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0744发布日期:2018-09-14 23:58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遍应用,显示屏成为用户与智能终端之间信息交换的重用途径。

室外强光环境为移动终端的一个特殊应用场景。在室外强光环境下,环境光增强,由于显示屏反射增强,常常会出现看不清显示屏屏幕的情况,例如,旅游拍照或室外拨号等场景下,用户需要遮挡显示屏上的阳光才能看清楚显示屏的显示信息。

目前,在从室内到室内时,由于环境光强度从弱到强的变化,使得人眼无法看清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信息;在从室外到室内时,由于环境光强度从强到弱的变化,人眼适应较慢,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亮度会造成人眼不适。

可见,目前在环境光强度变化的情况下,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移动终端显示屏在环境光强度变化的情况下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获取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为单位时间内亮度增加超过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一条特性曲线,其中,所述特性曲线为在归一化的伽马曲线的基础上增加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后得到,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随着灰度值的增加逐渐减小;

所述移动终端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包括多条特性曲线,其中,每条特性曲线对应的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不相同。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的特性曲线在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最大。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选择的特性曲线输入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由所述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采用所述特性曲线替换伽马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获取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为单位时间内亮度降低超过第二阈值,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依次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两条以上特性曲线,其中,所述特性曲线为在归一化的伽马曲线的基础上增加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后得到,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随着灰度值的增加逐渐减小,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按照对应的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所述移动终端按照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的排列顺序,分别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包括两条以上特性曲线,其中,每条特性曲线对应的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不相同。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选择的特性曲线输入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由所述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采用所述特性曲线替换伽马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选择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为单位时间内亮度增加超过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一条特性曲线,其中,所述特性曲线为在归一化的伽马曲线的基础上增加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后得到,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随着灰度值的增加逐渐减小;

调整模块,用于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包括多条特性曲线,其中,每条特性曲线对应的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不相同。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模块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的特性曲线在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最大。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将选择的特性曲线输入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由所述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采用所述特性曲线替换伽马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选择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为单位时间内亮度降低超过第二阈值,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依次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两条以上特性曲线,其中,所述特性曲线为在归一化的伽马曲线的基础上增加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后得到,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随着灰度值的增加逐渐减小,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按照对应的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调整模块,用于按照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的排列顺序,分别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包括两条以上特性曲线,其中,每条特性曲线对应的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不相同。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将选择的特性曲线输入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由所述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采用所述特性曲线替换伽马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若确定环境光亮度在单位时间内增加超过第一阈值,可确定移动终端从环境光较弱的室内环境移动至环境光较强的室外环境,则根据该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一条特性曲线,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以增大显示图像低灰阶部分的亮度,改善移动终端显示屏在强光环境下的显示效果,使得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能够看清显示屏的显示信息,并尽量保持高灰阶部分的亮度,以防止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出现显示失真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算法简单且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或者,

移动终端若确定环境光亮度在单位时间内降低超过第二阈值,可确定移动终端从环境光较强的室外环境移动至环境光较弱的室内环境,则根据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依次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两条以上特性曲线,由于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按照对应的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特性曲线对应的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越大,则调整后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越亮,从而能够在按照该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的排列顺序,分别采用选择的每条特性曲线对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达到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亮度逐渐从亮变暗的渐变效果,避免了在从强光环境移动至暗室环境时对人眼造成显示屏亮度突变的显示效果,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算法简单且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进行显示亮度调整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器输出值和环境光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伽马曲线与特性曲线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的特性曲线对进行亮度调整的效果对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移动终端进行显示亮度调整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进行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的详细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101:移动终端获取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实施中,移动终端通过光传感器获取环境光亮度,移动终端根据光传感器周期采样获得的环境光亮度,确定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实际应用中,环境光强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室内光强一般在500勒克斯(lux)以下,室内外交接的部分环境光强度急剧变化为2000~3000lux,室外光强度一般在10000lux以上,晴天室外光强度在20000~30000lux。用户一般在环境光为10000lux时已经看不清屏幕了,随着环境光强度继续增强,看不清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其中,lux表示照度单位。

光传感器为用于获取环境光强度的器件,中高端光传感器的响应范围可达到0~10000lux,可视角度为±30°,实际项目中处于成本的考虑,往往难以达到。低端光传感器动态范围可检测到0~5000lux,可视角度为±25°,如图2所示为该低端传感器输出值和环境光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光传感器一般设置于显示屏开孔的地方,本申请中光传感器的动态范围以是按照10%穿透率计算得到。从图2中可知,以低端传感器为例,光传感器的响应是线性的,实际的光传感器能够监测到的最大照度值在5204lux左右,在环境光照度大于该最大照度值时,按照该最大照度值计算。可见,光传感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环境光强的变化。

步骤102:移动终端确定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为单位时间内亮度增加超过第一阈值,根据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一条特性曲线。

其中,特性曲线为在归一化的伽马曲线的基础上增加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后得到,并且在归一化伽马曲线的基础上增加的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满足:随着灰度值的增加逐渐减小。特性曲线是一条不规则的非线性曲线,将归一化的伽马曲线在低灰阶部分对应的显示亮度增加较大的偏移量,在高灰阶部分对应的显示亮度增加较小的偏移量,通过调整偏移量的大小可以得到多个特性曲线,特性曲线可以改变显示图像灰阶的分布,使得低灰阶部分被压缩,高灰阶部分被扩展。在显示图像的低灰阶部分减少、高灰阶部分增多的情况下,显示图像的亮度增大,人眼更容易辨识。

其中,归一化的伽马曲线为对显示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的伽马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本发明实施例中,伽马曲线可以是伽马2.4曲线、伽马2.2曲线、伽马2.0曲线等。具体地,伽马2.4曲线表示为,伽马2.2曲线表示为,伽马2.0曲线表示为,其中表示图像灰度,表示显示亮度。

其中,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包括多条特性曲线,其中,特性曲线集合中的每条特性曲线对应的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不相同。

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的特性曲线在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最大。

其中,伽马曲线是用于反映显示屏输出的图像信号的亮度与输入的图像信号的亮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非线性曲线,使得图像的灰度从0到255线性变化。室内环境下标准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基本满足伽马曲线。如图3横坐标下方所示为满足伽马曲线的32灰阶示意图,特性曲线为伽马曲线的变形,特性曲线的目的在于增强低灰阶的亮度,使得显示图像的低灰阶在阳光下容易辨识,同时尽量保持显示图像高灰阶的亮度,减少失真。

如图3所示中的实线为将伽马曲线归一化为一条斜率为45°的直线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灰度值(或灰度等级),纵坐标表示亮度。从图3的归一化的伽马曲线可以看出,127是中间灰阶,一张图片的灰阶分布在这个值附近及以上较为明亮。那么图像中较暗的区域对应的灰阶值较低,在强的环境光下不容易分辨,在阳光下63灰阶以下的图像内容已经难以看清。根据该原理,调整伽马曲线得到特性曲线,通过非线性增大伽马曲线在低灰阶的亮度得到特性曲线。如图3中虚线所示为多条特性曲线,特性曲线在低灰阶部分相对于伽马曲线的偏移量不同,实现亮度增强的程度也不相同。其中,特性曲线1、特性曲线2、特性曲线3为实现不同的亮度增强的程度的特性曲线,其中,特性曲线3曲线对应的亮度增强的程度最高。对于高灰阶没有必要调整过大,以免造成图像失真。

步骤103:移动终端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实施中,移动终端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具体过程如下:移动终端将选择的特性曲线输入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由该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采用该特性曲线替换伽马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后,使得低灰阶部分被压缩,高灰阶部分被扩展。如图4所示为分别采用图3中所示的特性曲线1、特性曲线2、特性曲线3对显示亮度调整后的效果示意图,采用特性曲线调整后显示的辨识度提高,对比多个灰阶的灰度统计图,可以看出,显示的高灰阶部分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若确定环境光亮度在单位时间内增加超过第一阈值,可确定移动终端从环境光较弱的室内环境移动至环境光较强的室外环境,则根据该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一条特性曲线,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以增大显示图像低灰阶部分的亮度,改善移动终端显示屏在强光环境下的显示效果,使得移动终端的使用者能够看清显示屏的显示信息,并尽量保持高灰阶部分的亮度,以防止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出现显示失真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算法简单且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进行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的详细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501:移动终端获取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实施中,移动终端通过光传感器获取环境光亮度,移动终端根据光传感器周期采样获得的环境光亮度,确定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步骤502:移动终端确定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为单位时间内亮度降低超过第二阈值,根据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依次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两条以上特性曲线,其中,特性曲线为在归一化的伽马曲线的基础上增加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后得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随着灰度值的增加逐渐减小,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按照对应的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实施中,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包括两条以上特性曲线,其中,每条特性曲线对应的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不相同。其中,此处的特性曲线与步骤102中描述的特性曲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503:移动终端按照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的排列顺序,分别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实施中,移动终端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具体过程如下:移动终端将选择的特性曲线输入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由该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采用该特性曲线替换伽马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具体地,移动终端按照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的排列顺序,每间隔设定时长采用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中选择一条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其中,该设定时长可以通过仿真确定,与人眼从亮到暗的环境的适应时长相关。

实施中,在依次采用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后,间隔设定时长恢复为采用预设的伽马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即恢复至暗室环境下的显示屏亮度调整方式。其中,设定时长可以通过仿真确定,与人眼从亮到暗的环境的适应时长相关。

实际应用中,随着人在室内室外走动,或者在室外遮挡光传感器,使得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光亮度突变,如果移动终端在检测到环境光亮度突变时迅速选择特性曲线进行显示亮度调整,会造成显示忽明忽暗的现象。另外,人眼对亮暗的感觉是比较复杂的,例如,在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时,人眼适应较快,在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中时,人眼适应较慢。鉴于此,移动终端在确定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为亮度降低超过第二阈值时,即确定为发生从亮到暗的突变,则按照亮度方向上偏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采用不同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以避免显示屏亮度突变造成人眼感觉不适。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若确定环境光亮度在单位时间内降低超过第二阈值,可确定移动终端从环境光较强的室外环境移动至环境光较弱的室内环境,则根据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依次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两条以上特性曲线,由于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按照对应的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特性曲线对应的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越大,则调整后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越亮,从而能够在按照该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的排列顺序,分别采用选择的每条特性曲线对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达到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亮度逐渐从亮变暗的渐变效果,避免了在从强光环境移动至暗室环境时对人眼造成显示屏亮度突变的显示效果,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算法简单且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方法部分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选择模块602,用于确定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为单位时间内亮度增加超过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一条特性曲线,其中,所述特性曲线为在归一化的伽马曲线的基础上增加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后得到,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随着灰度值的增加逐渐减小;

调整模块603,用于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实施中,所述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包括多条特性曲线,其中,每条特性曲线对应的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不相同。

实施中,所述选择模块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的特性曲线在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最大。

实施中,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将选择的特性曲线输入用于显示图像亮度调整的电路,由所述用于显示图像亮度调整的电路采用所述特性曲线替换伽马曲线对显示图像的亮度进行调整。

实施中,该装置中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选择模块从存储模块存储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特性曲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调整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方法部分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7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

选择模块702,用于确定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为单位时间内亮度降低超过第二阈值,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信息依次从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两条以上特性曲线,其中,所述特性曲线为在归一化的伽马曲线的基础上增加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后得到,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随着灰度值的增加逐渐减小,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按照对应的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调整模块703,用于按照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的排列顺序,分别采用选择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实施中,所述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中包括两条以上特性曲线,其中,每条特性曲线对应的所述亮度方向上的偏移量不相同。

实施中,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将选择的特性曲线输入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由所述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采用所述特性曲线替换伽马曲线对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

具体地,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按照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的排列顺序,每间隔设定时长采用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中选择一条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其中,该设定时长可以通过仿真确定,与人眼从亮到暗的环境的适应时长相关。

具体地,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在依次采用选择的两条以上的特性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后,间隔设定时长恢复为采用预设的伽马曲线对显示屏显示的亮度进行调整,即恢复至暗室环境下的显示屏亮度调整方式。其中,设定时长可以通过仿真确定,与人眼从亮到暗的环境的适应时长相关。

实施中,该装置中还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的特性曲线集合。选择模块从存储模块存储的特性曲线集合中选择特性曲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8所示,该移动终端中包括光传感器801、图6或图7描述的显示亮度调整装置802以及用于显示图像亮度调整的电路803。其中,光传感器801与显示亮度调整装置802中的获取模块601或701连接,显示亮度调整装置802中的调整模块603或703与用于显示亮度调整的电路803连接。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