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定律试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7213发布日期:2018-09-11 22:3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研究电阻定律的实验器,属于教学实验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电阻定律实验器会因为测试金属线不同于教学要求且测试长度短,使用后金属丝变形变松无法返回原样,实验结果误差大且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电阻定律试验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电阻定律试验器,包括底板和一组试验用的金属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弹簧;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一组接线柱,另一端设置有与接线柱对应的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所述第一螺柱柱体的横向和纵向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螺柱横向通孔的开孔位置与接线柱等高,所述第二螺柱柱体的纵向设有通孔,所述金属丝一端与接线柱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螺柱的横向通孔后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柱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一螺柱上方设置有上盖板;所述第一螺柱为双通铜螺柱,顶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上盖板和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沿着每根金属丝的水平方向设置有刻度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柱和底板之间设置有调整金属丝水平高度的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是连接在第二螺柱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柱为旋钮式。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勾取金属丝的夹式测试钩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设计巧妙,解决了目前常用教学仪器存在的缺点,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度,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做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阻定律试验器,如图1-3所示:包括底板1和一组试验用的金属丝7,还包括一组弹簧5;所述底板1的一端设置有一组接线柱2,另一端设置有与接线柱对应的第一螺柱3和第二螺柱4;所述第一螺柱柱体的横向和纵向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螺柱横向通孔的开孔位置与接线柱等高,所述第二螺柱柱体的纵向设有通孔,所述金属丝一端与接线柱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螺柱的横向通孔后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柱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螺柱上方设置有上盖板6;所述第一螺柱为双通铜螺柱,顶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上盖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上沿着每根金属丝的水平方向设置有刻度值。所述第一螺柱和底板之间设置有调整金属丝水平高度的垫片。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是连接在第二螺柱的底部。所述接线柱为旋钮式。还包括用于勾取金属丝的夹式测试钩带,专门为了勾取金属丝,牢固且精确,不像鳄鱼夹容易把金属丝夹坏且不容易看出测试地点。

本实施例采用亚克力底座、夹式测试钩带4mm插孔钩红色和五根金属丝用于研究电阻定律、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金属丝直径分别为0.2mm镍铬丝、0.4mm镍铬丝、0.6mm镍铬丝、0.6mm锰铜丝以及0.6mm铁铬丝。不同材料及长度、横截面积的金属丝通电后,测量其电流强度大小,使用数据表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如图4所示。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