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9101发布日期:2019-05-22 02:4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公开wo2014/06952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显示装置:在有源矩阵基板中,按与数据线平行分割而成的每一分割区域配置多个栅极线,用于扫描各栅极线的多个栅极驱动器设置于配置有该栅极线的分割区域内。各栅极驱动器中被输入指示将栅极线切换为选择状态或非选择状态的行选择信号。在将栅极线设为选择状态的情况下,电压电平为h(high:高)电平的行选择信号输入到栅极驱动器,在将栅极线设为非选择状态的情况下,电压电平为l(low:低)电平的行选择信号输入到栅极驱动器。配置于同一分割区域的全部栅极驱动器根据被供应的控制信号依次驱动。并且,配置于同一分割区域的栅极驱动器中的、被输入了h电平的行选择信号的栅极驱动器将使栅极线设为选择状态的电压信号输出到栅极线。另一方面,被输入了l电平的行选择信号的栅极驱动器将使栅极线设为非选择状态的电压信号输出到栅极线。



技术实现要素:

在国际公开wo2014/069529号公报中,能够通过行选择信号仅将特定区域的栅极线切换为选择状态。因此,能够在特定的区域内用与其它区域不同的频率进行数据的写入。但是,在国际公开wo2014/069529号公报中,配置于同一分割区域的全部栅极驱动器无论行选择信号的电压电平是h电平还是l电平都进行驱动。即,不仅将栅极线设为选择状态的栅极驱动器进行驱动,而且将栅极线设为非选择状态的栅极驱动器也进行驱动,因此需要用于驱动全部栅极驱动器的电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降低扫描栅极线的驱动部的消耗电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显示面板具备有源矩阵基板,在上述显示面板中,上述有源矩阵基板具备:基板;多个栅极线,其配置于在上述基板上按矩阵状设置的多个像素段中的每一个像素段;多个数据线,其与上述多个栅极线交叉;多个栅极线驱动部,其设置于上述多个像素段中的每一个像素段;以及驱动控制用配线,其与各栅极线驱动部连接,被供应表示该栅极线驱动部的驱动或停止的驱动控制信号,上述多个栅极线驱动部中的、与被供应了表示驱动的上述驱动控制信号的上述驱动控制用配线连接的栅极线驱动部对配置有该栅极线驱动部的像素段中的多个栅极线进行扫描。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降低扫描栅极线的驱动部的消耗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a是表示图1所示的有源矩阵基板10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2b是将图2a所示的一部分像素段放大后的示意图。

图3a是表示设置于图2a所示的各像素段snm的栅极线驱动部和输入到端子部的控制信号的示意图。

图3b是表示图3a的一个像素段snm的栅极线驱动部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像素段snm的栅极线驱动部的栅极驱动器的等价电路图。

图5是表示像素段snm的栅极驱动器130(1)~130(k)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复位信号、栅极驱动器130(1)~130(k)的neta、以及栅极线gl(1)~gl(k)的电位变化的时序图。

图7是对图2a所示的像素段s23进行数据的写入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的时序图。

图8是对图2a所示的像素段s23和像素段s45进行数据的写入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的时序图。

图9是对图2a所示的全部像素段进行数据的写入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11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图2a所示的像素段s23进行数据的写入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的时序图。

图12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图2a所示的像素段s23和像素段s45进行数据的写入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的时序图。

图13是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按每一帧更新数据的写入的一部分像素段的图。

图14是表示针对图13所示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各像素段的数据的写入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具备有源矩阵基板,在上述显示面板中,上述有源矩阵基板具备:基板;多个栅极线,其配置于在上述基板上按矩阵状设置的多个像素段中的每一个像素段;多个数据线,其与上述多个栅极线交叉;多个栅极线驱动部,其设置于上述多个像素段中的每一个像素段;以及驱动控制用配线,其与各栅极线驱动部连接,被供应表示该栅极线驱动部的驱动或停止的驱动控制信号,上述多个栅极线驱动部中的、与被供应了表示驱动的上述驱动控制信号的上述驱动控制用配线连接的栅极线驱动部对配置有该栅极线驱动部的像素段中的多个栅极线进行扫描(第1构成)。

根据第1构成,按每一个像素段设置多个栅极线和扫描多个栅极线的栅极线驱动部。栅极线驱动部与被供应表示栅极线驱动部的驱动或停止的驱动控制信号的驱动控制用配线连接。被供应了表示驱动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栅极线驱动部对配置有该栅极线驱动部的像素段的栅极线进行扫描。即,根据驱动控制信号决定要驱动的栅极线驱动部。因此,能够按每一个像素段使该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进行驱动,扫描该像素段的栅极线。其结果是,能够使不进行数据的写入的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的驱动停止一定期间,能够降低用于驱动栅极线驱动部的消耗电力。

在第1构成中也可以设为,上述有源矩阵基板还具备多个驱动用配线,上述多个驱动用配线与上述多个栅极线驱动部中的每一个栅极线驱动部连接,供应该栅极线驱动部用于扫描栅极线的驱动用信号,对上述多个驱动用配线同时供应共用的上述驱动用信号(第2构成)。

根据第2构成,对全部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同时供应共用的驱动用信号。即使在对全部栅极线驱动部同时供应共用的驱动用信号的情况下,未被供应表示驱动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栅极线驱动部也不会进行驱动。因而,在本构成中,也能够使不进行数据的写入的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的驱动停止一定期间,能够降低用于驱动栅极线驱动部的消耗电力。

在第1构成中也可以设为,上述有源矩阵基板还具备多个驱动用配线,上述多个驱动用配线按上述多个像素段的每一列与配置于该列的栅极线驱动部中的每一个栅极线驱动部连接,供应该栅极线驱动部用于扫描栅极线的驱动用信号,仅对与如下像素段的列的栅极线驱动部连接的驱动用配线供应上述驱动用信号:该像素段配置有被供应表示驱动的上述驱动控制信号的栅极线驱动部(第3构成)。

根据第3构成,仅对配置于进行数据的写入的像素段的列的栅极线驱动部供应驱动用信号。因此,与对不进行数据的写入的像素段的列也供应驱动用信号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用于供应驱动用信号的消耗电力。

在第1至第3构成中的任意一个构成中也可以设为,按上述多个像素段的每一行,对配置于该行的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同时供应共用的上述驱动控制信号(第4构成)。

根据第4构成,能够使配置于同一行的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同时进行驱动。因此,能够同时扫描同一行的像素段的栅极线,能够以像素段的行为单位进行数据的写入。

在第1至第3构成中的任意一个构成中也可以设为,对上述多个栅极线驱动部中的每一个栅极线驱动部同时供应共用的上述驱动控制信号(第5构成)。

根据第5构成,能够使多个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同时进行驱动。因此,能够同时进行全部像素段的栅极线的扫描,能够对全部像素段同时写入相同的数据。因而,与在对全部像素段写入相同的数据时,以像素段的行为单位使栅极线驱动部进行驱动的情况相比,供应驱动用信号的时间被缩短,能够降低用于供应驱动用信号的消耗电力。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针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100,其包括有源矩阵基板10、相对基板20以及被有源矩阵基板10和相对基板20夹持的液晶层30;一对偏振版40a、40b;以及背光源50。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是透射型液晶面板,有源矩阵基板10和相对基板20具有矩形形状。

相对基板20在液晶层30侧的面上设置有黑矩阵;红(r)、绿(g)、蓝(b)这3色的彩色滤光片;以及共用电极(均省略图示)。此外,在使液晶层30按照ffs(fringefield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取向的情况下,无需设置共用电极。

图2a是表示图1所示的有源矩阵基板10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有源矩阵基板10在玻璃等基板上具有包括按n(n:整数)行×m(m:整数)列的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段snm的显示区域r。在该例中,有源矩阵基板10在基板上具有4行×7列的28个像素段snm(1≤n≤4、1≤m≤7)。28个像素段各自具有多个像素。另外,有源矩阵基板10在显示区域r的外侧具有端子部11。端子部11与供应图像显示用的控制信号等的显示控制电路(省略图示)连接。另外,虽然在图2a中省略图示,但是在有源矩阵基板10中,在设置有端子部11的一边侧连接例如形成于挠性基板的、供应数据信号的源极驱动器。

图2b是将图2a所示的配置于第1列和第2列的像素段s11~s41和s12~s42放大后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在像素段中配置有k个栅极线gl(gl(1)~gl(k))。如图2b所示,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段的栅极线gl相互分开,栅极线gl按每一段(segment)是分别独立的。并且,以与栅极线gl(1)~gl(k)交叉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数据线sl。像素段具有由配置于像素段的栅极线gl(1)~gl(k)和数据线sl划分的多个像素pix。

数据线sl与未图示的源极驱动器连接,从源极驱动器被供应数据信号。像素段中的各栅极线gl由设置于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来扫描。以下,说明像素段snm的栅极线驱动部。

图3a是表示图2a所示的设置于各像素段snm的栅极线驱动部、和输入到端子部11的控制信号的示意图。此外,在该图中,省略了栅极线gl和数据线sl的图示。

如图3a所示,按每一个像素段snm配置有栅极线驱动部13。图3b是表示一个像素段snm的栅极线驱动部13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栅极线驱动部13包括将像素段snm的k个栅极线gl(1)~gl(k)中的每一个栅极线切换为选择状态(扫描)的k个栅极驱动器130(1)~130(k)。栅极驱动器130配置于栅极线gl与栅极线gl之间,并与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栅极驱动器电连接。此外,在图3a中,仅图示出栅极线驱动部13的栅极驱动器130中的、针对在一个像素段中首先被切换为选择状态的栅极线gl(1)(参照图2b)的栅极驱动器130(1)。

如图3a所示,配置于同一列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1)与信号线151~153连接。信号线151(驱动用配线)供应从显示控制电路12输入到端子部11的驱动用信号gck、复位信号clr。驱动用信号gck、复位信号clr是栅极驱动器130用于扫描栅极线gl的信号。此外,在该图中,仅图示出了栅极驱动器130(1),但驱动用信号gck被供应到像素段snm的全部栅极驱动器130(1)~(k)(参照图3b)。因而,k个栅极驱动器130(1)~130(k)按每一个像素段snm,基于经由信号线151供应的驱动用信号gck、复位信号clr分别进行动作。

信号线152(驱动控制用配线)供应从显示控制电路12输入到端子部11的驱动控制信号sxm(sx1~sx7)。驱动控制信号sxm仅对栅极驱动器130(1)供应。另外,配置于同一列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1)被供应同一驱动控制信号sxm。

信号线153(驱动控制用配线)供应从显示控制电路12输入到端子部11的驱动控制信号sym(sy1~sy4)。驱动控制信号sym仅对栅极驱动器130(1)供应。另外,配置于同一行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1)被供应同一驱动控制信号sym。

驱动控制信号sxm是表示使哪一列的栅极线驱动部13进行驱动的信号,驱动控制信号sym是表示使哪一行的栅极线驱动部13进行驱动的信号。即,根据驱动控制信号sxm和驱动控制信号sym来决定使哪一个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13进行驱动。

在此,说明栅极驱动器130的构成。图4是像素段snm的栅极线驱动部13的栅极驱动器的等价电路图。

如图4所示,各栅极驱动器130(1)~130(k)是将多个tft(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a~f)和电容器cbst连接而构成的。以下,将用a~f表示的tft称为tft-a~tft-f。

在针对像素段snm的第j(j:整数、1≤j≤k)行的栅极线gl(j)的栅极驱动器130(j)中,tft-a的源极端子、tft-b及tft-c的漏极端子、tft-e的栅极端子、以及电容器cbst的一个电极处于连接。将连接了这些元件的内部配线称为neta(j)。

另外,在栅极驱动器130(j)中,电容器cbst的另一个电极、tft-d的漏极端子、tft-e的源极端子、tft-f的漏极端子、以及栅极线gl(j)处于连接。

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的漏极端子经由信号线152(参照图3a)被输入驱动控制信号sxm,栅极端子经由信号线153(参照图3a)被输入驱动控制信号sym。另一方面,栅极驱动器130(1)以外的栅极驱动器130的tft-a的漏极端子与前级的栅极线gl连接,并被输入前级的栅极线gl的电位。另外,tft-a的栅极端子经由信号线153被输入驱动控制信号sym。即,根据输入到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的驱动控制信号sxm、syn,决定是否使像素段snm的各栅极驱动器130进行驱动。

另外,在栅极驱动器130(j)中,tft-b、tft-c、tft-d、tft-f的源极端子与连接到有源矩阵基板10的未图示的电源电路连接,并从电源电路经由端子部11被供应l(low)电平的电源电压vss。

栅极驱动器130(k)以外的栅极驱动器130(j)的tft-c的栅极端子与后级的栅极线gl(j+1)连接,并被输入栅极线gl(j+1)的电位。

另外,复位信号clr输入到栅极驱动器130(j)的tft-b和tft-d的栅极端子以及栅极驱动器130(k)的tft-c的栅极端子。复位信号clr是用于将neta(j)和栅极线gl(j)的电位设为电源电压vss的信号,是从显示控制电路12(参照图3a)向端子部11输入。

时钟信号ckam或ckbm作为驱动用信号gck经由信号线151(参照图3a)输入到栅极驱动器130(j)的tft-e的漏极端子和tft-f的栅极端子。时钟信号ckam、ckbm是在1个像素段的扫描期间内按每一固定时间交替地重复h(high)电平的电位和l电平的电位的电压信号。时钟信号ckam和ckbm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

在该例中,针对奇数行的栅极线gl的栅极驱动器130的tft-e的漏极端子被输入时钟信号ckam,tft-f的栅极端子被输入时钟信号ckbm。另一方面,针对偶数行的栅极线gl的栅极驱动器130的tft-e的漏极端子和tft-f的栅极端子分别被输入与奇数行的栅极驱动器130相反的相位的时钟信号。

接着,说明像素段snm的栅极驱动器130的配置。图5是表示像素段snm的栅极驱动器130(1)~130(k)的配置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像素段snm的像素pix中,设置有像素电极161;以及tft162,其连接到栅极线gl、数据线sl和像素电极161。栅极驱动器130(j)的各元件跨栅极线gl与栅极线gl之间的多个像素pix而设置于与tft162不重叠的位置。

信号线151~153从端子部11(参照图3a等)与数据线sl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与栅极线gl大致平行地延伸到配置有连接对象的tft的像素为止。信号线151与栅极驱动器130(1)~(k)中的每一个栅极驱动器连接,但信号线152和153仅与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连接。

接着,说明像素段snm的栅极驱动器130(1)~130(k)的动作。

图6是表示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复位信号、栅极驱动器130(1)~130(k)的neta以及栅极线gl(1)~gl(k)的电位变化的时序图。

如图6所示,在1个像素段snm的栅极线gl的扫描期间内,对数据线sl输入数据信号d1~dk。

驱动控制信号sxm、syn的电位在像素段snm的栅极线gl的扫描开始定时t0之前成为h电平,之后,转变为l电平。时钟信号cka和ckb以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方式重复h电平和l电平的电位,直至驱动控制信号sxm、syn的电位转变为l电平的定时t0~tk为止。

当驱动控制信号sxm和sym的电位成为h电平时,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成为导通状态。此时,其它tft是截止状态,因此,neta(1)被充电到h电平的电位。

当在定时t0,时钟信号cka的电位成为h电平时,会通过经由tft-e的漏极端子输入的时钟信号cka,开始栅极线gl(1)的充电。

当栅极线gl(1)的充电开始时,neta(1)的电位经由电容器cbst被推高,而会对tft-e的栅极端子施加更高的电压。其结果是,栅极线gl(1)被充电到h电平的电位。在栅极线gl(1)的电位为h电平的期间,基于供应到数据线sl的数据信号d1的图像数据被写入包括栅极线gl(1)和数据线sl的像素。

当在定时t1,时钟信号cka的电位成为l电平,时钟信号ckb的电位成为h电平时,tft-f成为导通状态。由此,栅极线gl(1)放电,成为电源电压vss的电位。

另外,在定时t0,栅极线gl(1)的h电平的电位输入到栅极驱动器130(2)的tft-a的漏极端子,与栅极驱动器130(1)同样地,neta(2)和栅极线gl(2)被充电。

在栅极线gl(2)的电位成为h电平的定时t1,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c成为导通状态,neta(1)成为电源电压vss的电位。即,栅极驱动器130(j)的neta(j)的电位在后级的栅极线gl(j+1)的电位成为h电平的定时从h电平转变为l电平。

这样,依次驱动栅极驱动器130(1)~130(k)而将栅极线gl(1)~(k)依次充电为h电平的电位,基于数据信号d1~dk的各图像数据被写入像素段snm。然后,在栅极线gl(k)从h电平转变为l电平的电位的定时tk,h电平的电位的复位信号clr被输入到栅极驱动器130(1)~130(k)的tft-b、d和栅极驱动器130(k)的tft-c的栅极端子。由此,在定时tk之后,栅极驱动器130(k)的neta(k)的电位成为电源电压vss。另外,栅极驱动器130(1)~130(k-1)的neta(1)~(k-1)、栅极线gl(1)~(k)的电位被维持为电源电压vss。

这样,在对像素段snm的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输入了h电平的电位的驱动控制信号sxm、sym的情况下,像素段snm的栅极驱动器130(1)~(k)被依次驱动,栅极线gl(1)~(k)被扫描。因而,能够仅驱动规定的像素段中的栅极驱动器130而对像素段进行数据的写入,不进行其它像素段的数据的写入。即,能够按每一个像素段并按照不同的频率进行数据的写入。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的写入例。

(例1)在1帧中仅对一个像素段写入数据的情况

图7是在1帧中对图2a所示的像素段s23进行数据的写入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的时序图。

如图7所示,图2a所示的显示区域r的数据的写入期间(1帧)被分割为n=1~4的各行的像素段的数据的写入期间(t1~t4)。

在该例中,复位信号clr1输入到奇数行(n=1,3)的像素段,复位信号clr2输入到偶数行(n=2,4)的像素段。因而,复位信号clr2被输入到像素段s23的栅极驱动器130(k)。

如图7所示,在数据写入期间t2的开始定时t11之前,针对m=第3列的像素段sn3的驱动控制信号sx3、针对第2行的像素段s2m的驱动控制信号sy2的电位成为h电平。此时,驱动控制信号sx3、sy2以外的驱动控制信号sx1、sx2、sx4-sx7以及驱动控制信号sy1、sy3、sy4的电位为l电平。由此,仅像素段s23的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成为导通状态。

然后,从定时t11开始对全部像素段的各栅极驱动器130供应时钟信号cka、ckb。由此,仅像素段s23中的栅极驱动器130(1)~130(k)被依次驱动,像素段s23中的栅极线gl(1)~(k)被扫描。因而,基于在数据写入期间t2内对数据线sl输入的数据信号的图像数据被写入像素段s23。

复位信号clr1的电位在第2行的像素段s2m的数据的写入开始时t11和第4行的像素段s4m的数据的写入开始时t14成为h电平。另外,复位信号clr2的电位在第1行的像素段s1m的数据的写入开始时t14和第3行的像素段s3m的数据的写入开始时t13成为h电平。在像素段s23的栅极线gl(k)被扫描后,像素段s23的栅极驱动器130(k)的neta(k)通过复位信号clr2成为l电平的电位。

此外,对第n=4行的像素段的各栅极驱动器130也输入复位信号clr2,对第n=1、3行的像素段中的各栅极驱动器130输入复位信号clr1。因此,这些栅极驱动器130的neta和第n=1、3、4行的各像素段中的栅极线gl的电位被维持为l电平。

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输入复位信号clr2以及复位信号clr1的例子。由此,能够将数据的写入对象以外的像素段中的栅极线和设置于该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的neta的电位可靠地维持为l电平。但是,只要构成为至少对成为数据的写入对象的像素段在该像素段的栅极线gl被扫描后输入复位信号即可。

(例2)在1帧内对不同的行的多个像素段写入数据的情况

例如,在对与例1同样的像素段s23和图2a所示的像素段s45写入数据情况下,如图8所示,只要输入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即可。以下主要说明与例1不同的方面。

在该情况下,与例1同样地,在扫描了像素段23中的栅极线gl后,将时钟信号cka、ckb的电位设为l电平,直至数据写入期间t4的开始定时t13为止。

然后,在数据写入期间t4的开始定时t13之前,将针对第n=4行的像素段s4m、第m=5列的像素段sn5的驱动控制信号sy4、sx5的电位设为h电平,将针对其它列和行的像素段的驱动控制信号sx1-sx4、sx6、sx7和驱动控制信号sy1-sy3的电位设为l电平。由此,仅像素段s45的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成为导通状态。

接下来,在数据写入期间t4的期间,交替地重复h电平和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供应到全部栅极驱动器130。由此,像素段s45的栅极驱动器130(1)~130(k)依次驱动,像素段s45的栅极线gl(1)~(k)被依次扫描。因而,基于在t4期间内对数据线sl输入的数据信号的图像数据被写入像素段s45。

然后,在像素段s45的栅极线gl(k)被扫描后,像素段s45的栅极驱动器130(k)被输入h电平的电位的复位信号clr2,栅极驱动器130(k)的neta(k)成为l电平的电位。

(例3)在1帧内对全部像素段写入数据的情况

图9是表示对全部像素段写入数据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的电位变化的时序图。如图9所示,在各行的像素段的数据写入期间(t1~t4)开始前,将驱动控制信号sx1~sx7的全部电位设为h电平,在其它期间设为l电平的电位。然后,将针对第1行~第4行的各像素段的驱动控制信号sy1~sy4中的每一个驱动控制信号在各行的数据的写入期间开始前设为h电平的电位,在其它期间设为l电平的电位。由此,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按照第1行~第4行的像素段的顺序成为导通状态。

另外,时钟信号cka、ckb在数据写入期间(t1~t4)内以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方式交替地重复h电平的电位和l电平的电位。由此,按照第1行~第4行的像素段的顺序,栅极驱动器130(1)~(k)依次驱动,像素段的栅极线gl(1)~(k)被扫描。因而,基于在t1~t4的各数据写入期间对数据线sl输入的数据信号的各图像数据被依次写入第1行~第4行的各像素段。

此外,在1帧中对全部像素段不进行数据的写入的情况下,只要在1帧的期间将驱动控制信号sxm、sym、时钟信号cka、ckb以及复位信号clr1、clr2均设为l电平的电位即可。由此,能够使得全部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停止,对像素段不进行数据的写入。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根据驱动控制信号sxm、syn决定使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段中的、哪个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13进行驱动,而能够仅对该像素段写入数据。其结果是,能够使不进行数据的写入的像素段的栅极线驱动部13停止,能够降低用于驱动栅极线驱动部13的消耗电力。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全部栅极驱动器130同时供应交替地重复h电平和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的例子。在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使在仅使各行中的一个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驱动时,也必须对全部栅极驱动器130供应交替地重复h电平和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而无法降低用于供应时钟信号cka、ckb的消耗电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除了降低用于使栅极驱动器130驱动的消耗电力以外,还降低用于供应时钟信号cka、ckb的消耗电力的构成。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1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此外,在图10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附上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附图标记。以下,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

如图10所示,有源矩阵基板10a经由端子部11以m=1~7的列为单位对该列的像素段供应共用的驱动用信号gckm、复位信号clr。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的写入例。

(例1)在1帧中仅对一个像素段写入数据的情况

图11是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1同样地仅对图2a所示的像素段s23写入数据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的电位变化的时序图。以下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1不同的方面。

如图11所示,在第2行的像素段的数据写入期间t2内,对第3列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供应以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方式交替地重复h电平和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作为驱动用信号gck3。并且,对第3列以外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供应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作为驱动用信号gck1、gck2、gck4-gck7。即,在该情况下,只要在1帧的数据写入期间t2的期间,仅就驱动用信号gck3使时钟信号cka、ckb的电位交替地转变为h电平和l电平即可。

(例2)在1帧中对不同的行的多个像素段写入数据的情况

图12是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2同样地对像素段s23和像素段s45写入数据时的驱动控制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复位信号的电位变化的时序图。以下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2不同的方面。

如图12所示,在第4行的像素段的数据写入期间t4,对第5列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供应以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方式交替地重复h电平和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作为驱动用信号gck5。并且,对第5列以外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供应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作为驱动用信号gck1~gck4、gck6、gck7。即,在该情况下,只要在1帧的数据写入期间t2的期间仅就驱动用信号gck3、在数据写入期间t4的期间仅就驱动用信号gck5使时钟信号cka、ckb的电位交替地转变为h电平和l电平即可。

(例3)在1帧中对全部像素段写入数据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全部像素段进行数据的写入的情况下,只要供应与第1实施方式的例3同样的时钟信号即可。即,在对全部像素段进行数据的写入的情况下,在1帧的期间,对全部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供应以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方式交替地重复h电平和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作为驱动用信号gck1~gck7。由此,在t1~t4的数据写入期间内,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以行为单位进行驱动,图像数据被写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全部像素段不进行数据的写入的情况下,只要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控制即可。即,只要在1帧的期间,对全部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供应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作为驱动用信号gck1~gck7即可。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以像素段的列为单位同时供应共用的驱动用信号gck,因此,对不进行数据的写入的列的像素段,不供应交替地重复h电平和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因此,与如第1实施方式所示对全部列的像素段供应共用的驱动用信号gck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用于供应驱动用信号gck的消耗电力。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行为单位驱动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并进行数据的写入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同时驱动多个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来写入相同的数据的情况。

具体地,例如在图13所示的有源矩阵基板10a中,说明按不同的频率进行粗线框q内的多个像素段与这些像素段以外的其它像素段的数据的写入的情况。在粗线框q内包含图2a所示的像素段s23~s25、s32~s35这6个像素段。6个像素段s23~s25、s32~s35按每一帧更新数据的写入,但其它像素段仅在第1帧写入数据,在第2帧之后不更新数据的写入。

图14是表示针对图13所示的有源矩阵基板10a的各像素段的数据的写入的时序图。此外,在该例中,clr1、clr2、clr3、clr4分别是针对第1行、第2行、第3行、第4行的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的复位信号。如图14所示,在第1帧的数据写入开始前,驱动控制信号sx1~sx7以及sy1~sy4的电位成为h电平。然后,在数据写入期间t1(t10~t11)的期间,对各列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供应以成为彼此相反的相位的方式交替地重复h电平和l电平的电位的时钟信号cka、ckb作为驱动用信号gck1~gck7。

由此,在第1帧开始时全部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成为导通状态,各列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基于驱动用信号gck1~gck7进行驱动,该像素段的栅极线gl被扫描。此时,对各数据线sl(参照图2b等)供应数据信号d11,对全部像素段大致同时写入基于数据信号d11的图像数据(例如黑色的图像)。

然后,当各像素段的最后级的栅极线gl(k)被扫描时,针对第n=1、3、4行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的复位信号clr1、clr3、clr4的电位成为h电平。由此,第1、3、4行的像素段的栅极线gl的电位成为l电平。

针对第3~5列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1)的驱动控制信号sx3-sx5在数据写入期间t2、t3开始时再次成为h电平的电位。针对第2行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1)的驱动控制信号sy2在数据写入期间t2开始时再次成为h电平的电位。并且,针对第3~5列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的驱动用信号gck3-5在数据写入期间t2的期间交替地重复h电平的电位和l电平的电位。由此,在数据写入期间t2开始时,仅第2行的像素段s23~s25的栅极驱动器130的tft-a成为导通状态。然后,像素段s23~s25的栅极驱动器130进行驱动,像素段s23~s25的栅极线gl被扫描。此时,基于供应到数据线sl的数据信号d21的图像数据被写入像素段s23~s25。

在数据写入期间t2之后,对像素段s23~s25的栅极驱动器130输入h电平的电位的复位信号clr2。因此,在数据写入期间t2之后,像素段s23~s25的栅极线gl的电位成为l电平。

然后,在数据写入期间t3开始时,驱动控制信号sx3-sx5和针对第3行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1)的驱动控制信号sy3再次成为h电平的电位。驱动用信号gck3-gck5在数据写入期间t3的期间交替地重复h电平的电位和l电平的电位。由此,在数据写入期间t3开始时,仅第3行的像素段s33~s35的栅极驱动器130(1)的tft-a成为导通状态。然后,像素段s33~s35的各栅极驱动器130进行驱动,像素段s33~s35的栅极线gl被扫描。此时,基于供应到数据线sl的数据信号d21的图像数据被写入像素段s33~s35。

在数据写入期间t3之后,h电平的电位的复位信号clr3被输入到像素段s33~s35的栅极驱动器130。因此,在数据写入期间t3之后,像素段s33~s35的栅极线gl成为l电平的电位。

另一方面,在第1帧开始时之后,驱动控制信号sx1、sx2、sx6、sx7和驱动控制信号sy1、sy4被维持为l电平的电位。另外,驱动用信号gck1、gck2、gck6、gck7在数据写入期间t1之后成为l电平的电位。即,像素段s23~s25、s33~s35以外的其它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仅在第1帧的数据写入期间t1进行驱动,在数据写入期间t1之后不进行驱动。

对各像素段写入第1帧的数据直至第1帧的数据写入期间t4的开始时为止。因此,在数据写入期间t4的期间,驱动控制信号sx1~sx7及sy1~sy4、驱动用信号gck1~gck7的电位成为l电平。另外,在该期间内,对数据线sl也不供应数据信号。因而,在数据写入期间t4内,全部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不进行驱动,在到数据写入期间t3为止所写入的数据被保持于各像素段。即,在数据写入期间t4内,在全部像素段中不进行数据的写入。

在第2帧之后,驱动控制信号sx1、sx2、sx6、sx7及驱动控制信号sy1、sy4和驱动用信号gck1、gck2、gck6、gck7的电位被维持为l电平。因而,像素段s23~s25、s33~s35以外的其它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在第2帧之后也不进行驱动,在这些像素段中,维持被写入了基于数据信号d11的图像数据的状态。

驱动控制信号sx3-sx5在第2帧之后的各帧中,在数据写入期间t2和t3开始前成为h电平的电位。另外,在第2帧之后的各帧中,在数据写入期间t2开始前,仅驱动控制信号sy2成为h电平的电位,在数据写入期间t3开始前,仅驱动控制信号sy3成为h电平的电位。并且,在数据写入期间t2~t3内,驱动用信号gck3-gck5交替地重复h电平的电位和l电平的电位。

即,在第2帧之后的各帧的数据写入期间t1,不对全部像素段进行数据的写入。在第2帧之后的各帧的数据写入期间t2内,仅像素段s23~s25的栅极驱动器130进行驱动,像素段s23~s25的各栅极线gl被扫描。另外,在第2帧之后的各帧的数据写入期间t3内,仅像素段s33~s35的栅极驱动器130进行驱动,像素段s33~s35的各栅极线gl被扫描。

并且,基于在第2帧之后的各帧的数据写入期间t2、t3内供应到数据线sl的数据信号d22的图像数据在数据写入期间t2内被写入像素段s23~s25,在数据写入期间t3内被写入像素段s33~s35。

此外,在数据写入期间t2之后,复位信号clr2的电位成为h电平,像素段s23~s25的栅极驱动器130的neta和栅极线gl(k)成为l电平的电位。另外,在数据写入期间t3后,复位信号clr3的电位成为h电平,像素段s33~s35的栅极驱动器130的neta和栅极线gl(k)成为l电平的电位。在该例中,在不进行数据的写入的期间t4和t1(第2帧之后),复位信号clr2、clr3均成为l电平的电位,但也可以是在不进行数据的写入的期间后,也按t1~t4的每一数据写入期间以交替地成为h电平的电位的方式控制复位信号clr2、clr3。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不进行数据写入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的驱动停止。

在上述的例子中,能够仅在粗线框q内的区域按每一帧更新数据的写入,在其它区域中始终显示黑色的图像。通过在例如便携终端等移动设备的待机模式时应用这种显示控制,能够以低消耗电力使移动设备驱动。

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在第1帧开始时对全部像素段同时写入相同的数据,在第2帧之后,6个像素段s23~s25、s33~s35以外的其它像素段不更新数据的写入。因此,与以行为单位对像素段写入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对各像素段的栅极驱动器130供应驱动用信号gck的时间。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用于供应驱动用信号gck的消耗电力。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示。因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将上述的实施方式适当地变形后实施。

(1)在上述的第1到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显示面板100是液晶面板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使用了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的面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