为底面朝下。在干燥处理后在陶瓷制品上打印防伪码,需要对陶瓷制品再次翻转。将陶瓷制品在干燥处理前打印防伪码在陶瓷制品上,在压制工艺后无需对陶瓷制品进行翻转,直接对陶瓷制品打印防伪码。然后将陶瓷制品翻转一次,对陶瓷制品进行干燥处理。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减少了陶瓷制品翻转的次数,从而减少了制作陶瓷制品工序的复杂度,减少了对陶瓷制品的损坏的可能性,也节约了人力。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陶瓷制品的防伪码喷涂区内打印防伪码之前,还包括:对陶瓷制品表面的粉尘和/或陶瓷制品周围的粉尘进行清理。从而确保喷印时陶瓷制品表面无其他杂志干扰,防伪码在陶瓷制品上的附着力更强、不易脱落。

可选地,在对陶瓷制品表面的粉尘和/或陶瓷制品周围的粉尘进行清理之前,还可以在喷头处增加压缩空气,向喷头四周吹气。这样做可以避免在粉尘较大的生产环境中造成喷头堵塞,确保喷头所处空间内粉尘达到最小。

另外,本发明可以以上述各技术方案为基础,还提供了一种陶瓷制品,由上述各技术方案提供的陶瓷制品表面喷印防伪码的制作方法制作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陶瓷制品通过在防伪码喷涂区内打印防伪码,该防伪码包括多个防伪识别单元,每一个防伪识别单元均包括与该陶瓷制品防伪防伪识别相关的信息,解决了现有的防伪码在陶瓷制品的制作过程中发生收缩后无法进行防伪识别的问题,实现了对陶瓷制品上的防伪码能够快速、有效识读的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