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0034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



背景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是外科医生借助于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使用精细的显微手术器械及缝合材料,对细小的组织进行精细手术。它是一项专门的外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学科的各个专业。在手术显微镜下做手术,组织被放大,不仅能看清手术野肉眼看不清的细小组织,而且还有立体感,因而有利于外科医生精确地解剖、切开和缝合各种组织。

显微缝合手术现在广泛运用于很多部位的外科手术中,由于其施术位置的特殊性及危险性,目前对施术者的要求较高,要求学员不断练习;根据手术显微镜下手术操作的特点,在显微外科技术训练过程中,应按以下要求去做:训练手的动作要轻柔、稳健,动作幅度小,避免越出视野范围的抖动。要求对显微镜下看到的组织位置感觉准确,能够很快从视野外抵达视野内的手术部位。训练切开、缝合、打结、剪线能在—个平面上进行,避免上下移动,出现视物模糊现象。还要求在手术中能够适应多种放大倍数和景深。因此,需要使用到显微缝合模拟练习工具,而常规的显微缝合模拟练习使用的工具是一些薄膜或乳胶手套套在培育皿或其他物体上。虽然成本低,随处可得到,但是它不够平整,或没有合适的张力来模拟人体表膜。反而影响了实际的模拟锻炼效果。

中国专利申请201520508885.6公开了一种深部显微缝合练习模具,该模具包括底部平板、一个或多个圆筒、橡皮管,底部平板上设置有环形卡槽,卡槽的直径与圆筒的直径对应,圆筒能够垂直插入环形卡槽内固定,在底部平板的环形卡槽中间设置有一根或多根橡皮管,橡皮管以钉子固定。该模具能够不同口径、不同深度的深部情景,并能模拟不同管径的血管,可以多次练习,逐步提高深部显微缝合水平。但该模具存在的问题是,不够平整,组装方式复杂,采用钉子固定橡皮管的方式使橡皮管的固定处受力不均匀,无法保证橡皮管与底部平板之间不产生移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其表面平整,便于放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用,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包括:

上壳体,上壳体的中部设有开口。

膜层,膜层位于上壳体的下表面,且覆盖开口,膜层与上壳体固定连接。

下壳体,下壳体的中部对应开口设有容纳膜层的下凹槽,下凹槽面积大于开口面积,下壳体与上壳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通过在上壳体上的中部设置开口,下壳体中部对应上壳体的位置设置下凹槽,将膜层设置于上壳体的下表面,覆盖开口,并将上壳体与膜层、省课题与下壳体固定连接;使得该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不容易移位、且使膜层保持平整,便于放置于显微镜的在舞台上上进行显微缝合练习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开口的形状为方形、矩形或圆形;下凹槽的形状对应为方形、矩形或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开口的边缘设有上凹槽,上凹槽包括内边和外边,上凹槽的外边与下凹槽的边缘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膜层与上壳体粘结;下壳体与上壳体粘结。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膜层与下凹槽的大小、形状均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膜层为乳胶膜、或者塑料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上壳体、下壳体为纸质壳体、塑料壳体、或者金属壳体。优选地,金属壳体为软金属片制的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上壳体、下壳体为方形、或矩形;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具有分离状态和合并状态两种状态;在分离状态中,上壳体、下壳体一端相连;在合并状态中,上壳体、下壳体贴合并粘结。分离状态是指该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在组装过程中的状态。合并状态是指该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组装后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分离状态中,上壳体、下壳体的连接部设有直线状的压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的组装方法为:

1、将方形或者矩形的壳体对折,形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并在对折线上设置凹槽,在上壳体中部设置开口,并在开口边缘设置上凹槽;在下壳体中部设置用于容纳膜层的下凹槽。

2、在上凹槽及膜层的边缘涂上黏胶,将膜层覆盖开口,在上壳体上涂上黏胶,翻转上壳体,使上壳体与下壳体贴合,膜层放置于上凹槽与下凹槽形成的空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通过将纸、塑料或者软金属片制成一体式的上壳体、下壳体,在上壳体、下壳体的连接端设置直线式的压槽,并在上壳体上设置开口,下壳体上设置凹槽,将膜层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上壳体与膜层,上壳体与下壳体均采用粘结,使上壳体、膜层、下壳体固定连接起来,不容易移位、且使膜层保持平整,便于放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显微缝合练习操作;该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具有组装方式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显微缝合模拟操作的有益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包括:上壳体1、膜层2、下壳体3。

本实施例中,该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具有分离状态和合并状态两种状态。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在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分离状态时,上壳体1、下壳体3的一端相连,并且在下壳体1、下壳体3的连接部设有直线状的压槽4,通过该压槽4,即可将上壳体1翻转,覆盖下壳体3。

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下壳体3为方形或矩形;上壳体1的中部设有开口12,开口的边缘设有上凹槽11,下壳体3的中部对应开口的位置设有下凹槽31;开口12的形状为方形、矩形或圆形,下凹槽31的形状对应为方形、矩形或圆形,且下凹槽31面积大于开口12面积;上凹槽11包括内边和外边,上凹槽11的外边与下凹槽31的边缘对齐;即上凹槽11与开口12的总面积与下凹槽31的面积一致。将上壳体1翻转后,上凹槽11与下凹槽31形成的空腔用于容纳膜层2,膜层2与下凹槽31的大小、形状均一致。

合并状态时,膜层2与上壳体1粘结,上壳体1与下壳体3粘结。

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下壳体3为金属壳体。

本实施例中,膜层2为塑料膜。

显微缝合模拟练习时,将该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在膜层2的中央切开小口,由于膜层2自身的张力,膜层2回自动拉开小口,医护人员可在小口两边进行显微缝合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通过将软金属片制成一体式的上壳体、下壳体,在上壳体、下壳体的连接端设置直线式的压槽,并在上壳体上设置开口,下壳体上设置凹槽,将膜层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上壳体与膜层,上壳体与下壳体均采用粘结,使上壳体、膜层、下壳体固定连接起来,不容易移位、且使膜层保持平整,便于放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显微缝合练习操作;该显微缝合模拟练习装置具有组装方式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显微缝合模拟操作的有益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