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实验用生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4634发布日期:2019-03-19 22:13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集成式实验用生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实验用生物模型。



背景技术:

重视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培养是近代医学教育的共识。然而目前国内外通行的教学人体模型均只能适用于非创伤性临床技能教学,对于外科创伤性操作技能教学则无法提供实体操作。公开号为CN 2021204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替换型人下肢清创术练习模型,主要由人仿真腿模型和下肢清创术练习模块构成,仿真腿模型以软泡沫材料按成人下肢形态塑成实体,外包具有弹性的乳胶膜为仿真皮肤,在膝关节上5cm大腿部位设计一长15cm、宽12cm、深10cm的倒梯形凹槽,用于放置下肢清创术练习模块;下肢清创术练习模块为15cm*12cm*10cm大小的复合型材料,分为皮肤层、皮下层、肌肉层和股骨四个层次,并以股骨层浅面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组块;皮肤层选用弹性的乳胶膜,皮下软组织层用水胶体材料,肌肉用硅橡胶,骨骼选用碳石灰泡沫材料。该模型设计根据清创术练习需要,清创术练习模块上层组块模拟外伤致开放性软组织外伤,而下层组块模拟骨折和骨缺损,可在进行基本伤口清创处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伤情进行模拟练习,练习模块可替换重复使用。但这种练习模型由于与实际的人体组织存在差异,因此依然存在不能满足外科手术教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外科手术教学用具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集成式实验用生物模型,生物标本为集成人造组织的塑化标本,在提高塑化标本利用度的同时,能够真正实现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训。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式实验用生物模型,生物模型的主体采用塑化标本,所述塑化标本内集成有人造骨骼和与所述人造骨骼相匹配的骨折板、血管缝合模拟块以及表皮缝合模拟块,所述生物模型设有压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微处理器、近程报警器和电源模块,且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人造骨骼位置处,所述应力传感器设于骨折板位置处,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设于血管缝合模拟块位置处,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设于表皮缝合模拟块位置处,所述压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第一测距传感器和第二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均连接至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近程报警器;当所述微处理器检测到所述压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第一测距传感器或第二测距传感器发送的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微处理器发送指令至近程报警器,予以报警警告。

优选地,所述人造骨骼、血管缝合模拟块和表皮缝合模拟块均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集成于塑化标本内。

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沿人造骨骼走向分布有若干个。

优选地,所述应力传感器沿骨折板分布有若干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沿血管缝合模拟块分布有若干个。

优选地,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沿表皮缝合模拟块分布有若干个。

优选地,所述近程报警器为蜂鸣器或光电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以真实的生物体为标本,真实感强,有利于后期标本观察,而且在真实标本的基础上集成人造骨骼、血管缝合模拟块、表皮缝合模拟块等结构,这些结构均以可拆卸地方式安装于标本内,练习使用后即可更换,能够满足一次练习不同类型的手术(例如骨折手术、血管缝合术和表皮缝合术,或多种手术的综合)且同时满足多次练习的需要,不浪费珍贵的塑化标本资源。

(2)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标本结合了压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微处理器、近程报警器的智能设计,在操作错误的时候,给予警告,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方便学习,也能为临床医生手术入路、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3)本实用新型无毒无味、易于保存,可长时间置于空气中,为使用者提供健康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和2中血管缝合模拟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臂;2、骨折板;3、人造骨骼;4、血管缝合模拟块;5、压力传感器;6、应力传感器;7、表皮缝合模拟块;8、微处理器;9、近程报警器;10、无线发射模块;11、远程监控平台;12、第一测距传感器;13、第二测距传感器;14、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3所示,一种集成式实验用生物模型,生物模型的主体采用塑化标本,此处的塑化标本以人体手臂为例来进行说明,所述塑化标本内集成有人造骨骼3和与所述人造骨骼3相匹配的骨折板2、血管缝合模拟块4以及表皮缝合模拟块7,所述人造骨骼3、血管缝合模拟块4和表皮缝合模拟块7均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集成于塑化标本内。所述生物模型设有压力传感器5、应力传感器6、第一测距传感器12、第二测距传感器13、微处理器8、近程报警器9和电源模块,所述微处理器8、近程报警器9、电源模块设置在生物标本内部或者外部均可,所述近程报警器为蜂鸣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5设于人造骨骼3位置处,所述压力传感器5沿人造骨骼3走向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应力传感器6设于骨折板2位置处,所述应力传感器6沿骨折板2分布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12设于血管缝合模拟块4位置处,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12沿血管缝合模拟块4分布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13设于表皮缝合模拟块7位置处,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13沿表皮缝合模拟块7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压力传感器5、应力传感器6、第一测距传感器12和第二测距传感器13的输出端均连接至微处理器8的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8的输出端连接至近程报警器9;当所述微处理器8检测到所述压力传感器5、应力传感器6、第一测距传感器12或第二测距传感器13发送的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微处理器8发送指令至近程报警器9,予以报警警告。

实施例2

为获得更好的教学监督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引入远程监控平台,如图2和3所示,一种集成式实验用生物模型,生物模型的主体采用塑化标本,此处的塑化标本以人体手臂为例来进行说明,所述塑化标本内集成有人造骨骼3和与所述人造骨骼3相匹配的骨折板2、血管缝合模拟块4以及表皮缝合模拟块7,所述人造骨骼3、血管缝合模拟块4和表皮缝合模拟块7均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集成于塑化标本内。所述生物模型设有压力传感器5、应力传感器6、第一测距传感器12、第二测距传感器13、微处理器8、近程报警器9和电源模块以及无线发射模块10和远程监控平台11,所述微处理器8、近程报警器9、电源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10设置在生物标本内部或者外部均可,远程监控平台11供教师查看,需设置在生物标本外部,所述近程报警器为蜂鸣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5设于人造骨骼3位置处,所述压力传感器5沿人造骨骼3走向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应力传感器6设于骨折板2位置处,所述应力传感器6沿骨折板2分布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12设于血管缝合模拟块4位置处,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12沿血管缝合模拟块4分布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13设于表皮缝合模拟块7位置处,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13沿表皮缝合模拟块7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压力传感器5、应力传感器6、第一测距传感器12和第二测距传感器13的输出端均连接至微处理器8的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8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近程报警器9和无线发射模块10,所述远程监控平台11内置有与所述无线发射模块10相配套的无线接收模块;当所述微处理器8第一次和第二次检测到所述压力传感器5、应力传感器6、第一测距传感器12或第二测距传感器13发送的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微处理器8发送指令至近程报警器9,予以报警警告。当所述微处理器8第三次检测到所述压力传感器5、应力传感器6、第一测距传感器12或第二测距传感器13发送的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微处理器8同时发送指令至近程报警器9和无线发射模块10,无线发射模块10传输指令至远程监控平台11,近程报警器9报警第三次警告操作学生,同时老师在远程监控平台11可看到学生多次暴力操作,此时老师可到该学生面前亲自予以指导纠正。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