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擦拭书写痕迹的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3297发布日期:2019-02-01 20:25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擦拭书写痕迹的黑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教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擦拭书写痕迹的黑板。



背景技术:

黑板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教具,教学者利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书写教学内容,但是黑板的粉笔字迹在擦拭时,容易造成粉尘飘荡,使得教学者和坐在教室前排位置的学生被动吸入粉尘。现有技术中的黑板多种多样,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也进行了多种改进,但是实用性很差,因为多采用电机带动黑板移动或者通过电动吸尘的黑板檫擦拭笔迹,不仅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消耗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擦拭书写痕迹的黑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黑板擦拭时造成扬尘现象,而且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较小,实用性较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擦拭书写痕迹的黑板,包括用于容纳两块并列放置书写板的框体,框体顶、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滑轮组包括沿框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数个定滑轮,第一、第二滑轮组的定滑轮轮面内凹并分别与两块书写板板体配合,框体于其长度中心处设有擦拭机构,擦拭机构包括两块内、外平行设置且分别对应第一、第二滑轮组的第一、第二擦拭板,擦拭板朝向对应滑轮组上书写板的侧面上设有棉条。

优选的,所述擦拭板与框体固定连接,且第一擦拭板朝向第二滑轮组上书写板的侧面设有第三滑轮组,第三滑轮组的滑轮轮面与第二滑轮组上书写板的非书写面滚动接触。

优选的,框体内部侧面对应第一擦拭板处设有第四滑轮组,第四滑轮组的滑轮轮面与第一滑轮组上书写板的非书写面滚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擦拭板上的棉条朝向相应书写板的侧边处设有倾斜坡面。

优选的,所述擦拭板底部的框体处设有集尘腔,集尘腔的进气口分别设置于第三、第四滑轮组下方,集尘腔内设有抽风机,且集尘腔的出气口与抽风机出气口连接,抽风机进气口处设有过滤海绵网。

优选的,所述书写板沿框体宽度方向的两边侧处一体嵌设有磁石吸附层,磁石吸附层与铁制把手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尘腔底部设有缺口、且缺口处设有铰接门,铰接门的非铰接端搭设于可转动的搭扣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在教学者使用粉笔写满书写板后,利用铁制把手与书写板边侧的磁石吸附层吸附,然后通过把手带动书写板沿相应滑轮组朝向擦拭机构移动,以下以第二滑轮组上的书写板为例说明其擦拭过程(第二滑轮组上的书写板相对于第一滑轮组上的书写板更靠近教学者):

书写板与第二擦拭板接触时,由于第二擦拭板上的棉条设有倾斜坡面,所以书写板可以以更小阻力进入第二擦拭板和第一擦拭板之间,同时书写板受到第二滑轮组的限位,所以书写板在移动过程中会受到第二擦拭板上棉条的挤压(此处应当说明的是,棉条的厚度至少满足其能够接触书写板),进而在移动过程中被棉条擦除书写面上的字迹,同时为了防止书写板在长时间使用时所承受棉条的压力以造成第二滑轮组的滑轮形变,在第一擦拭板上设置的第三滑轮组可以对书写板进行水平向限位,以承担书写板受到的部分挤压力。

同样的操作,可以对第一滑轮祖上的书写板进行擦拭。

擦拭板擦拭掉的粉尘基本落在两擦拭板下方,通过开启抽风机,可以通过集尘腔的进风口将粉尘吸入集尘腔内部,并定期转动搭扣以打开铰接门,对集尘腔内的粉尘进行清除作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黑板擦拭时造成扬尘现象,而且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较小,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便于擦拭书写痕迹的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擦拭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集尘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所示棉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便于擦拭书写痕迹的黑板,包括用于容纳两块并列放置书写板2的框体1,框体1顶、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轮组11和第二滑轮组12,滑轮组包括沿框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数个定滑轮9,第一、第二滑轮组的定滑轮9轮面内凹并分别与两块书写板2板体配合,框体1于其长度中心处设有擦拭机构3,擦拭机构3包括两块内、外平行设置且分别对应第一、第二滑轮组的第一擦拭板31、第二擦拭板32,擦拭板朝向对应滑轮组上书写板2的侧面上设有棉条33;书写板2沿框体1宽度方向的两边侧处一体嵌设有磁石吸附层8,磁石吸附层8与铁制把手7可拆卸连接。

所述擦拭板与框体1固定连接,且第一擦拭板31朝向第二滑轮组12上书写板的侧面设有第三滑轮组4,第三滑轮组4的滑轮轮面与相应书写板的非书写面滚动接触;框体1内部侧面对应第一擦拭板31处设有第四滑轮组5,第四滑轮组5的滑轮轮面与第一滑轮组11上书写板的非书写面滚动接触,擦拭板上的棉条33朝向相应书写板的侧边处设有倾斜坡面331。

所述擦拭板底部的框体1处设有集尘腔6,集尘腔6的进气口61分别设置于第三、第四滑轮组下方,集尘腔6内设有抽风机66,且集尘腔6的出气口62与抽风机66出气口连接,抽风机66进气口处设有过滤海绵网65,所述集尘腔6底部设有缺口、且缺口处设有铰接门63,铰接门63的非铰接端搭设在可转动的搭扣64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在教学者使用粉笔写满书写板后,利用铁制把手与书写板边侧的磁石吸附层吸附,然后通过把手带动书写板沿相应滑轮组朝向擦拭机构移动。

具体的,第二滑轮组上的书写板擦拭过程如下:

书写板与第二擦拭板接触时,由于第二擦拭板上的棉条设有倾斜坡面,所以书写板可以以更小阻力进入第二擦拭板和第一擦拭板之间,同时书写板受到第二滑轮组的限位,所以书写板在移动过程中会受到第二擦拭板上棉条的挤压(此处应当说明的是,棉条的厚度至少满足其能够接触书写板),进而在移动过程中其书写面被棉条擦除书写面上的字迹,同时为了防止书写板在长时间使用时所承受棉条的压力以造成第二滑轮组的滑轮形变,在第一擦拭板上设置的第三滑轮组可以对书写板进行水平向限位,以承担书写板受到的部分挤压力。

第一滑轮组上的书写板擦拭过程如下:

书写板与第一擦拭板接触时,由于第一擦拭板上的棉条设有倾斜坡面,所以书写板可以以更小阻力进入第一擦拭板和框体侧面之间,同时书写板受到第一滑轮组的限位,所以书写板在移动过程中会受到第一擦拭板上棉条的挤压(此处应当说明的是,棉条的厚度至少满足其能够接触书写板),进而在移动过程中其书写面被棉条擦除书写面上的字迹,同时为了防止书写板在长时间使用时所承受棉条的压力以造成第一滑轮组的滑轮形变,在框体内侧设置的第四滑轮组可以对书写板进行水平向限位,以承担书写板受到的部分挤压力。。

擦拭板擦拭掉的粉尘基本落在两擦拭板下方,通过开启抽风机,可以通过集尘腔的进风口将粉尘吸入集尘腔内部,并定期转动搭扣以打开铰接门,对集尘腔内的粉尘进行清除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