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笔上墨系统及应用该上墨系统的钢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8364发布日期:2018-08-17 19: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笔上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机构(1);所述活塞机构(1)包括活塞(11)、活塞筒(12);所述活塞筒(12)的内腔分为活塞腔(121)和进墨腔(122);所述活塞腔(121)的直径小于进墨腔(122),且处于进墨腔(122)的上方;活塞(11)与活塞腔(121)紧密配合;

所述活塞筒(12)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13)、靠近顶部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124);所述单向阀(13)具有供墨水通过的间隙;在所述活塞筒(12)顶部内部设置有封堵部(14);所述封堵部(14)被配置成:当活塞(11)向上运动是,封堵部(14)被活塞(11)杆带动上提,使排气孔(124)打开,当活塞(11)向下运动时,封堵部(14)被活塞(11)杆带动下落,从而从内侧封堵排气孔(124);

所述单向阀(13)的间隙大小被配置成:当所述活塞(11)向活塞筒(12)顶部快速运动时,单向阀(13)关闭,空气从间隙进入活塞筒(12)的量远小于空气从排气孔(124)排出的量,从而使活塞筒(12)内呈类真空状;当所述活塞(11)快速运动到进墨腔(122)后,在内外压差下,单向阀(13)为关闭状态,且墨水从单向阀(13)的间隙被压入活塞筒(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笔上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腔(121)与进墨腔(122)的过渡段为喇叭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笔上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13)包括套设在进墨腔(122)底端套接部(131);所述套接部(131)为柱体,其自下向上沿其轴线分别开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墨通道(1311)、储球腔(1312)、进墨孔(1313);

在所述储球腔(1312)内放置有封堵球(1314);所述封堵球(1314)的尺寸大于进墨通道(1311)以及进墨孔(1313)的尺寸,从而被限位在储球腔(1312)内;所述进墨孔(1313)为非正圆,从而与封堵球(1314)之间存在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笔上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墨通道(1311)至少有一侧侧向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笔上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14)为橡胶半球体;所述活塞腔(121)的顶部向下一段腔体为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直径大于剩余腔体的直径,所述封堵部(14)过盈配合限位在限位腔内;所述封堵部(14)的圆顶向下,自圆顶向上开设有供活塞(11)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活塞(11)杆直径略大于通孔直径;所述封堵部(14)自由状态下封堵所述排气孔(124),当活塞(11)杆快速抽出时,在活塞(11)杆与封堵部(14)的摩擦力作用下,封堵部(14)底部被带动向上运动,使排气孔(124)与活塞腔(121)连通。

6.一种钢笔,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墨系统、笔尖;所述上墨系统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上墨系统;

所述笔尖包括铱粒(2);所述铱粒(2)呈水滴形,其底部沿钢笔长度方向开设有中缝(21);所述中缝(21)的前端和后端闭合,中部具有出墨间隙(211);所述铱粒(2)的底部包括书写面(22);所述中缝(21)将书写面(22)一分为二,在书写面(22)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过渡面(23);所述书写面(22)与过渡面(23)的衔接处具有过渡转角;所述书写面(22)被配置成:当轻触纸面时,只有书写面(22)的尖端与纸面接触,出水少,易出峰;当大力写字时,书写面(22)的中部与纸面接触,出墨间隙(211)在压力作用下微张,且在过渡转角的作用下,使写出的字体变粗、更易出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面(22)横向成顺滑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缝(21)间隙处的金属体向铱粒(2)内部弯曲。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