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设管道警示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3953阅读:2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埋设管道警示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管道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埋设管道警示桩。



背景技术:

警示桩又称为标示桩或标识桩,常用于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铁路地埋管线路径指示标志。用于户外、绿化带、灌木丛、顶管两侧管线路径指示,起到警示作用。

警示桩结构包括竖向的桩柱,桩柱上方为设置有警示标示的警示部,下端为用于埋设的埋设部。最早的警示桩一般为水泥混凝土制得的桩柱结构,一个标志桩重达80公斤,重量大,安装运输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在山区树立这种标识桩,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安装费时费力,安装成本高;造成运输及施工均极为不便。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已经出现采用玻璃钢材质的警示桩,能够极大地减轻重量,降低运输和施工成本。例如ZL201521064073.3 公开的一种标志桩,就公开了采用玻璃钢结构的桩柱。

但这种现有的警示桩,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直埋的方式埋设,稳固性差,在强风的影响以及野生动物的影响下,容易倾倒,特别是目前随着农村城镇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的进行,造成野生动物的增加,容易造成警示桩倾倒。2、目前传统的警示桩,警示部为简单的警示文字,警示效果较低,同时传统警示桩高度较低,而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后常常造成野草疯长,进一步地降低了警示桩警示效果,也造成巡检人员巡检时难以及时观察到警示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怎样提供一种方便提高埋设稳定性,不易倾倒,同时进一步提高其警示效果,更加方便巡检人员巡检观察的埋设管道警示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埋设管道警示桩,包括玻璃钢制得的中空结构的桩柱,桩柱上方为设置有警示标示的警示段,下端为用于埋设的埋设段,其特征在于,桩柱上端端面设置有警示盖,警示盖表面设置有红色的警示材料。

这样,在桩柱上端端面增设了红色的警示盖,可以更好地提高其警示效果,特别方便巡检人员的巡检观察。

作为优化,警示盖上的警示材料为红色的夜光材料。这样巡检人员巡检至天色较晚时,也能够方便观察到警示桩的存在。

作为优化,所述警示盖为多个斜面围成的上端为尖端的结构。

这样,斜面可以更好地避免积灰且利于下雨天雨水冲刷以保持清洁,设置有夜光材料时还可以方便在白天更好地吸收阳光以延长夜光时间;上端为尖端可以避免飞鸟降落停留而拉屎遮盖降低了警示效果。

作为优化,埋设段中横向贯穿设置有预埋钢筋横向穿孔。

这样,埋设时,可以靠钢筋横向穿过预埋钢筋横向穿孔后进行埋设,达到植筋效果,提高警示桩埋设后的稳定性。

作为优化,埋设段中预埋钢筋横向穿孔的上方还设置有预埋钢筋斜向穿孔。

这样警示桩埋设时,可以进一步靠钢筋斜向贯穿设置到预埋钢筋斜向穿孔,并向下穿出斜向埋入地层中,和横向钢筋一起,形成更加立体的预埋钢筋网效果,极大地提高警示桩埋设后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预埋钢筋横向穿孔和预埋钢筋斜向穿孔各自在前后和左右两个方向上均有设置,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预埋钢筋的立体式加固效果,极大地提高警示桩埋设稳固性。

作为优化,埋设段上端间隔设置有最大埋深线和最小埋深线。

这样,方便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按照不同的埋深线位置进行埋设,土质较软时靠近最大埋深线进行埋设,土质较硬时靠近下方最小埋深线进行埋设,保证各种土质情况均具有较好的埋设稳定性。

作为优化,所述最大埋深线和最小埋深线均为内凹的凹槽内涂刷有色颜料得到。这样方便保证不会掉色。

作为优化,埋设段和警示段之间还设置可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段。

这样,方便安装时,根据情况调节警示桩高度,例如野草较高的野外就增加其高度,以方便警示和巡检,在路旁等较为公众的场合即可降低安装高度以增加稳定性。

作为优化,所述调节段包括一个内筒,可竖向滑动配合套接在内筒外的外筒,内筒下端和埋设段相连,外筒上端和警示段相连,内筒和外筒之间各自在至少两个相对的面上各竖向设置有一竖排螺孔,并依靠螺栓和螺孔配合实现调节后的固定。

这样,具有结构简单,调节固定方便快捷,稳定性高的特点。

作为优化,所述外筒横截面尺寸和埋设段以及警示段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这样,更加方便提高整体性,更加美观且利于运输。

作为优化,警示标示为内凹形成并涂有颜色的警示标语。这样不易掉色且提高警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提高埋设稳定性,不易倾倒,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安装高度,具有更好地警示效果,更加方便巡检人员巡检观察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1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警示盖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埋设管道警示桩,包括玻璃钢制得的中空结构的桩柱1,桩柱1上方为设置有警示标示2的警示段,下端为用于埋设的埋设段,桩柱1上端端面设置有警示盖3,警示盖3表面设置有红色的警示材料。

这样,在桩柱上端端面增设了红色的警示盖,可以更好地提高其警示效果,特别方便巡检人员的巡检观察。本实施例中,桩柱是整体高度为3米,宽度为8cm的方桩。

本实施例中,警示盖3上的警示材料为红色的夜光材料。这样巡检人员巡检至天色较晚时,也能够方便观察到警示桩的存在。

本实施例中,警示盖3竖向截面呈梯形结构。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警示盖3为多个斜面围成的上端为尖端的结构。这样,斜面可以更好地避免积灰且利于下雨天雨水冲刷以保持清洁,设置有夜光材料时还可以方便在白天更好地吸收阳光以延长夜光时间;上端为尖端可以避免飞鸟降落停留而拉屎遮盖降低了警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埋设段中横向贯穿设置有预埋钢筋横向穿孔4。

这样,埋设时,可以靠钢筋横向穿过预埋钢筋横向穿孔后进行埋设,达到植筋效果,提高警示桩埋设后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埋设段中预埋钢筋横向穿孔4的上方还设置有预埋钢筋斜向穿孔5。

这样警示桩埋设时,可以进一步靠钢筋斜向贯穿设置到预埋钢筋斜向穿孔,并向下穿出斜向埋入地层中,和横向钢筋一起,形成更加立体的预埋钢筋网效果,极大地提高警示桩埋设后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预埋钢筋横向穿孔和预埋钢筋斜向穿孔各自在前后和左右两个方向上均有设置,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预埋钢筋的立体式加固效果,极大地提高警示桩埋设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埋设段上端间隔设置有最大埋深线6和最小埋深线7。

这样,方便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按照不同的埋深线位置进行埋设,土质较软时靠近最大埋深线进行埋设,土质较硬时靠近下方最小埋深线进行埋设,保证各种土质情况均具有较好的埋设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埋深线6和最小埋深线7均为内凹的凹槽内涂刷有色颜料得到。这样方便保证不会掉色。

本实施例中,埋设段和警示段之间还设置可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段。

这样,方便安装时,根据情况调节警示桩高度,例如野草较高的野外就增加其高度,以方便警示和巡检,在路旁等较为公众的场合即可降低安装高度以增加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段包括一个内筒8,可竖向滑动配合套接在内筒8外的外筒9,内筒8下端和埋设段相连,外筒9上端和警示段相连,内筒和外筒之间各自在至少两个相对的面上各竖向设置有一竖排螺孔10,并依靠螺栓11和螺孔10配合实现调节后的固定。

这样,具有结构简单,调节固定方便快捷,稳定性高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9横截面尺寸和埋设段以及警示段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这样,更加方便提高整体性,更加美观且利于运输。

本实施例中,警示标示2为内凹形成并涂有颜色的警示标语。这样不易掉色且提高警示效果。

故上述结构的警示桩具有方便提高埋设稳定性,不易倾倒,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安装高度,具有更好地警示效果,更加方便巡检人员巡检观察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