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教育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6774发布日期:2019-01-13 16:29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教育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教育工具。



背景技术: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7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约50%的患者需要带胰岛素出院进行院外自我注射,而如何做到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的大轮换、小轮换。这与每个患者的治疗作用息息相关。很多患者出院后未能规范轮换注射部位,有的患者做到了大轮换,确容易忽略了小轮换,按照《中国糖尿病注射指南》2016年版中明确指出正常的轮换方法:同一注射部位内每次的注射点间隔约1cm;单一注射位点的使用至少间隔4周;将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顺时针方向进行轮换。腹部注射部位的边界为髂前上棘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髂前上棘指的是髂嵴的上前端,肋缘指的是肋骨的下末端。现有技术中不存在最新指南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的教育工具,而糖尿病健康教育者光用嘴向病人教育,很多患者都记不住,都感觉专业性太强,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参差不齐,很难完全领会,有些患者甚至抱怨,生病了已经够烦了,还要花很多时间去记这些专业知识,很不情愿。临床调研发现,很多长期院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未能按要求规范注射胰岛素,导致皮下脂肪出现增生、萎缩、硬结、疤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教育工具,用于解决糖尿病患者对注射胰岛素部位轮换记忆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教育工具,包括用于模拟人体的人体模型、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

所述人体模型包括手臂、腿部和身体部,所述身体部正面上部设有模拟人体肋缘的肋缘线,所述身体部正面下端设有模拟人体髂前上棘的髂前上棘线,所述人体模型上于所述肋缘线和所述髂前上棘线之间形成腹部,所述腹部设有肚脐眼,所述手臂、所述腿部和所述腹部分别设有手臂注射区、腿部注射区和腹部注射区,所述手臂注射区设置于所述手臂的上臂外侧,所述手臂注射区包括7个均布于一个圆周上的手臂注射圈;所述腿部注射区设置于所述腿部的大腿外侧,所述腿部注射区包括7个均布于一个圆周上的腿部注射圈;所述腹部注射区中心与所述腹部的肚脐眼重合,所述腹部注射区由穿过所述注射区中心的水平线和竖直线分为四个等分区,每个所述等分区包括7个均布于一个圆周上的腹部注射圈,所述腹部注射圈设于所述等分区的中部;

所述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均设有注射孔,所述手臂定位卡各注射孔、腿部定位卡各注射孔和腹部定位卡各注射孔的位置分别与各所述手臂注射圈、各腿部注射圈以及各腹部注射圈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腹部定位卡中心位置还设有与所述肚脐眼对应的定位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式,所述手臂定位卡、所述腿部定位卡和所述腹部定位卡均为长方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式,所述腹部定位卡长为25-35cm,宽为15-25c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式,所述腹部注射圈的外周边到所述腹部注射区中心的最小距离大于2.5c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式,所述腹部注射圈的外周边到所述肋缘线的最小距离大于1cm,所述腹部注射圈的外周边到所述髂前上棘线的最小距离大于1c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式,所述注射孔半径为1-3c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式,所述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的中部均设有一个顺时针方向的指示箭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式,所述手臂注射圈、腿部注射圈和腹部注射圈均为填充颜色的实心圆。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式,所述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的材料为纸。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式,所述人体模型的材料为布料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人体模型在手臂、腹部和腿部均设有胰岛素注射区,各个注射区均设有对应的注射圈,全面模拟了人体上胰岛素注射的轮换部位,导师通过对人体模型上的各个注射圈对患者进行讲解,使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轮换部位得到一定的了解。通过将定位卡在人体模型上进行操作演示:选取注射区,将相应注射区的定位卡置于注射区上端面,并使注射孔与注射圈相对应;选取注射孔,通过注射孔用圆珠笔或者碘酒对注射部位作标记,移出定位卡,对标记的部位进行胰岛素注射,下一次注射应在顺时针方向选取相邻的注射孔进行操作。通过结合人体模型上的注射圈和对应的胰岛素定位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直观的演示教导,使糖尿病患者容易掌握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方法,而对于尚未掌握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的患者,可以通过胰岛素定位卡的辅助,将胰岛素定位卡辅助自身在注射胰岛素时使用。

由于腹部定位卡长为25-35cm,宽为15-25cm,腹部定位卡的大小与大部分患者腹部注射区的大小相应。

由于腹部注射圈的外周边到腹部注射区中心的最小距离大于2.5cm,肚脐周边的2.5cm不宜注射。

由于腹部注射圈的外周边到肋缘线的最小距离大于1cm,腹部注射圈的外周边到髂前上棘线的最小距离大于1cm,肋缘线为肋骨位置,髂前上棘线为骨盆位置,太过靠近肋骨和骨盆的位置都不宜对胰岛素进行注射。

由于注射孔半径为1-3cm,方便对注射位置进行标记。

由于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中部均设有一个顺时针的指示箭头,从而对注射孔的选择方向进行提示。

由于手臂注射圈、腿部注射圈和腹部注射圈均为填充颜色的实心圆,从而方便对注射部位进行辨识。

由于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的材料为纸,制作简单,而且成本低。

由于人体模型的材料为布料,成本低,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腹部定位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腿部定位卡的结构示意图(腿部定位卡与手臂定位卡结构相似);

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附图中,1-手臂注射圈、2-定位孔、3-肋缘线、4-腹部注射圈、5-髂前上棘线、6-肚脐眼、7-腿部注射圈、8-注射孔、9-指示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教育工具,包括用于模拟人体的人体模型、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

人体模型包括手臂、腿部和身体部,身体部正面上部设有模拟人体肋缘的肋缘线3,身体部正面下端设有模拟人体髂前上棘的髂前上棘线5,人体模型上于肋缘线3和髂前上棘线5之间形成腹部,腹部上设有肚脐眼6,手臂、腿部和腹部分别设有手臂注射区、腿部注射区和腹部注射区,手臂注射区设置于手臂的上臂外侧,手臂注射区包括7个均布于一个圆周上的手臂注射圈1;腿部注射区设置于腿部的大腿外侧,腿部注射区包括7个均布于一个圆周上的腿部注射圈7;腹部注射区中心与腹部的肚脐眼6重合,腹部注射区由穿过注射区中心的水平线和竖直线分为四个等分区,每个等分区包括7个均布于一个圆周上的腹部注射圈4,腹部注射圈4设于等分区的中部。

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均设有注射孔8,手臂定位卡各注射孔8、腿部定位卡各注射孔8和腹部定位卡各注射孔8的位置分别与各手臂注射圈1、各腿部注射圈7以及各腹部注射圈4的位置相对应,腹部定位卡中心位置还设有与肚脐眼6对应的定位孔2。

本实用新型中的人体模型在手臂、腹部和腿部均设有胰岛素注射区,各个注射区均设有对应的注射圈,全面模拟了人体上胰岛素注射的轮换部位,导师通过对人体模型上的各个注射圈对患者进行讲解,使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轮换部位得到一定的了解。通过将定位卡在人体模型上进行操作演示:选取注射区,将相应注射区的定位卡置于注射区上端面,并使注射孔与注射圈相对应;选取注射孔,通过注射孔用圆珠笔或者碘酒对注射部位作标记,移出定位卡,对标记的部位进行胰岛素注射,下一次注射应在顺时针方向选取相邻的注射孔进行操作。通过结合人体模型上的注射圈和对应的胰岛素定位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直观的演示教导,使糖尿病患者容易掌握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方法,而对于尚未掌握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的患者,可以通过胰岛素定位卡的辅助,将胰岛素定位卡辅助自身在注射胰岛素时使用。

本实施例中,手臂注射区设于手臂的1/3处,腿部注射区设于腿部的1/3处,腹部定位卡长为30cm,宽为20cm,腹部定位卡的大小与大部分患者腹部注射区的大小相应。腹部注射圈4的外周边到腹部注射区中心的最小距离为2.6cm,肚脐周边的2.5cm不宜注射。腹部注射圈4的外周边到肋缘线3的最小距离为1.5cm,腹部注射圈4的外周边到髂前上棘线5的最小距离为1.5cm,肋缘线3为肋骨位置,髂前上棘线5为骨盆位置,太过靠近肋骨和骨盆的位置都不宜对胰岛素进行注射。注射孔8半径为2cm,方便对注射位置进行标记。

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中部均设有一个顺时针的指示箭头9,从而对注射孔8的选择方向进行提示。手臂注射圈1、腿部注射圈7和腹部注射圈4均为填充颜色的实心圆,从而方便对注射部位进行辨识。手臂定位卡、腿部定位卡和腹部定位卡的材料为纸,制作简单,而且成本低。人体模型的材料为布料,成本低,可以重复使用。

工作原理:

使用时,导师将人体模型摆在桌面,对人体模型上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进行讲解。对胰岛素注射方法和轮换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1.选取注射区,将相应注射区的定位卡置于注射区上端面。2.选取注射孔,用圆珠笔或者碘酒对注射部位作标记,移出定位卡,对标记的部位进行胰岛素注射,下一次注射应在顺时针方向选取相邻的注射圈进行注射。

腹部定位卡具有4个等分区,按定位卡的顺时针的指示箭头9方向一天对一个注射孔8进行注射,使用完一组注射孔8后为一周,下一周再轮换另一组进行注射。《中国糖尿病注射指南》2016年版中指出,单一注射位点的使用至少间隔4周,本实用新型中的腹部定位卡避免了不规范的注射定位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而且使用者容易对注射轮换进行记忆,操作简单。当腹部吸收不好时,可以选用手臂注射区和腿部注射区进行注射,选用相应的手臂定位卡和腿部定位卡可以组合为另一个周期的轮换。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容易吸收的部位进行注射。演示完毕后可以将纸质的定位卡发给患者自行使用,纸质的定位卡成本低,易于制造。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