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显示装置、光反射透射型部件和窗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5100发布日期:2019-04-13 00:0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镜面显示装置、光反射透射型部件和窗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识别显示光和镜面反射光的镜面显示装置、以及光反射透射型部件和窗材。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的信息社会的发展,以液晶显示器为代表的各种显示器广泛普及,它们的高功能化和高附加价值化急速发展。例如,已知在显示器的前面设置半透镜、外观呈镜子模样的兼具有镜面功能的镜面显示显示器。

作为使用了半透镜的例子,公开了在透明的绝缘性板状基材的背面包括作为光学反射层的形成有导电性金属薄膜的镜子模样的基材,可将与镜子模样的基材的表面侧接触或接近的输入操作体的位置特定的镜子模样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95183号公报

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镜面显示显示器是利用半透镜实现了反射功能和透射功能的显示器,但是通常的入射光中的半透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合计不超过100%。因此,在现有的镜面装置中,在使用金属薄膜层或电介质薄膜来确保镜面性的同时,还需要想办法提高显示光的亮度。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背光的照度能提高显示光的识别性。但是,提高照度时来自背光的发热必然增多,需要设置防止显示装置的过热的散热机构等的工夫。

此外,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可提高镜面显示显示器的显示品质,但高分辨率的透射型显示装置中,因为用于驱动其微细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等相对于显示面的占有率高,所以显示面板的透射率容易变低。因此,为了用于镜面显示器中而提高显示光的亮度变得更加困难。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在同一区域实现镜面特性和显示特性、且使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总计比以往高的光反射透射型部件,以及镜面显示装置和窗材。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实施方式。

1.一种镜面显示装置,依次具备具有光学薄膜的支承体、宽波段选择反射膜和显示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光学薄膜形成于所述支承体的与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相对的面,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是将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中的一方选择性地透射,将另一方选择性地反射,且具有胆甾型规则性的膜。

2.上述1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入射至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的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光是回旋方向与该宽波段选择反射膜选择性地透射的圆偏振光的回旋方向相同的圆偏振光。

3.上述1或2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体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比所述显示装置的面积大,在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的不与所述显示装置相对的区域具有遮光层。

4.上述3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和所述显示装置隔着空气层相对,所述遮光层隔着空气层与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的不与所述显示装置相对的区域相对。

5.上述3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和所述显示装置隔着第二透明粘合材料接合,在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的不与所述显示装置相对的区域以中间不存在空气层的方式具有所述遮光层。

6.上述4或5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具备夹在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和所述遮光层之间的相位差膜。

7.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和所述支承体隔着第一透明粘合材料接合,所述第一透明粘合材料的厚度比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像素间距小。

8.上述5~7中任一项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粘合材料和第二透明粘合材料的折射率是所述支承体的折射率的0.8~1.3倍,且25 ℃时的剪切模量为103~107Pa。

9.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体是在可见光区域具有至少20%以上的透射性的透明基材。

10.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体是无机玻璃。

11.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是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光源装置;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层夹持在一对基板之间,并配置有一对偏振片,该一对偏振片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基板的外侧主面上;所述光源装置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射出光。

12.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薄膜包含电介质多层膜,且波长550nm的光的反射率在60%以上。

13.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镜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的反射波长宽在150nm以上。

14.一种光反射透射型部件,依次具备具有光学薄膜的支承体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其特征是,

所述光学薄膜形成于所述支承体的与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相对的面,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是将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中的一方选择性地透射,将另一方选择性地反射,且具有胆甾型规则性的膜。

15.一种使用了上述14所述的光反射透射型部件的窗材。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起到能提供在同一区域实现镜面特性和显示特性、且使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总计比以往高的镜面显示装置以及光反射透射型部件和窗材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切断部剖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光反射透射型部件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的图中的各部件的尺寸和比率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为了明确地进行说明,下面的记载和附图经过了适当的模式化或简化。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图2是图1 的II-II切断部剖视图。

镜面显示装置101具备具有光学薄膜5的支承体1、安装在支承体1上的显示装置2、以及夹在支承体1和显示装置2之间的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如图2所示,支承体1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以中间不存在空气层的方式接合。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和显示装置2隔着空气层相向。以下,将支承体1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各表面中的显示装置2侧的面作为背面、将支承体1的与显示装置2相反一侧的面作为正面进行说明。

镜面显示装置101在显示装置2的显示器区域中,除显示器功能外,还兼具有镜子功能。处于支承体1的正面侧的观察者能识别镜像和显示装置2的显示像。换言之,形成为:在显示装置2的非工作时呈现作为镜子的外观,在显示装置2的工作时观察者能识别显示像。

支承体1的至少显示光通过的区域由透明基材构成。基材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这里的“透明”是指在可见光区域内,显示至少20%以上、优选 70%以上、更优选80%以上的透射率,除无色透明外,还包括有色透明。作为支承体1的优选例,可例示无机玻璃或丙烯酸、聚碳酸酯等塑料材料。也可以是层合玻璃。此外,也可以使用将透过显示光的区域设为玻璃、其他区域由利用其他部件构成的复合材料形成的支承体。即,支承体1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的范围内设为各种构件和形状。

支承体1通过具有光学薄膜5,实现半透镜的功能。这里,半透镜可使光的一部分直接透射,使其余的光通过镜面而反射。除了半透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相等的情况外,还包括透射率比反射率大的情况或与之相反的情况。透射率和反射率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为了实现镜面,优选反射率比透射率高。

光学薄膜5在镜面显示装置中,为了得到与通常的镜面接近的反射像,波长550nm的光的反射率优选在60%以上,更优选在65%以上,进一步优选在 70%以上。

作为光学薄膜5,优选例如将入射的光不完全地反射而使其部分地透射的铝薄膜等金属薄膜、金属氧化膜或电介质多层膜。其中,在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比率容易调整的方面,光学薄膜5优选为电介质多层膜。

光学薄膜5可通过公知的方法形成。可将光学薄膜5直接形成于支承体1 上,也可将在树脂膜等透明基材面上形成有光学薄膜5的部件粘合在支承体上来形成。

光学薄膜5是金属薄膜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该金属薄膜,可将有机薄膜等透明保护膜形成在金属薄膜的上层。金属薄膜的厚度只要根据所期望的透射率进行适当设计即可。在镜面显示装置101上设置触摸面板的情况下,可将设置于光学薄膜5上的金属薄膜作为传感器电极或传感器电极的一部分进行利用。

显示装置2只要是将显示光向支承体1的前面射出的器件,就没有限定,比较合适的有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显示装置2优选在器件的射出光中包含偏振光成分。显示装置2显示例如存储在存储装置(未图示)中的图像、及从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和服务器等发送的图像。相对于支承体1,可形成多个显示装置2。显示区域除了如图1所示的矩形形状外,可采用任意的形状。

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是在特定的波长范围中使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中的一方选择性地透射,将另一方选择性地反射,且具有胆甾型规则性的膜,由单层或多层膜构成。另外,本说明书中,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是指具有以下功能的膜:在可见光波段的至少150nm以上的波段中,使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中的一方选择性地透射,使另一方选择性地反射。从抑制反射光的带色等提高选择反射膜的反射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将可见光(400~750nm) 整个波段设为选择反射波段。另外,本说明书中言及的宽波段选择反射膜的波段的范围表示与其反射分光光谱中的反射半光谱幅值相当的波长范围。

胆甾型规则性是指沿一方向一起取向的分子形成层,每个相邻的分子层的取向方向稍微偏移,分子层形成为螺旋结构的状态。为了固定胆甾型规则性,通常通过将胆甾型液晶相固定来获得。将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的膜固化而成的高分子膜是合适的。

胆甾型规则性通常通过向棒状的向列型液晶或近晶型液晶中添加具有不对称中心等的手性掺杂剂等旋光性物质而得到。

此外,具有螺旋轴的圆盘状液晶可通过向圆盘状液晶中添加手性掺杂剂而得到。通过手性掺杂剂,液晶分子产生扭歪,可赋予旋光性。通过调整诱发螺旋的手性掺杂剂的浓度,或通过改变液晶性化合物或手性掺杂剂的种类,可改变手性结构的螺旋间距。通过改变螺旋间距,能反射特定波长的光。构成胆甾型规则性的结构优选具有膜主面的大致法线方向上的螺旋轴。在仅使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的情况下,优选上述螺旋轴在膜主面的法线方向上完全对齐。在将半透镜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层叠使用的情况下,上述螺旋轴可平均地为膜主面的法线方向。

已知具有胆甾型规则性的螺旋结构的以下性质:由于与其螺旋轴平行的方向,将与入射至该螺旋结构的光的螺旋的回旋方向相同方向的圆偏振光反射 (称为选择反射),将非相同方向的圆偏振光透射的性质。此时,该反射的圆偏振光的中心波长λ如下式(1)中所示,以其螺旋结构的间距p(μm)和在与螺旋轴正交的平面的液晶的平均折射率n[av]的积表示。

λ=p×n[av] (式(1))

该反射的波段宽度W如下式(2)所示,以液晶的双折射各向异性Δn和 p的积表示。

W=p×Δn (式(2))

作为进行宽波段化的方法,有以下方法:将多片螺旋间距不同、即选择反射波段不同的膜层叠,将层叠体整体进行宽波段化的方法。该情况下,通常按照螺旋间距的大小的顺序进行层叠。此外,作为其他的方法,有在单层中使螺旋间距的大小连续变化的方法。作为在单层中使螺旋间距的大小连续变化的方法,可例示以下方法:改变光线照射条件和基于加温的取向处理的至少一方的条件,以多次进行固化处理的方法,及将涂布固化性液晶组合物的工序和上述处理分为多次进行的方法。也可以将这些方法组合使用。

固化性液晶组合物是例如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向列型或近晶型的液晶性化合物、和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手性掺合剂的液晶组合物。此外,也可以是包含圆盘状液晶和手性掺合剂的液晶组合物。手性掺合剂可不必具有聚合性基团,而且可以将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手性掺合剂和不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手性掺合剂并用。此外,可以包含部分的不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液晶性化合物。此外,液晶性化合物不仅是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聚合物。

液晶组合物中通常包含聚合引发剂。此外,根据需要,在对胆甾型液晶相的形成不造成影响的范围内,也可含有聚合引发剂、阻聚剂、紫外光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水平取向剂、不均匀防止剂、排拒防止剂等。此外,为了提高膜强度,还可添加增塑剂等。

作为光稳定剂,可例举受阻胺类、硫代双(辛基苯基)镍、3,5-二叔丁基-4 羟基苄基磷酸单乙醇酯-镍络合物、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等镍络合物。它们也可并用两种以上。液晶组合物中的光稳定剂的含量相对于液晶化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01~1质量份,特别优选0.1~0.3质量份。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例举苯乙酮类、二苯酮类、苯偶姻类、苯偶酰类、米蚩酮类、苯偶姻烷基醚类、苯偶酰二甲基缩酮、氧化膦类、噻吨酮类等。此外,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例举偶氮类、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它们也可并用两种以上。液晶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液晶组合物的总量优选为0.01~5质量%,特别优选0.03%~2质量%。

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液晶性化合物通过添加手性掺杂剂而呈现具有螺旋轴的液晶相,可将具有旋转轴的液晶相固定化,并且优选使用能选择反射可见光波段的液晶性化合物。

将至少包含具有聚合物官能团的液晶性化合物和手性掺杂剂的液晶组合物涂布在支承体1上。液晶组合物中也可包含非聚合性的液晶性化合物及非液晶性的聚合性化合物。手性掺杂剂的量相对于液晶化合物优选为1~30摩尔%。在液晶组合物中添加有溶剂的情况下,进行涂膜的干燥。通过除去溶剂,将温度设定在规定的条件下,可呈现胆甾型液晶相。在该状态下,进行聚合。如上所述,通过施加外部能量来进行聚合。从稳定地呈现胆甾型液晶相的观点考虑,聚合温度优选在胆甾型液晶相-各向同性相的相转变温度(Tc)低10℃以下的范围内。聚合优选为自由基聚合。通过缩聚等在聚合中产生水等挥发物的反应、及产生对液晶特性造成不良影响的副产物的反应是不优选的。对于圆盘状液晶性分子的聚合,可通过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8-27284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来进行。

对光照射中使用的光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钨灯、卤素灯、氙灯、脉冲氙灯、汞灯等。

液晶组合物中,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液晶性化合物和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手性掺杂剂合在一起优选含量在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0质量%以上。液晶组合物中,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含量在7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在85质量%以上。经过上述工序,可制造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

另外,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并不限定于上述液晶组合物的例子及上述制造方法。例如,也可使用国际公开第2010/143683号、日本专利特开2010-61119 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1-203426号公报中记载的液晶性化合物及制造方法。

支承体1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如上所述,以在中间不存在空气层的方式接合。接合只要是能光学地接合的手段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通过第一透明粘合材料而接合。作为其他形态,可以将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直接涂布在支承体 1上,从而将支承体1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接合。此外,也可在支承体1上涂布取向膜后,实施摩擦处理,在该取向膜上涂布固化性液晶组合物,从而将支承体1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接合。

第一透明粘合材料可通过以液体或糊料状的状态填充进行接合的间隙的方法,或者通过将粘合剂层层叠进行粘合的方法来形成。作为第一透明粘合材料,例如有使用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硅类等的树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或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使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在一个接合面上涂布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将另一个接合面粘合后进行固化处理。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施加活性光线,在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施加热。在使用压敏粘合剂层的情况下,在一个接合面上涂布或层叠压敏粘合剂层后,将另一个接合面粘合并施加压力,从而进行接合。在透明粘合材料中,为了扩大视野角,也可加入扩散成分。

从进一步提高显示光的识别性的观点考虑,上述第一透明粘合材料的折射率相对于射出显示光的区域的支承体1的折射率优选为0.8~1.3倍,更优选为 0.93~1.12倍。此外,第一透明粘合材料的25℃时的剪切模量优选为103~ 107Pa,更优选104~106Pa。特别是,在上述剪切模量为104~106Pa时,能够使粘合时产生的空隙较容易地消失,因而优选。

从充分降低由外力造成的冲击并保护显示装置2的观点考虑,第一透明粘合材料的厚度优选在0.03mm以上。此外,从抑制显示装置2的识别性降低的观点考虑,透明粘合材料的厚度优选在2mm以下,更优选为0.1~0.8mm。

第一透明粘合材料的厚度优选比显示装置2的显示像素间距小。当来自显示装置2的显示光且为透过光学薄膜5的光,与在光学薄膜5上反射并偏振回旋,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上全反射后通过光学薄膜5而在观察者侧射出的光之间的光路差较大时,在从斜方向而不是从正面观察来自显示装置2的显示像时,有可能成为多重影像。因此,较好是将光学薄膜5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 的接合距离缩短,减小光路差。即,较好是将粘合光学薄膜5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第一透明粘合材料变薄的方法。为了有效地抑制上述多重影像,优选使第一透明粘合材料的厚度比显示装置2的显示像素的间距小。优选将第一透明粘合材料的厚度设为显示装置2的显示像素的间距的1/2以下,更优选设为 1/16~1/4。

在射出显示光的区域以外的镜面区域内,优选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不与显示装置2相对的区域具有遮光层。为了提高作为镜面的识别性,镜面区域的遮光层的色调优选为暗色。在显示装置2不射出显示光的情况下,为了使显示装置2的位置设定得从正面不易识别,显示装置2优选不显示,即类似于显示装置2的黑显示时的色调。

在显示装置2隔着空气层与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接合的情况下,与显示装置2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位置关系同样地,所述遮光层优选隔着空气层与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相对。藉此,射出显示光的区域与除此以外的区域的边界从正面不容易被识别,可获得具有一体感的镜像。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101中,优选具有未图示的保持部件。保持部件用于固定和保持支承体1和显示装置2。通过具有该保持部件,可防止支承体1、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和显示装置2的位置发生偏移。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101中,支承体1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通过第一透明粘合材料而粘合,因此不存在位置发生偏移的担忧。

所述保持部件优选在显示装置2的显示面以外的区域,例如在侧面保持支承体1和显示装置2。保持部件优选还具备遮光特性。通过具备遮光特性,可防止显示装置2的显示光及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等的表面的反射等的在镜面显示装置101的内部反射的光向外部漏出,以及防止外光从正面以外的方向入射。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101,通过使用使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中的一方选择性地透射、使另一方选择性地反射、且具有胆甾型规则性的宽波段选择反射膜,可将从正面透过支承体1的入射光中的、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反射的圆偏振光成分从正面方向取出。因此,在支承体1的透射率高的情况下,可改善从正面识别时的镜面的亮度。此时,若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 的反射波段大,则反射光的带色受到抑制,因而优选。

另一方面,由于来自显示装置2的显示光包含偏振光成分,且具备透过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而形成圆偏振光的偏振片或相位差板,显示光的大部分可透过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透过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显示光透过支承体1并在正面被取出,并且在支承体1的背面反射的显示光在以形成宽波段选择反射膜 3的胆甾型规则性的螺旋轴为基准时,其旋光方向反转,所以所述反射光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上发生反射。该反射光可以再次透过支承体并从正面取出,之后通过重复同样的反射和透射,可将显示光高效地从正面取出,且可提高来自正面的可识别的显示亮度,因而优选。

透过所述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显示光的因在支承体1的背面的反射引起的旋光方向反转、及基于此的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上的重复再反射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层叠结构所固有的。此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来自正面的入射光的反射率改善虽然限定于基于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单侧的圆偏振光成分,但关于显示光,通过具备偏振片或相位差板以使显示光透过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能高效地将显示光取出,所以支承体1中具有的光学薄膜5的反射率优选在60%以上,更优选在65%以上。关于显示光,由于由重复反射引起的在界面处的损失及在部件内的光吸收等,得到15~25%左右的显示光透射率的改善。

在具有光学薄膜5的支承体1的550nm的入射光的反射率为68%、透射率为20%的情况下,作为镜面显示装置整体101,可得到反射率69%、偏振光透射率39%,在显示光为偏振光的情况下,实质上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总计为 108%,可超过100%。

此外,在具有光学薄膜5的支承体1的550nm的入射光的反射率为33%、透射率为62%的情况下,作为镜面显示装置101,可得到反射率48%、偏振光透射率84%,在显示光为偏振光的情况下,同样地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总计为 132%,可超过100%,但低于50%的反射率时的镜像暗,其应用有限制。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101中,在没有采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 的现有的形态中,通过支承体1中具有的光学薄膜5(电介质多层膜)的光学设计,可将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比率(反射率:透射率)设为95:0~0:95。但是,在该情况下,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总计不会超过100%。

在现有的形态中,使用高亮度的背光来提高显示光的亮度,需要设置与使用时间或产生的热量对应的散热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反射透射型构件,不依赖于基于背光等的高亮度化,可提高显示光的识别性,因此能抑制显示装置2的散热。因此,具有即使不设置散热机构也能确保识别性的优点。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排除设置散热机构,也可根据需求适当地设置散热机构。

还有,也可使用难以高亮度化的、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3,可改善显示像的品质,因而优选。特别是在将镜像(反射光)和显示像(显示光)对比来进行识别的使用方法中,相对于没有镜像的边界的高分辨率,需要提高显示像的分辨率,优选使用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3。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反射透射型部件,通过使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能使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总计比以往高,具有可根据用途或需求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优点。

第一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101可以作为镜面显示装置用于例如店铺内的镜台、试衣间的镜面。此外,也适合用于店铺的隔板、支柱的带镜面的建材等。对利用方法没有限定,例如可在店铺的隔板、支柱等上,进行店内的广告显示或引导显示、打折信息显示等。此外,也可用于进行有设计性的显示。

此外,对于镜面显示装置101,也可在镜面显示装置101内设置感知人靠近的传感器和读取商品标签信息的读取功能,对靠近的人在镜面中显示该商品信息。

此外,可以在镜面显示装置101的显示装置2的显示面上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触摸面板。触摸面板通常具有触摸面板传感器、检测与触摸面板传感器相对的接触位置的控制电路、布线和FPC(柔性印刷基板)。通过触摸面板,可以在光反射透射型部件上设置对显示装置进行输入的输入单元。触摸面板传感器中,与显示装置2的显示区域相对的支承体1的区域是检测接触或接近位置的区域。在设置触摸面板的情况下,优选在支承体1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之间设置触摸面板传感器的结构。也可将基于红外线等的非接触运动传感器用作触摸传感器。

此外,在服装店中,在显示装置2中假想地显示顾客试穿颜色及设计不同的各种商品的样子,以使得顾客能够确认试穿各种商品后的身影。此外,在服装店的试衣间中,通过利用照相机拍摄正试穿的顾客的背影并在显示装置2中显示,能使顾客在镜面显示装置101中确认各种角度下的身影。此外,也可在设置在店铺内的镜子中显示商品信息及广告等。除上述例子外,还可用于以壁材、窗材、天花板部件等建材为代表的各种部件。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镜面显示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以下,对同一要素部件标记同一符号,适当省略其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除了以下方面外,其基本构成和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向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中入射时的显示光是回旋方向与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选择性地透射的圆偏振光的回旋方向相同的圆偏振光,在该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显示装置2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选择各种显示装置,但这里对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镜面显示装置102在液晶显示装置20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 3之间具有光学膜。镜面显示装置102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背面、即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主面中与显示装置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赋予1/4波长程度的相位差的1/4波长板4。1/4波长板4只要能将显示光变为圆偏振光即可,可优选使用公知的膜。

显示装置2具备液晶显示面板20、背光单元21。液晶显示面板20在一对基板23、24间夹持液晶层22,在一对基板的外侧主面上设置一对偏振片25、 26,利用一对偏振片的设置方位能进行黑显示。将与支承体1接近的偏振片作为第一偏振片25,将另一方作为第二偏振片26。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20 可隔着空气层与1/4波长板4接合,也可隔着透明粘合材料接合。

从显示装置2射出的显示光通过第一偏振片25变为直线偏振光。该直线偏振光通过1/4波长板4变为左旋圆偏振光或右旋圆偏振光。选择1/4波长板 4,使得该圆偏振光成为回旋方向与透过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圆偏振光的回旋方向相同的圆偏振光。藉此,可以消除从显示装置2射出的显示光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处的反射损失。其结果是,显示装置2的识别性提高。

根据镜面显示装置102,通过设置形成有半透镜这样的将入射光反射和透射的薄膜的支承体以及光学膜,可具有镜面特性,并且可提高显示光的识别特性,上述光学膜中,层叠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且将显示光的入射至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中的入射光变为回旋方向与该宽波段选择反射膜透射的圆偏振光的回旋方向相同的圆偏振光。

在射出显示光的区域以外的镜面区域内,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的不与显示装置2相对的区域具有遮光层的情况下,优选在遮光层的正面也具有光学膜。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4中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镜面显示装置的一例。如图4所示,镜面显示装置103除了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和显示装置2隔着第二透明粘合材料接合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二透明粘合材料可使用与所述的第二透明粘合材料相同的材料。通过使第二透明粘合材料的25℃时的剪切模量在103Pa以上,容易维持第二透明粘合材料的形状。因此,即使将所使用的第二透明粘合材料的厚度变厚,第二透明粘合材料整体的厚度也可保持为均匀,在显示装置2和第二透明粘合材料的界面处不易产生空隙。通过将第二透明粘合材料的25℃时的剪切模量在104Pa以上,可进一步抑制变形。此外,通过使第二透明粘合材料的25℃下的剪切模量在107Pa以下,可提高显示装置2和支承体1(粘合面为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 的粘合粘接力,防止显示装置2从支承体1剥离。通过使第二透明粘合材料的 25℃时的剪切模量在106Pa以下,容易抑制显示装置2和支承体1(粘合面为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粘合时的气泡的产生。

在显示装置2隔着第二透粘合材料与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接合的情况下,遮光层优选通过直接印刷等,以中间不存在空气层的方式接合在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上。藉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射出显示光的区域与除此以外的区域的边界从正面不容易被识别,可获得具有一体感的镜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3是本实用新型的镜面显示装置的一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光反射透射型部件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光反射透射型部件201具备具有光学薄膜5的支承体1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如图5所示,支承体1和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以中间不存在空气层的方式隔着第一透明粘合部件接合。该光反射透射型部件中的支承体1、宽波段选择反射膜3、光学薄膜5、和第一透明粘合材料等可使用针对上述的镜面显示装置说明的各种部件。

在这里引用2016年1月2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09265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揭示。

符号说明

1:支承体、2:显示装置、3:宽波段选择反射膜、4:1/4波长板、5:半透镜、20:液晶显示面板、21:背光单元、22:液晶层、23、24:基板、25:第一偏光片、26:第二偏光片、101~103:镜面显示装置、201:光反射透射型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