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展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8767发布日期:2018-06-23 01:0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空展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告展示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空展箱。



背景技术:

户外广告可以迅速提升企业形象、传播商业信息和树立城市形象等功能,户外广告的优点在于它对地区和消费者的选择性强,可以根据地区的特点选择广告形式,也可以根据某地区消费者的共同心理特点、风俗习惯来设置,在固定消费者群体中反复宣传,加深印象,宣传效果好。

现有的一些大型的展览会中,会用到高空展示箱,但是通常该展示箱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安装,比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展箱,通过设置卷扬升降机构来安装高空展示箱,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空展箱,包括设于会场上空的支架,支架受到支撑杆的支撑后立于地面上,还包括设于支架下方的展箱本体、以及用于吊运展箱本体的卷扬升降机构;卷扬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架上表面的卷筒、缠绕于卷筒外周面上的吊绳、以及用于带动卷筒转动的电机,吊绳上端与卷筒固定连接,下端与展箱本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电机带动卷筒转动时,带动展箱本体上升或下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卷筒转动时,通过吊绳带动展箱本体上升或者下降,当展箱本体运动至支架处时,展箱本体受到卷扬升降机构的作用后会固定于支架处,从而完成展箱本体的安装,这种方式简单快捷。

优选地,卷扬升降机构设为两个,沿展箱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相对展箱本体的中部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称设置的两个卷扬升降机构使得展箱本体的运动更加平稳。

优选地,支架上设有通孔,吊绳下端穿过通孔后与展箱本体通过挂钩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设置,使得吊绳可以在吊运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竖直。

优选地,展箱本体呈长方体状,包括展箱顶板、展箱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展箱顶板和展箱底板平行,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平行,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平行;第一侧板中部设有转动轴,第一侧板通过转动轴与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转动连接;

该高空展箱还包括设于支架与展箱本体之间的展板角度调节机构,展板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侧板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这种展箱所在的位置较高,当人走进观看时,竖直的第一侧板与地面上的人的视线之间的角度太大,不利于展箱的更好的展示,通过展板角度调节机构可以调节第一侧板相对竖直平面的角度,可以改变地面上的人的视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角度,增强其展示效果。

优选地,展板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撑杆以及调节撑板,第一侧板上端高度高于展箱顶板的高度,调节撑杆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的高于展箱顶板的部分上,且调节撑杆垂直于第一侧板表面;调节撑板上端与支架固定连接,下端向远离第一侧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展箱本体向上运动时,调节撑杆的非固定端与调节撑板的靠近第一侧板的表面摩擦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调节撑板倾斜设置,因此在展箱本体上升的过程中,第一侧板上端受到调节撑杆的推动后绕转动轴向远离调节撑板的方向转动,这种结构简单方便,容易实现。

优选地,展板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于调节撑杆的非固定端的导向轮,导向轮的设置方向允许导向轮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轮将调节撑杆与调节撑板之间的接触变为滚动接触,使得装置的运动更加的平稳,顺畅。

优选地,第一侧板停止转动时,第一侧板与调节撑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板与调节撑板平行时,第一侧板的角度固定,便于人对第一侧板上的广告布的观察。

优选地,调节撑杆位于第一侧板的中部位置,调节撑板位于展箱本体上方的中部位置,展箱顶板的中部位置设有开口,开口容许调节撑板插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设置减少了第一侧板与调节撑板之间的距离,即减少了调节撑杆的长度,可防止调节撑杆因长度过长而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折断,同时可防止调节撑杆与展箱顶板之间产生干涉。

优选地,支架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位于靠近通孔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可防止展箱本体继续向上运动,使得展箱本体上表面的吊环与支架下表面接触,从而使得吊钩脱离吊环,展箱本体掉落造成危险。

优选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透风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风孔允许风从展箱本体侧面透过,减少了展箱本体与风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加展箱本体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卷扬升降机构的设置,使得展箱本体的安装更加的方便,快捷;

2.第一侧板的角度可以调节,更有利于高空展箱相对于地面上的人的展示,增强其展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该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展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节撑杆即将与调节撑板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侧板与调节撑板平行时的示意图。

图中,P、人眼视线;1、支架;11、通孔;2、展箱本体;21、展箱顶板;211、开口;22、展箱底板;23、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41、透风孔;25、第三侧板;26、第四侧板;27、转动轴;3、卷扬升降机构;31、卷筒;32、吊绳;33、电机;34、挂钩;35、吊环;4、支撑杆;5、展板角度调节机构;51、调节撑杆;52、导向轮;53、调节撑板;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高空展箱,如图1所示,包括设于会场上空的支架1、设于支架1下方的展箱本体2、以及用于吊运展箱本体2的卷扬升降机构3。支架1受到支撑杆4的支撑后立于地面上,卷扬升降机构3设于支架1上表面,展箱本体2悬挂于卷扬升降机构3下端,卷扬升降机构3工作时,带动展箱本体2上下运动,展箱本体2运动至支架1处时,展箱本体2受到卷扬升降机构3的作用后会固定于支架1处,从而完成展箱本体2的安装,这种方式简单快捷。

卷扬升降机构3设为两个,沿展箱本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卷扬升降机构3相对展箱本体2的中部对称设置。卷扬升降机构3包括设于支架1上表面的卷筒31、缠绕于卷筒31外周面上的吊绳32、以及用于带动卷筒31转动的电机33。卷筒31与支架1转动连接,支架1上设有矩形状的通孔11,吊绳32下端设有挂钩34,吊绳32上端与卷筒31固定连接,下端穿过通孔11后通过挂钩34与展箱本体2连接。电机33带动卷筒31转动时,通过吊绳32带动展箱本体2上升或者下降。

结合图2,展箱本体2呈长方体状箱体结构,包括展箱顶板21、展箱底板22以及四个侧板,其中四个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第三侧板25和第四侧板26。第一侧板23和第三侧板25平行,第二侧板24和第四侧板26平行,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垂直。

展箱顶板21上表面对称设有两个吊环35,吊环35位于展箱顶板21的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吊钩与吊环35钩接后,使得吊绳32与展箱本体2固定。

第一侧板23为设有广告布的一面,第一侧板23与展箱本体2的其他部分设为分体式结构。第一侧板23中部设有转动轴27,第一侧板23通过转动轴27分别与第二侧板24和第四侧板26转动连接;第一侧板23上端的高度高于展箱顶板21的高度,第一侧板23上端的高于展箱顶板21的部分设有调节撑杆51,调节撑杆51位于第一侧板23的中部位置、且垂直于第一侧板23表面,调节撑杆51一端与第一侧板23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轮52,导向轮52的设置方向允许导向轮52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调节撑杆51受力时,能够驱动第一侧板23绕转动轴27转动。

结合图3,支架1下表面设有调节撑板53,调节撑板53上端与支架1固定连接,下端向远离第一侧板23的方向倾斜,调节撑板53位于支架1的中部位置。调节撑板53、调节撑杆51以及导向轮52构成了展板角度调节机构5,展板角度调节机构5用于调节第一侧板23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

结合图4,在卷扬升降机构3带动展箱本体2上升至支架1处时,导向轮52与调节撑板53的靠近第一侧板23的板面摩擦接触,由于调节撑板53倾斜设置,因此在展箱本体2上升的过程中,第一侧板23上端受到调节撑杆51的推动后绕转动轴27向远离调节撑板53的方向转动,直至第一侧板23与调节撑板53平行时,第一侧板23不再继续转动。

由于高空展箱所在的位置较高,当人走进观看时,竖直的第一侧板23与地面上的人眼视线P之间的角度太大,不利于展箱的更好的展示。因此,当第一侧板23相对竖直平面向下倾斜时,第一侧板23与地面上的人的人眼视线P之间的角度趋近于90°,有利于展箱更好的展示。

结合图3和图4,调节撑板53位于展箱本体2上方的中部位置,当展箱本体2运动至支架1处时,这种设置减少了第一侧板23与调节撑板53之间的横向距离,即减少了调节撑杆51的长度,可防止调节撑杆51因长度过长而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折断。且由于位于展箱顶板21中部位置的调节撑杆51与展箱顶板21之间具有干涉,故展箱顶板21的中部位置设有开口211,开口211容许调节撑板53插入,可防止展箱顶板21与调节撑板53之间产生干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架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限位杆6位于靠近通孔11的位置,限位杆6可由橡胶材料制成,且设为两根,两根限位杆6相对展箱本体2的中部对称设置。在展箱本体2向上运动至限位杆6下端面与展箱顶板21上表面抵接时,展箱本体2的运动停止,此时展箱本体2上表面与支架1下表面之间存在一段距离。限位杆6可防止展箱本体2继续向上运动,使得展箱本体2上表面的吊环35与支架1下表面接触,从而使得吊钩脱离吊环35,展箱本体2掉落造成危险。

由于展现本体处于较高的位置,高出风势较大,展箱本体2受到风吹后容易摇晃。因此第二侧板24和第四侧板26上均开设有多个透风孔241,透风孔241呈矩形,允许风从展箱本体2侧面透过,减少了展箱本体2与风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加展箱本体2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