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1581发布日期:2018-07-25 00:5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通常仅包含一个显示屏,这样在需要显示多种不同类型的内容时,就需要将这多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内容分时显示在该显示面板上,以智能手表为例,现有的智能手表通常仅配有一个显示屏,这样不论是在查看短消息或邮件等的提醒信息时,还是在阅读上述短消息或邮件的正文内容时,均需通过该显示屏进行显示,而相较于短消息或邮件的正文内容来说,上述提醒信息的内容较少,因此,当占用该显示屏进行这类内容较少的信息的显示时,通常会增大显示面板的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在丰富显示面板的显示内容时,不增加显示面板的功耗。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所述主显示屏设有多条主数据线,所述辅显示屏设有多条辅数据线,所述主数据线和所述辅数据线连接至同一个驱动芯片。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其中,主显示屏设有多条主数据线,辅显示屏设有多条辅数据线,并令主数据线和辅数据线连接至同一个驱动芯片,这样,在该显示面板工作时,就可以通过驱动芯片控制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分别显示不同的内容,以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本实施例通过令主数据线和辅数据线均连接至同一个驱动芯片,利用一个驱动芯片来控制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的显示,在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不必额外增加驱动芯片,避免该显示面板的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或图4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来描述主数据线,但这些主数据线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不同的主数据线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主数据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主数据线,类似地,第二主数据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主数据线。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包括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主显示屏11设有多条主数据线D1,辅显示屏12设有多条辅数据线D2,主数据线D1和辅数据线D2连接至同一个驱动芯片IC。

在该显示面板1工作时,通过上述驱动芯片IC向主数据线D1和辅数据线D2提供驱动信号,以使位于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中的像素发光,使该显示面板1显示图像。

本实施例通过在显示面板1中设置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并在主显示屏11上设置多条主数据线D1,在辅显示屏12上设置多条辅数据线D2,令主数据线D1和辅数据线D2均连接至同一个驱动芯片IC,这样不仅能够增大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积,使该显示面板1实现多区域显示。即,在该显示面板1进行显示时,通过驱动芯片IC控制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分别显示不同的内容,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本实施例还通过令主数据线D1和辅数据线D2均连接至同一个驱动芯片IC,在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不必增加额外的驱动芯片IC,避免该显示面板1的成本的增加。例如,以该显示面板1用于智能手表为例,当该智能手表具有通讯功能时,如果智能手表接收到文字信息,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令辅显示屏12显示类似于短消息或邮件的提醒信息等的内容较短的信息,令主显示屏11显示短消息或邮件等的正文详细内容。或者,本实施例还可以令主显示屏11可以显示包含复杂的动态图像的视频,在主显示屏11播放视频时,令辅显示屏12显示正在播放的视频名称或者显示当前时间等信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并且,在待机状态下,本实施例还可令辅显示屏12显示时间等信息,避免使主显示屏11显示时间等信息时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功耗的增加。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辅显示屏12远离主显示屏11的一侧设有绑定区121,驱动芯片IC设于该绑定区121。本实施例通过在辅显示屏12远离主显示屏11的一侧设置绑定区121,并令驱动芯片IC设于该绑定区121,能够避免在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之间设置驱动芯片IC,这样就可以缩短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之间的距离,即,将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设置的更加紧凑,从而在用户分别观看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上显示的内容时,能够尽量避免出现需要多次调整主显示屏11或辅显示屏12的位置至视野中心的情况。例如,若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之间的距离过长,在观看主显示屏11的显示内容时,需要将主显示屏11调整至用户的视野中心;在观看辅显示屏12的显示内容时,又需要再将辅显示屏12调整至用户的视野中心,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而本实施例通过缩短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之间的距离,这样在用户分别观看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的内容时,就可避免出现需要不断调整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的位置的情况,方便了用户的操作。而且,本实施例通过将驱动芯片IC设于辅显示屏12远离主显示屏11一侧的绑定区121,避免了在主显示屏11的附近设置驱动芯片IC,也能够使该显示面板1更加美观。

示例性的,上述主显示屏11的面积要大于辅显示屏12的面积,相应的,主显示屏11的像素个数要大于辅显示屏12的像素个数,主数据线D1的条数大于辅数据线D2的条数。基于此,将主数据线D1和辅数据线D2连接至同一个驱动芯片IC的方式有很多种,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种方式: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至少一条主数据线D1通过辅数据线D2连接至驱动芯片IC。本实施例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在丰富显示面板的显示内容的基础上,不额外增加驱动芯片IC的个数,而且,由于主数据线D1是通过辅数据线D2连接至驱动芯片IC,即辅数据线D2复用为连接主数据线D1和驱动芯片IC的连接线,因此,也避免了增加额外的走线,能够避免增大辅显示屏12的非显示区域的面积,有利于辅显示屏12的边框的窄化。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主显示屏11包括主显示区110,辅显示屏12包括辅显示区120,主数据线D1位于主显示区110,辅数据线D2位于辅显示区120,主数据线D1的数量大于辅数据线D2的数量,一条辅数据线D2与至少两条主数据线D1对应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不仅能够仅通过一个驱动芯片IC来驱动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的显示,而且,本实施例如此设置还可以仅令数量较少的辅数据线D2直接与驱动芯片IC相连,令数量较多的主数据线D1通过辅数据线D2与驱动芯片IC相连,从而减少驱动芯片IC上的端口数量,降低驱动芯片IC的成本。

在此基础上,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1还包括分用单元F,驱动芯片IC与辅数据线D2的一端相连,辅数据线D2的另一端通过分用单元F与对应的至少两条主数据线D1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1还包括位于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之间的连接部13,连接部13用于连接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上述分用单元F位于连接部13所在区域。本实施例通过将分用单元F设于位于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之间的连接部13所在的区域,避免了分用单元F影响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的正常显示,保证了显示效果。

具体的,如图3所示,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等效电路图,其中,分用单元F包括多个开关元件K,辅数据线D2的另一端通过开关元件K与对应的至少两条主数据线D1连接,以避免使主数据线D1与驱动芯片IC直接相连,从而减小驱动芯片IC的端口数量。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开关控制信号线Dk,开关控制信号线Dk的数量与一个分用单元F包括的开关元件K的数量相同,驱动芯片IC与开关控制信号线Dk的一端相连,开关控制信号线Dk的另一端连接开关元件。

示例性的,一个分用单元F包括的开关元件K的数量可以根据主数据线D1的条数,与辅数据线D2的条数的比例进行设置,例如,当主数据线D1的条数是辅数据线D2的条数的两倍时,一个分用单元F包括两个开关元件K,当主数据线D1的条数是辅数据线D2的条数的三倍时,一个分用单元F包括三个开关元件K。图3中仅是以开关元件K和开关控制信号线Dk的数量均为2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是,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开关元件K和开关控制信号线Dk设置为其他个数。

以一个分用单元F所包括的开关元件K的数量为2个为例,这时一条辅数据线D2通过两个开关元件K与两条主数据线D1相连,与将主数据线D1直接与驱动芯片IC相连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驱动芯片IC的端口数量减少一半,降低驱动芯片IC的制作成本。

示例性的,上述开关元件K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至对应的开关控制信号线Dk,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辅数据线D2,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主数据线D1。在该显示面板工作时,开关控制信号线Dk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从而使辅数据线D2上传递的信号传输至主数据线D1,使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进行显示。

第二种方式: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上述辅显示屏12包括非显示区14,至少一条主数据线D1经过非显示区14连接至驱动芯片IC。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主显示屏11包括主显示区110,辅显示屏12包括辅显示区120,主数据线D1包括第一主数据线D11和第二主数据线D12,第一主数据线D11的数量与辅数据线D2的数量相同。可选的,第一主数据线D11的长度较短,这时第一主数据线D11从主显示区110延伸至辅显示区120,第二主数据线D12的长度较长,第二主数据线D12从主显示区110经非显示区14延伸至绑定区121,辅数据线D2位于辅显示区120。在此基础上,将驱动芯片IC与辅数据线D2的一端相连,辅数据线D2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数据线D11相连,并令驱动芯片IC还与第二主数据线D12相连。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主数据线D11位于主显示屏11的中间,第二主数据线D12位于主显示屏11的两侧。在该显示面板1工作时,第一主数据线D11经由辅数据线D2从驱动芯片IC获取驱动信号,第二主数据线D12直接从驱动芯片IC获取驱动信号,以驱动主显示屏11进行显示,以实现通过一个驱动芯片IC驱动主数据线D1和辅数据线D2。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1还包括位于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之间的连接部13,该连接部13用于连接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且上述第一主数据线D11和辅数据线D2在连接部13所在区域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连接部13均可以为柔性,以灵活调整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之间的角度关系。可选的,上述主显示屏11、辅显示屏12以及连接部13可以制备在一柔性衬底上,该柔性衬底可以由例如聚酰亚胺PI等材料制成。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图5为图2和图4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均包括封装层30,上述连接部13不包括封装层30。由于连接部13起连接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的作用,在实际使用时,该连接部13不可避免的需要多次弯折,以灵活调整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之间的角度,本实施例不在连接部12中设置封装层30能够避免出现因为连接部13多次弯折使封装层30断裂的风险,增加该显示面板1的使用可靠性。

示例性的,如图1-图5所示,上述辅显示屏12的个数为一个。以该显示面板1用于智能手表为例,当用户佩戴时,可以将主显示屏11设置于表盘位置处,将辅显示屏12设置于表链位置处,且令该辅显示屏12佩戴在用户手臂的内侧,以保证用户的隐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图5所示的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的形状仅为示意,在满足上述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上述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另外,上述显示面板1的主显示屏11和辅显示屏12中还设置有多条栅线,其与数据线配合使该显示面板1进行画面的显示,其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该显示装置40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其中,显示面板1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智能手表、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40包括如上所示的显示面板1,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40,通过在显示面板1中设置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其中,主显示屏设有多条主数据线,辅显示屏设有多条辅数据线,并令主数据线和辅数据线连接至同一个驱动芯片,这样,在该显示面板工作时,就可以通过驱动芯片控制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分别显示不同的内容,以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本实施例通过令主数据线和辅数据线均连接至同一个驱动芯片,利用一个驱动芯片来控制主显示屏和辅显示屏的显示,在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不必额外增加驱动芯片,避免了该显示面板的成本的增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